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自然人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奇怪

黑白講外十一章 – 齊助教一直講 《奇怪的宇宙觀》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19-11-2 10:51:32 | 顯示全部樓層
166,

量子糾纏不能拿來做訊息傳遞,但可以傳密鑰,此密鑰雙方一開始也不知道,但各自有許多量子對,一旦開獎,雙方都知道對方手上是什麼,並且依此密鑰為明文加擾。

此密鑰第三方不可能擷取,超距作用之間在四維時空並無實質傳遞。

經過密鑰加密的明碼正文,公開傳遞都無所謂。只要密鑰不知道,知道明文也沒用。而且,一次一密一直換,想暴力破解?耗時太久也沒用。

來,敲黑板,重點來了!!!

現在,回頭想想五維,增加的一維就是機率。如果把時間切片凍結,長寬高三維不變,只動機率這個變量呢?就是許多機率的可能。四維的人,只會落在其中一個。

所以,量子超距作用,是一種時間不變,空間不變,僅機率改變的維度。所以是瞬時的,改變不需要時間,也與空間的距離無關。

現在,由於大家都活在時間裡,所以,總會想傳遞或影響或退相干的速度也太快了吧!實際上,哪裡有什麼時差,哪裡有什麼距離,甚麼定域,甚麼違反狹義相對論,這些全部都還停留在我們四維時空的思維。

想像一下,二維人突然由A地跳到B地,就是一個二維在三維的折疊;一樣地,如果有五維,四維人由台北跳到洛杉磯,也不需要時間。這就是五維體現在四維時空中的自由度。好吧,稱之為「任意門」。(但量子糾纏可沒有超光速信息傳遞,如果是任意門就真超了。如果因果是不可破壞的,就不能這麼任性。)

好吧!我就只管宣稱,證明以上的宣稱,靠未來時間的物理學家了。沒辦法,我也活在時間裡。

(五維看很多機率,從四維看這是分身術嗎?不,四維只能見其一也看不到不同機率的狀態。再進一步想一下六維,五維的全息?空間,時間,機率上的全面感知?嘿嘿,燒腦了吧!)

改變不需要時間,其實四維時空的數學也可以這麼說,四維時空的變量{x,y,z,t},t=t0不變,改變x或y也會使z變化。比如山岳,不同地點有不同高度,時間不動,位置動。

一聽到此,你馬上跟我急,說不對,時間靜止,整個三維空間、物體都不動了,跟拍一張3維全景照片一樣!

那是你在t0把{x,y,z}三個維度通通包括進來了,相當於做一個空間切片。但,你人在這3D照片調整視角,那不也因為視角不同,“移動”了物體,跟時間沒關係。

(比如看Google Map的街景。。。你肯定說:你調街景角度時不就是處在時間裡!人都是處在時間維度裡的!)

好吧!你不服?那我們看在信號學裡,傅立葉轉換(fourier ttransform)。

傅立葉轉換,把時域(Time domain)變成頻域(frequency domain),那就把整個時間軸通通納進來,時間不變了吧!頻率在變。我們是一秒一秒過,同時接收所有的頻率段,但也可以一個頻率一個頻率的過,同頻接收所有的時間。誰說變化一定要在時間裡?

提到“同時性”,科幻小說《你一生的故事》,翻拍成電影《降臨》,七肢桶這種生物就是過去現在未來同時性的。後面如果我還寫得下去,就盤點一下科幻作品的宇宙設定。

不談時間空間,如果都靜止,我們只改變機率軸呢?那就是一個劇本不同劇情。同一時間、同一地點、不同的可能、不同的事件、不同的物件、…。。。

好吧,我想到的是滅霸戴的現實寶石,你想到的可能是甘露、水還是濃血?

如果把所有機率都納入呢?那就是費曼先生的路徑積分,而我們都活在那個機率最高的路徑上。你這輩子就是個LOSER;還有,明明就是水,你瞎啊!

