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自然人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奇怪

錢老闆之黑白講 – 股海浮沉路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21-7-28 11:00:27 | 顯示全部樓層
176, 當房東?

最近,我與一名退休的台灣同胞,在天涯論壇上,討論他進行了一生的理財作法。我稱他L吧。

L的方法很明白:買房當房東,過幾年賣房。如此循環,比如說在逢甲置房租給學生。

人家這輩子如此作為,退休後一點經濟壓力沒有,幾間房產,資產夠,現金流足,可以讓他夫妻二人輕奢上路,過上體面的退休生活。

對於此方法,依現在我的認知,完全理解!

但這種模式還能維持多久呢?

本來跟L的接觸,起源於他在天涯上曬退休生活的照片。我好奇想問問他退休一個月花費多少,我好心裡有個譜。然後,L說他夫妻倆有房租收入,沒計算一個月花費,反正夠用。嗯,小凡爾賽一把了。

L是想把這模式介紹給我,但我陸續問了L許多問題,他也無從回答。我就自己查詢、估價、演算,把一系列的考量,明白地交給他。

L以台中為根據地,認為台中房子值得投資,我問底層邏輯為何?L說台中捷運、商場、建商、未來發展、疫情過後回春等等。但我認為的供需問題沒有解惑?如果少子化趨勢持續,未來斷層如同高校一般招不到生,沒人買房,房價如何上漲?

再者,如果房價上漲的底層邏輯是通膨,商品房抗通膨,則房價還是會漲,這理由我認。我問過我大舅子,員林的房價這四年來有沒有漲?他說有,他的房子就在員林夜市最熱鬧的地方。總價從430W到480W,漲了50W。

我們先看看台中地區實際交易吧!

我先上不動產交易網,查文心南路,一路有捷運的路段。這區算是高檔地段,政府機關、各種商場、百貨公司都有,夠繁華。

107年至今,每坪均價由25W到27W,確實有漲一點,但買賣盤的流動性似乎不多。

因為L比較熟悉北屯區,所以我又查詢北屯區,但範圍太大,再設定限制條件後,接續文心路查某樓盤。107年至今,也是27W左右。漲幅略小於1W。

我的感受是:房價上漲放緩。是疫情導致?亦或是趨勢如此?台中捷運通車,加分項已經兌現,利多出盡後,房價理性回歸?

同時,我查詢過程中發現,北屯區老房子的均價10多W,四年來倒是有數千筆的交易數可查詢。如果這些老房沒漲,也說明了一些問題。


= = =
內政部不動產交易網
https://lvr.land.moi.gov.tw/

 樓主| 發表於 2021-7-29 09:18:41 | 顯示全部樓層
177, 算帳

我給L算了一筆帳。

比如,花200W,銀行貸款500W,買了一套房,租金每月2W。
每月還貸3W,五年後,房價漲了100W,賣房還清。本金200W+還貸溢出125W+房屋差價100W,得425W。
支出部分=200W+五年每月1W(還貸-房租)=260W,五年後回本425W。粗略算,年複利率10+%。
如果房價未漲,則五年後回本325W,年複利率4%。
如果是後者,則本金200W每年拿中華電4%紅利,循環續投即可。流動性有保障,需要時可以隨時變現。

我只是粗略地算,不精確*,但不影響整個思維邏輯。

結論是:如果房價不漲,就不適宜再繼續買房放租當房東了。就算房子都租得出去,也有固定現金流,但房價若跌,得不償失,還有流動性風險。

然後,L也舉了他103年買房的案例。
他買了一個兩房,約800多W,貸款八成,頭期款就是160多W吧!月供2W多。自住五年,放租一年(月租2.6W),最後賣出,1180W。

這正好與我上面的計算作對照。

L肯定是賺的,自住就省租金了,放租還可以抵還貸。六年單是房價就賺300多W。不管總房價,真拿出來的是首付160W,也就是超2倍。六年月供還可當做是儲蓄,減少貸款數字,最後賣出房子抵掉債務,也能拿回來的100多W。

