天地自然人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奇怪

黑白講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12-10-23 10:37:28 | 顯示全部樓層
2.20看的學習
「接著,我們來說說視覺學習的事。」張老師說:「就像學騎腳踏車,當學會了,一連串的動作、平衡,都記錄到下意識裡去。這時你便有了騎車的能力,下意識的騎車,不需要再思考,成了身體自然的反應。」
「我聽過,一些技能型的運動項目,如體操,也運用想像操練的方式,來打通大腦內的運動神經通路。」阿嘉補充說。
「我小學的時候,背99乘法到睡著。早上起床居然就會了,好神奇。」克提則是描述他的經驗。
「就像張三丰問張無忌是不是已經『忘了』太極拳一般。意思是在問有沒有進入下意識,成為身體自然的反應,那才叫學會!」張老師笑哈哈的說。
但氣氛劇降,阿嘉與克提都沒啥反應…
「現在的年輕人都不看武俠小說了嗎?」張老師心想。
「嗯嗯!」張老師咳了兩聲,說道:「當阿嘉還是嬰幼兒的時候,我觀察過。他開始看電視是因為光亮的吸引,後來給他看卡通,他並沒有太大的反應,看布娃娃演戲也一樣。但一看到是真實的小孩子唱遊時,他的手就揮舞著。」
「而且,對電視上的毛毛蟲感到害怕。」張老師回憶。
「真的嗎?」阿嘉自覺幼稚。
「一般相信,大部分眼識必須是學習而來;有一些則是天生的。」張老師說:「比如卡通,當然需要學會辨識是擬人化的;而怕毛毛蟲,很可能是人類長期林居或穴居對蛇類蟲類的懼怕而演化來的。」
「另外,有一個『視覺懸崖』實驗,證明還在爬的嬰兒不會跨越。證明天生仍有感知危險的能力。」張老師補充道。
「這是前世記憶?」阿嘉問。
「不需要扯到前世,這是動物界普遍具有的遺傳因子,不同物種有不同的天生的趨吉避凶的本能,這應該是種族數萬代以上演化的遺傳基因。」張老師正言道。
「給你們一張圖形。你們看是凸的幾個,凹的幾個?」張老師問。
                              
「一凸五凹。」阿嘉、克提說。
「那反過來呢?」張老師問。
阿嘉、克提轉頭看了看,覺得反了。
「從小,光線都是從上而下的,就是這個『概念』,使你們認為一凸五凹。」張老師接著說:「這概念是深植於眼識的。」
「以學習的認知過程來說,我們解讀所看的東西背後的成因有兩種,一個是靠對物體的知識,一個是經由通則。」張老師繼續解釋。
「前面已經說了,錯覺的原因可能來自眼根,可能來自眼識。前者是『生理性』的,後者則是『心理性』的。」張老師繼續闡述:「如果再延伸,從色界開始,故意製造一些立體投影,或者說水中筷子的折射,這是『物理性』的錯覺。」