= = =
《量子通信》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 ... /6909117?fr=aladdin

《量子糾纏的超光速描述是假像》
http://www.360doc.com/document/1 ... 074_652997979.shtml


 樓主| 發表於 2019-11-2 10:59:44 | 顯示全部樓層

= = =
舌乚 扌高

又是綠豆,又是花生米嗎?
嗯,你離我的宇宙好遙遠了。。。

阿...你正在用甘霖灌溉?但我怎麼覺得你腦袋缺血了。

記得幫我跟滅霸問聲好。



 樓主| 發表於 2019-11-3 09:42:30 | 顯示全部樓層
167,

牛頓時空觀為經典時空觀,講究絕對性、獨立性;愛因斯坦為辯證時空觀,認為空間時間有相對性、關聯性;

牛頓時空內的物體,質量是不會變的,而愛因斯坦時空的物體質量不是定值,相對於其速度,而且還會造成時空的扭曲。

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就一句話總結:
【物質告訴時空怎麼彎曲,時空告訴物質怎麼運動。】
時間、空間、物質、運動都是有聯繫的。


光速比距離長度(空間)、時間還要基本,並把時空關聯到了一起,於是時間軸可用“虛數長度”與空間對應;又因為因果關係光速不變,狹義相對論有時光錐的設定;再因為視角的擴展,引力不存在,靜止、勻速運動、自由落體,其實是一回事,於是廣義相對論誕生,指出時空也是會變形的。

本來眾人以為時空這個舞台是最基本的,基本不懷疑。但居然光比時空還基本!光是什麼?是電磁波,宇宙中電磁波比時空還基本!而引力也不基本,實際上,引力根本不存在。

當然,再怎麼比,數學比它們都基本。

我認為依現代科學理解,先不用去懷疑它是錯的。一百多年了,如果連諾獎大咖都沒有發現理論的錯誤,還頻頻在天文觀測中驗證其理論的預期(比如時空的漣漪─引力波),我自認沒這能耐指出相對論的錯誤。但寫相對論介紹的網文,有可能錯,這不可不知。當然,也包括我這裡闡述的。

當然,將來相對論依然有可能需要被修正。但說要整個推翻,我不認為。比如延展到五維,相對論就是四維時空的特例。就比如牛頓力學,被相對論超越了,但它還是很好用,並沒有整個被推倒重來,它只是在低速下的特例。而我們現在大多數的情況都是在牛頓力學特例下,除了涉及天文、衛星通訊、前沿物理等。

同一款手表,放喜馬拉雅山頂與印度洋海平面,山上的就是比較快。這跟是什麼時鐘無關,用原子鐘、…漏斗都一樣。各位看《星際穿越》,主角等人下到黑洞附近的米勒行星上三小時,等到回太空船,已經過23年,飛船上的人已經老了。行星上一小時,等於飛船上七年。

GPS衛星的速度快,所以依據狹義相對論,高速運動的衛星要比地球上的鐘慢7微秒;但它離地球高度很高,所以根據廣義相對論,衛星上的時鐘又會比地球快45微秒。沒錯,這是一點點時間差而已,但乘個光速計算距離,抓衛星定位,這幾微秒,就差很多。光速3x10^8m/s x 1us =300m,差一微秒差300公尺,你說這還怎麼導航?


= = =
《時間的形狀》,[中]汪潔。

《闵氏几何是什么?它是如何统一时空并极大简化狭义相对论的?》
愛因斯坦的數學老師,閔可夫斯基,在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之後,提出了閔氏幾何,是一個四維的幾何,其中一維就有時間軸,可以想成是一個虛數長度的維度,因為其平方距離是負的。
https://view.inews.qq.com/a/20190523A06AG700

而虛數長度,是由速度與時間的乘積產生,那速度與時間哪個該是虛數?
牛頓力學以來,速度從來不是虛數,但它有方向,是向量。此外,像作用力、加速度也都是向量。而如果速度不是虛的,那就時間該是虛的。


 樓主| 發表於 2019-11-3 09:45:13 | 顯示全部樓層

= = =
目害  手分手:

