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自然人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奇怪

錢老闆之黑白講 – 股海浮沉路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20-2-26 13:58:04 | 顯示全部樓層
130, 系統動力學

有!

比如,做愛次數與生育率有相關性。交媾是因,懷孕是果;懷孕是因,生子是果。然而,自從人類掌握各種避孕及墮胎方法後,做愛次數與生育率不再相關。

但是!這裡出現了但是。

也可以說,這是在該因果關係鍊條中間加了新的節點,讓本來有相關的兩事件切斷連繫,較真地說,使之變成沒因果不相關,不破壞有因果必相關的論述。

因果性比相關性要強!

合理地說,既然有因果,那它們之間就是有聯繫的,如果還不相關,不就沒道理了?就算多種因素共同導致結果,那弱因只是造成結果的相關係數低(或負相關也可以),而如果完全不相關,那該因素直接剔除就好,使之不成為果之因。

各位讀者可以再去找有因果卻不相關的案例,期待你能找到。

至於因緣果的說法,你也可以把緣視為次因、加入時間延遲的因素,或可以變成三段式兩因果串聯,化簡地回到只講因與果的二進制論述。

把複雜的關係抽絲剝繭地進行事件鍊條的連繫、組建模塊、觀察變動、分析趨勢、預測結果。這被稱為【系統動力學】,於1956年被提出,能掌握各事件的互動與變化,有上帝之眼的稱號。

但再給你一句話:所有的模型都是抽象簡化過的,世界上所有事件的關係是一張無量之網,你根本無法窮盡所有可能。

這樣我們就不幹了嗎?不,英國統計學家喬治•博斯(George Box)有句名言:所有模型都是錯的,但是有一些是有用的。

《增長的極限》,1972出版,嘗試用系統動力學搭建複雜世界模型,並年預言宏觀長期的人口、環境、經濟發展。此趨勢在2015被人檢驗,發現其預言的與世界運行高度一致。

《第五項修練》,把系統動力學應用在企業管理,解決商業難題。並認為一個組織能擁用長期競爭力的關鍵,就在於主動學習和自主進化的能力。


回頭看辣椒銷售與廣東外來人口的關係,這裡有好多邏輯鍊條需要加上,廣東人真的都不愛吃辣椒?外來人口多少比例愛吃辣椒?辣椒行情與產地產量的關係?…等等等等。

一樣,放生蛇的事件背後,要說也是推測,但這種推測比表面上說有人好心辦壞事,是否腦殘?然後引一堆槓精鍵盤俠噴口水要來得高明。

你呢?還在跟人互槓蝦BB?要不上一個台階?這兒風景獨好!

沒必要與三七二十四的人抬槓,不然被懲罰的一定是你,管你三七二十一。 而說不定,之後你發現自己才是那個三七二十四的人。

楊絳先生有句話說得好:你的問題主要在於書讀得不多而想得太多。


= = =
《增長的極限》,[美]德內拉.梅多斯
《第五項修練》,[美]彼得.聖吉



 樓主| 發表於 2020-2-27 08:46:58 | 顯示全部樓層
131, 因果性與相關性

我們把因果性與相關性,加上與邏輯的關係,徹底的搞懂一次。這本是齊助教的專科,我試著越俎代庖一次。

早在一百年以前,就有統計學家相信,科學的世界裡根本沒有什麼因果。不要問為什麼,所有知識都是相關性的。人的一切行為都是基於經驗的,觀察事件的發生都是歸納法總結的,可是歸納法並不是百分百的可靠!

還有,聽齊助教說,根據量子學這世界是機率的!我們歸納出的因果關係可能只是一付有色眼鏡?

