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自然人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奇怪

黑白講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12-10-15 12:06:44 | 顯示全部樓層
Just Try...







 樓主| 發表於 2012-10-15 12:48:51 | 顯示全部樓層
2.10 眼根
「好了,我們直接看一張視覺錯覺圖吧。」張老師選跳到一張讓人看似圖片會自轉動的圖。
                              
「這就是克提說的,用發呆法就不會被騙的圖吧!」張老師指稱。
「對!這類型的圖很多,用發呆法可以不被騙。」克提直直看,自己證明此事。
「這是我們『眼根』造成的錯覺。」張老師說。
「眼根?」克提疑惑的問。
「我把屬於眼球到傳遞到大腦這段,以這名詞來定義。」張老師說:「比如,色適應,明暗適應,眼球活動,聚焦、盲區、近遠視散光、視神經傳遞等。」
「像克提定眼不動,只聚焦於一點,圖片便不再轉動。這原因便是因為我們眼球習慣性跳躍看圖,導致眼睛一直重新聚焦,而誤以為圖片一直變動。」張老師。
「所以,一直在動的其實是我們的眼睛,而不是圖片。」克提有所領悟的說。
「對!很聰明。而你所認為電視的黃,也是來自『眼根』的錯覺。」張老師回答。
「張老師也知道電視的黃色不是黃色?」克提遇到知己了。
「哈哈,阿嘉告訴我的。你真的很特別!」張老師說。
「眼睛色覺是錐體細胞負責的,有三基色,紅綠藍。」阿嘉補充說:「我特別找舅舅研究。」
「顏色的視覺機制我們就不說了。簡單地講,電視打出來的黃是紅加綠,紅有紅的波長,綠有綠的波長。波與波是不會自行干涉的,在色界不可能自己混,紅綠光傳你眼睛,是眼睛內的細胞感受時才混成一起,這當然就是『眼根』的傑作。」張老師分析說。
「你們再看看一些晃動錯覺、視覺暫留、互補色等等的圖片。原則上說,屬於眼根造成的很多。」張老師一張張的秀圖。
「停一下,發呆法可以排除依些視覺錯誤,但也可能因此造成另一些視覺錯誤。」阿嘉指著一張中央黑點的圖,示意克提凝視。
「但只是眼球一轉,就可恢復。」阿嘉說。「這張互補色的移動圖也很有趣。」張老師說
「盯著看,會覺得變成一個綠點轉。」張老師說。
「另外一直盯著圖像看也會映照在視網膜,造成視覺後像。」張老師補充:「一些看到耶穌、看到鬼、瑪麗蓮夢露、燈泡亮的就是這類。」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立即註冊

x
 樓主| 發表於 2012-10-15 17:39:14 | 顯示全部樓層
2.10 眼識
「但這解釋不了所有的錯覺圖片啊!」克提提問。
「沒錯,還有許多的錯覺來自我們腦內的視覺處理機制,這部分我稱為『眼識』。」張老師說。
「眼識有點像是視覺認知的『前知覺』,是大腦對於視覺處理的各個模塊的組合。根據研究,有處理如形狀、移動、顏色、立體深度、人臉辨識、文字、…等等的功能。這大大的幫助我們快速的認知這個色界。」
「但是,『前加工』也有壞處。」阿嘉又秀出自己見解說。
「是的。我們眼識在前置作業時直接把我們學習得到的概念很快套入,但很可能出錯。」張老師進一步說明。
「還有,會有產生『幻視』的可能。在視力惡化時,眼識接收不到來自眼根的訊息,自發性活躍,大腦依其眼識做出錯誤的知覺判斷。有些老人在視力退化時有這類問題,輕微的會看到空中有幾何圖形,扭曲的人臉等。」張老師做了補充。
「因為眼識而產生的錯覺也很多,我先簡單的畫一個。」張老師拿出紙筆,畫了一個箱子。
                       
