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 經濟機器的運行原理
《債務周期》一書中提到作者與其團隊,分析過去100年的48次債務危機,找到一個極簡版的模型,說明了一個典型的債務周期可以被分為七個階段:早期、泡沫、頂部、蕭條、去槓桿、推繩子、正常化。
【早期階段】,一切經濟運行得宜,蒸蒸日上,債務與收入都上升,但收入高于債務支出。然後熱度增加,借錢擴大投資。之後開始過熱,進入【泡沫階段】,人們對經濟增長很有信心,勇於借錢消費、購買資產,加大槓桿,增加生產;但債台逐漸高築,超過收入增長的速度。然後,【到達頂部】市場狀態非常好,人們心理普遍認為經濟會持續創新高,但開始有人會想停益,有人想要討債了。然後,銀行及債主開始擔心錢收不回來,開始要求履行到期債務,不再延期,不再續貸。
【蕭條階段】,銀行緊縮銀根,這時為了還債,人們開始拋售手上資產,房子/股票等等。經濟下行還會自行強化,價格繼續下跌。而有現金的人,也不願意借錢出去,擔憂收不回來。
然後,隨著一連串的拋售資產,【去槓桿】。呼天喊地,政府介入,增發貨幣、購買資產、降息、發福利券;國發基金、勞退基金,進場救股市。給市場注入資本,增加流動性。
但,政府的作為,短期難以有效果,故被稱之為【推繩子】階段。因為拉繩子有效果,但推繩子卻是施力不討好。政府注入的資金和降息可增加的信貸,很難直接流入生產循環之中。
最終,市場才慢慢的落地穩定,然後才又開始恢復增長,信貸活動正常,回到【正常化】階段。
以上,簡化版的周期循環雖不能真的等同複雜世界的運作,但卻給我們很多啟示。比如周期性,事情往一方發展過頭時,總有力量會拉回來。
就說股市的操作策略吧!
我前面說我是順大勢逆小勢:前者以月~年計,後者以天~周計。這體現在我的具體操作之中了,各位自行觀看。
再想遠,看經濟周期,就是以數年計,比如看經建會公布的景氣對策信號燈。之前三口相聲提到過《第二十八講 閒錢理論》,【買在藍賣在紅】。這又是大逆,這逆勢,看的周期是數年~十數年。
景氣已經敗到底了,耐心等總會有起色,這時見龍在田。有錢,則慢慢投,沒錢靠工作慢慢攢,持續投入。但投甚麼股呢?
再往更久更遠看,還是又回到大順勢,指數長期看漲!這是以數十年上百年計。(如果我們在1802年投資美國股市一美元,現在值約103萬!)
所以,買指數基金(ETF)、買龍頭股(如台積電)、買定存股(如中華電),都是不錯的選擇。
長線保護短線。
然後,長期做,理財是一輩子的事。我的老師,二十幾年前家族分下財產,當年他在美國就學就業,就把錢放在了美國指數基金。他告訴我,這二十幾年下來,他的獲利有三百萬美金!這要怎說,真是天生好命又好運的好人啊!
各位知道了吧!大順大逆中順小逆,周期變化,這是我看到的趨勢。
但是否某一天,到某一時期,比指數還厲害,有一個歷史標誌性衝擊,導致連指數這種長期看漲的,也又有周期變化?
這可能是以百年計的,百年一遇的天災人禍,瘟疫、戰爭、環境、氣候、…
百年一遇的,我還需要去關注嗎?一是我根本無法知道,二是我擋不住也改變不了。並且,我一輩子也不一定碰得到啊!如果真碰到呢?唯有隨機應變而已。
如果真的散光了,最終能保障你的,是你的聰明才智、是你的性格品質、是你的命運氣勢。
你還有審時度勢的能力在,比普羅大眾多一些眼界眼光,知道窮、閒、懶會折磨人的心智,於是能有東山再起的奮起之力,為生命意義再創造使命。
只是旅程有盡,人終將一死,這事躲也躲不了,終會清零,但有意識的過活,也不枉此生了。
這次講演至此。
= = =
《債務周期》,[美]瑞.達利歐。
褚時健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A4%9A%E6%97%B6%E5%81%A5/6173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