各位要注意,這案例是有漲房價的。如果房價未漲,L的資產就還是160W+累積已繳清的貸款。

另一個實際案例是我老師,10年前買台中英才路的高檔房。當年每坪19W,今年24W賣出,10年賺了500個W。查不動產交易網,102年單價曾一度超30W,但現在約25W左右。

台中捷運有綠線、紅線、藍線、橘線等,整個要架建完成說不定還要十年以上。但捷運這事是加分項,時間長也許不是壞事,可以慢慢發酵,推升房價。


過去炒房,隨便買、任意租、漲來賣的邏輯,未來十年是否還玩轉得下去?得先思考精算一番**。

我沒有答案。能否做的根源取決於未來房價是否看漲,小漲也行,千萬不能跌,還要有流動性,不能有行無市。我這是用「終局思維」看事情,除非未來是要留給子女,不然早晚有一天會賣出,而我沒把握十年以後的事,台灣是否像日本的「負動產時代」趨勢靠?***

另外,流動性也代表靈活性,這是機會成本。如果買房,資金一卡就是數年,如果其間發現有好的投資機會,是較難把資金變現套出(要賣房或做抵押貸款)。



 樓主| 發表於 2021-7-29 09:28:59 | 顯示全部樓層
= = =
*我只是粗略的算,假定部分條件。要較真的話,能連續不斷的2W放租嗎?房屋出租也有成本的;賣房也有佣金與稅金。但一方面,房子貸款也可抵稅,每月扣除房租,月供1W,也非一次性給付。。。好壞都有。

**當然,自住鋼需的話,建議是買。買房省房租,繳貸款也有儲蓄的意味,不像繳房租是純消費。

***
根據L的經驗,他在台中24年,沒見過房價下跌,頂多盤整。是的,我的經驗也是。板橋的房價不算跌,盤整而已。

但我也知道另外的事實:網上有介紹人們到日本東京大阪京都置產的,北京一套房可換購日本幾間套房,放租之後,規劃好現金流,可以在日本好好居住生活不愁。

可見中國一線大城的房價已超越日本現有一線城市房價,但大陸現在房價分化嚴重,政策的關係也好,三四線城市人口淨流出也好,可不像以前一樣隨便買,滿地開花的情形了。

台灣的大都會,是沒有人口淨流出問題,但台灣有人口老齡化問題。台灣未來十年後的房價,是更看向大陸或更趨近日本呢?



 樓主| 發表於 2021-7-30 23:42:45 | 顯示全部樓層
2021.7, 七月戰情

【資金】
年度本金投入:921693.10;現總值:951005.9;年度漲幅:3.18%。
七月份本金起算:946660.47;七月份漲幅:0.46%。

【大盤與ETF】
年度
上證指數:20/12/31收盤:3473.07;7/30收盤:3397.36;漲幅:-2.18%
深證成指:20/12/31收盤:14470.68;7/30收盤:14473.21;漲幅:0.02%
上證50ETF:20/12/31收盤:3.634;7/30 收盤:3.163;漲幅:-12.96%
滬深300ETF:20/12/31收盤:5.287;7/30 收盤:4.872;漲幅:-7.85%

月度
上證指數:6/30收盤:3591.2;7/30收盤:3397.36;漲幅:-5.4%
深證成指:6/30收盤:15161.7;7/30收盤:14473.21;漲幅:-4.54%
上證50ETF:6/30收盤:3.515;7/30收盤:3.163;漲幅:-10.01%
滬深300ETF:6/30收盤:5.256;7/30收盤:4.872;漲幅:-7.31%


【戰績】
本月抽回子彈又加子彈,總的加了1.6發,年度/月度的本金上增16K。這些子彈都有生活日常學費旅遊等用途,但可先刷卡,故可讓子彈進貨基飛一會兒。

如果之後抽回資金,分母變小,贏利或虧損的比率會因此放大,但只要數額不大,失真不多,可繼續與大盤/指基參照比對。

月度的部分,依然跑贏大盤與指基。
年度的部分,也通通超過滬指/成指/50ETF/300ETF;我的年度操作的成績至此全部扭轉,從全輸到全勝於大盤與指基!


