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自然人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奇怪

錢老闆之黑白講 – 股海浮沉路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21-11-30 15:37:54 | 顯示全部樓層
2021.11, 十一月戰情

【資金】
現總值:956660.60。
年度累計本金投入:896693.10;年獲利金額:59810.82;年度漲幅:6.67%。
十月底本金940117.42起算;月獲利金額:16386.5;十一月份漲幅:1.74%。

【大盤與ETF】
年度
上證指數:20/12/31收盤:3473.07;11/30收盤:3563.89;漲幅:2.61%
深證成指:20/12/31收盤:14470.68;11/30收盤:14795.73;漲幅:2.25%
上證50ETF:20/12/31收盤:3.634;11/30 收盤:3.164;漲幅:-12.93%
滬深300ETF:20/12/31收盤:5.287;11/30 收盤:4.911;漲幅:-7.11%

月度
上證指數:10/29收盤:3547.34;11/30收盤:3563.89;漲幅:0.47%
深證成指:10/29收盤:14451.38;11/30收盤:14795.73;漲幅:2.38%
上證50ETF:10/29 收盤:3.304;11/30 收盤:3.164;漲幅:-4.24%
滬深300ETF:10/29 收盤:4.981;11/30 收盤:4.911;漲幅:-1.41%

【戰績】
年度還是保持全勝。
月度表現與參照系比,多贏少輸,結果平均為勝。

另外,再跟創業科創板做年度比較,如下:

創業板指:20/12/31收盤:2966.26;11/30收盤:3495.59;漲幅:17.85%
科創50:20/12/31收盤:1393.03;11/30收盤:1475.71;漲幅:5.94%
500ETF:20/12/31收盤:7.043;11/30 收盤:8.143;漲幅:15.62%
1000ETF:20/12/31收盤:0.938;11/30 收盤:1.171;漲幅:24.84%
創業板50ETF:20/12/31收盤:1.247;11/30 收盤:1.558;漲幅:24.94%
科創板50ETF:20/12/31收盤:1.434;11/30 收盤:1.51;漲幅:5.30%

相比於我年度到11月底的戰績6.67%,可以看到,我還是輸。比起十月,更輸!
既然繼續輸給它們,那就直接加入它們,放棄原本全方位的投資。

【月報小記】
11月,一步步我依照我2022新策略,作了2021的提前收尾,於11./29收完。其實,2021的策略,我也是從2020/12就陸續開始涉水。所以2021的玩法,我也差不多正好執行了一年。2021至今,我的純收益6.67%,666+1!

說要做華麗轉身,但這身轉得不好看,大多都是清倉後續漲,少賺幾千有了。其中,中核科技清倉後漲了15%,通信ETF也有8%,酒ETF 5%,軍工、電池、機器人都超過3%。

不過我也不遺憾,畢竟667。

雖然我會在12月提前佈局2022年的計劃,但在計算上2021策略操作還是算到12/31做年度總結。

做個股的,有機會抓到妖股,坐上火箭;做行業ETF的,有機會坐上行業快車道,快速上位;做指數的,就只有看整個國運或世界運勢,小火慢熬。當別人作妖時,就只能乾瞪眼。

我只做指數,必然會喪失的快速致富的機會。但相應的,波動必然縮小,相對穩健。在要做一輩子的事情上,在長期操作的指導下,要避免急功近利的做法,求穩要高於求漲。

目前,年度回撤最大值是在3/24,回撤-7.91%。年度最高幅是在9/10,+6.75%。


 樓主| 發表於 2021-12-18 11:29:02 | 顯示全部樓層
214, 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在長期炒股、積累規律、慢慢領受後,總結一點感悟,分享給大家。

熟悉的讀者應該知道我是屬於以均值操作為主的投資者。均值操作你也可以說是攤提/乖離操作,買低賣高/來回價差,或者網格交易也都是屬於均值。相對於均值操作的,是順勢操作,買漲不買跌/賣跌不賣漲,這我在一開始的三口相聲裡都對戰過,不清楚的回看,不再多說。

之所以我是均值操作者,是性格上損失厭惡的心理重──其實大部分人都是,這是普遍的人類共性。不過,人性中也有怕踏空的心理,看到漲上去了,就急著要上車,這也是人性,這屬於順勢操作的那一面。

是均值或者順勢,先以你的主要性格來定。是損失痛還是踏空更痛?這決定只為自己順心,減少動作走樣。有人從均值“進化”到順勢,幻想著自己終於克服了人性的弱點,昇華到正確的道路,從此走向人生的顛瘋了?這又是另一個層次的自我催眠。在我看,兩者要兼顧,不能只偏一端。什麼意思?八個字:順中有均,均中有順。