從廣義相對論來看,天上的時間比較快,應該是地上一天,天上一年。當然,如果天上的速度快,則反超地上也是可以。

想像一個“五千歲”,換算成地上時間是活五千年,但在天上,也許祂只活了五千天。如是這樣,祂好像也沒賺到什麼Long life。


 樓主| 發表於 2019-11-4 08:56:13 | 顯示全部樓層
167.1,  

來盤小菜,之後我們再繼續相對論。
(燒腦期間,先換點素材閱讀,這也是一種思維轉換。)


以下摘錄自 《無論如何都想告訴你的時間雜學》,[日]久我勝利

<遭遇事故時,時間會變得很慢,是真的嗎?>

有一个研究团队做了一项实验,让极其讨厌蜘蛛的人,目不转睛地盯着蜘蛛看。
在实验的过程中,让讨厌蜘蛛的人和并不讨厌蜘蛛的人各自盯着蜘蛛看45秒,看完之后,分别询问他们刚才看了多久。得出的结论是,讨厌蜘蛛的人觉得自己看的时间比实际时间更久。

脑神经学家安东尼奥•R.达马西奥发现,人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会觉得时间较快,在不快、惶恐等消极的心理状态下,会觉得时间变得极其缓慢。
恐惧心理使人觉得时间变缓慢了,看来这是事实了。
如果这样还有人无法认同的话,我们可以接着进行如下实验。


<蹦极实验>

神经科学家戴维•伊格曼提出了一个假说:人类感到恐惧、害怕的时候,大脑处理速度变快,从而会觉得时间变慢了。

伊格曼为了证明自己的假说,决定用蹦极来进行实验,因为蹦极运动会给参加实验者一种“濒临死亡的极度恐惧心理”。

其实在此之前,伊格曼曾经用过山车来进行实验,可是事与愿违,参加实验者说一点都不恐怖。所以,伊格曼最终选用了蹦极来进行实验。

在实验的时候,参加实验者会戴上数字手表,一个接一个的数字会以极快的速度,随机出现在手表的显示屏上,其速度之快,即使在平时也是无法看清楚的。

如果伊格曼的假说成立,当人们感到恐惧时,大脑处理速度、视覺處理速度變快,
快,那么,就应该能够看清楚手表显示屏上随机出现的数字。

参加实验者逐个从高高的塔顶被推落,坠落时的最高时速超过110千米。

最终的实验结果是,所有的参加实验者都说,坠落时好像时间变慢了。

不过,至于那块至关重要的手表,因为数字闪现得太快,没有一个人能够准确无误地看清楚。

短时间内强行塞入一大堆记忆的话……

很可惜,至今为止,我们没有足够多的事例来证明伊格曼的假说是成立的。
似乎人们在感到恐怖的时候,大脑处理速度并不会变快。
那么,从高处坠落的时候,为什么会觉得“时间变慢了”呢?
有的心理学家认为,这和记忆有着密切关联。
恐怖在我们的大脑里留下了极为鲜明的记忆,因此我们的视觉、听觉、触觉以及味觉等感官会细致地记录下当时的状况。
说到交通事故,汽车与障碍物发生撞击时,障碍物逐渐逼近的视觉信息,刹车声、撞击声、惨叫声等听觉信息,紧握方向盘的触觉信息等,都会成为深层记忆,记录在我们大脑的深处。
在日常生活中,鲜有经历能给我们的大脑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在我们感到恐惧的同时,令人目不暇接的信息纷纷涌来,这使我们觉得时间变长了。
我们在性命攸关的时刻,注意力会高度集中。由于接收了过多的外在信息,我们的感官变得无比敏锐,或许正因如此,我们才产生了比实际时间更慢長的感覺。


 樓主| 發表於 2019-11-4 08:57:36 | 顯示全部樓層
167.2

<死亡前的一瞬间,会在眼前浮现自己的一生?>

心理上面临死亡的人的忠言

大家是否听说过,人在死亡前的一瞬间,会走马灯似的在眼前浮现自己的一生?

