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
再解說一次。
羅偉立說的時間無方向,是因為微觀量子狀態,無法言說有序無序,所以沒方向感。
羅偉立說時間不存在,是因為他跳入了機率維,尚在空性宇宙。那時間當然未存,世界依然未顯,疊加態之中耳!
請記得,如果尚未顯化,這機率的變化不是已經決定好等在那裏顯化,而是尚處於機率的疊加態,也就是說,薛定餓了嗎的貓,就是處於可能死可能活的不定狀態中。
愛因斯坦與波爾最大的爭議就在於:愛因斯坦認為上帝不擲骰子,沒有機率變化,一切都是由上一刻所有條件決定,並且隨時間平移一路地顯化;波爾認為機率未定之前,不存在已經決定好的結果,就是疊加態。上帝很會擲骰子,還擲到你看不到的地方,賭很大。
如果沒想出像量子糾纏這種巧妙的思想實驗(EPR悖論),其實他倆所說的,現實世界也沒辦法區分。顯化了就是顯化了,事件成立!對愛因斯坦與對波爾都一樣。
(請各位回想一下我之前舉過的例子:AB兩地送左右手套。愛因斯坦說左右手套已寄出去,雖未測不知但已確定;波爾說:左右手套未測未知未定,左右都可能;依我說:拆包裹前,根本還沒有手套。)
量子糾纏一方面,只保留純機率維的變量,一方面又把量子對拉得很遠。時間/空間到達一個不可能互相影響的程度。所以,下一刻單單看機率後的顯化,就讓人犯傻了。
只要你接受機率這個維度,接受虛化這個概念,一切很合理。你的理性不會不夠用,只是還沒開發。平行宇宙、量子自殺等超想,都說了近一個世紀了,電影都演過無數次,估計你要嘛已經沒脾氣,要嘛也早已腦袋爆漿,習慣性發矇到沒感覺,呈癡呆狀了。
來,我為你開顱灌頂!只是一個小小的機率維,不會讓你又噴血的。
雙縫實驗,就是如此!
當一個粒子從發射台打出來,它便虛化進入了空性宇宙,粒子不看時就是機率波。就是可能“機率地”通過雙縫。這裡我特別把機率地帶上引號,因為我們還不能把“它”視為粒子看待。如果直接想成粒子,就是塌縮了,現實化了。不看時,它不是粒子,連“它”都不是。
當你把它視為粒子,自然會想那粒子機率地通過雙縫,就說50%右縫, 50%左縫,那倒底是通過哪一個縫,你就傷腦筋了。因為只要通過一縫,無論左右,就是100%的單一的縫,而只要是單一的縫,就不可能會產生干涉圖形。
所以語句上你會說“一顆光子”同時通過兩個縫…,不知所云!
這種描述就是完全不知道機率維度的真義!
其實,是兩縫都通過,“它”不是粒子,是機率波。是潛在的,不是實在的,尚在空性宇宙之中。
【空性宇宙允許不定性,允許機率波的合理性】。
以往大家的思維都卡在粒子怎麼可能同時通過兩縫?還自己干擾自己?
空性世界就是所有可能機率的總和!在顯化之前,就是一片可能機率的能量海,就是一個潛在場域。並且,這空間的機率分布是可以被數學算出來的。然後,意識使之具現了,落在某一種機率之上,由機率變成100%確定的結果,也就是事件成立!
這就跟賭博一樣,樂透彩號碼都有機率,但一旦開獎,坍縮為其中一組。所以,上帝在這裡賭博。但我們知道能用數學預估到機率分布。單一粒子雖然不能掌握,但大量的粒子,各自機率顯現,就可與數學的估計一致。(擲一枚硬幣,正反難說,但一堆硬幣,一定正反各半)
一直到雙縫後面的平板,“粒子”還未到具現化之前,都是機率的最有可能的位置,這機率不是平均的,是以干涉圖形為分布的。只有在到平板的瞬間具現,機率波才塌縮成為現實。所以,大量的粒子一顆顆的撞擊平板,最後就會顯示出干涉圖形。
依據研究,不只是光子電子中子等亞原子,連分子(C60),依然可以出現干涉圖形。這就越發令人覺得,這世界是虛的。但我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大家,如果你拿網球來做雙縫實驗,絕對做不出干涉圖形。為什麼,因為球從頭到尾你都看得到,根本上整個過程就都是在具現世界裡進行的,球要是真的穿過縫,不是通過左縫,就是右縫,不會同時機率地通過兩縫。
回到量子雙縫,到最終平板那機率波怎麼突然就退相干塌縮了?這事也是搞得科學家發矇。
= = =
《雙縫實驗》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115/12/8005386_722076114.shtml
《EPR悖論》
https://baike.baidu.com/item/EPR ... 10807153?fr=aladdin
這就是愛因斯坦這邊想出來要懟波爾那邊的思想實驗,可惜這是雙面刃,沒懟到對方反而傷了己方。
當年愛因斯坦提出這思想實驗沒法真去測試,愛因斯坦來不及看到結果。直到貝爾搞出貝爾不等式,有了可測條件後才有機會驗證。
現在這個“愛波羅”悖論可以改叫愛波羅佯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