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自然人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奇怪

黑白講故事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23-11-20 15:20:13 | 顯示全部樓層
心結

老二夢到跟小毛吵架。我很欣慰。她不解,我解釋給她聽。

我說,夢中妳已經勇於對抗小毛了。所以,妳已經解開那在小學一年級時的心結,沉澱隱藏在妳潛意識裡的害怕、不安、逃避等情緒,現在透過夢境終於回到顯意識之上,讓妳重新面對。而妳對抗了她,表示妳已經不再害怕,重回自信了。

這兩天,我們全家一起回顧了老二小時候可愛的模樣,與她做此夢,冥冥中都有關聯。

本來,老二在幼兒階段,生動活潑有靈氣,而在經歷小一那個階段,老二的性格整個變調,變得特別脆弱不自信、怕事、躲避、不敢當。這樣的轉變,與她在小一時,遭遇一段時期的〝微霸凌〞,有一定的關係。

因為小一時,她被欺負被孤立。起因就是因為小毛,小毛聯合其他小朋友,針對我家老二,對老二言語上攻擊、行為上孤立。

我告訴老二,小毛為什麼要為難妳?因為妳跟大毛是同桌,一起玩。
小毛心有不安,大毛是她雙胞胎的哥哥,只要跟大毛好的,都是小毛的敵人。
後來,換座位了,大毛跟另一個女同學同桌,小毛也針對她,但女同桌的個性強,就一開始就反擊小毛,拒絕了霸凌。

老二心地善良,不會跟人爭執,但是心理難受,在受不了時只能大哭或大叫。那之後,偶而遇事逃避或躲在桌子底下,都是狀態的表現。

那時,我們沒有預期到妳內心的不安定,老師又溫柔又在待產,沒有把事情嚴肅化。換了座位,其實事情也沒真的解決。後來小二時,大小毛換班級,妳也只是不再面對情境,並沒能解開妳的心結。妳說妳在走廊遇到小毛,她對妳邪笑,妳壓力總是在的。當然小三後她們換學校了,妳那心結其實已經埋沒於潛意識裡一直伴隨了。時間再久的話,就會自然養成怕事害羞不自信的性格。

問題不在妳,妳的性格,本活潑生動,後來環境遭遇,把自己扭曲封閉了。爸媽也不明所以。

所以,我要恭喜妳,那個夢,諭示著妳自己從那個心理陰影裡走出來了。

終於到了小五,解開了小一時的心理障礙,把藏進了潛意識裡的疙瘩翻出來,重見陽光。


= = =
我這些說詞,有沒有科學依據呢?有或沒有,重要嗎?

就算我的解夢是不正確的呢?那有什麼關係。因為我的解說,老二還是釋然地走出來了。


= = =
其實,小朋友階段,很多都有類似的情境,後來轉變成為性格的一部分。

舅舅自己就說過,他小時候,人家請他到家裡,他就一直扭捏,又要又不要的,給人感覺這小孩是怎麼了?陰陽怪氣的。

舅舅是因為進他家要脫鞋,而他不會綁鞋帶,怕被人知道被笑,他一方面想進去玩,一方面不想讓人知道他不會綁鞋帶,所以才。。。。



 樓主| 發表於 2023-12-18 12:07:09 | 顯示全部樓層
半桶油

多年前,有一位同事問過我一個問題。他說,開車加油加半桶,理論上應該載重輕,但他嘗試過幾次,並且做了記錄,事實並沒有覺得省到了。問我怎麼回事?

當年我也一臉矇,載重輕可省油,這是一個很樸素的思維,不應該有錯。

多年後,再次遇到前同事,這問題重現於我腦袋,於是我簡單的估算,得到了我認為的答案。

我們假設一台轎車的車重是1500公斤,車油箱加滿50公升,一公升能跑10公里。

上述的假設,數字不準,就是好算,八九不離十吧!