我本人因为尚未体验过面临死亡的经历,也不清楚是否真的会发生这样的事。在西方,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全景记忆”,似乎对此也颇有研究。

瑞士地质学家阿尔伯特•海姆的亲身经历就十分出名。

1871年的时候,海姆带着弟弟和朋友一起登山。

他们一鼓作气登上了山顶,就在打算下山的时候,悲剧发生了。海姆没有控制好身体平衡,从山上滑落了下来。

对海姆来说,那一瞬间发生的事情让他毕生难忘。

海姆从山上滑落时,脑海中不禁浮现了一个问题:如果一直这样向下滑落,自己究竟会怎样呢?

眼看自己就要撞上陡崖了。如果陡崖下方残留着积雪的话,那么即使坠落下去,也可能获救。如果没有积雪,就这样直接摔下去的话,会当场摔死吧。

如果能安然获救,我必须告知我的朋友们。

5天后在大学里的演讲应该赶不上了吧?自己的死讯将会被怎样传达给自己所爱的人呢?

在坠落的那一瞬间,各种各样的想法以极快的速度在海姆的脑海里浮现。迄今为止的人生,化作了许多画面,纷纷呈现在他的眼前,就像在观看舞台剧那般。

最终,海姆停止了坠落。他奇迹般地得救了。

海姆在这段不可思议的经历之后,找了很多有过濒临死亡体验的人。海姆问他们,他们活了二十多年,在面临死亡的那一瞬间,是什么样的体验。

大部分人的回答有着共同点,那便是祈求死亡—他们没有感受到任何恐惧、后悔、混乱、痛苦。

而且,大部分人说,在那一瞬间,一生中的过往像是瞬间复苏了一般,汇聚成了极其华丽绚烂的乐章。

这些人都最终奇迹般地保住了性命,实际上并非真的经历了死亡。

但是,从心理层面上来说,他们跟实际上死亡的那些人的体验应该十分相近吧。


 樓主| 發表於 2019-11-4 08:58:47 | 顯示全部樓層
167.3

关于全景记忆的3种解释

<为什么很多面临死亡的人会有全景记忆的体验呢?>

这里有几种解释。

第1种解释,人们在濒死时,会想要逃避死亡正在逼近这一事实,从而产生了回避性的心理活动。

这是一种防御机制,可以避免失去意识的危险。然而若是真的失去了意识的话,我们就没办法在危险时刻保护自身安全了。也就是说,为了不让自己陷入恐慌,必须先消除恐惧心理,让自己沉浸在“安稳平和的过去的记忆里”。


第2种解释试图从脑部结构来说明。

大脑在没有任何感觉刺激时,不会进行活动。当受到“临死体验”这样的打击时,大脑会丧失机能。一旦失去了来自外部的刺激,大脑就会追忆过去、寻求刺激。

因此,人们就会产生全景记忆,种种过往,历历在目。


第3种解释则从脑神经学来说明。

人们在面临死亡的时候,因为恐惧,会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这些肾上腺素会刺激大脑,让大脑活动变得活跃,并且加速思考。

此外,为了缓解疼痛和压力,大脑还会分泌被称为脑内麻药的脑内啡。脑内啡会抑制感官,也会抑制大脑内与记忆和时间相关的部位。

于是,大脑内与记忆和时间相关的部位以外的其他部位,就会开始自主活动,把意识中那些毫无关联的影像凑在一起,走马灯似的在你眼前播放。这就是所谓的全景记忆。

以上3种解释,还都只是假说,不知是否能让你认同呢?


摘錄完畢。僅做為提高見識,非營利之用,侵權刪。


我們繼續開腦洞,直至開顱。


 樓主| 發表於 2019-11-5 08:27:58 | 顯示全部樓層
168,

古代直至牛頓(甚至到現代),除了少數哲學家,絕大多數人維持著絕對時空觀的直觀。

然後,有人提出時間是人們的主觀感受,因果、事件的變化。

但主觀時間不靠譜,一旦客觀地去分析拆解,又不以人為意志運作。睡著了,你的主觀時間停了?但客觀的時間還是自動運作。

蹦極實驗,不就告訴我們,主觀的時間變慢,並不能使你大腦對應外界的反應也加快。

舉一個計算機的例子,CPU內部就算運算再快,一旦對接到外部介面,還是依歸主板總體時間與對外網絡的交流速度來定。

反過來,心流狀態下會使人感覺外部時間快了(實際上是沒感受到時光流逝),但長時間心流之後,你馬上就會發現你肚子餓了,只是心流期間你沒發覺罷了。

主觀時間論之後,到了相對論。

相對論說:對,宇宙各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座標系,對事件之間的觀察各有不同。確實是主觀的,但又不純然就是以個人主觀為轉移,是以每個人的時空參照系為準。所以,客觀上依然可以被推估。