 樓主| 發表於 2012-10-26 18:15:42 | 顯示全部樓層
2.21 聚焦與焦距

「接著,我們來說一個有趣的現象。」張老師說:「阿嘉,你來說吧,上次你已經知道了。」

「好的。」阿嘉說。

「克提,你頭不動,眼球從左掃視到右。」阿嘉說。

克提照做。

「你其實是一個點一個點跳躍式的由左到右。」阿嘉說:「等一下,我拿我手機錄下來。我們再來一次…」阿嘉突然靈機一動。

「看吧!錄影不會騙你。」阿嘉把錄像回播給克提看,確實是跳躍式。

「所以我們眼球是跳躍式的活動?」克提問。

「不是,我們的眼球可以平順的移動。」阿嘉說。

「請看著我的手機。」阿嘉將他的手機對著克提拍,由左而右的移動手機。

「請看!你的眼睛很平順的從左而右的移動著。」阿嘉再次的把錄像放給克提看。

「阿嘉,你很聰明,用手機錄影來說服克提。」張老師說:「上次要迫使你相信,還花了我一點時間。」

「為什麼?我明明可以平順的移動眼球,幹嘛要跳躍式?」克提問。

「因為你會『主動的』找『焦距』。」阿嘉強調說。

「在自主的由左而右時,你是一個個『聚焦』的跳。」阿嘉說。

「而你看著手機時,就是跟著這『焦距』移動。」阿嘉說:「有焦距,才能平順。」

「所以有人說:『從人習慣性找焦距,就可推測人只看得到自己想看到的。』」張老師又說。

「又是梁老說的?」阿嘉問。

「你怎麼知道?」張老師奇怪。

「因為你剛才有提到他啊!」阿嘉說。

「是的,我總是跟他有來回的討論各種議題。」張老師說:「他是我的老師。」

「老師的老師,是師公喔!」阿嘉調侃的說。

「他早些年已經退休了,現在雲遊四海,我也很久沒有看到他了。」張老師說。


 樓主| 發表於 2012-10-27 13:20:51 | 顯示全部樓層
2.22 目盲現象

「先告訴克提所謂的目盲現象吧。」張老師停止了梁老的話題。

「克提,當你眼球跳躍性掃視時,其實是短暫看不到的。」阿嘉說。

「真的嗎?」克提不相信。

「來,請對著鏡子。」阿嘉領克提站在鏡子前面。

「請兩眼看著你鏡中的左眼,然後,兩眼看著你的右眼,看左眼、看右眼、一直換。」阿嘉說。

「你有看到你眼球有動嗎?」阿嘉邊問邊錄。

「沒有。」克提觀察說:「是角度太小了嗎?」

「不,角度很夠,我看得清清楚楚。」阿嘉說,我放影給你看。

「我眼球明明有動,為什麼我看不到?」克提驚訝。

「這就是眼球主動掃視時的短暫目盲現象,如果你看得到很可能會頭暈目眩。」阿嘉說。

「此時會抑止視網膜發出訊號到大腦,也因此你掃視聚焦時看到的畫面是一個個的。」張老師進一步解釋:「這使你的附近的景物不致於隨眼球掃視過程時一直晃入訊號進入大腦。想想,一秒鐘3-4次,你不昏頭轉向了?」

「而且,這可能也牽涉到你與周遭環境的定位問題,這樣可使你認為周遭是靜止的。」阿嘉說,同時自己『不聚焦』的轉動眼球看周圍物體,看起來有點站不住。

「那追蹤一個移動目標時,眼球平順的移動,為什麼背景景物就會跟著晃入看到?」克提自己用手左右移動看著手指觀察。

「因為你已經看著一個被你追蹤,同時在視網膜內不大幅快速晃動的物體了啊!」阿嘉說。

「其餘都是背景畫面,此時你並不是在看背景,並且又有可注視的目標物,不至於會頭暈。」張老師補充說。

「舅舅,自從上次我知道的這事之後,我就一直想,有些『第一人稱』以主角的視野為電影情景的拍攝手法,怎麼沒有考慮到人眼球一直跳躍性移動,並且是定格一個一個的畫面?」阿嘉不解地說。

「或至少,做動態視訊壓縮的,可以考慮跳躍性掃視目盲現象而忽略過程中的快速移動畫面。你知道的,看運動類轉播球賽時,攝影機一下左一下右,掃來掃去,也沒跟到球移動,掃視的過程都是拉曳出來的模糊背景或馬賽克,實在不好看。」阿嘉抱怨說。

「可能導演們不知道吧?」張老師猜測說:「每次我說人有這目盲現象時,大家都不相信,只有真的做實驗後大家才驚訝會如此。」


發表於 2012-10-27 18:46:54 | 顯示全部樓層
哇!再加上配圖,故事越來越精彩.

 樓主| 發表於 2012-10-29 08:23:08 | 顯示全部樓層
2.23下課總結
  
「眼根是一個光的感受器,感受這色界的形象。」張老師開始總結的說:「屬於錯覺來自眼根的,我們知覺改變不了。比如色盲,近視、水晶體內游移的雜物等。」
  
「另外,左右眼各有一個盲區,是視網膜因為匯聚視神經到腦部而不能映照的區域。」
  
                              
  
「蓋起左眼,右眼定看著十字,前後移動頭顱,約莫十幾公分的距離,餘光可發現右邊黃圈變為黃球,即黃圈中心的藍正好映照在右眼的盲區。反觀蓋右眼,左眼也看不到紫點。」張老師指著圖說。
   