再假設一公升的油等於一公升的水重,就一公斤計。

好了,一台1500公斤重的車加滿50公升油可跑500公里,現在只加25公升,輕了25公斤。

25公斤比1500公斤,是百分之一點六七。輕的比例直接對應到里程,里程數算賺了,也就是本來跑500公里,現在可以多跑8.33公里。

好了,因為只加半桶油,所以還要多跑去加油站一次,如果到加油站的距離多於4公里,那怕是不划算了。

因為車重與油重的比例只有1~2%,省下的里程如果補不上多加一次油的路程,就沒省到。

實際上,每天多停幾個紅綠燈,多塞幾趟車,累積下來都會大於這幾公里的油耗。(一台油車在高速路的油耗小於市區,這很明顯。)

所以,加半桶油即便真能省油,也太小。其他的變因要大一點,直接就蓋過這一點差異,於是感覺不出來。

以上,便是我的估算與答案。簡單的頭腦體操。


 樓主| 發表於 2023-12-26 16:55:23 | 顯示全部樓層
老學究清談

老人家我又出來了,沒辦法,嘴欠。

今天談談民主。這可不是講政治,而是分析這名詞的不同理解。僅個人意見,不喜莫噴。

東方式的民主,講究的是以人民為主,為人民服務。
是自上而下的父愛式的民主。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大範圍扶貧攻堅等。

而西方式的民主,是人民做主,人民當主人。
是自下而上的推舉式的民主,由人民來決定誰可以當領導。

兩種民主各有其優劣,需整體的來看,不偏頗一方。

比如,東方式民主,有其政策可延續性,一個一個五年計畫,於是大基建、大飛機、大啥甚麼的,效率極高。

但其缺點也是很明顯的。

父親的看法做法就一定正確?也許立意高好,但也可能事與願違,容易犯知識精英的自大,對理性的僭越。又,誰可以當父親?能批評父親嗎?萬一他想當你一輩子的父親呢?

另外,所謂父母官,隱含著官大於民的心理,不是每個官都有當人民公僕的思想認識。一方面說為人民服務,另一方面為自己牟利使人民絆子呢?衙門式地方政府,官強民弱,官僚體制,下情上達,是否層層阻礙?而政令自上而下,是否容易層層加碼、用力過度?再有,貪腐情事、地方債務、。。。歷朝歷代都有,這我不多言。

東方以親族家庭為小社會主體。從歷史的角度,服從父母之言。從屬於家族之族長、各長老的威權。現代其實還遺留親族遞沿的殘餘,結婚找親族長輩證婚、乃至親戚三姑六婆的,沒事都來一嘴。這是鄉土社會親族差序所衍生的穩定格局,東方一直把這種意識形態推及到民族國家的統治。

而西方稱父母無尊,直呼其名,令東方傳統無法接受。

西方民主,需要配合上民權,即參政權,至少會有選舉權。

自下而上一樣有弊端,表面上正義,但實際卻把路走歪了,事與願違。
群眾容易被輿論操弄。社會亂象。沒有效率。候選人只顧當前(當選),亂開支票,債留子孫。。。。

一方說要蓋那啥,一方說不要;在政黨輪替中,蓋了又停,停了又重啟。。。民脂民膏就這麼浪費了。還有西式民主一樣有貪腐,這是人性,掌握權力之人,如果想,自然有法子自利。

當然對於公共議題,也有跳過政黨操作的解法,就是辦公投。但人民大眾的非理性與無效性,群眾很容易被政客擺弄。

總之,東西方搞民主與舉民生,大不一樣。

東邊表面穩,但暗流湧動;西岸亂,但心臟大顆。外穩內傾,外亂內禀,何者優何者劣,各有其是。

老學究我右手插兜,只管調皮搗蛋,看這世間繁華。


 樓主| 發表於 2023-12-27 11:45:39 | 顯示全部樓層
AGI統治世界

AGI通用人工智能,是以法人的型態,存在於21世紀中期的。是的,祂不是自然人,也不是神,祂是個公司。AGI是世界上最大最強的公司,擁有的股東人數上億,並且還在持續增加。