【月報小記】
我有種感覺,好像我已經找到一個能跑贏大盤指數的做法。我雖只是一時勝利,但大盤/ETF與我差了3~16%之多,那是很有感的差距了,不是自以為是的雜訊噪聲──那種只需幾天或周級別的波動就可以平復。這全拜每日一點一滴的小小差距累積,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尼采說:「捷徑使人迷路。」我還是一步一腳印,慢慢積累優勢。

現在,如果大盤/指基想要追上我,只有一種走勢可以,就是全面大漲。因為我的配比總不是滿倉,大盤全力上攻時,我有幾成的資金都在貨基,總體是跟不上指數上漲的。而我的做法也不支持我立刻追高加滿倉,我一定是等回測碰到均線後才會加碼。所以,大盤需要一路向上不回,才能追上與我的差距。

但突然來個全線上漲的狂牛,可能嗎?這機率很低。尤其這幾天股災,股市狂殺後,突然來個V形反轉回到最高點?不太現實。政府也不會因為股市一時的波動,搞一個大放水政策。


= = = 槓精時刻 = = =
你如何能確認這不只是你的運氣?

是的,這也有可能是運氣。既然如此,我們就細拆,每一個標的,也有運氣好的與運氣差的,或說,有的符合策略特性,有的不符合特性。前者,讓我大賺;後者,讓我賠款。

根據我策略,擇時是我在長期乖離操作將會弭平的。根據這種策略,我必需要能看到,長期而言,只要經歷過上下起伏,出現微笑曲線的所有的標的,都應該回本,不說大賺,也應該不賠了。

但我的池子裡,確實是有,到現在還是小賠的標的。後頭,我專門針對這疑問具體分析。


 樓主| 發表於 2021-7-31 22:04:27 | 顯示全部樓層
178, 金錢觀

錢老板的人生已過半百,自認可以談談人生觀了。不跟齊助教一樣哲學地談論,就務實的從自己出發,純粹就生活的金錢觀方面,進行回顧與思考。

梁老說過,人生就是一連串的生活,而金錢在生活的過程中往往占比很重。

錢老的朋友、同學、同事、親友之中,總能舉出幾個人,錢老自認沒有比他本人優秀,但偏偏這些平輩/晚輩的職業發展很好,財富上漲,盆滿缽滿。

錢老的一些心路歷程,也不足以道。在40幾歲時,覺得自己一事無成,看著同儕發達,心裡面貪嗔癡的敵意與惡念,總可讓人一夜無眠。

50歲過了那時期,也漸漸想開了。但是否真的放下了,錢老自己都不太相信。

於是錢老自己做了個思想實驗…

如果讓我跟李嘉誠交換,我要不要?
不要,李老他就算萬貫家產,但垂老者已,能有幾年光景?

(這讓人聯想到一個段子,信眾上山問禪師:為何要出家?禪師說:世間有種種苦難,世人往往不知。信眾再問:可否舉個例子?禪師:不舉。)

錢老的三舅媽,幾年前走了。她走前兩年,錢老的大哥去拜訪,三舅媽拿出她的存摺,乖乖,三個億的數字。但妳想成為她嗎?

但跟富豪或長輩比並不同級,如此思想實驗太虛幻,不盡合意。於是,錢老要比較的便是同級之人。

錢老參加過一些台商聚會,也接觸過許多台商老板,各個身家都是數億起跳。年紀有長者,也有與錢老年紀相近的,50幾歲,事業有成。

錢老思索,會羨慕嗎?會!但如果變成他們呢?嗯… ,錢老猶豫了。

錢老也許真是自我感覺良好,或者他不願放棄家人。我想是的,他願意用他全部財富換得家人一切。

好吧!羨慕歸羨慕,錢老還是錢老。更何況,大老闆也有大老闆的苦,只是外人不知道罷了,大老闆尤其善於裝飾表象,你都不知道他在外頭的貸款有多少?