雙生子佯謬就是需要把彼此的參照系調整一致時(同時同地速度一樣),才好對比彼此的年齡,不然就是你說你的,我講我的。

絕對客觀、絕對主觀、相對主客觀,然後呢?

在一本《時間哲學簡史》裡,作者羅列了從古希臘到現代,西方哲學、科學界眾多名人的思索與見解,從柏拉圖、亞理斯多得、奧古斯丁、牛頓、萊布尼茲、康德、休莫、黑格爾、愛因斯坦、馬赫、霍金、柏格森、胡塞爾、海德格爾等,對時間的看法。

我無意藉此賣弄西方大家的觀點,當有所參考其中,繼續的來發掘。

我又叉個題。
如果時空四維不動,只有機率維動,這是什麼?如果時間靜止,那光呢?會怎樣?

各位先想想。

= = =
《時間哲學簡史》,[中]楚人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0480890/
http://www.sohu.com/a/302879225_439847

 樓主| 發表於 2019-11-6 09:41:14 | 顯示全部樓層
169,

時間停止如果光會靜止,則光子會消失,消失於空性宇宙之中。因為光子的靜質量是零,現實宇宙中沒有質量為零的東西(註:玻色子)。但因為它在快速運動,運動的粒子會變重,故而移動光子的動質量不是零。如果還是零,質能方程E=mc2,光子便連能量也沒有了。那一個連質量/能量都沒有的東西,還能是東西?

反過來,參考系換到光子,對光速進行的光子,因為時間膨脹效應,時間對它來說也是靜止的。如果能觀察到光子,它是不會變化的,所以光子才不會像其他粒子衰變,它永遠年輕。

但這也是在說,光子沒有時間,瞬間可到達宇宙的終結,是我們活在時間裡的人看光子要經過XXX億萬光年才能到宇宙的一側。所以,把時間維給停了,干光子何事?

機率維宇宙,在虛實之間。空間虛、時間虛,可視為是虛空一片,也許可以虛數表示吧?

為什麼說機率維是虛的呢?
已經有物理家推算過,空間超過三維,行星繞著恆星公轉的軌道就會不穩定,當然也就沒法演化出智慧生物。

都不要說四維空間,單單《三體》的不穩定行星,也孕育不出生命。要變,同時也要不變,如日出日落、四季變化、冰河間隔,甚至於地磁反轉,太陽系穿越銀河圓盤與暗物質盤,都是有變有不變,有律動有節奏。不變能穩定成長,變化能萃煉生命。如果長期的不變,來一場冰河期也就會發生一場生命浩劫;太陽系穿盤引來彗星撞地球,再洗牌一次。

那既然高維變現不了現實宇宙,我們之前講高維宇宙又是幹嘛?

嘿!腦激一下嘛!概念性的存在。

記得弦理論的推測嗎?四維以上不穩定,高維都蜷縮在量子領域裡,而量子領域,不就是在虛實之間的嗎?

啥?你看過機率維?該不會是嗑藥了吧?

衝太超過了,回相對論。

= = =
《光子的壽命或比宇宙還長》
http://news.mydrivers.com/1/270/270973.htm
也有說光子的還是可能會衰變。


玻色子是作用力子,費米子是構成物質的粒子。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 ... r=spider&for=pc

光子是玻色子的一種(還有膠子、W,Z,及希格斯玻色子等),原則上所有玻色子的靜質量=0。如果引入希格斯機制,則所有粒子原初都沒有質量,是被賦予的。

它們都是從數學導出,要說亞原子群是一種數學模型,所以是一個點的存在也沒錯 ─ 數學上的存在。

不管如何,它們總應該有點“東西”,動能、質量、速度等等,如果什麼屬性都沒有,怎麼跟四維時空世界有所關連?全都虛化蜷縮回高維就好了杯。

比如光,如果它沒動能,沒動質量,E=mc2,也就沒能量,就是打到你眼睛,又怎能感受到?