     
「這是一個立體的箱子,我們甚至不假思索就這麼認為。然而它實際上是個二維平面的圖形,因為已經太習慣當它是立體的了,我們甚至轉不回來。」張老師說。
「只要是三維立體圖形放到二維來看,都有其模擬兩可的特性。」張老師開始分析。
「又是平面又看成立體嗎?」阿嘉說。
「不是,單純看成立體。這不只是個箱子,看得出來嗎?」張老師提出問題。

 樓主| 發表於 2012-10-15 23:21:47 | 顯示全部樓層
2.11幾何子
「它可以是箱子內部的上頂角…」克提說話了。
「是嗎?我看不出來。」阿嘉抓不到點。
「克提悟性高,阿嘉再看看。」張老師順手加了幾筆。

「是不是像了?一個由下而上看的立體方塊,缺了一角。」張老師說。
「我…,不是,我看還是箱子,只是三邊有牆。」阿嘉卡住了。
克提順手把圖形轉了180度,說:「想像這是一張沙發的一角,而你一屁股想坐在灰色的平台上。」
「啊!」阿嘉恍然大悟,拿著圖片轉來轉去。
「除了平面上畫立體圖可以有不同的認知,兩位注意到了嗎?一旦你看成其中之一,你就不能看成另一個。」張老師說。
「嗯,我可以一直變來變去,但我無法同時認為它是一個小箱在大箱中,或一個大方塊缺一角。」克提觀察自己的視覺認知。
「為什麼?」阿嘉提出疑問,並且一直在看著圖片轉來轉去。
「我們眼根不做判斷的把圖像傳給了眼識,而在眼識裡卻紀錄了『幾何子』,作為我們前認知的加工,阿嘉的「箱子」印象在他的神經元裡的通路太習慣了,所以一直轉不過來,克提用了你對「沙發」的印象讓你跳出原來的印象。」張老師解釋。
「那幾何子是什麼?又為什麼我們不能同時認知到兩個視角?」阿嘉雖不服氣,但也真的不能「同時」認知兩種視角。

發表於 2012-10-16 08:46:50 | 顯示全部樓層
奇怪 發表於 2012-10-15 23:21
2.11幾何子 「它可以是箱子內部的上頂角…」克提說話了。 「是嗎?我看不出來。」阿嘉抓不到點。 「克提悟 ...

恩 很有趣的內容
請繼續

 樓主| 發表於 2012-10-16 11:07:21 | 顯示全部樓層
2.12視覺認知
  
「一般來說,眼識不能被『知道』,它影藏在知覺的後面,一直要到我們認知了物體。就好比潛意識,一直要意識層面才會被知道。而前面說了,眼識處理許多的形狀、運動、立體、深度、顏色、對比、…,這些可能都是由觀察學習而逐漸刻印在我們的眼識各種功能模塊裡。」張老師解析說。
  
「而幾何子就是在處理形狀的功能模塊。」克提接著說。
  
「哎呀!克提真聰明。」張老師賞識的說:「平面、立體各種圖形都可能印入我們眼識。」
   
「你們看!」張老師又畫出圖形。
  
  
    
「這是一圓一方,兩個圖樣。」張老師說:「我們自然認為是兩個『東西』。」
   
「但,對一個從小眼盲,之後因為手術才看到世界的人,一開始是分辨不出來的。」張老師略帶高深地說。
   
「然後,他們會認為有三個『東西』。部分方、部分圓及中間方圓的交集。」
   
「可以很合理的認為,一開始他們學會分辨『邊界』。」
   
「然後,只要我們取方或者圓,單獨做『移動』或『變化大小』的動態變化,即使交集仍在,他們就能很快的辨識出是兩個東西。」
   
「所以從此『圓』與『方』便進入了他們的眼識了。」阿嘉恍然。
   
「嗯,阿嘉跟上了。」張老師笑著說。
   
「這是好事,但是否也從此限制了你的思維模式了呢?」張老師意義深長的說,彷彿憶起了甚麼。

 樓主| 發表於 2012-10-17 09:52:41 | 顯示全部樓層
2.14眼識到知覺
  
「來,我們再看一些圖片。」張老師回神回來說。
  
「這是少女還是老婦、是鴨還是兔、一個花瓶還是兩個側臉、…」張老師一一秀出來。
  
                                
  
