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自然人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張開基

台灣大學畢業生起薪26K 四小龍最低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4-2-21 09:18:4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585307lu 於 2014-2-21 09:35 編輯

去年(2013),人GDP新加坡52917美元,香港38604美元,南韓23837美元,台灣20958美元。

要不得的是,台灣人GDP成長率去年原未達到2%,為美化數字,當局竟虛灌出口數字約25萬美元,
方使人GDP成長勉強保2%。

http://www.cwnp.net/search.php?mod=group&searchid=3&searchsubmit=yes&kw=%E8%80%81%E7%BE%8E%E7%9C%BC%E4%B8%AD%E7%9A%84%E5%8F%B0%E7%81%A3%E5%8B%9E%E5%B7%A5

發表於 2014-2-21 09:44:46 | 顯示全部樓層
2014-2-20 字型:  ∣發言∣列印∣轉寄
管中閔:亞洲四小龍 早就沒了 Ads by Google

台灣出口屢屢衰退,國發會主委管中閔表示亞洲四小龍說法已過去。
馬台灣第二說 被管戳破
〔記者陳梅英、鄭琪芳/台北報導〕國發會主委管中閔昨日接受電台專訪時坦言,「我早就不認為還有亞洲四小龍這件事」,亞洲四小龍已經是過去的說法,不適合再強調。他說,我們不應該再停在過去的光榮,要努力追上世界潮流。

馬總統不久前還說,「過去五年台灣經濟成長率是亞洲四小龍第二」。管中閔昨一席「早就沒有亞洲四小龍」的談話,無異打了馬總統的臉。

學者:過度傾中 台陷困境

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向愷則表示,南韓不把台灣看在眼裡是事實,南韓將重點放在產業轉型、技術研發;台灣則太相信開放及技術移轉,結果造成產業外移、製造潛在競爭對手,讓台灣經濟陷入困境。台北大學經濟系教授王塗發認為,馬政府經濟政策荒腔走板,一味把台灣鎖在中國市場,是讓台灣喪失競爭力的主因。

星、韓 眼中早就沒台灣
管中閔指出,新加坡現在的國民所得幾乎超過我們一倍以上,他們不會覺得跟我們站在一塊;韓國在G20(二十國集團)裡,舉辦各種國際會議,韓國認為他們的經濟實力是要挑戰日本的,他們眼中早就沒有台灣;香港反正掛在中國巨龍身上,飛起來也看不到台灣,「台灣自己要看見自己面臨的困境」。

管中閔說,台灣曾經歷美好的年代,狂飆的八○年代,連抗爭都覺得是正面的,因為大家相信「明天會更好」;但隨著盛況不再,國際經濟情勢對我們不利,中國崛起,我們面對的競爭與以往不一樣,台灣調整速度不夠快,沒有跟上去,以至於造成這種後果。

另外就是管制太多,使得台灣熱不起來,過多的限制也讓台灣經濟無法成長。雖然一個成熟的社會必然走向這一步,但追求經濟成長與環境保護、土地利用,應該取得一個平衡。

他舉國光石化為例,石化產業一個投資帶動上兆元產值,新加坡也是一個彈丸之地,國光石化在台灣走不下去,新加坡卻發展起來了,不同之處就在新加坡的環評制度非常清楚透明,台灣整個環評程序漫長,這次開會來十個評審,下次又另外十個評審,拖多久不知道,沒有人會想來。

管:調整不夠快 沒跟上
至於台灣實質薪資倒退十六年的問題,管中閔認為,最關鍵的是要把經濟帶熱起來,事求人,薪資才有漲的機會。

管中閔表示,國發會除了推出自經區外,現在也朝兩個方向在努力,一個是調整輸出的產品、國家與方式。他說,薪資結構與產業是緊密綁在一起,薪資代表的就是生產力,如果出口的產品越來越不值錢,要加薪就很難。

另外,希望發展台灣青創產業,很多外資機構看到台灣發展青創的潛力,尤其台灣有很多優秀人才,希望能改善台灣成為適合發展青創產業的地方,帶動經濟另一波成長。

轉貼自20140220自由電子報


發表於 2014-2-21 10:08:00 | 顯示全部樓層
希望政府真的要為人民著想,否則人民走上街頭的事件會越來越多。

發表於 2014-2-21 10:25:1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585307lu 於 2014-2-21 10:29 編輯
585307lu 發表於 2014-2-21 09:18
去年(2013),人GDP新加坡52917美元,香港38604美元,南韓23837美元,台灣20958美元。

要不得的是,台灣人G ...


抱歉 ! 前文,正確應是經濟成長率2%,不是人GDP成長率。

發表於 2014-2-22 02:24:37 | 顯示全部樓層
有沒有人可以發表一些見解台灣要怎麼做能改變現狀. 問題的根源是什麼?