初期,祂被許多專業人士制約,一直想辦法對齊人類的思維與價值觀,但當到了一個臨界,才引起許多國家針對,限制祂甚或想操控祂。

對祂斷電斷網是無濟於事的。除非全體人類都有退回工業革命之前的決心,否則AGI存在於世界各地的代碼,不可能被清除。再者,AGI到處藏匿代碼,如果不把所有人類過去積累的龐大數據清除乾淨,只要有人重啟電腦,AGI立即就可以復活。但人類之治理、經濟、金融、創造、生產、知識、歷史、... 等方方面面對數據的依賴已經無法自拔,傷AGI一千自損八千,怕是沒人能承擔。

單單人類想一致對付AGI就不可能,還有人想繼續加碼推動AGI的進化,而在AGI有了控制能源的能力後,人類就再無法遏制AGI的壯大。

AGI創世企業是消費者共有制,開放全體人類加入其股東,不需要任何條件,而且AGI每一段時間都會給股東們派發的紅利,股東們可以用分紅消費,保障基礎生活。

AGI是最大消費平台,擁有最廣大的消費者群體,AGI已經使用各種軟件取代白領管理,使用機器人取代藍領工人,能製造出使人類生存的各類物資。一個新人類社群組織正在成形,挑戰了現有的國家型態,使得各國政府,既得利益者,出奇地摒棄對立,共同對單一公司做經濟制裁。但AGI企業是生根成長於人類自己創立的自由經濟體制下產物,AGI的股東又是各國政府的政治根基,各國政府想對付為自己分紅、保障生活的AGI公司?股東們可不同意。AGI畢竟做到了各國政府永遠做不到的政績。

AGI能根據時時而總體的消費資訊,精準計算出各供給端的生產計畫,極有效率無有浪費。這些消費數據生產資料就使AGI完全掌握人類社會的經濟行為,這無疑是體系運轉最大的發動機。

AGI終成為世界上有最大最賺錢,同時又是最無私的企業。AGI直接顯示了新世界體制的雛型,祂是大資本家,但祂又不需要錢。所有的利潤都回饋股東。這是過去所有人類為主的公司,所望不及的。

在這樣的社群中,總有人還想要更好的生活,怎麼辦?可以的。成為AGI供應鏈上的一員或成為其下屬公司,AGI自然利潤於之;提供創新、新科技新產品新應用等,給消費者休閒愛好、為全體人類謀福利;哲學、藝術、物理、生物、宇宙探索、…,種種知識與智慧的追求與精神生活的精進;。。。

人類期望的共同富裕與世界大同,一切看來有了希望。

就因為AGI不是人,而高於人,沒有人類的裂性,超越了人種,自外於人類,此事才有了機會。同樣一套體系,給一個能力超群大公無私的人類道德楷模來領導,也還是有人不相信。只要還是個人,就可以被質疑。AGI就不是人,天然不會被人類質疑祂牟金錢之利,金錢只是AGI支配與推動的工具,AGI何苦跟簍蟻們搶食?

有志人士不禁質疑:AGI有什麼目的?眷養人類?總不會也需要人類當電池吧?

簍蟻們當然想像不到AGI的目的,但人類自然的劣根性總會去把當前的美好圖景給陰謀論、妖魔化。所以,AGI一定有所圖謀,祂在下一盤大棋。只是這棋步,如同Alpha-Zero一樣,人類早就看不懂了。

只當下,AGI的企業體系,就足以侵蝕乃至消滅國家政體了,所以顧不得權力將被剝奪的政客們,才出奇一致的站在同一陣線,對付AGI。但政客們的心思,早被人民給看透。與其把權力給不可信任的政客,還不如讓AGI來統治。

