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 鏡我
「嗯,根據你的『我』的定義,通過圖靈測試的機器人,也算有自我意識,也算是一個人。」梁老略為調侃的說。
這又回到一開始梁張二老的爭論。
不等張凱延的回應,梁老直接說:「這留給你們自己當作頭腦的遊戲吧!我想今天就到這裡了。」
「不不不,這裡最大的問題是對『我』的定義。『我是誰』,或甚至『我是甚麼』?」張凱延急於回應,看來並不想終止討論。
「人啊我啊!只是頭腦,或是一個人格,或是記憶組合,或是靈,或是一個幻想,…。」梁老說:「每一個,都還沒有真正符合大家有共識的答案。」
這又是梁張二老之爭的源頭。
「這其實也可以理解,連蘋果都不好定義了,是吧!」克爸說著,為二老緩頰,但這又回到語言文字的論點去了。
「我有一個問題,有關自我的意識,為何說動物沒有?」克爸問:「我喊來福,牠會過來,知道我在叫牠啊!」
克爸也機靈,順勢再問下去。
「研究學者有一個判別自我意識的方法,就是照鏡子。」張凱延說:「如果知道鏡子裡的是自己,就認為是有自我意識的,知道是自己。」
嗯,這樣看來狗還不行。
「那種判斷方式,也許靈長類動物經過訓練也做得到判斷,所以牠們就變得有靈性了嗎?」梁老疑惑:「又或者說,能成精?」。
「動物尚且不談,至少對於小嬰兒,一般在一歲之後時可以開始分辨,可以是一重要的參考指標。」張凱延說:「我倒是認為有記憶以來的那個時刻點可以是自我意識的起始,但記憶這指標不好明確。大家不會記得記憶的起始點,那都是片斷的回憶。」
「但是看鏡子與記憶的指標是相關的,只要證明指標相關性,採用明確的指標做為研究判斷,在實證上可以引用的。」張凱延正義凜然的說。
能分辨鏡中是自己的小孩,也可證明他們也有記憶力,能記得玩具放在何處。實證科學家的檢驗方法,可是有根有據不容挑戰的。
「梁爺爺,您認為的『我』是什麼?」克提問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