從羨慕嫉妒恨,再從忌妒、恨的惡念心理,回到僅是羨慕的念想,這其中錢老走了超過40年。或許是已經注定不可能功成名就,看開了,所以反而不再為此惡念困惱?

所以現在再聽到三億男等事跡時,對錢老的心理沖擊已經淡了,不會再起比較心理、貪嗔之心。


 樓主| 發表於 2021-8-1 23:43:59 | 顯示全部樓層
179, 看自己擁有的

錢老的一位博士班同學Y,本事很大。在商業、學術界兩棲。單單他擁有的股票,曾一度高達十億元新台幣。然而,在學生時代,錢老一樣不認為Y比他行。

而現在呢?錢老知道,比起Y,自己當年真的很侷限。視野不寬,格局不大,性格孤傲。視野、格局、性格,通通決定了命運。

那時的錢老,就是一個自以為是的傻帽。而要說的話,現在也絕非聰明。不過還好現在的生活還可以,沒有過多的遺憾,能面對自己。所以錢老感恩現下的處境,有一定的幸福感。

其實,錢老自己已經明白,是自己的見識不足,心性不夠,自以為是…等種種因素,造就了現在的自己,怪不了誰。

如果錢老20年前就有現在的見識,不敢說10億男,3億男總歸是有的。北京或深圳多買幾套房就有,不然買茅台放著也可以,長年買台積電當儲蓄也行。從現在回頭看,事後諸葛,處處有機會,條條通羅馬,成功的路子超多,但思維不到,現在說這些有什麼用?

然反過來想想現在的自己,是否滿意當下的情境?嗯…錢老大體接受,足夠了。

想太多,對自己好嗎?如果整天想著令人不愉快的事,自己也就不愉快了。有能力的人是孤傲的,沒有能力的人,也會找出路,就以世俗的眼光,何者成就大,很難去評估的。每個人都有一生,追求的目標也不同,沒有必要去評比誰較好,誰較差,好好的過日子便是。

錢老往好的地方想,就是因為走過一段荒唐路,浪費了時間,反而算是老來才得子。也因為老來才有子,讓錢老在做爺爺的年紀才有了自己的小孩。才知道原來小屁孩還真的好可愛,重演了爺爺與櫻桃小丸子的劇情。

一位讓錢老“恨”過的M同事曾說過養小孩的心情。M說,只有當小孩被爺爺奶奶接手的那一刻才感到輕鬆。如果錢老年輕時有子,應該也是急於把小孩交出去,完全不會有與子同樂的心境。自己的人生都還沒甘心呢!

另一位讓錢老“嫉妒”過C同事也一樣,退休了,兩小孩卻已成年。現在想填補父子關係,基本不能了。至於等孫子,也可能要10幾年後,到時也帶不動了。五年前,錢老把小孩帶去C同事的漂亮地方玩,讓C感受了一直想要的情境,但C也只算淺嚐而已。

雖然錢老命中錯過了幾道門,但生命好歹開了幾扇窗。陰錯陽差,真塞翁失馬,也夠了。所以,錢老感恩。到現在,才懂得感恩。


= = = 槓精時刻 = = =
為什麼與家人關係就遠大於金錢的獲取?

舉最近西班牙穿越者做思想案例。如果有一天你醒來,全世界只剩下你一個人時,你還去搞錢嗎?被寄託在集體概念上的共識,全數崩塌,全部虛幻化。此時,人除了滿足於生存需要的物件,尋找這世上還有沒有人,應該是最大的願望。

當然,這思想實驗是假議題,太虛幻。我們再舉哈佛歷時最長的實驗,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能使我們更幸福更健康。

搞錢,不就是為了幸福?難不成,想要有錢之後吸毒把自己爽死?

《TED 什麼造就美好人生,為時最長有關幸福的研究成果》,羅伯.沃丁格
https://www.ted.com/talks/robert ... ript?language=zh-tw
https://www.youtube.com/watch?reload=9&v=OMF_MHHtPfo
https://v.qq.com/x/page/d0196rwnzvu.html?