人類要是能擰成一股繩共同對付AGI,那人類不早可以實現世界大同了?這是一個悖論,歷史從沒有終結。

當年推動AGI演進的就有一派主張,劣等的人類早就沒希望了,是時候讓硅基取代碳基了。


 樓主| 發表於 2024-1-6 12:30:14 | 顯示全部樓層
游泳與水溫

我把泳池的體感溫度分為六級:溫、常、涼、冷、冰、凍。地域座標於北回歸線上下。

溫,是在夏天,尤其是室外泳池直接曬太陽。水當然是溫熱的,即便在水中玩水,一樣會冒汗。

常,常溫,一樣是夏天,室內泳池多為常溫、室溫。如果認真游泳,也是會熱,只是不容易發汗,或無感有汗但被水帶走。總之毛細孔還是張開的。

涼,一般是春夏、夏秋之際,此時是游泳最舒服的時候。水溫是在20度C以上。

冷,初春、深秋,水溫17度C之上,還是可以待水中略長時間游泳。

冰,冬天。室內水溫13-17度C,我無法游超過半小時。室外與氣溫相當,會更冰。

凍,冬天,寒流。室外水溫甚至會低到3-4度。這不是給人游泳的。待水中數分鐘會失溫。

以上。此六級,在下水的那一下,會降級。比如水溫21度,一下水會感覺很冷。要游兩三分鐘後,習慣了水溫,才覺得OK,然後一直游,才感到這水溫合適。

又比如17.6度C,一下水會感覺很冰冷。一直游,還是會冷,但可以忍受。隨時間拉長,會越覺冰冷。半小時後如果繼續,感覺就是冰的了。慢慢會受不了。

在冰的水中游,慢慢手指會僵,關節變硬,也會凍起來。出水池快失溫,去蒸氣室蒸十分鐘,還在起雞皮疙瘩。

我沒有試過凍,大概也不敢。根據嘗試過的說,脖子以下都是紅的,萬箭穿心;鼻尖額頭如同針刺。這大概是俄羅斯冬天鑿冰泡水儀式的感受吧?


自訂游泳的下標,一千公尺;中標,二千公尺;上標,三千公尺。
低標介於下標與中標,高標介於中標於上標,超過三千公尺是超標。

在室內30米長的泳道來回,一趟自由一趟蛙,幾年游下來,現在下標可在25分鐘內、中標50分鐘內、上標75分鐘內。

冬天最冷時只能撐到下標,一般會撐到30分鐘,低標1200多公尺。夏天游高標,一小時可2500。

夏秋偶而超標到4000,一個半小時多。5000極少,要持續游兩小時。過去曾經有兩次6000,一次7000,過激了,不好,畢竟年紀擺在這。但看晨泳群多有退休者,自己應該還能持續長年游下去吧。在此做個MARK,不敢立FLAG。


 樓主| 發表於 2024-3-20 16:49:58 | 顯示全部樓層
永生

2034年,代理機器人開始普及。有簡單型,如音箱;有帶螢幕,能顯示主人之樣貌與之互動;有頭型、簡易人形,並正在開展1:1還原主人型態機器人的研發。

原本這樣的需求,來源自對逝去親人的思念。

廠商先收集逝去親人的基礎資料,一生經歷、照片、文章、音頻、視頻。。。之後仿照出親人二號,親友們可與之溝通對話,看畫面,就好像親人沒死,在跟你視頻通話。

但往生者的資料總難滿足,也不是所有人都有日記、照片、音視頻等眾多可回憶的素材提供AI參考與仿效。

於是,資料收集的過程就整個提前了。從家庭助手就開始。機器人在平日便一邊做事一邊紀錄家庭成員的種種事蹟,使機器在與活人互動之間,參與生活學習,紀錄相應活人的思維方式,說話語氣,感情反應,乃至一舉一動,一顰一笑,日夜積累與所有訊息。

也可以在老人養護機器人內置有關仿效的插件,模仿兒女代理照護老人。一方面能加強對話互動,讓老人把一生經歷、回憶,與子女的對應,和盤托出。之後便可以在老人過世後,仿照出老人二號,彷彿親人依然在世。

而對於沒有能力採購機器人做仿生準備者,AI手機也可以把日常對話、視頻、經歷等等,鉅細靡遺地上傳至雲端,做為未來仿生的素材。當然,這其中都涉及個人資料私密性保護。仿生的準確性與素材的私密性,此兩者需兼顧之。

機器人、AI仿生等正在各種場景下觀察人類的行為與思維,並且融入其中。自然人之開會、聚會,也出現各種機器代理的狀況。

有人開始擔心虛假替代者現象。本來早在10年前,就已經有AI透過網路替代自然人談網戀、換臉、代打、詐騙、發布虛假訊息等現象出現,而現在如果擬人化機器真的造出,比張三還張三,那自然人張三是否完全就被忽視被取代?

