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自然人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張開基

台灣大學畢業生起薪26K 四小龍最低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4-3-7 18:07:43 | 顯示全部樓層
雲林工廠薪水16K      
蔡錦隆:鄉下低薪很正常

http://www.ptt.cc/bbs/Salary/M.1394157632.A.602.html

發表於 2014-3-8 09:11:1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585307lu 於 2014-3-8 09:18 編輯
g871702 發表於 2014-3-7 11:30
反對這樣的說法

日本 韓國 東協 新加坡  香港 中國周遭國家 哪個不是跟著連結


這不是造成台灣經濟今日困境的主因,也不要再歸咎於意識形態
之爭,
歸根結柢,是因:
政府無能,嚴重的結構性貪腐,產業經濟政策澈底失當。
對中國過度開放,廠商短視近利,不思研發轉型,一味投資
中國,代工電子業獲利淪為茅山道士,毛利率陷入保三保四
的窘境。
3D1S”慘業”(DRAN,DISPLY面板,LED燈,SOLAR太陽能),大
舉投資中國,3D1S國內銀行貸款超過6100億,累虧2600億。
虧損大爛帳,將拖累聯貸銀行,最終將由全民埋單。(2011年)

看有遠見的張忠謀,台積電不轉投資中國,公司毛利率始終維持在
50%上下,與汲汲投資於中國企業的獲利,幾不可同日而語。

近年中國企業轉型,打壓排擠污染產業,重創台灣廠商企業,台商被迫
歇業關廠,或轉移遷廠至其他東協國家的,絡繹不絕。

受害廠商,多不勝數。

美、日、韓等大國,這些年也是陸續關廠撤資,春江水暖鴨先知,這又
意味著甚麼 ?

中國旅行業積欠台灣業者的金額,至2012年5月已逾100億美元,
目前積欠總額絕對遠高於此。


眼下是誰在執政,國會多數黨不是執政黨嗎 ?政策的制定推行,即使不顧
人民反對,只要他們執意蠻幹,法案還不是照樣通過。

請詳閱這一系列的文章,若有不當,歡迎逐一論辯。

你反對的理由,無一經得起驗證 !
請用有力的政策辯護來說服大家吧 !

發表於 2014-3-8 18:03:21 | 顯示全部樓層
現在有些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工作態度,實在令人不敢恭維!我會覺得26k對他們來說算太多了!

發表於 2014-3-8 18:27:0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g871702 於 2014-3-8 18:30 編輯
585307lu 發表於 2014-3-8 09:11
這不是造成台灣經濟今日困境的主因,也不要再歸咎於意識形態
之爭,
歸根結柢,是因:

謝謝您寶貴意見
大部份我虛心接受
而且我也反馬政府不會也不用政策辯護啦 哈哈
不過大環境與廠商自已的操作失當也要負一些責任
當然馬政府無能也是大家公認的
我只是覺得中共本來也不是善心人士
但是台灣的地理文化位置離中國這麼近不可能不受中國影響
如何找平衡要靠智慧了
版上純粹討論
別傷和氣如覺冒犯先致歉

發表於 2014-3-8 23:53:37 | 顯示全部樓層
fly501000 發表於 2014-3-8 18:03
現在有些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工作態度,實在令人不敢恭維!我會覺得26k對他們來說算太多了! ...

這種人可以不要 " 使用 "
但是如果認真打拼的也多沒多少
這就是社會結構有問題

發表於 2014-3-9 05:21:21 | 顯示全部樓層
g871702 發表於 2014-3-8 18:27
謝謝您寶貴意見
大部份我虛心接受
而且我也反馬政府不會也不用政策辯護啦 哈哈

喔 ! 誠然,不過是共同探討罷了 !

深覺個人口氣用重了,在此謹致上歉意。

發表於 2014-3-10 08:07:32 | 顯示全部樓層
2014-3-10   還是薪酸!今年社會新鮮人 平均起薪24K
只比去年多了四百三十三元

〔記者林嘉琪/台北報導〕yes123求職網昨日發布「校園徵才與求職大調查」,社會新鮮人今年畢業起薪平均二萬四千七百四十四元,只比去年調查多了四百三十三元。相對於萬物狂漲,小資族薪資只能拮据支付生活需求。

