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A 四大(指數型)
接著我說說選取的標的安排。
最大的四成資金,都是指數型ETF,分別是:
上證50ETF(510050),滬深300ETF(510300),中證500ETF(510500),及創業板50(159949)與科創板50(588000)。
以下說明理由:
50ETF, 300ETF,500ETF,基本上已經涵蓋陸股的很多主要的公司,這不必再多說,就是跟進中國經濟發展的紅利。這三支,有一定相關性,但也不可能完全一致,有一定的不同步,也會分化。我們反正是取平均。
因為是大盤中的漂亮50, 美麗300, 佳人500,有理由相信,能跑贏大盤。
創業板50(股價是+/-20%波動)、科創板50,風險顯然高於已上市各頭部公司。但如果看好未來發展,投資初創企業是不錯的機會,加入為壓寶未來的指數。
接著,說說不考慮其他指數型基金的理由:
不考慮的最大理由,當然是資金不夠。哪裡可能樣樣都投?一定需要修枝剪葉地篩選。
滬深180ETF(510180)。顯然,相關性與以上寬指ETF相當。加上其交易量略小,就刪除。
創業板除創業板50,還有創業ETF、創成長、創藍籌、創業板TH、…,後面這些都比創業板50的交易量小,而我們選創業這種高風險的,當然只選頭部的創業公司為佳。
科創也是一樣道理。上證的最新發行ETF也看一下,結果:588000, 588050, 588080, 588090,全都是科創板ETF。依股號588000, 588080好,兩者都是科創50;依交易量588000比較好。
但創業/科創類由於都是新發行,有泡沫成份,開始很大可能如同新上市股,總是下跌,可能有股東/風險投資客拋售獲利。加上長期趨勢尚不明確,前期投入適度減少。
再來說說其他沒收錄到的陸股:
H股ETF(510900)。這裡H就是香港HK的H,指的就是在港上市的陸股。這檔ETF的交易量夠大,顯示玩的人很多。但H股ETF的長順線形不夠漂亮。既然我是奔著長順選股的,所以先忍痛刪除。
既然H股刪除,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我也一樣顧及不到。好了,香港證券ETF(513090)、納指ETF(513100)、標普500(513500)、印度基金(164824)等一眾外股,通通裁減不選。
然實際上,如果要找相關性低的綜合類標的,除了國際油價、金價,外股也是一個方向。
因為資金不夠,現在這些外股我列為觀察名單,也許哪天我會投入。
= = =
上证50、沪深300和中证500该如何选?
https://www.sohu.com/a/376156692_639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