「這個相信你們自己都已經做過自體實驗了,我不再說了。」張老師不再強調。
  
「再來是眼識。」張老師說:「眼識所造成的錯覺,有機會可以改變,但很多狀況太深入心識了,也不容易察覺跟改變看法。」
  
「其實知道就好,我認為也不需要真的去改變。那是實際色界觀察學習而來的,有其目的與意義。」阿嘉認為。
   
「眼識同樣可以體現於文化差異上。祖魯人生活在圓形屋裡,周遭沒有方方角角的物體,犁田也是曲線。測試顯示他們比較不太受許多立體深度錯覺圖的影響。」張老師接著講。
   
「還有病理上的,使用藥物也會影響視神經上的運作,而產生幻境。」阿嘉補充道。
   
「如果腦視區眼識的部分受到損傷,則會發生令人意想不到的問題。」張老師說:「這叫『視覺辨別缺陷症』。這種病人能看到東西,但分辨不出物體。」
   
「嗯,我聽說有病人錯把老婆當帽子要戴…」阿嘉說。
   
「當然,還有很多有趣的眼識現象都還在研究中。」張老師繼續說。
   
「對於眼識與知覺,這裡要帶給你們的一句話是:『我們眼睛所看到的,比我們透過眼識與知覺理解到的少太多了。』」張老師寓意深長的說。
   
「我們的知覺與眼識會補起來我們沒看到的部份。」張老師秀出一張圖說:「虛幻的三角形。」
                          
「這個原理是 ― 我們會認為有一個看不到的三角形擋住了後面的三角形。」張老師解釋:「我們其實知道是錯覺,但我們依然被這機制牽著走。」
  
「夢境呢?也是眼識的影響?」克提問,夢境一直以來對他有一定的影響。
  
「是的!很肯定。做夢時眼根不作用,景象全都是潛意識的內容光怪陸離的組合。」張老師說。
  
「不一定喔,如果當某人睡覺的時候,我用手電筒照他,可能改變他夢境的劇情喔。看過蠟筆小新吧!」阿嘉調皮的說。
  
「甚麼小心?」張老師疑惑。
  
「沒事…」阿嘉不再說了。
  
「其餘還有好多的錯覺圖片,你們自己再研究了。」張老師說:「許多錯覺的機制到現在都還有不同解釋呢。」
  
「今天就到這裡吧!」張老師說。
  
「謝謝張老師!」克提深深鞠了躬,今天他獲得太多知識了。
  
「天黑了,我送你回去吧。」阿嘉說。
  
「好!」克提說。
  
   
================== 待續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立即註冊

x
 樓主| 發表於 2012-10-29 16:30:10 | 顯示全部樓層
一些在網站上的補充資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453937.htm

颜色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color constancy):
  当照射物体表面的颜色光发生变化时,人们对该物体表面颜色的知觉仍然保持不变。
  同样的物体在不同光源或光线下颜色是恒定不变的。即物体的颜色不是由入射光决定的,而是由物体本身的反射属性决定的。
  人类都有一种不因光源或者外界环境因素而改变对某一个特定物体色彩判断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即为色彩恒常性。某一个特定物体,由于环境(尤其特指光照环境)的变化,该物体表面的反射普会有不同。人类的视觉识别系统能够识别出这种变化,并能够判断出该变化是由光照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当光照变化在一定范围内变动时,人类识别机制会在这一变化范围内认为该物体表面颜色是恒定不变的。



 樓主| 發表於 2012-10-30 11:04:59 | 顯示全部樓層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 ... c0cf9bacddf8c0fc334

视觉的形成

  人的感觉有许多种,如触觉、味觉、嗅觉等,可通过触摸物体的形状、品尝味道、嗅其气味来感觉物体。而视觉是一种极为复杂和重要的感觉,人所感受的外界信息80%以上来自视觉。


  视觉的形成需要有完整的视觉分析器,包括眼球和大脑皮层枕叶,以及两者之间的视路系统。由于光线的特性,人眼对光线的刺激可以产生相当复杂的反应,表现有多种功能。当人们看东西时,物体的影像经过瞳孔和晶状体,落在视网膜上,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在受到光刺激后,将光信号转变成生物电信号,通过神经系统传至大脑,再根据人的经验、记忆、分析、判断、识别等极为复杂的过程而构成视觉,在大脑中形成物体的形状、颜色等概念。

  人的眼睛不仅可以区分物体的形状、明暗及颜色,而且在视觉分析器与运动分析器(眼肌活动等)的协调作用下,产生更多的视觉功能,同时各功能在时间上与空间上相互影响,互为补充,使视觉更精美、完善。因此视觉为多功能名称,我们常说的视力仅为其内容之一,广义的视功能应由视觉感觉、量子吸收、特定的空间时间构图及心理神经一致性四个连续阶段组成。

  错觉是怎么回事?