要有人性,還要有一點反人性,辯證地。

我們拿網格交易為例,比如每跌5%買一份,每漲5%賣一份,在股價來回震盪中,賺取價差,妥妥的均值操作。

當我們以網格買賣時,明顯就是先掛單,等著到價成交。這又是妥妥的左側交易。

什麼是左側交易?畫一個微笑(或哭嘴),在微笑的左邊上車,就是左側交易。

一個均值操作,默認的是左側交易。與之相反的,一個順勢操作,默認的是右側交易,趨勢確定後才買賣。

右側操作:避免自己買在最低,或賣在最高。

這在網格交易者的觀念裡,就有衝突。不是買在最低、賣在最高,才最好嗎?還要避免?不讓自己有機會買在最低賣在最高,不是傻子就是騙子。

但你怎知你正好買最低/賣最高呢?你怎麼知道自己是否正在接落下來的刀子或剛好放飛掉風箏呢?

能買在最低/賣在最高是運氣(對普通人來說),甚至是藝術(對大資本操盤者來說)。從普通散戶立場來說,概率上,這機會很小。也許十幾次的左側操作,有那麼一次,剛好踩到。意思是,你死十幾次換來一次,這其中遭遇多少次接刀流血、放飛吐血的時候?

但均值操作者一樣會反質疑,難道右側操作就一定行?趨勢真的確認?不會你右側買了,就來給你一個再反轉?

是的,有可能。但我們要問的是概率。左側接刀放飛的概率高,還是右側反轉的概率高?前者是拋物線二次方程,後者是三階S型方程。

所以,當我們選用均值操作時,反而應該搭配右側操作服用為佳。這就是我之前一直提過的,逆中有小順,順中帶小逆。

(但我再反轉,也有例外。依中華電的股性,就適合網格,不過格要小,比如0.5%。如果還搞均中有順的右側交易,那就做不了了。)

這是我今天突然領悟到的一個常理。我本已經如此在做,但多一個視角,補充進來,分享給大家。

= = =
背後的元認知是什麼?就是頻頻打臉的自我質疑、自我辯證的過程。


 樓主| 發表於 2021-12-31 20:34:06 | 顯示全部樓層
2021.12, 十二月戰情

【資金】
現總值:978296.13。
年度累計本金投入:920000;年獲利金額:59294.13;年度漲幅:6.34%。
十一月底本金979810.82起算;月獲利金額:-1514.69;十二月份漲幅:-0.15%。

【大盤與ETF】
年度
上證指數:20/12/31收盤:3473.07;21/12/31收盤:3639.78;漲幅:4.8%
深證成指:20/12/31收盤:14470.68;21/12/31收盤:14857.35;漲幅:2.67%
上證50ETF:20/12/31收盤:3.634;21/12/31 收盤:3.256;漲幅:-10.40%
滬深300ETF:20/12/31收盤:5.287;21/12/31 收盤:5.008;漲幅:-5.28%

月度
上證指數:11/30收盤:3563.89;12/31收盤:3639.78;漲幅:2.13%
深證成指:11/30收盤:14795.73;12/31收盤:14857.35;漲幅:0.42%
上證50ETF:11/30 收盤:3.164;12/31 收盤:3.256;漲幅:2.91%
滬深300ETF:11/30 收盤:4.911;12/31 收盤:5.008;漲幅:1.98%

【戰績】
年度還是保持全勝。月度表現全輸!

另外,再跟創業科創板做年度比較,如下:

創業板指:20/12/31收盤:2966.26;12/31收盤:3322.67;漲幅:12.02%
科創50:20/12/31收盤:1393.03;12/31收盤:1398.19;漲幅:0.37%
500ETF:20/12/31收盤:7.043;12/31 收盤:8.258;漲幅:17.25%
1000ETF:20/12/31收盤:0.938;12/31 收盤:1.166;漲幅:24.31%
創業板50ETF:20/12/31收盤:1.247;12/31 收盤:1.462;漲幅:17.24%
科創板50ETF:20/12/31收盤:1.434;12/31 收盤:1.452;漲幅:1.26%

相比於我年度到12月底的戰績6.34%,可以看到,我還是輸。但比起十一月,差距有變小。也就是12月我贏了它們,追回來一些。

以上比較有點亂,我重新梳理。

如果僅與大盤及漂亮50、300ETF比,我12月多輸。因為酒水飲料大消費反攻,助益了它們。

如果整個看,增加小盤股500ETF/1000ETF、創業科創等,我12月份的操作就沒輸,還贏了一點。因為創業科創12月很跌。

再如果我把12/1當起點,我買10大標的,假設我12/1滿倉買了不動,則平均我的跌幅是-1.23%。然而實際上我12月的績效是-0.15%,比直接滿倉放著不動好。