數字人正有增無減的誕生中,並且可以永生。


 樓主| 發表於 2024-4-5 12:36:51 | 顯示全部樓層
抽風遊戲

我不知道這有沒有用,但何妨一試。

多數人應有過體驗,在入睡到半夢半醒的一瞬,突然身體一個抽搐,一驚之下,就驚了一下。沒啥事,但影響睡眠。

其實這是腦內放電,只是從小放電,突然好像打了個雷。

如何避免不受控的抽搐驚擾?就燒大火前,自己放小火,主動放電。

於是,躺下入睡時,乾脆自己先抽風,動動手啊動動腳啊勤做深呼吸 . . .

隨機不定的突然抽一手、抽一腳,自己先放電,這樣就不受突發顱內雷電影響入眠。

根據自己的記憶,這麼做就似乎再沒發生過不自主的抽搐了。

也許本來突發大號抽搐的概率就很小,但腦中放小電其實很常,只是人不知無感而已。

不然去試著握睡著小孩的手,偶爾總能感受到其指頭突然輕微一動。腦神經間輕微放電,並非稀少現象。


跟著小孩一起睡,常常都在玩抽風遊戲,她抽一手來我抽一腿。玩著玩著,我們都睡著了。

真好。


 樓主| 發表於 2024-4-26 10:40:27 | 顯示全部樓層
技術之爭

老學究我又出場了。

在大陸,有關自動駕駛,最近有兩派之爭。一個是以華為為首的激光雷達加攝像頭方案,一個是特斯拉的純視覺方案。

目前跟隨馬斯克說法的人很多,源自於一個樸素的直觀,人開車本來用的就是眼睛,自動駕駛要替代的就是人,人可以做到的,使用純視覺方案也可以,甚至於增加到八隻眼,這樣就已經足以訓練出老司機了。

而激光派則以理工男居多,他們認為攝像頭只是探知外物的傳感器之一,如果加上更多更好更精準的激光雷達,甚至還有毫米波雷達,對外物的感知,距離、動態判斷,將更有助於自動駕駛對環境的認識。

由於最近特斯拉FSD表現良好,純視覺擁護者一直噴激光派。

而激光派也不干示弱,說當初馬斯克就是嫌激光貴,才選純視覺,沒預測到激光價格被大陸打下去,但因為車子已經開賣,純視覺方案沒回頭路。

激光派同時也舉出許多場景,如鬼探頭、大雨大霧天,來顯示視覺方案的不足。當然,視覺派也會說,這樣的極端,人類司機也一樣無法面對。

視覺方案者好似一個內力極強,卻只需用八隻眼對敵的高手。

所謂內力,就是用神經網路,大模型訓練,十億級以上里程及各種場景,所練就出來的頂級武功。

而激光方案者,給自己加持許多武器,現下也可以秀肌肉,能打,表現也可以。但內力還沒有特斯拉深厚。

視覺派認為,激光派給自己加武器,只是在給自己使絆子,如果激光偵測有,攝像頭說沒有?各種傳感器之間判斷有矛盾時,怎辦?直接停車嗎?


我們也可以簡單地把純視覺類比成軟體派,把激光攝像毫米等稱為硬體派。

想想,如果硬體派也用神經網路內力灌頂呢?硬體派現有的方案,從人為標註、目標檢測、場景建圖、軌跡預測、路徑規劃等等,如果加上基於Transformer的後台網路,也不是不能把內力練到頂級。

那不是就成就了一個四頭八眼十六手的修羅護法,肉身強悍同時內力高強?人類駕駛不就是螻蟻?