來自屏東的陳先生去年從政治大學畢業,投入職場已八個月,他說:「台北租屋和生活費高得可怕,政府對新鮮人低薪提不出對策,低薪快逼死出門在外打拚的年輕人。」

調查也發現,研究所畢業生起薪二萬七千六百一十六元,也只比去年的二萬六千九百六十元,增加六百五十六元。

掛上「名牌」大學光環的畢業生,則讓業者願意支付稍多薪水。yes123公關副理楊宗斌指出,業主願意提供台大大學部畢業生二萬七千零四十六元起薪,比平均起薪高出兩千零三十元;台大碩士可領二萬九千二百零九元,比非台大生多出一千五百九十三元。

不是台大學生無妨,企業主也歡迎雙主修或輔系的新鮮人。

楊宗斌指出,以產業別薪資水平來看,金融業儲備幹部均薪約有六萬元最亮眼。金融業背景的社會新鮮人最想進入富邦金、國泰金與中信金。文法商領域畢業生想投入的傳產前三名為台灣高鐵、統一集團與中鋼。理工背景的最想進入台積電、中華電信與鴻海。

台積電人力資源營運中心招募部經理吳怡萱表示,台積電在竹科、中科及南科持續擴建產能,需求包括半導體設備、資訊技術及市場行銷、管理等人才。台積電去年新進碩士平均一年可領二十四個月本薪,年薪破百萬。

其他夢幻職業也吸睛,為配合新機引進及營運管理,華航今年要召募國籍機師一百二十位,並陸續前進清華大學、台灣科技大學、交通大學等多所校園召募,華航機師召募隨時可報名,詳細內容可上華航網站查詢。

http://iservice.libertytimes.com ... 8%B5%B7%E8%96%AA24K

發表於 2014-3-10 08:14:25 | 顯示全部樓層
蘋中信:放手調漲基本工資吧(何飛鵬)
2014年03月10日 台灣長期被低估的薪資結構已經成為全國民眾共同的痛,郝龍斌甚至以「國恥」來形容,最低的薪資結構已成為朝野共同撻伐與熱議的政治話題。
總統馬英九已正式對企業界道德說服,希望調高企業薪資,只是道德說服始終未見成效,而在野黨則提出調高基本工資到2萬以上的說法,似乎也沒有獲得執政黨的正面回應。如果薪資過低,真的是台灣必須面對的問題,那要如何對症下藥呢?
其實薪資結構是自由市場供需形成的結果,政府並沒有有效的方法以進行干預,而唯一與薪資有關的工具,只有基本工資而已,因此要想改善台灣的薪資結構,放手調漲基本工資是唯一的方法。



--------------------------------------------------------------------------------

迫使創新提高價值政府訂定基本工資是要維持國家最低的工資水準,其實基本工資與整個國家的平均薪資相距甚遠,可是基本工資的調整仍具有指標型的參考意義。
因此過去台灣政府在調漲基本工資時,多極為審慎,每年都是在勞工團體的催促、工商團體的阻擋角力之下,不是維持不動,就是象徵性的調高。
以最近10年為例,只有在民國96年調整了百分之9.09,從15840調到17280,然後在民國100年及101年分別調高到17880及18780,而去年則象徵性的調高200多元。這代表政府在基本工資調漲上,以照顧企業競爭力為第一優先,勞工權益完全被犧牲了。
因此要想調整台灣的薪資結構,當務之急是大幅調整基本工資,以現行的基本工資19047為例,如果調整百分之10,到20951也不為過,這個幅度大幅超越在野黨期待的2萬元。
基本工資的調整雖未必連動民間薪資的調漲,但是如果基本工資一次性的調漲百分之10,這一定會形成民間企業的年度調薪指標,而帶動整個薪資結構向上調整。
只是大幅調整基本工資,是否會影響經濟發展、損及企業競爭力呢?
短期的震撼在所難免,但這也會迫使企業不得不走上創新之路,以提高附加價值,做為競爭手段,如果能如此,反而能夠加速產業升級。

徹底調整產業機構至於短期內影響較大的是引進外勞的企業,外勞的薪資也會隨著基本工資而調漲,而大幅提高成本,但這也是徹底調整台灣產業結構的機會,不再依附勞力密集產業。
面對台灣薪資的不合理,政府治亂世用重典,大刀闊斧放手調整基本工資是唯一的途徑。



城邦媒體集團首席執行長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 ... /20140310/35690847/蘋中信:放手調漲基本工資吧(何飛鵬)