  错觉是指人们对外界事物的不正确的感觉或知觉。最常见的是视觉方面的错觉。产生错觉的原因,除来自客观刺激本身特点的影响外,还有观察者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原因。其机制现在尚未完全弄清。来自生理方面的原因是与我们感觉器官的机构和特性有关;来自心理方面的原因是和我们生存的条件以及生活的经验有关。

  下面举一些典型的视错觉图。
  http://www.pladaily.com.cn/item/xinli/changshi/image/29-1.jpg
  http://www.pladaily.com.cn/item/xinli/changshi/image/29-3.jpg
  http://www.pladaily.com.cn/item/xinli/changshi/image/29-2.jpg
  http://www.pladaily.com.cn/item/xinli/changshi/image/29-4.jpg


  图(1)垂直线与水平线的错觉:对垂直线估计过高,好像长于水平线。

  图(2)a、两条等长的横线,看上去上面的显得短些。b、两段弧形全等,看起来下边的显得宽些短些。

  图(3)a、b、平行的线段受交叉线条的影响,仿佛改变了方向,不平行了。

  图(4)a、中心的两圆相等受背景的影响显得一大一小。b、两圆相等看上去大小不一。c、大圆内的小圆和正方形受背景影响看起来引起变形。

  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是经常处于在不断地纠正错误中来感知和适应客观世界的。对外界刺激(信息)的特征的辨别能力,是我们认识世界和习得知识的重要手段。同时,对于错误的反映要不断进行校正。这一点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很重要。例如,丧失听觉的人久而久之,其言语会变得不易听懂,这就是因为自己听不到自己发出的声音(语言)而得不到反馈和校正,甚而导致语言的丧失。因此对来自感官的错误反映的不断纠正可以提高我们的认识水平。外界事物形形色色,千变万化,而其间的联系又是错综复杂的,而人在头脑中对外界事物的反映只是有条件地近似地把握着外界事物,人对事物的认识带有个人的局限性。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事物是可知的,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无止境的。就错觉(对客观事物的知觉)而言,除去“杯弓蛇影”、“草木皆兵”以及“风摇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等等这些和主观情境相关联的不算外,诸如基于我们生理基础的那些现象所造成的错觉也不在少数。例如,在我们的视觉中,当物体的图像落在网膜的盲点部分,我们就会产生“视而不见”的错觉。(见上图)再如,看电影时银幕上人物的动作是跳动的而图像(画面)又是明暗交替的,但我们看起来,人物的动作是连续的,同时也没有明暗变化。这是利用了眼睛视觉存留的特性。电影画面每秒钟以24个的速度变换,这样“跳动”的画面就被看成连续动作(察觉不出动作的不连续性),同时因眼睛能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住作用于它的光效应,人们看到的不是一系列闪动的图画,而是稳定的画面。

  此外我们知道在颜色知觉中,每一种颜色都有它相应的互补色(互补色如用混色轮混合时,会成为灰色--白色,只有亮度而无彩色)。红和绿是一对互补色,黄和蓝也是一对互补色,其他颜色也都各有其相应的互补色。黑和白也有互补关系。如果互补色两者同时呈现在一个画面上时,会显得分外鲜明。如果在周围充满一种颜色刺激时,无刺激的"空档"处便会产生互补色的感觉,从而产生所谓的“无中生有”的错觉。最常见的事实是在蓝色的天幕上出现的月亮(无色)会显黄色。汽车司机夜间行车时都有这样的经验,走在高压水银灯照明(蓝紫色光源)的道路上,自己的车灯(白炽灯)灯光显橙黄色;而走在钠灯照明(黄色光源)的道路上,自己的车灯显蓝色。这个例子说明感觉和知觉都会受背景的条件影响而有所改变。这种差异也不能不算作错觉。以上是生理性的现象造成的错觉。