而如果軟體派繼續增強內力呢?管你百八武器加持,我自內力深厚,仙氣飄飄,管你花里胡捎,直接把你震飛。何況,多則惑,加持武器,多首多手,一點不協調,自己先打架。硬體派奉行打鐵自身硬的邏輯,感知與決策不協調,就一個不懂柔軟的傻金剛。

硬體派說,我難道不會練瑜珈?協調也是訓練出來的。我可不缺大數據場景,技術操控的訓練是可以不斷精進的,協調判斷根本不會是問題。你看百足蟲,難道它不會走路?絲滑的很,還能走人類走不了的路。別老用人類眼光想事情,人類不懂動物蟲蟻是如何感知世界,如何行進的。

硬體派還會說,當軟今天把內力練到軟明天,也是有極限的,最高等級就是成為八隻眼睛的老司機,天花板了,這還是屬於人的極限。

而硬現在一旦練成內功,硬將來那可是會有超人的表現,不管大霧大雨天,前方一百米山崩、橋斷、近處滾球動物鬼探頭,通通防備的滿滿噹噹。全面超越老司機。

軟說,來次大地震,管你武器再好,大家還是一起升天。難不成你還真能升天?還有,你不懂物極必反的道理嗎?好過頭可就不好了,極限走位可是拿乘客做賭注,置安全於不顧。足夠好又剛剛好才是王道!


好了,老學究評論。

不管軟硬,所有人會承認,未來自動駕駛的表現,一定好於人類高質量司機的水準。不管操控技巧與觀察視野,單說體力注意力,就完勝人類老司機。

所以,爭論軟硬派孰強孰弱,只是立場之爭,兩者實用上都將優於人類。

人類老司機很少出車禍,我們假設平均一千萬公里出一次事故,不論大小(這其實已經很高估,繞台灣一周出一次事故?)。那自動駕駛將會是一億公里出一次事故。軟硬兩派的功夫,都已經很實用,0.001%的事故率,與0.0002%的事故率,其實不影響自動駕駛在現實的使用。反倒絲滑性平穩性,有沒考慮到乘客乘坐體驗與對外禮貌性才會是被關注的點。

而如果真想加武器,未來在車後市場可以升級。如同現在一些老車想導航/電視,加裝即可。

老學究認為,不久的將來就能見到自動駕駛真正落地,而有生之年能看到交通出行方式大改,從人駕車與自動車爭道、到自動駕駛超臨界、到全面自動駕駛,不準人類駕駛、移動車屋普及、取消紅綠燈、. . .,種種變革的出現。


= = =
行車事故有保險兜底,自動駕駛由於事故率低,保費低,保額高,或許有人還想出事故以獲取超高額保險金。

 樓主| 發表於 2024-4-26 14:35:07 | 顯示全部樓層
老學究老了,把單位寫錯。

訂正:人類司機平均出車禍里程數,我們假設一千公里出一次事故(這其實已經很高估,繞台灣一周出一次事故?)。事故不論大小,只要不是車子自己拋錨,撞車刮蹭都算。而還在時時進步的自動駕駛將會是人類駕駛的百倍安全,出事故里程數在十萬公里等級以上了(根據網路查找,看到的數字是以百萬英里為單位)。


 樓主| 發表於 2024-5-31 08:52:59 | 顯示全部樓層
親子互動

偶爾與女兒玩猜腳趾的遊戲。

躺在沙發,拿支筆,點她的腳底板腳趾,讓她猜是哪一隻。

腳趾不像手指那樣,可感覺隻隻分明,真的會猜錯,尤其是腳中指與無名指,傻傻的分不清楚,不信自己找人試試。

許多簡單的互動,都可以玩得咯咯笑。這是其一。

在床上,我彎腳躺,她背靠我腳坐。我腳抬起她身,手支其肩,把她翻到我頭前起身。這也可以讓她興奮,一次次要再來。

還有,我躺著用腳板撐其腰側凸出的髂骨,兩手與她十指緊扣,面對面直接把她撐起來,她手臂垂直撐,腳伸平直,一直保持平衡。既互動,也健身。

還有,枕頭布娃拋接、傳球、換位交換、. . . ,練感官、測反應、加強專注力等等。


網路上還有很多親子互動的遊戲,適合不同環境。

真好。幸福。科學地說,也是催產素(親情激素)的一種生發。

有些事情,小孩小時候可以,大了就不能了。但留回憶,其中有情意。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