再有,像牛頓數學式F=ma, 表示的是力與質量加速度的關係,是有規律,但可也沒說是誰是因誰是果,誰導致誰喔!(m=F/a也成)

做大數據分析的,可以對資料之間的相關性挑煉的很好,是全面徹底的挖掘,能特強的歸納,但卻缺失因果關係的推理。但大數據應用者會說,知道相關性就夠了!當颶風侵襲,草莓餅乾就會賣得好,知道這就夠。於是沃爾瑪就大量進貨,又導致相關性更高。

(但這世界如果真只有相關性,則因果預期就不好指導較真的人的行動了。吸菸不一定得肺癌、跳下去也不一定死、沒油也不一定車不動、淋雨也不一定濕、…就不信邪了。唉,不歪了,然就是不講因果,它們之間的相關程度本就特高。)

在一本《為什麼:因果關係的新科學》的書裡認為:
相關性是客觀的;因果則是主觀的。因果關係,其實是你的主觀假設。

休謨在1739年提出因果關係的定義,他說所謂的因果關係只不過就是時間上先後發生的兩件事,我們在感覺中覺得它們之間有聯繫而已。用今天的語言來說,休謨認為因果關係是人腦的一種錯覺,因果其實就是相關性。

但是,休謨九年後又修正了說法,休謨說所謂因果就是如果不是第一件事發生了,第二件事就不會發生。用現在的話說,這是反事實回推。

於是,人類可以利用觀察、干預、想像,來釐清各事件因子前後的因果關係。因果關係是我們天生自帶的思維模式(有研究顯示嬰兒就有這種能力),當我們模式化事件的變化後,就可以嵌套到我們這因果思維,此便掌握了事物之間變化的關係。因此你可以面對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並形成經驗,預測發展了。然而,在底層你並不真的回答了為什麼。

形式邏輯學研究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三段論、演繹(歸納)等等。{若P則Q}的逆反命題便是{非Q則非P}。但這裡我們是問,若P為何就Q了?邏輯無法回答為何有因必有果,此有故彼有的問題,它回答的是若此因果成立了,則反過來的非果非因的形式也成立。

存在即合理,逆反描述:不合理的不存在。
我思故我在,逆反描述:無我則不思(不懷疑)。

邏輯可以把命題逆反給你,但它無法解釋也創造不出原命題。但邏輯能保證,原命題如果對,逆反命題也會對,僅此而已。

= = =
《為什麼:因果關係的新科學》,[美]朱迪亞.珀爾
作者試圖從觀察、干預、想像,建立系統模型,運用必要概率、充分概率等做反事實分析,把因果關係從我們的直覺與相關性中提煉出來,定義清楚,使之可標準化、邏輯化、程序化乃至機械化,最終可以應用在AI。
也就是說,把本來只有相關性的事務,用種種方式(如貝葉斯方法)提煉出因果鍊條,符合人類思維框架,於是邏輯便可作用其上,能程序化AI,以使與人類交流。

《心智探奇》,[美]史蒂芬.平克
心智進化的最初目的,是為了讓我們更好地活下來,而不是為了尋找真理。
根據書中提及有關小嬰兒的玩具實驗,人類天生就能掌握因果關係。所以,因果確實是我們掌握世界的快捷方式,連動物都做得到!

《寶寶也是哲學家》,[美]艾莉森.高普尼克
作者認為,一個15個月大的嬰兒學習事物因果關係的速度,會比年齡比她大的孩子更快。孩子的學習模式不是靠數據累積,而是靠對周圍人與環境的探索和測試。


 樓主| 發表於 2020-2-27 08:51:15 | 顯示全部樓層

+++
補充:

有關嬰兒的因果推理實驗如下,取自《心智探奇》,[美]史蒂芬.平克。

这个实验是这样的,有两名实验员,一个小婴儿和他的妈妈,还有两个玩具。第一次实验,两名实验员同时按几次玩具,其中一个实验员每次都能把玩具按出声音,但另一个实验员的玩具怎么按都不出声音。其实,这个玩具本身不会发出声音,声音是其他人配的音。然后他们把玩具递给小婴儿,当婴儿发现按不出声音的时候,他就会把玩具给旁边的妈妈,让妈妈试一下。从婴儿的反应,科学就能推断出,婴儿这么做,是因为他觉得,玩具能不能发出声音,和玩玩具的人有关,所以他自己失败之后,会把玩具给妈妈。

