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FIRE
最後,說一個FIRE運動。(financial independent, retire early)
我們說財務自由就是「不用為生計出賣自己的勞力與時間」。
FIRE運動的目標就是:經濟獨立,早早退休。完全就是我的理想啊!!
http://www.sohu.com/a/252760181_100267121
http://mini.itunes123.com/a/20180905143241795/
請留意,為了達到這個目標,這裡有非常多的理性算計。
一定要注意到,世界是動態變化的,尤其是通澎,固定的錢一定會縮水。對於自己的財務收支,定然也需要隨趨勢變化去估算。比如租房收入也會逐步提高,房客能幫你賺錢,房產本身也抗通膨。但那房子一定要租得出去啊!不然退休不就斷炊了?
還有,余閒一定要有,投資需要持續。需要考慮生活上方方面面可能的狀況。如果生大病,健康出狀況,要有保險做後盾。
有很細節的財務管理,儲蓄比例、投資比重,固定支出、經常費用、不時之需,各項金錢用途的規劃。
不是說FIRE了,就好像退休一樣無所事事,而是過一種自律健康節儉簡單的生活。當然,如果你的余閒超級大,那是富豪級別,另當別論。
我們都知道,人想要的總是大於人需要的。越能樸素地過活,就越能快速進入FIRE境地。
FIRE於是有分:瘦FIRE ─ 極度節約簡樸的生活;肥FIRE ─ 能維持一個常規的生活水準,同時進行著儲蓄投資,有理財收入;咖啡FIRE ─ 在退休後去星巴克做一份兼職,因為星巴克會為它的兼職員工買醫保。
總之,一方面減少開支,一方面投資攢錢,直到足以不用工作來過生活。
對於財產的規劃,我個人是傾向死亡時錢花光。也就是小孩養到20歲成年,就剩老婆與我,簡單生活,安度老年。但由於“父老子幼”,自己想要的余閒度也較大,故除有變故外,看來還是得乖乖工作到67歲退休。
不是60/65歲嗎?首先,我家小老三現在3歲,他爸50了,而她20歲時,她爸67歲。其次,二十年後台灣退休年齡怕是要提高到67歲了,我對於政府的勞退基金不表信心,台灣老齡化也嚴重。我也不指望政府的勞保退休金啦!退休還是自己規劃才安心。
當然,我年紀越大,所需的餘裕度就會降低,因為欲望所需會減少,活的時間也會縮短。但另一方面,未來的支出也會增加,麵包一定會變貴。
不同的趨勢彼此消長,影響最終FIRE的規劃,但67歲是最後的FIRE期限。
總的說,個人經濟狀況與滿足生活的水平,能動態的達到一個平衡,才有FIRE的條件。我現在還沒到,小孩教育費都還沒齊呢,確實還有需要時間繼續增加收入,量入為出。
但你又怎知何時死?如何死?萬一將死之前負擔超大呢?比如躺床上需要人扶持?
就最近保險員推我長期照護險,我自己考量後還是放棄。夫妻二人每年十萬保費,繳費二十年,並且到殘障六級才啟動理賠支出。我認為我夫妻二人要達那種殘疾度比較難,可能一輩子到暮年才有機會,現在的錢還是做為投資優先。
如果最後真活得太久,我就把保險借款領出來,把房子賣了,把餘閒全部出清。從沒指望養兒防老,女兒們也不用寄望我的餘錢。她們不必爭遺產,姊妹鬩牆。
我們怎麼算都算不到未來會如何,但有些事我們自己要有譜,比如一定保持自己的好健康狀況,養生得宜,也該為自己的死亡做準備。我們也不可能凡事往最壞的方向考量,那多少餘裕度也不足夠。凡事想到最差狀態,那就只好工作一輩子,如果還能做下去的話。
其實將死之時很有錢怕會不容易死,或死了下不了葬。部分台灣富豪們的處境,新聞多少有報導。
= = =
《富足人生:要錢還是要命》,[美]喬.杜明桂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8436b001018i5j.html
以下是聽說的:
林口醫院,大老闆,插管一堆管,兩年,不可以死,WHY?遺產稅轉移需要兩年啊!
有大老闆,中風想收廠,供應商找來黑道,錢先給出來。還有人傳該老闆假中風,結果老闆只好一瘸一拐的,繼續幹。
還有,二百億資產的老闆,人不行了,也不能死,孩子接不上,結果老婆憂心忡忡先走了。
太有錢也是負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