「這都是利用模擬兩可的作法來使我們先進到眼識的其中一種『看法』,然後再顛覆你的既定看法。」張老師分析。
  
「然後這些圖片,利用三維立體幾何畫在二維平面上必然會有的『兩種可能』看法上做文章。」張老師說:「三維畫在二維平面上,少了一個維度,多了一種可能。」
  
「大象幾根腳、柱子是圓的還是方的、不停循環的樓梯、三角形、…」張老師一張張跳,令人目不暇給,說:「這類圖片算是錯覺圖片的大宗。」
   
「可是我看這三角形,看起來像是照片,好像是現實的真實照片?」克提問。
  
「特殊做法,某一個角度就像是,我還想自己搞一些來玩。」阿嘉說:「如果你上網找,便會有一堆製作『錯覺』的方式,立體三角、四角木箱、反倒的螺絲帽、…」
   
「我們來看一張動態的,書本上可沒法看到喔。」張老師秀出一動畫說:「一個順時鐘旋轉的少女。對吧!阿嘉。」
  
「是吧?」阿嘉說。
  
「不是,她一下是順時的,但可以逆時鐘轉。」克提說。
  
「克提的腦袋比較新鮮,沒被汙染的太嚴重。哈哈!」張老師歡喜道:「看到這張圖,我自己一旦定型也很難轉得回來。」
  
「這又是一張三維立體投影到二維的例子,有兩種可能。」張老師很篤定的說:「而同時間,你只能有一種看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立即註冊

x
 樓主| 發表於 2012-10-17 18:49:30 | 顯示全部樓層
2.15知覺
  
「為什麼不能『同時』認知兩種視角呢?」張老師看著窗外,略有所思的說道:「有這麼一種說法:知覺傾向清楚的辨識,所以必選至一端,不然怎麼叫認『知』呢?簡單的從字面上來說,如果同一時間認知還有兩種,沒有定型下來,怎麼是『知』呢?」。
  
「我不認同!」阿嘉反駁道:「這沒有真的回答問題。」
  
「果然是我姪子!當年,梁老這麼說的時候,我也是這樣回嘴的。我說:『認知為什麼不能同時知道兩個概念?冷熱、好壞、美醜、…,我可以同時知道的啊!』。」張老師說。
  
「我不從梁老的『哲學』角度說,我用神經元的方式這麼說吧,眼識功能的各個模塊也是一堆神經元組合而成。在學習的過程中,使神經元建立了通路。矛盾的兩概念,如何能來創造通路呢?腦袋不就短路了?學習的對象是從現實世界,現實世界看起來也不矛盾啊!矛盾如何能同時存在於同一神經元的通路上呢?同時有兩矛盾概念在同一神經元通路上,不會變成神經病?!」張老師說。
  
