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6.1 語言文字
「蘋果是一種水果。」梁老說:「水果是植物上的果實。植物是一種生物,而果實是植物所結之果,有果皮、果肉、種子。然後,我們可以繼續分析生物、果皮、果肉、種子,這麼一直說下去。」
梁老在吃完蘋果後,做了這樣的描述。
「當所有的事物被我們幻化成語言、符號、概念時,它的真實性便已經不在了。」梁老擦了擦嘴。
「但梁老,當你說吃蘋果時。在場誰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呢?」張凱延對著大家說。
「所以囉!語言文字對於交流溝通是非常有效的工具,地球上也只有人類做得到。」梁老說:「然而,當你把這些抽象名詞交給解構主義哲學家時,答案便是無窮無盡的解釋再解釋,所以終究沒有答案。」
「OK, 精確的意義也許非語言文字可做到。但我們的知識確實能很好的透過這些工具來傳承。」張凱延說。
「是啊,這些不要求究竟的知識是可以、也確實很好的發揮其工具的作用。」梁老說:「但實相不在文字語言裡。」
「你說的究竟、實相是甚麼?我不知道,但我們現在不就是使用語言在交流嗎?」張凱延說。但一方面他也不想把事情又拉到玄之又玄的境地,大家無法溝通。
「是啦,語言文字的交流,都是很表相的。」梁老說:「當你真的想要用語言來表述主觀『感質』時,你根本做不到。」
這便是一直以來克提想要做的事,但真的做不到。
「我同意語言文字劣於表述主觀之感質,但客觀事物至少是語言文字能掌握的。」張凱延這麼認為。
「溝通上可以,分析上就落入符號定義的無窮迴圈。」梁老說:「有溝通上的便利,但沒有明確意義上的定義。蘋果兩個字並不是真蘋果。」
對此,張凱延確實也說不上甚麼,語言文字不是精確的,本來就是對事物、情境等溝通上的符號。
然對於文學,語言文字所透露出來的美,那不全然在於字面上,而是屬於心靈上所感悟的悸動。但這事張凱延可不能再與梁老抬槓,梁老會飄走。
「那數學呢?」克提有點怯生生的問。
「啊!對!數學!」張凱延頓時開朗了起來,說道:「數學也可說是一種語言。甚至於邏輯語言,計算機語言。這些語言完全沒有模糊不清的問題。」
彷彿一劑強心針,克提使得張凱延又有可以質疑梁老的觀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