發表於 2014-3-15 15:59:33 | 顯示全部樓層
馬凱/一場完美的通縮風暴正在形成

【聯合報╱馬凱】 2014.03.13 12:08 pm

  
在經濟學世界的種種災難中,恐無較通貨緊縮更可怖者;因為一旦通縮形成,物價、生產、銷售、就業、薪資會出現環環相扣的惡性連鎖反應,使全社會籠罩在一片愁雲慘霧之中,而且陷入此一泥淖之中,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亦難超脫。

1929年西方的經濟大恐慌是百年來最令人聞之色變的通貨緊縮,被禍之深、株連之廣、持續時間之長,皆倍於5年前的金融海嘯,直到二次大戰爆發才藉其非常之力徹底拔除。經濟學理論亦因古典學派面對此巨大災難卻束手無策,而出現翻天覆地的凱因斯革命,並以通縮終結者自詡。

但日本十餘年前身陷通縮夢魘之中,用盡一切手段皆罔效,間接證明了連凱因思學派的特效藥也告不靈。此所以日本安倍首相甘冒天下之大不韙宣示無限量狂印日圓、大貶幣值,直到通膨達到2%的目標方休。即使如此,其通縮沉痾能否得瘳,目前仍難樂觀。

歐盟各國1月物價上升率僅得0.8%,其朝野上下皆憂心忡忡,正全力擬定各種對策防備發生通縮風險。台灣去年的消費者物價上升率(CPI)為0.79%,較歐盟猶低,而躉售物價指數(WPI)則連續數10個月為負數,去年全年達負2.43%;今年2月兩者更同呈負值。由此觀之,台灣發生通縮的風險更大於歐盟;但我們的朝野上下則信誓旦旦要更努力穩定物價,許多民眾更深切期望物價可全面下跌,以減輕仔肩上的重擔。殊不知,一場完美的通縮風暴正在暗中形成:

通縮的最重要成因,就是有效需求削減,導致百物供過於求。10餘年來,由於面對大陸世界工廠崛起,政府選擇全力防堵,致使企業的資金、人才、消費力汨汨流失,而海外投資(FDI)也連年減退,搞成一個經濟單向失血的局面,投資、消費的力道都不斷減弱。

近幾年來,中國大陸改弦更張,決定放棄世界工廠,使生產中間財的台灣主流產業出路頓然斷絕,產品銷售無門,出口乃委靡不振,更一舉打垮了有效需求中最重要的環節,供過於求乃格外嚴重。

與此相關的是,20年來,歷任政府的產業政策強力向所謂高科技產業傾斜,經濟資源的精華盡入其囊中;但近年其獲利率直線下滑,早已至「毛三到四」的窘境,對所得及有效需求的貢獻乃大幅減弱。唯此類產業通常資本與技術密集度偏高;換言之,創造就業的能力十分薄弱,在其大行其道時,勞動總需求大減,薪資乃不升反降。薪資所得本為消費的主要來源,有效需求即隨之削弱。

又,台灣所得分配愈趨不平均,除了造成貧富懸殊,由於富人的平均消費傾向遠低於一般大眾,對總消費也會有明顯的負面影響。

台灣復以全球最快的速度走向少子化;少子化使全體消費人口減少,尤其打擊與幼兒、學童、年輕族群相關的產業,也是有效需求的重要殺手。

加以大陸放棄世界工廠,立刻使其原物料需求大降,導致全球原物料價格普遍滑落,使生活成本降低,又從供給面驅使物價下降。

最後,由於台灣連年來景氣不佳、薪資倒退回16年前,因而人人聞漲而色變,形成一個全民抵制通膨的共同心態,結果物價水準只有下降一途,更是通縮的重要推手。

日本尚未具備上述的全部因素,已然深陷通縮不能自拔,則橫亙台灣前面的這個通縮完全風暴,幾已不能逃避。一般大眾或可云無知而受害,但專業人士、主管官員,尤其是中央銀行若對此熟視無目睹,仍一味迎合大眾心態,極力壓制已低至0.79%的通膨,則台灣自取最可怖的經濟災難,即無可怨尤了。

(作者為經濟評論者)



全文網址: 馬凱/一場完美的通縮風暴正在形成 | 名人堂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 ... shtml#ixzz2w13oOOZ3
Power By udn.com

發表於 2014-3-18 14:04:37 | 顯示全部樓層
585307lu 發表於 2014-3-15 15:59
馬凱/一場完美的通縮風暴正在形成

【聯合報╱馬凱】 2014.03.13 12:08 pm


薪資若漲,何懼通膨或通縮!