而第二次实验,两个实验员按玩具的时候,玩具出声音的概率是随机的,不一定哪次就出声音了,之后再请小婴儿试一试。这次婴儿不会再把玩具给妈妈了,而是继续尝试,这个玩具一直不出声音,他还会换个玩具试试。在这次实验中,因为每个实验员都失败过,所以婴儿可以推断出,玩具发不出声音和人没关系,而和玩具本身有关系,所以他就会去尝试另外的玩具。


+++
關於【我思故我在】,第一個字是“我”。
思者何人?我也!
既然我思我思,我先於思,那你還BB啥“故我在”?我先在才思的吧!
我不在了還懷疑個啥?還有啥問題?沒有問題,那不就全知了?誰全知了?沒有人。


 樓主| 發表於 2020-2-27 14:47:40 | 顯示全部樓層
132, 因果不在邏輯裡

可以這麼說:歸納法根據觀察得到的現象找出其相關性,從各個因子的相關性中提煉出猜想(ex. 穆勒五法),演繹法則推演出狀態變化關係,再把它總結為一般普遍的規律。但這規律的基底還是在歸納,演繹法無法證明因果關係的真實性,演繹法推演的是 ─ 如果歸納為真,則規律就是對的。演繹本身不會出問題,但演繹法並不真的證明了什麼。如果歸納不成立,只要找到一個反例,這演繹出的規律就敗了(但推演本身也並沒錯喔,比如說這是數學推導的結果,是假設錯誤,過程無誤)。

因果不在邏輯裡。(就好像公設不在數學裡;自由意識不在邏輯裡。)

邏輯可以除錯,可以使思維明晰,但並不能對現象本身證實或證偽。(看註+++)

量子力學說,真空中會無端冒出正反粒子,然後又一起煙滅掉。有些事就是無緣無故發生了,又無緣無故消失了。無因無果,不因不果?

我們的邏輯對量子力學的現象真的不好使,齊助教能寫成那樣也真是醉了。我們對量子力學的迷惑,是否根源於我們對邏輯的執著?

邏輯無法處理的,還有一個鼎鼎大名的,叫二律背反…

無法言說就不說了,但因果思維真的很有效,它是人的思維的快捷方式。

但是(又來但是),我們因為這種快捷方式也容易進入誤區。比如,一個硬幣連續出現十次正面,我們會覺得再來出現反面的機會很高,但拋硬幣次數之間根本沒有因果關係,接下來出現的概率一樣是二分之一。
(行為經濟學就是研究人類集體這種心理偏誤,利用這種認知,在股市中套利,這叫知識變現。有機會我再說說吧!)


= = =
穆勒五法 -- 求同法、求異法、並用法、共變法、剩餘法。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 ... /1634296?fr=aladdin
穆勒五法是古典归纳逻辑中最高成就之一。


 樓主| 發表於 2020-2-27 14:56:58 | 顯示全部樓層
+++
邏輯可以除錯
人為定義的概念、推理等的錯誤,比如偷換概念,白馬確實不是馬,白馬屬於馬。(是被偷換為等於,是也可以是屬於,比如:我是人。)

但並不能對原事件證實或證偽
證偽依然源於觀察,觀察到的現象與我們設想的模式或規律不符,於是我們的設想錯了,事件發生了就是發生了,本身沒錯。(不考慮你看錯,如魔術、特異功能表演。)

【天下雨】,你觀察了一百次,於是總結出規律,則【地濕】。

一次,天又下雨,但這次地不濕,於是你的總結出錯了。現象本身沒錯,地好燙,雨水落地立即就蒸發了。(於是你需要修改你的模型,加入其他因素。)

你依然在事實之上找合理的規律,但你還是要以事實為依歸,改變不了事實。

天文學上的觀測,常常都在打臉物理學家提出的各種理論。比如暗能量、暗物質、小質量黑洞的存在、快速射電暴、…,要修改宇宙誕生、恆星形成等許多天文學模型。(但這又如何,有錯誤才有進步。)


+++
齊助教在他的宇宙觀的宣稱上說:
【凡符合邏輯的,都可以實現;凡是已經實現的,都沒有矛盾。】

我好像打了他的臉,邏輯或者說數學是宇宙的形式,它規範存在的合理形式,但它似乎回答不了存在本身?