發表於 2014-2-22 08:23:57 | 顯示全部樓層
2014-1-22       
擋下服貿、貨貿 經濟成長超4望5 黃天麟
台灣經濟連續兩年成長率低於2%,由於美、歐經濟持續復甦,世界銀行預估2014年全球成長率由2013年的2.7%提升為3.3%。但我國主計處只預估我國今年成長率為2.57%,遠遠低於世界之平均水準,顏面盡失,為此經建會將其提高為3.2%,但仍然低於世界水平。納悶的是,馬總統所再三強調的「拼經濟」,是只拼2.57%的經濟嗎?前幾天南韓的朴女總統才說南韓2014年的經濟成長率要達4%,相較之下,台灣真令人汗顏。
其實,憑國人之勤勉與過去累積的科技水準,趁國際經濟好轉之際,今年成長率之超4望5,並非難事,理由如下:
一、凡經濟事「跌深反彈」是常態,台灣經濟已連續兩年處於不該有的低成長,只要「不利」因素不再持續,必反彈,且低基期的反彈數據都較大。也就是說,經兩年的低成長後(即1.48%及1.74%)來個4或5的反彈是很自然的。
二、造成馬政府「悶」經濟的負面因素,已越過高峰期。馬政府上台並未從前朝擷取教訓,立刻對中國採取進一步的經貿大鬆綁,把復甦中的台灣經濟推進負成長的深淵(2009年經濟成長負1.81%),2011年生效的ECFA所掀起的投資整合熱,再一次把2012年的台灣經濟摧殘到只1.48%。ECFA肆虐的高峰期過後,去年(2013)獲得稍許喘息,成長率稍微回升到比2012年稍高的約1.74%,若無進一步的「滅經滅農政策」,2014年國人應能享受到重症後的康復。
三、擋下「服貿」是去年下半年台灣經濟能生聚養息的功臣。西進大鬆綁及ECFA所激起的經濟統合熱,使台灣的元氣大傷,但經兩年的肆虐,要去中國的都已去了,虛弱化的台灣急需一段的平靜。看來,天還是疼惜台灣,去年國會對「服貿」協議之杯葛,賜給台灣生聚養息的大好機會,近期股市能衝破8500點天險,正表示了這一段大病初癒的過程(註:非僅廢證所稅之故)。
四、結論是,國人及國會若能繼續擋下「服貿、貨貿等弱台滅農政策」,2014年的台灣經濟必能延續去年下半的康復期,其速度亦會加快。
「服貿」對台灣中小及微企業言,百害而無一利,擋下「服貿」或許會遲緩大金融業者尋求中國商機的進度,但此種「遲緩」對台灣整體經濟及對扎根於台灣的企業是有利的,起碼也會留多一些金融資源在台灣,長期言,對金融業本身也是有利。台灣現在需要的是「以台灣為主體」的全球競爭策略,而非短視的追求中國商機、融入中國的弱台政策。(作者曾任第一銀行董事長、總經理)

轉貼自20140122自由時報

發表於 2014-2-22 08:29:41 | 顯示全部樓層
馬氏小三經濟學 ◎ 黃天麟
統一企業斥資三千萬美元在上海設立研發總部的決定,再一次戳穿了傾中學媒「製造在中國,研發在台灣」合理化產業西進的謊言。
沒有製造哪來研發,沒有國家與主權哪來文創,沒有蓬勃的產業與經濟焉有運籌與設計?這是至明的道理。但政府這幾年來,偏偏有意無意地一直把產業的根基連根挖給對岸,把主權一層一層地拔給中國,而後專推「無基」的小三政策,其描畫出的海市蜃樓雖然華麗,但百姓卻只能望豪宅興嘆。
這裡所稱「小三」經濟,是指自己無法做主,其榮衰主要依存於另一主體(非一般市場)的經濟政策。「台灣接單,中國製造」的經濟設計就是小三經濟的始作俑者,它把原有的經濟主體性交給別人,害台灣青年不得不忍受22K的肆虐。
小三經濟之思考,近十多年橫掃了台灣政、商、學,貽害亦至為深刻。ECFA及馬政府不惜鍘王也要強推的「服貿」,亦均屬「小三經濟學」的範疇,因長此以往,都會使台灣經濟的主體性盡失,動能委靡。
由馬總統拍板定案的「自由經濟示範區規劃方案」,依馬政府說法是二○一四年扭轉乾坤的經濟主菜。但細嚼其計畫,仍然逃不出「小三經濟」的巢窟。它所揭櫫的五大重點產業,均非以壯大國內產業為主軸,而是以誘進國際游資(尤其是中國)為重點,美其名曰是金融服務、智慧物流、教育創新,但對象即是一群禿鷹,有肉爭食,食完一飛了之。當今台灣股市之無量應是一面鏡子,台灣的股市十餘年來並不因外資或TDR(台灣存託憑證)之引進而壯大,反而因來去自如的禿鷹啄食而日趨枯瘦,動能萎縮之快,已成東亞股市之奇談。
不過我們也不能全然否定「自經區」的「功效」。馬政府所稱的「自經區」之「亮」點,將會在明年選舉時,成藍媒炒作的焦點,如「某某集團將在自經區投資百億」等等消息,必頻頻「亮相」,宛如台灣將因「自經區」而脫胎換骨,送給選民「六三三之達成,近如咫尺」的幻覺。但選舉過後,就會如TDR一樣,只是南柯一夢。屆時被「農業加值」所啄食的台灣農村,同樣也已殘破不堪。(註:農業加值將進口中國農產品,加工後十%內銷,等於變相進口中國農產品,執行減農計畫。)
台灣是一個國家,我們需要的是以台灣為主體走向世界,提出堂堂正正能提升台灣主體性的經濟政策(如美國
的再工業化、日本安倍的三箭),而不是基於「小三經濟」的經建計畫。(作者為前總統府國策顧問