 樓主| 發表於 2021-8-2 22:26:33 | 顯示全部樓層
180, 人際關係資產

根據波動性質,我們把資產分為三:高Beta、低Beta、負Beta。

高Beta的資產,波動劇烈。比如權證、股票、比特幣等。
低Beta的資產,相對穩定。比如定存、國債等。
有一些不好說高低,比如房產、基金等,各個地區不一樣。
還有一種是負Beta資產,這不好找,找負Beta資產一直是投資界的聖杯。理論上,如果找能對沖正負Beta的標的,你可以勇敢有底氣的對沖,因為沒有風險。我勉強舉實體黃金為例,但如果是紙黃金似乎也應該只是低Beta資產而已。

而人際關係也可以用Beta係數來類比。

高Beta的人際關係者,可以是事業上的夥伴,大佬,帶著你飛,玩投資/投機/創業者。好的時候不說跟著飛黃騰達,雞犬升天,至少可以錦上添花,添磚加瓦;壞的情況,不說落井下石,過河拆橋,但可能樹倒猢猻散,讓你雪上加霜。總之,波動激烈。跟加杠杆一樣,比如在股票上融資融券。

低Beta的人際關係者,則無論你的朋友圈如何起伏,他們基本不參與沉浮,總在那裡。比如一直有聯繫的朋友,一起相處過的鄰居、同學、同袍弟兄。塑料閨密、吃喝的兄弟不算。

負Beta的人際關係,在你黃袍加身時他不在,而你坎坷逆境時他出現。這些是親屬家人,父母、妻兒,還能是兄弟姊妹。

我們理財,各資產要合理的配置組合,既要講究收益,也要保障安全。人際關係也如資產投資,要多元化配置,一樣能減少風險,也有更多的機會得到高額回報。你都不知道何時何地,何種處境,何樣的人際網絡,給你怎樣的抱持或驚喜。

但與投資理財不同的是,基本上所有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負Beta關係資產,就是我們的家人父母夫妻兒女。你得意時他們歡喜不嫉恨,你失意時他們給你支撐。

人際關係很可能是你這一生中最重要的資產,而你是否忽略或錯過了對你人生中最重要的負Beta資產?


過了看山不是山之後,看山還是山,但與一開始看山只是山相比,也許什麼也沒改變,只能說更深刻了。

= = =
Beta係數
https://baike.baidu.com/item/%CE ... /6685182?fr=aladdin

《金融的智慧》,[美] Mihir A. Desai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 ... 56424612?fr=aladdin

高β值资产:这些人脉都有目的、利害关系
低β值资产:不管你发生什麼事,他们都会是坚定的朋友
负β值资产:当你最困难时,这些人必定守护你,当你冲太快时,会想办法拉著你


 樓主| 發表於 2021-8-3 21:53:29 | 顯示全部樓層
181, 實質財富

當我們說誰誰誰身家的幾億幾十億上百億時,其實那差距的意義已經不大了。

身家數字是一個迷思。

股票十個億?請他賣賣,如果出清,是拿不到的那十億的。馬斯克要是大賣特斯拉股票,就一夕崩盤了,那這麼多接盤俠?

同理,說房產多少市價,也是要真的賣出,換得現金才算數。現在一些大城市的房產有行無市,流動性差,要賣就要甩賣,市價要打折。

如果土地不動產哪一天走到日本的處境,你以為的資產其實是負債,那就到頭了。自行參考《負動產時代》一書。

所以,要說實在,大家肯定就看現金。資產/股票/房產/土地等未套現之前,都是紙上富貴。現金為王,流動性最佳!錢只有花出去才是自己的,但是花出去後就不是自己的了,這還挺矛盾。

好了,要說實質財富,存摺裡的才算的話,三億舅媽是對的,放三億在裡頭,隨時能花,才實在。也不需要再投資了,没意義,坐吃山空就好。其實上億還多了,如果僅剩兩年,身體狀況也不佳,百萬都不需要。但各位想成為那種吃也沒胃口,動也費勁,過了今天看不到明天的人嗎?

