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73, 炒股精要四
再來說說對付擇時不佳的補償方案。
不會擇時,買高賣低,這沒辦法,因為沒人知道不久的未來會如何。但買高賣低不等於一定要追高殺低,追漲殺跌。
對擇時不佳的優化,最讓大家熟悉的是剛剛說的定投,攤平成本。但所有的策略都有死穴,比如定投必然要有微笑曲線才有用,就是一個。另外,如果該股會一直漲,而因為定投,一開始只先投部分試水溫,也會錯過早期贏利的部分。
除了定投,還有一種方式,就是【逆乖離】。這招我也多次使用,在去年每月戰情報告中的小逆操作就是一種。但這種比較笨,價格跌一段就買,價格漲一段便賣,如附體之蛆來回倒騰賺差價,缺點就是行情來時被甩或趨勢下行時被踹。
另外,就是利用現有的工具─各技術指標(KD、MACD、威廉、布林…)都有。所有股票價格都有其上下波動的周期,雖然短線抓不準,但時間拉長,有可參考的抓手──直接找一種自己趁手的技術指標即可。
這種【逆乖離】,就是有可能被騙線,當頓化發生時,買進續跌,賣出續漲。反正結果與小逆一樣,就是被甩或被踹。
任何策略本來就沒有萬無一失的,我們只求勝率高,跌宕起伏之間高拋低吸,長期操作有收穫,能均價成本即可。
結合以上【深口袋】定投與【逆乖離】兩種策略,我們把時間拉開,定投時間段長,可存錢後數月一次;而逆乖離周期短,各標的可能一月兩次。不宜經常操作,長期算,手續費也是不斐,雖說可用貨基的收益來補。
注意,我們的目的不是為了在上下之間盈利,而是把不會擇時的弊端作一小小補償,如果運氣好的話。
這裡我需要敲黑板再次強調:股票獲利還是在於長期投資,短線抓規律只是做為不會擇時的補償。
好了,把上述的作法串聯打組合拳,就形成了我現在的策略,於是有:
分配資本,投一堆看好的ETF標的,隨著價格波動,在起伏中依布林通道逆乖離操作。
以布林通道中線為移動平均線,股價高於中線,頂到通道上緣,則形成高位背離,在股價從上緣回落時,便賣出持股;反過來,如果股價跌至下緣,與中線形成低位背離,則等股價由下緣回升時,買進。
當然,實務操盤上還有更細的動作。比如,現金先放貨基,確認好的標的,可以不擇時直接先發1子彈進場,至少沒踏空。之後,根據布林買賣。布林上中下緣各對應1,2,3,上緣時有1,即股價高位時至少保有1,不賣;股價於布林中線時有2;股價在布林下緣時為3。也就是高位賣剩1,低位買變3,如此來回往復高拋低吸。(這依然可能賣低了買高了,但這是勝率的問題)
如果是指數基金,分配資金比例高,對應的上中下緣就改為1,3,5。其中根據價位高低與相對於布林通道的位置,可以有更多調整變化的空間。比如股價介於中下區間,我可以有或3,或4,或5發子彈;股價位於中上區間,我有或1,或2,或3的倉位。
留一點感覺操作的空間,但大框架上是有紀律的。如果真的訂定一個一分一毫都卡的準準的策略,電腦操作等級的程式交易,這種作法太生硬,對付複雜系統太死板。(用人的感覺這套複雜系統來應對股市複雜系統,就好像用行為心理學在對付股票交易一樣。如果哪天我真的玩出“感覺”了,再想辦法“文字化”寫出來。)
總之,就算高位被甩,我最後也會留一發不走;低檔接盤,如果遇到指標頓化,該股低買滿倉了,也會看情狀再補進。比如已經滿3了,股價還繼續下跌超過5%,我就再補第4發子彈,並且再跌再進。根據目前尚不多的經驗,往往這時才是攤平成本的好時機。(目前有2,3檔ETF如此,本來開始高買是賠的,經過約一個多月幾次的逆乖離操作,損益已轉為正值了。這就當作是不會擇時的補償。)
我不敢說布林通道上下逆乖離的做法就一定可以補償不會擇時的困擾,我一再說過,任何策略都有其相應的缺失,我當然也能設計出一種特定走勢,讓人賠更多,讓這種策略失效。但是,我同樣也不相信,這種策略會總是失效,上天會故意搞我。
攤平的前提還是再強調一次:因為所選的是不會倒的頭部ETF,所以才好作攤平的操作。技術面上也可以說是“長線保護短線”,就相信微笑曲線會出現!
如果發生股災,大面積下跌呢?那就只好長期放置,因為只要頭部ETF不倒,總有機會翻盤。如果子彈打完了呢?那麼長期的定投會啟動。一份穩定的工作收入能確保深口袋策略可以持續進行。如果微笑沒出現,就等大笑!(比如,有人2015股災時投入滬深300被套,於是一路攤平,含辛茹苦,又遇疫情,捶胸頓足,但終於在5年後的現在大笑。)
再往大看,股票投資的部位不能影響到生活,這些錢也必須是可以判無期的,當然就等得起。還記得之前說過的【閒錢理論】吧?
一關關的卡,一步步地退,淨往壞處想,只要不壞到那程度,一旦翻盤,盆滿缽滿。但如果上天真把我按在地上摩擦,也認了。因為我基本就是各種標的全押,所以如果我失血,就表示全股市將有一大半頭部公司皆呈墨綠。要死大家一起死,對比上,我不會是最慘的。上天要亡我,可是要賠上絕大部分人的。
2021在路上,走著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