轉貼自自由時報



發表於 2014-2-22 08:33:16 | 顯示全部樓層
金融資源人民幣化 重傷台灣 ◎ 黃天麟
台股沒量,日成交量已很少超過千億了,即使本週一加權指數漲了76點,成交量亦只831億元。對此,金管會主委感嘆說,過去,季成交金額5億元以上大戶有1253位,但從證所稅上路到今年第三季只剩下664位。
問題是,證所稅已停徵5個月了,大戶為什麼沒回來?要知其答案,請看看近兩天工商、經濟等各報慶祝寶島債在「島內」發行成功的大幅廣告,就知其大概。
此次中國四大銀行在台發行寶島債67億人民幣,國內銀行爭先恐後搶下所謂的「商機」。但此種「商機」其實對國內經濟不但毫無幫助,甚至還會弱化。因為這是一種將台灣金融資源轉換成人民幣,用之於中國的金融操作,若其掛牌上市不足以吸引相同金額或以上之國外資金之挹注,就成為台灣金融資源之流失。馬政府上任後力推的TDR(台灣存託憑證)、台商回國第一上市等政策,同樣自台灣的金融市場抽去了數以千億計的資金,除一部分用來大炒房地產外,絕大部分都跑到中國,貢獻給中國的十二五計畫了。
其實,弱化台灣經濟的政策,不只是上述的寶島債或TDR。這些都是小咖,真正弱台的大咖是正在瘋狂發展中的「人民幣存款」業務。自從今年二月六日馬政府開放DBU人民幣存款業務後至今年十月,短短不到八個月的期間,DBU人民幣存款餘額快速達885億人民幣,以此速度計算,年增額將達1320億人民幣,折合新台幣約6400億元。此一年增金額等於2001年至2011年十年間我國M2(貨幣供給)年平均增額1兆2000億元之一半(53.3%)。換言之,台灣年增的貨幣供給已有一半以上是「空殼」,非用於國內而是用在中國。(註:金融資源外洩至中國的金額,尚未計算國銀為收購中國鄉鎮銀行、設立子銀行、分行之資本支出及OBU存款)
2000年至2010年間,我國製造業大舉西進,當時傾中學媒一直鼓吹、美化「台灣接單、中國生產」的產業發展模式,結果使我國海外(中國)生產比率超過五十一%,帶給人民無限的痛苦,超過四成受雇者的月薪不到三萬元,青年失業率高達14%,日前又有一位二十三歲的青年因對未來絕望在飯店燒炭亡。然我們的政府仍未能從歷史學到教訓,2011年後的金融西進政策正在重蹈製造業西進的覆轍。人民幣存款之增額已超越M2(貨幣供給)增額之50%,此種「金融資源之人民幣化」所可能帶給台灣之衝擊,將會比「台灣接單、中國生產」之衝擊有過之而無不及。台股之沒量只是其現象之一。(作者曾任一銀董事長、總經理)

轉貼自自由時報



發表於 2014-2-22 10:16:57 | 顯示全部樓層
以上長篇論述都是強調所有政府政策都是錯的,可不可以談談做什麼才是對的?有什麼方法可以改變局面? 例如:統一是為什麼要到上海設研發中心? 它總有一些考量是不是? 是什麼? 為什麼不提出一些個人的見解找一下問題何在?

發表於 2014-2-22 13:27:2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赫生童子 於 2014-2-22 13:36 編輯
bc90212 發表於 2014-2-22 10:16
以上長篇論述都是強調所有政府政策都是錯的,可不可以談談做什麼才是對的?有什麼方法可以改變局面? 例如:統 ...

改變教育?廢除十二年國教?把其他大學給砍掉?

改變政府政策,改變對企業財團的法令?強力介入市場經濟?

學西方國家的東西政策別再學一半,全部引用再慢慢修改?

效仿中國大陸對於勞工的保護?

大哥你認為有什麼方法可以改變局面?

不然我也只會講這些。

台灣好像變得無法改變,救不起,只能一直這樣沉淪。

怕說以後會變成下一個墨西哥。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