【聯合報╱社論】 2014.03.18 02:14 am

  
仔豬下痢生病,國內豬價大漲;冬春交替溫差大,母雞下蛋不足,蛋價頻創新高。一時之間,國內民生物價看似飛漲,通貨膨脹隱憂再起。然而,也不過就在上周,央行總裁彭淮南還在立法院澄清台灣會否「通貨緊縮」的疑慮。通縮是物價整體水平下降,與「通貨膨脹」是截然相反的概念,相互矛盾的現象竟同時糾結,除了認知的落差,實則凸顯的是薪資停滯的長期難題。

當前台灣的物價情勢,既不能稱為通縮,也不是通膨。前二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只有○‧四%,可以說是相當平穩。不過,對於物價未來走向,民眾卻出現了迥然不同的預期。「通縮派」認為,台灣消費物價漲幅已連續十個月低於一%,物價長期漲不起來,就易形成消費延遲、生產減少、投資降低、就業不振、薪資倒退、需求萎縮,再迴向壓制物價的「通縮循環」。對比歐元區近期也因通膨率連月走低而積極管理通縮預期,以及日本陷入通縮十年而難以自拔的前車之鑑,尤須提高警戒。

相對的,「通膨派」的論調,則是藉著今年以來的豬雞價格輪漲風乘勢而起。其主要論據有二:其一,儘管物價指數表現溫和,但豬雞米蛋等食物類價格漲勢急猛,卻是庶民生活每天都要面對的民生問題,因而貧富家庭CPI與購買頻度CPI顯示的是,低所得家庭與每月至少購買一次的商品漲幅都遠大於整體CPI,其切身感受自與CPI呈現的太平景象不同。其二,物價上升的感受會擴散,形成預期心理,進而引發群起漲價的連鎖效應;近來便當、小吃漲價之聲此起彼落,對通膨之勢實不能等閒視之。

通縮、通膨各執一詞,也各有所本,從「關注」國家經濟情勢的角度來說,都可提供政府首長做政策思考,但兩者都無需過慮。以通縮而言,台灣CPI雖連月低幅上漲,但畢竟仍是向上的勢頭,且經濟也有一定的成長;因此,總需求只要維持擴張,通縮就不易上身。其實更要避免的,是像日本、歐元區一樣陷入經濟衰退。

而通膨引爆的可能性則更低。除了食物類價格受季節性波動的影響大,可以再做觀察之外,整體民生物資供應充裕,極度寬鬆的資金環境也正在轉向之中。更重要的,是國內薪資成長停滯,既無法形成由工資上升帶來的成本推升型通膨,由於手頭不寬裕,民眾也大方不起來;消費需求拉不動,物價如何漲得起來?

反過來說,薪資漲不動,其實也是通縮陰霾揮之不去的主因。近年台灣經濟雖有成長,但這兩年不是「保二」就是「保一」,國民生產毛額的大餅長得不夠大,每個人可以分到的也就不夠多,沒有餘錢擴大消費的影響,於是物價不漲。然而,若大家都死死看緊荷包,通縮就可能近在眼前。

也因此,以力圖擺脫通縮漩渦為主軸的日本「安倍經濟學」,雖以擴大財政支出、設定百分之二通膨目標、經濟結構改革等三大措施全力推動,但安倍三箭實施一年多來,日本通膨率雖因日圓大幅貶值導致進口能源價格劇漲而上升,但並未引發通膨、景氣間的正向循環,關鍵即在於安倍首相期待的「工資驚奇」尚未出現。上周松下、日立等六大日企終於宣布調漲薪資,此帶頭效應能否持續擴散,也就格外引人注意。

從政策角度而言,對物價情勢的不同預期,會引導出不同的結論。若確有通縮之虞,降息、擴大公共支出等是常見的政策手段,儘管其有效性多半不符期待;反之則應升息、減支。只是,以當前的物價情勢,政府保持政策關注即可,不宜輕舉妄動。畢竟,物價的形成是複雜的經濟現象,包括氣候變化、油電價格制度、國際情勢及資產價格波動等因素均牽涉其中,除了特定物資的供需調節,不可輕舉妄動。在這場通縮抑或通膨的矛盾預期中,真正該要面對的課題是如何有效提升薪資。試想,若薪資真的漲了,通縮自會遠離,通膨又何足懼?
【2014/03/18 聯合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薪資若漲,何懼通膨或通縮! | 社論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 ... shtml#ixzz2wI8e61TO
Power By udn.com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