宇宙的底層,比邏輯更根本的應該是性空緣起、無中生有、此生故彼生、此有故彼有,而後者是因果律的範疇,但這又是無法道明的?

這我再找老齊回答。


 樓主| 發表於 2020-2-28 08:35:19 | 顯示全部樓層
133, 因果思維的用處

因果關係與邏輯密切關聯,可卻不是邏輯。邏輯沒有時間先後關係,而因果則總是包含時間先後關係。真因果分析需要符合邏輯,但由於任何對具體事物的觀測都是有限的,邏輯歸納法的推理只能建立在有限的觀測之上,所以,邏輯未必能描繪出真實的因果關係。

但這麼說就否定了因果邏輯了嗎?

說一個化學的進展:化學反應的中間狀態。

化學反應是舊的化學鍵斷裂,新的化學鍵形成的過程。但化學反應的原理一直都是科學家的假設、推測。這個過程,只是科學家提出來的一個模型,要想證明這個模型是符合事實的,還需要找到一些證據,比如說在這個反應的過程中間,是否出現了化學家設想的中間狀態。

但是化學反應發生的速度太快,很多化學反應的發生都在飛秒之間(飛秒femto second,只有一秒的千萬億分之一),依現在的技術根本觀察不到,所以要想辦法讓化學反應慢下來。而慢下來的方法,就是降低溫度。因為熱的度量本身表徵的就是原子運動的激烈程度。溫度低,原子運動慢,化學反應自然降速。

最常見的降溫方法,是用壓縮機。但是,用壓縮機降溫的方法,理論上最低也就能實現絕對零度以上1度,這還不夠。

於是,科學家用鐳射照射原子,鐳射的光子就能像一隻手一樣,持續摁住原子的運動。照射六束鐳射,分別控制原子上下、左右、前後這六個方向,那就在三維空間裡徹底摁住了運動的原子。這樣一來,就能從物理運動上實現了接近絕對零度。

通過鐳射達到超級低溫,科學家實現了在極低溫500納開爾文下對化學反應的記錄。這個溫度僅僅比絕對零度,高出了不到百萬分之一攝氏度。

他們成功迫使兩種化學元素,銣和鉀的分子,在發生化學反應的過程中停留了幾微秒,成功地觀測到了一個“銣鉀結合”的中間形態。

這成果發表在2019年11月底的《科學》雜誌上。

以上,你看,本來一個假設的因果關係,因為找到中間狀態,更讓人覺得這過程就是如此。

那你說這有什麼用?

化學科學中一個最新又酷的分支就是“超冷化學”— 研究分子在超冷狀態下,分子速度變慢以後會產生什麼奇特的性質。

如果我們搞清楚了一些關鍵化學反應的發生過程,就有望破解很多領域的難題。
比如,身體中的正常細胞是如何發生癌變的?之前我們並不清楚。如果找到關鍵化學反應,就有可能阻止癌變的發生。再比如,如果宇宙真的因為膨脹持續降低溫度,到熱寂的程度,此熱寂的狀態,就和超低溫化學反應的環境很相似,我們可以進行模擬。

當然,目前的研究只是開始。

雖然以上的前沿研究不能給因果定論,但因果論的思維模式,真的很好用,不是嗎?

但是…,又來但是,處理因果關係的主觀設想,請頭腦清楚。我舉幾個案例。


 樓主| 發表於 2020-2-28 15:50:46 | 顯示全部樓層
134, 因果推論的謬誤案例

一是倖存者偏誤,說二戰美國空軍戰機,戰鬥返航的飛機,彈孔多發生在機翼,但卻是應該加強沒彈孔的位置的防護,為何?被打中駕駛艙、油箱的根本回不來。

讀書無用?看人家小學沒畢業,混的比大學生好。(因為小學混不好的也不會上台顯擺。)

類似的案例,來自一本《簡單統計學》的書。

一个獸醫院,说急诊室五年统计下来,发现猫从十层以下掉下来的送医院多,超过10层以上掉下来的猫,送医院很少。所以,超過某高度,貓反而能安全落地。

你自己粗品可知,超高掉下來的一是樣本更少,二是掉下來就直接摔死了,還送什麼醫院?