  在图片上由于明暗和阴影的影响,使我们得到凸出或凹入的知觉。同一张图片中的物体明亮部分在上方,阴影部分在下方,看上去这个物体是凸出的。把这张图片上下倒置过来,便会得到凹进去的知觉。这是我们长时间的生活经验造成的,在生活中光源(阳光)总是位于上方,这就自然形成凸出来的物体的明亮部分位于该物的上方,阴影在下方。凹下去的东西相反,这已是无例外的现象了。所以把同一张图片倒置就会得到相反的图像知觉。在没有更多参照物的条件下,两个物体中的一个在运动时,我们往往会把它们中任何一个看成运动的。例如,“云遮月”的时候,可以把月亮看成在云后移动,也可以把云看成在月亮前移动。如在暗室中用幻灯在面对被试者的幕布上呈现一个方框子,在框子中央有一个小方形,向左右移动框子时,被试者则感到方形在移动。这是因为人们一般的经验是,运动的对象总是在较大的静止的环境中移动,而且这种联系相当巩固,所以会产生这种错觉。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乘火车时在列车里通过车窗看临近火车开动时,总是觉得自己所在的列车在开动。这是因为当乘车时,由于车的运行形成外物移动的知觉,这个经验牢固地印在脑海里,因而在列车里对临近列车的移动总是不加思索地认为是自己所在的列车在开动。但是,由于缺乏振动的感觉与推动的感觉,便会很快地意识到自己所乘的列车并未向前移动。

  在有些情况下,我们得到的知觉与事实不相符合,那是因为这种知觉是在特定的条件影响下形成的,并非错觉。如将筷子斜插在有水的水杯里,看上去筷子变得不直了,在水中的部分向下错开了。这是因为插入水中的部分进入与空气不同的介质,而产生的折射现象所引起的。把筷子看成曲折的是正常的、合理的现象。又如海市蜃楼、汽车上凸面的倒车镜以及哈哈镜,这些幻影或所产生变形的图像,都不能看成是错觉。

  我们对错觉的了解使我们在观察上能摆脱它而不致将错觉认为是正确的。错觉在艺术上、技术上以及军事上都有积极作用。如电影摄制中用移动布景的方法造成交通工具的运行,又如汽车、飞机以至宇宙航行等等供训练驾驶员的模拟装置,军事上的各种伪装以及按形体的服装的设计,花色的匹配等等和错觉有一定的关系。


 樓主| 發表於 2012-10-31 08:15:12 | 顯示全部樓層
幻覺

http://my.tv.sohu.com/u/vw/25059613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U5NTQ4MjUy.html

http://www.sibs.ac.cn/kepu/news.asp?id=335

http://v.163.com/movie/2011/7/9/T/M7A10IU9A_M7A11159T.html

人在大陸,無法連上Youtube, 我想youtube上應該有更多,有興趣的讀者可自行搜尋從中分辨是眼根或眼識造成的影響。


發表於 2012-10-31 19:27:01 | 顯示全部樓層
哇~好精彩ㄛ~謝謝奇怪提供的智識分享~
原本眼根與眼識功能複雜精密的影響視覺~最後一則聯結~~
包拉托色彩遊戲演說很精彩~~其中提到的~~蜜蜂矩陣~~真有趣
文中所提~汽车司机夜间行车时都有这样的经验,走在高压水银灯照明(蓝紫色光源)的道路上,
自己的车灯(白炽灯)灯光显橙黄色;而走在钠灯照明(黄色光源)的道路上,自己的车灯显蓝色。这个例子说明感觉和知觉都会受背景的条件影响而有所改变
我開車時確實有注意到~原來是這樣~~

 樓主| 發表於 2012-11-8 11:11:52 | 顯示全部樓層
3.1 給張老師的信

張老師,您好

我是克提,自從上次到您那上了寶貴的一課至今已經幾個月了。
謝謝您借我魔術方塊,5 x 5的我已經轉出來了,這魔術方塊我想親自還給您。
我後來找我爸幫我買,玩了幾個月,我已經能把2x2, 3x3, 4x4, 5x5, 6x6, 7x7都轉出來了,用不同的方法。下次我爸爸說要親自拜訪謝謝您。

我一方面也繼續多了解視覺的一些知識,知道了「代償」現象。原來顏色的補償除了眼根還有眼識的部分。而顏色的恆常性也是眼識的傑作,影響顏色的不單單是眼根。

另外還有大小恆常性,形狀恆常性等,再再都顯示出眼識在知覺上影響我們甚鉅。

書上說,錯覺的分類有曖昧含糊、變形失真、矛盾悖理、虛構不實。有的是知覺影響眼識,有的是眼根影響眼識吧?

我在想,既然眼睛有眼根、眼識,那耳朵、鼻子、舌頭及身體也都有根、識的作用,對吧!

還有,關於一個物體不能又是A又是B一事,我想到「光」。科普的書上有說:光既是波也是粒子,這不就又是A也是B嗎?

看來我還有好多好多東西不懂…

最後,非常感謝您的寶貴的一課,謝謝!

希望能再次見到您,
克提敬上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