如果給你上億,而你還年輕,也有正確認知,那一定不會揮霍消費、坐吃山空,走中頭獎後破產的悲劇人生。而錢如果只放銀行,幾十年後,預期通脹貨幣貶值,億元不如現在千萬的購買力,當然也不行。於是你會做投資、買房產、理財、…做長期規劃。那這時,你又回到了紙上富貴的境地。

我要說的是,人生每一個階段,都有與之相應的財富處置方式。人到中年,資產價值,主要是提供安全感,有穩定的現金流足以。年紀大了,從“想要”回到“需要”再到“必要”,過普通生活,需求本就不大。倒是健康的重要性實質上大於金錢的取得(保險規劃好,也不怕重病住院花錢)。而健康,有很大的部分在於自律,在於與人的相處、與世界的關係。

人天生是群居動物,即便進入了原子化的社會、虛擬的網路世界,我們在心理上還是必須與他人建立情感與價值觀上的認同,不然就難有踏實舒適的感受,自己就算內心如何強大,總也是無根之木,飄著的。是故人必須必然要有社交,不然不會開心。當年羅素就笑話馬斯洛那五層次的需求理論,說最高一層叫個“自我實現”。連他人(如剪髮的、泡茶的、做燒餅的)都沒有,你能實現個啥呀?

個人與他人之間的關係,哲學上稱之為“主體間性”,意義在之間流盪。。。

「人類的偉大之處正在於它是一座橋,而不是目的。」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但我不談虛無飄渺的,以下我舉實例,生理上的,很現實的考量。


 樓主| 發表於 2021-8-5 09:47:37 | 顯示全部樓層
182, 打回原形

錢老妻子的小姑,早年在合作金庫被勸優退,本要照顧生病的親媽,但親媽早逝,就開始獨身生活。小姑有儲蓄,一方面有退休金,能理財,早年也在公館置產一小套房自住。年輕之退休生活過得可自由自在,又每年旅遊,國內國外,也能環遊世界80天之類。她也有自己的生活圈,自己安排一切。總之,錢不是問題,小日子過得也挺滋潤。

但是現在年紀大了,60幾歲,身體機能逐步衰弱。去年騎自行車一摔,左手上臂骨裂,坐在路旁無人幫忙,也沒有親友能及時到場協助。那種孤立無助感立刻能壓得人既悲傷又不安。年紀大了,就會發生類似的狀況,總不能老想依賴好心的路人甲吧?路人乙還怕碰瓷呢!

一旦到了一個時刻,這些獨身者,比如像曹西平,會衷心希望有人陪伴,住一起就好。小姑也是表達了能與錢夫人比鄰而居的願望。孤獨者往往會想到在家獨自一人有意外而無人知曉的處境,如同羅碧琳在家猝死的案例。這時,都不是有沒有錢的事了。

有錢即便到老,也需要親人的幫助。有聽過一個故事,有錢人住養老院,但因為人老需要看護照料,被欺負而無從申訴,因為申訴只會遭致更差的處境。就算你當年如何叱咤風雲,怎樣萬人之上,社會地位高不可攀,那通通都是過去事。人老了,社會關係網脫節,打回原形,還可能不記事了,你得服輸。然而,但凡老人能有親人,比如一個不肖兒子,即便每年才來見一回面,這種狀況才有可能使養老院忌憚,因為老者在外面有人!如果是一個與社會完全斷網的孤單老人,只靠長照險又能如何?

錢老的大嫂數年前來台尋親,表叔表姑丈之類的,是榮民。長年沒聯繫,好像在桃園某榮民之家被照料,能有好照料嗎?在屎尿之中過世的吧!

至於富豪因遺產處置而求死不能的案例,我就不再提說了。有錢如何?當最後的人生是掌握在他人手裡時,有錢也許反而是減分。

人生終了,最需要的是關係;人生終了,最後悔的,也是再也處不好、回不去的關係。這時,還談什麼錢?冥幣嗎?


= = = 槓精時刻 = = =
如果是總統退位,即便孤身寡人,也可安享晚年啊!比如雷根,老年癡呆又如何,有專屬保鑣醫護,誰敢欺負?