某大学教授,在学校酒吧里做统计。他发现,一桶一桶点啤酒的学生,平均饮酒量是点瓶装啤酒的学生的两倍还多。二者酒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所以他的结论是:应该禁止在校园周围的酒吧里销售桶装啤酒,这样就可以减少学生喝醉酒闹事的情况发生。
这位教授死也想不到,是喝得多的的学生才去点桶装啤酒,而不是因为点了桶装啤酒才喝得多。


以上,如果因此寫出論文來發表,笑話的只是小眾,但如果放報紙上,就難看了。

《纽约时报》就登过一篇文章,痛斥政府。说最近犯罪率明明是显著下降了,怎么监狱里还人满为患呢?可见警察在胡乱抓人。这位媒体人士想不通的是,正因为坏人都被抓起来了,犯罪率才下降的……

除了自己推論要小心,你也要注意,不要被他人錯誤的因果忽悠,帶了節奏啊!


= = =
幸存者偏差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 ... 10313799?fr=aladdin

《簡單統計學》,[美]加里.史密斯


 樓主| 發表於 2020-2-28 15:55:00 | 顯示全部樓層
+++
有關貓的案例,還有一個但是。

我們說到水滴從極高處落下,會不會砸死人?下雨當然不死人,原因是水滴與空氣阻力會達到一個平衡,最後定速了。而水滴最後的定速,速度不致人受傷害。這部分請看永樂大帝講解。

一滴水从高处落下会砸死人吗?李永乐讲解:雨滴的形状 https://bbs.weiwangvip.com/thread-1281-1-1.html

一樣道理,貓從高度落下最後也會達到定速,也就是說,某高度以上,無論再高,貓達到地面的速度將趨於一致,衝力造成的傷害也是一樣大的。但是,由於從更高處落下的時間較長,有助於使貓調整好戰鬥姿態,強加激素,滿血應對。如果這樣,受傷的機率就有可能降低。

滴水从很高的地方落下,能不能打死人?其实答案有两种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 ... r=spider&for=pc

怎麼樣,但是但是又但是,思維就這麼翻來覆去,一次次迭代升級。

但,貓從20樓掉下去,比10樓死的機率低?。。。是嗎?再細思細思。


 樓主| 發表於 2020-2-29 08:53:02 | 顯示全部樓層
135, 未定態

最後,我們再打磨一個概念 ─ 成功的否定就是失敗嗎?

成功的反面不是失敗,是不成功。不成功不一定就是失敗,可能是未成功。

比如剛剛說的“成為億萬富翁的方法”,如果不成功,又如何?其中過程一定有可供學習反思的要點,可以總結經驗,可以東山再起。只要成功一次,一輩子也夠了。

成功的反面,是成功的未顯現。這是運用齊助教的宇宙觀,退回到空性宇宙的不定狀態。

如果把不成功直接定義為失敗,會導致人一開始就不行動。而經歷失敗後,也會導致人不再嘗試。

同樣地,失敗的反面也不是成功,是尚未失敗,只有當你徹底放棄了,才是成功的失敗。嗯,還是很成功。(請細品,有些事情壓根就沒有成功的可能,看清並放棄是另一維度的成功。)

我們從小就是成功與失敗對應,人類的心智,有受語言的箝制的因素,造成思想定式,隱藏於我們潛意識,因而塑造我們的行為,…。嗯,這部分讓第四道的講師說合適,他就說過一個有關儲蓄率的統計,與語法有關。

這次就到這裡。


= = =
註:
齊助教沒有把他宇宙觀概念的具體應用寫出來,我這次就方法論給了兩個實例,
一個是成為富翁的方式─ 活在未來,與未來相契合,然後把錢丟到那裏等;
一個是回到未定態,是的反面非,有的反面空;善的反面是不善,可能是冷漠,但屬惡嗎?有善的反面是沒有善,是善的未顯現,善的空乏,而不是有惡。