「對同一個物體,確實做不到兩種。」克提邊說邊拿起筆:「我們並著畫兩個箱子。」。
                          



張老師、克提端詳這兩個箱子,阿嘉也跟著看。
  
「我可以同時將左邊當內角、右邊當箱子;反過來也成。」克提說。
  
「有點難度,箱子是由上向下的視角,而內角是由下而上,如果一上一下…」張老師再畫一個在上方:「確實應該是可以。」張老師說。
  
「但那是對兩個一樣的物體的,故意想成兩個視角。」阿嘉說。
  
「對同一個物體、同一個空間、同一時間,確實做不到兩種認知。」克提思索說。
  
「這很正常,不是嗎?」張老師說:「同一個物體,同時間不能既是A又是B。」
  
「為什麼不行!這是一支筆,也是一支塑膠。」阿嘉反駁說。
  

 樓主| 發表於 2012-10-18 13:43:27 | 顯示全部樓層
2.16對比
  
「好樣的!你也可以說,這是一支塑膠筆。」張老師說:「塑膠跟筆的概念不排斥,它甚至可以是一支藍色常溫的塑膠筆。不同性質互不排斥。」。
  
「一杯溫水,對熱水來說它是冷的,對冰水來說,它是熱的。它又冷又熱,不行嗎?」克提問。
  
「克提,你提出了對比的概念了。」張老師說:「這確實有不相容之感,但必須有它物對比。」
  
「我一手在熱水一手在冰水,然後一起放到溫水。這溫水就是又冷又熱,可同時感受到。」阿嘉也說。
  
「一紅一藍的3D眼鏡也是,同一物體又偏紅又偏藍。」克提應阿嘉之請做過實驗。
  
「常閉上一眼,打開後,兩眼看同一物體亮度也不同。」阿嘉又說。
  
「對!而且因為光亮不同連顏色也跟著有差異。」克提接著說。
  
看來他們二位各自都做過一些人體實驗。克提、阿嘉你一言我一語,一直述說同一個物體是可以有兩種感知。
  
「你們的例子都不夠好。兩手對一物、兩眼對一物,是兩個感官體在同時感受。」張老師說:「那我們來看圖樣的對比吧!這例子比較好。」
  
  
「這是一個灰環,在黑白背景下的對比。」張老師秀出圖片說:「會給人的錯覺是黑色背景的灰比白色背景的亮。」*
  
「而灰環是一個物體,左右亮度也一樣,怎麼有兩種感覺?」張老師問。
  
「不過即便如此,灰環還是有左右兩邊,我還是打破不了梁老所說的…」張老師喃喃自語的說著。
  
===========
*註:此圖在顯示螢幕上不容易感覺灰色的視覺差異,如果是紙上就容易。試想,為什麼?甚至,在螢幕上看,還可能倒過來,白邊的灰比較亮。

 樓主| 發表於 2012-10-19 11:11:02 | 顯示全部樓層
2.17 對比差異
  
「這圖我稍稍研究過…,」阿嘉說:「我認為是影像印入視網膜內,相應的椎體細胞對『邊界』的反應有增強,使黑灰邊界明顯看得清楚。一旦要如此,邊界兩端的錐體細胞就有顯得有『電壓』差,所會產生的對比,比白灰邊界明顯。」阿嘉似懂非懂的解釋猜測。
  
「你說的是『旁側抑制作用』,是眼根具有的特性。」張老師回答:「這可以解釋『邊界』較清晰的感受,但不能完全解釋對於灰比較亮的感受。我們看看下一張圖」。
                              
  
「A與B的顏色實際上一樣,這不能說是邊界作用了吧!」張老師反例。
  
「是真的嗎?這麼看都是B比A亮。」克提說。
  
「這樣,清楚了嗎?」張老師秀出一張比色。
  
「然後是彩色的圖,陰影下的中間的澄色實際上與上面中間的棕色,是一個顏色。」張老師說。
「不敢相信…」阿嘉說:「顏色對比造成的錯覺怎麼比立體圖形厲害?」阿嘉與克提都覺得不可思議。
  
「嚴格來說,錐體細胞是對紅綠藍光波長能夠分別的感知器,它僅是感知不同波長的光並用電子脈衝傳送到眼識,最終對顏色的知覺還是在大腦。當然,整個對顏色感知的路徑上,感知器也是不可或缺的,比如色盲是因為眼根裡的感知器有問題。」張老師接著說:「但對於顏色的對比,顯然除了眼根,眼識才是很大影響。」
  
「不過,反過來說,真的是顏色對比造成的錯覺比立體圖形厲害?」張老師再秀一圖,說:「兩隻一樣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立即註冊

x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