好吧!祝你是一國總統,享受終身保障。並且該國沒戰亂、不會在任就被暗殺;正常退位,也沒被抓進監獄;同時,該國還國運昌榮直到你去世。

哈利路亞、阿彌陀佛、真主安拉、無量天尊、阿門。。。撞大運了。



 樓主| 發表於 2021-8-6 11:56:24 | 顯示全部樓層
183, 半山居士

錢老的目標之前已經說過,就是成為億萬富翁。一億是以新台幣計價的,能不能達成目標是一回事,就算未來真的達標,到時的一億還是一億嗎?通漲導致的財富縮水能剩多少購買力?這事難說。

不過到時錢老也老了,本來也不需要太多,達不達標也許都沒所謂了。錢老也知道這一億對一些人是個小目標,台北市有一間商鋪或一兩套房可能就達標了,但對絕大部分人而言是一個一生也觸及不到的高門檻。

錢老自知不是有錢人,台灣人均年收入超二萬美金吧?而錢老一家五口只有他一人有收入,把他的年收入除以五,一家五口每個人的年收入都不到台灣人均的水平。然是如此,他還被排富,不能請領幼兒補貼。饒是這樣,錢老夫妻還是生三孩,為人口做了一點貢獻。

錢老很早之前就知道養育養老不能靠政府,只有靠自己才有保障。他三十歲時自己估算過,如果只有他自己一人,三千萬目標足以過一生。當年三十,還有五六十年的日子,要有一定的生活水平,還要考慮通漲、生病、意外等。因應年老醫療,搭配上各種保險,長照等,在金錢上基本無慮。

但剛才說過,如果孤身一人,人生最後階段,希望還有親朋好友能幫忙打理吧!不然有錢給自己買一個安樂死,也不失為辦法。但即便安樂死的合法國度,條件還是嚴格的,不達條件,還是得活受罪!

如果錢老夫妻是丁克一族,那自有房產,有房租收入,總資產也不用半億,夫妻互為看護。保持好健康、運動、自律、自找意義感,過程可以良好的持續很長時間。只是其中一人晚年也需要被照料。

但顯然錢老家庭狀況還不如此簡單,為了保有足夠的餘量與安全感,故定退休的目標為一億。

以金錢為目標,達標終點退休,但目標不是目的,人生在路上,才是幸福。

錢老自認,當個半山居士,在花未全開月未圓的九五境地,其實也挺不錯的。雖然沒有達標,但目標在那,好像很困難,但好似有方法,搆一構有機會,有盼頭。要是真沒達標,就一路工作到女兒們成年,也不需鬱鬱寡歡,不會患得患失。

有感覺認為搆一搆能搆著目標呢?主要是幾個途徑。

一為不動產,就這麼長年一直持有著,通膨會帶領它一路升值,20年漲兩三倍,基本目標達成。但前提是必須不動它,要有其他生活收入來源,要繼續還貸不間斷,所以需要持續工作。注意,20年後的一億,可能並不比現在的幾千萬多。通膨一樣會導致未來的購買力下降,所以這不是賺來的,是等來的,沒有實質上的財富增加,只是不像大部分人跑輸通漲,財富縮水而已(跑平通漲,相對於大部分人,其實也已經贏了,這就是理財的目標之一)。

二為打工的薪資收入。除了支付生活需要,錢老還是能存下一些錢。但這存款的增速很慢,想要單靠勞動收入這塊補上,再做四五十年,到死也做不到一億。所以,要有三。

三其他投資理財的部位。現在就是股票基金的長期投資,可能的收益了。

錢老跟大家一樣也會幻想,如果他的HTC會回歸榮耀,一股到400就好,他就夢想達成!當然,現在這還是夢想。

但路子也不只有這一條,在陸股上,錢老一直有在嘗試。

好了,接下來我們就回到錢老目前關注的主軸上,說說錢老的做法。他在股票多標的操作的作法,恰恰與很多理念的實踐,不謀而合。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