《见微知著——揭开电子的神秘面纱》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 ... type=0&p_from=1



 樓主| 發表於 2019-11-7 08:23:35 | 顯示全部樓層
170,

我們不能以我們的直觀去理解相對論,太民科。如果不接受,就乾脆自個兒回到經典牛頓時空觀。

思想實驗可以促進我們去接近光速下的世界,但絕不是還有一個絕對時空,只因為觀察上只能光速,所以景象變了而已。不,是真的時空有變形。你需要想像時空是一種膠狀物,隨著你速度/質量的不同,會拉長膨脹收斂縮短彎曲變快變慢變重變輕,如夢似幻一般。

《星際穿越》就運用了相對論裡許多硬核知識,當然,後面黑洞的劇情就是開腦洞的 猜 猜 犭青。

愛因斯坦晚年不喜歡人家說他的理論為相對論,而應該是不變論,因為他宣告光速是不變的,進而開啟了新宇宙學說。

在狹義相对论里时间和空间都是相对的,但是事件是绝对的,发生了就是发生了,没发生就是没发生。(加個機率維,這事怕是要再改寫)

只是,不同人在不同時空、速度下,所見不同。每一個參照系都有他自己的時間。时间膨胀和长度收缩这两个效应告诉我们,空间的长短也好,时间的快慢也好,都跟坐标系有关。不同坐标系中的观测者看到的时间和空间是不一样的。时空并不是一个客观的、不变的、一视同仁的大舞台,每个坐标系有自己的时空数字。不同的坐标系要想交流,得先做“坐标变换”,把对方的时空数字转换成自己的。

几个狹義相对论的著名结论,包括时间膨胀、长度收缩、“同时”是相对的。这些结论看似离奇,但是都是数学的操作,都可以从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推导出来。

狹義相對論還預言一個效應,就是高速运动物体的质量会变重。

你開著企業號猛催,一路上一直加速不止,總覺越來越快越來越快,而在外面人看来,你每一次加速都越来越不容易,因為你越加越少。感覺上,就是飛船越來越重。數學等效上,质量变重的形式和时间膨胀一样。想要达到光速,你需要无穷大的力量,我們永遠不可能催油門加速到光速!

这也就意味着一切有质量的物体都不可能达到光速。现代物理学家可以用加速器大能量地让一个电子加速达到0.9999c,但是它永远都不可能达到真正的光速。电子会变得越来越重,你输入再多的能量也不够用。

但是,如果一个东西的静止质量是0,它的质量就永远都是0,它就谈不上加速和减速。为什么光子的速度是光速?因为光子的静止质量就是0。光子不会减速,它的时间也永远不动,它不会变老 —— 它要么以光速运动,要么消失。

所以有人說,相對論之運動如同健身─运动会让你更年轻(时间膨胀)、变瘦(长度收缩),和变结实(质量变重)。


= = =
黑洞的樣子解說。
不知道各位看過星際穿越時,有沒有被黑洞的景象給奇了個怪了。
不貼圖了,自己搜。怎麼不是一個對稱的形狀?
其實那是側面看黑洞,後方的圓盤向上的光線被黑洞扭曲90度,所以我們看到了黑洞上方有圓弧型的光環。下方也一樣,後方圓盤向下的光被黑洞凹過來。
還有圓盤旋轉方向朝向我們的較亮,離去的較暗,是因為都普勒效應。這與四月份黑洞照片見到的相似。

如果我們從上方看黑洞的外的圓盤,就不會有這種轉90度的詭異情況,雖然圓盤的光依然受到黑洞影響,是呈曲線到我們眼裡的。

去B站搜尋一下《NASA公布最新黑洞可視化模擬》視頻就會知道。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