我們老喜歡二分法,不是0就是1,試著擴展,還有一個叫疊加態,0與1的未顯現。



 樓主| 發表於 2020-2-29 16:34:13 | 顯示全部樓層
136, To 錢老板 from 齊

關於你在因果不在邏輯裡的提問,原文先附上

齊助教在他的宇宙觀的宣稱上說:
【凡符合邏輯的,都可以實現;凡是已經實現的,都沒有矛盾。】

我好像打了他的臉,邏輯或者說數學是宇宙的形式,它規範存在的合理形式,但它似乎回答不了存在本身?

宇宙的底層,比邏輯更根本的應該是性空緣起、無中生有、此生故彼生、此有故彼有,而後者是因果律的範疇,但這又是無法道明的?


我做以下回答:

不用擔心打我臉,我常常都嘛在打自己臉!

存在是從空性宇宙中,概率地顯現的現象。而現象前後變化的相關程度(當然也是概率性的),為我們產生因果的幻覺做舖墊。相關程度越高,因果直覺越強烈。而我們找到的各種”普遍”規律,都是近乎100%相關度的。所以,你可以說有因果。

【變化者機率,顯化者時間】。
【時間是意識的載體】。
【時間、意識、都是顯化的必要條件】。


顯化,服膺量子學的波動方程,是【處心機率】的,請再去細品一番。

我們對量子力學的迷惑,是否根源於我們對邏輯的執著?

如果是我們現在對色界定義的邏輯,那確實解釋不了量子力學,而一個包含到機率維的邏輯,能合理解釋量子論的種種迷惑,於是,就沒有什麼不能理解的地方了。

你自己都說了,我們的色界邏輯老喜歡二分法,真假是非善惡香臭美醜,就不能有中間態/疊加態/未定態?於是,寂靜的聲音,彩色的黑暗,方正的圓,活蹦亂跳的死貓,…在空性宇宙裡都不矛盾。

未來尚未顯現,過去也不存在,通通退回空性宇宙。
(疑~我明明記得昨天XXX…。喔,那是你”現在的”記憶。)

惠勒的延迟实验再去了解一下。根據對現在的觀察,它給你一個”最合理的過去”。

所以,“人擇原理”才能有說法。而這種解釋,恰恰完全無視於因果!

而羅素也認為因果律是一種經驗主義,不具有必然性。

所以,你說得沒錯,因果不在邏輯裡,因為壓根就沒有因果!有的只是相關性、或然律!

是的,因果是人類快捷有效思維方式,但卻也並非必要。李世石能講出為什麼要走這一步,但AlphaGo不能。AlphaGo只知道走這一步獲勝的概率更高而已。

我們不是電腦,一秒可以做幾百萬次的計算,所以需要有模式來幫助我們理解事物之間的相關關係,預測未來可能的發展。所以,可以說因果思維是相關性模式的快捷思考方式。

當然,你也可以不吃這套。因果也可以就在我們本然的意識裡,意識是主觀的,而因果是主觀的假設。既然宇宙的顯化是意識是時間是記憶,顯現出來符合因果的模樣,也很合理。而如果因果是意識的原裝配備,那因果便更基礎於邏輯(邏輯數學相關性,都是客觀的)。於是就會有:
萬法皆空,唯因果不空;因果不在萬法內,是萬法緣起緣滅之根基。

也許,因果律也正是自由意識的源頭。因為知因果,所以能自律,於是得自由。
於是超越因果,不受後有,不再輪迴。

你看,我用了多少{因為…所以…}的例句,因果真的是深入人心啊!

我想,人類繁衍,使用語言以來,不使用因果論述,恐怕是連話都無法說清楚的吧?一句為什麼,就已經落入因果了。

= = =
罗素认为因果律不具有必然性
http://www.cssn.cn/sf/bwsf_zx/20 ... LCC=2595740084&

量子力学违反了因果律?还是因为量子力学不适用因果律?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 ... r=spider&for=pc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