總的說也就是,我得操作還能贏(跌的時候,跌少),沒毛病。

【月報小記】
本月份有增加投入6.3xW,此為小孩學費預備與日常信用卡費支出準備,支付時間未到,先進貨基生每天幾元的利息。一周後轉出4W,也就是本月增加投入2.3xW,湊個整數92W。當然,因此總投入增加,攤了比例。

2022啟動資金為目前總值978296.13。計劃2022之本金投入為100W,之後尚須再補入。

因為2022年的策略已經提前於12月啟動,只剩10大標的,每支滿倉定為10W。故布林區間上中下緣調整為2,5,8,上緣以上留2W (永不踏空);20日中均線,則留半倉5W左右,可能4W或6W;下緣則有8W。尚留2W做最後攤平一擊,或1+1雙擊。下緣以下不再以-5%的網格操作法為攤平點,而以股價破前低為標準,破又拉回,並且尾盤仍低於先前最後攤平價,持右側操作為穩。

其實我對我12月轉身後的操作不滿意,回看被我清倉的各ETF,賣後還有四支漲幅超10%以上,而平均所有清倉股的漲跌後也還是正數,也就是說,如果我不轉身,一直維持2021的操作到年底,現在的收益還比較多。

另外,我一轉身開始投入時並沒有如實按照自己設定的佈局,怕續跌;創業、雙創、中證1000未在該出手加碼時果斷買入,少作了一波。。。

還好,如果作對比,比如我12/1開始介入就10支滿倉買進不動(平均-1.23%),與我目前操作成績相比(-0.15%),我還是勝。這說明不滿倉,作來回乖離操作是比較好的。我不滿倉,所以漲的時候漲幅會輸,以來回乖離追逐差距;我不滿倉,所以跌的時候跌幅會小,用來回操作弭平跌幅。

【年度總報】
2021年,最後總投入92W,年度累積獲利59294.13,年化收益6.34%。優於貨基、定存。

年度回撤最大值是在3/24,回撤-7.91%。年度最高漲幅是在12/13,+7.64%。

與指數比,比滬深大盤、科創50漲幅高,只輸創業板指。四大盤指數年度平均漲幅為4.96%,我6.34%。

一年6%,說差不差,但也說不上太好。如果這一番操作,一年只有5%,那我RMB去買三年期國債,TWD去持股中華電,都可以穩穩當當,何必搞這些ㄠ蛾子?

2022繼續。

= = =
另外台股的部位,2021年第四季度,HTC等了近五年算是等來了,翻倍!


 樓主| 發表於 2022-1-26 09:59:46 | 顯示全部樓層
分享兩則網上看到的文章《你身边有没有真的靠炒股实现阶层跃迁的人》,與我現在的認知與過程的軌跡相似。


 樓主| 發表於 2022-1-26 10:03:43 | 顯示全部樓層
你身边有没有真的靠炒股实现阶层跃迁的人?

首先要理解一下阶层跃迁的定义,我觉得还是以资产作为衡量标准最为客观,简单粗暴但是有效。

如果以万作为单位的话,每增加一个数量级,就证明着一个阶层的跃迁,比如说资产10万跃升到资产100万,然后再跃升到资产1000万,再跃升到资产一个亿,我觉得这就是普通人的跃升路径了,资产再多的富豪级别,就不是我们这次的讨论范围了。

关于阶层跃迁,我觉得有句话说的特别好,叫做财不入急门。

什么意思呢?如果你一门心思盯着跃迁,但就是做不好自己眼下的事的话,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坑,你会持续不断的遭到社会的毒打。第二,就算你因为某些很意外的运气加持,实现了跨阶层跃迁,这种跃迁也不会很长久。

因为我们看到太多凭运气赚的钱,而凭本事亏回去的。

君不见那些报道的中了彩票幸运儿,然后一夕之间成为千万富翁,亿万富翁,那最后的结果又怎么样呢?可能不出几年就会再次回归贫穷,甚至比之前的状态更加糟糕,原因就在于德不配位,他虽然获得了金钱,但是没有同时获得掌控这些金钱的能力,所以我还是认为快就是慢慢就是快。

你如果能一步一步稳扎稳打,从10万跃迁到100万,那么才能证明你是真的掌握了这种资产增值的能力,那么后续从100万跃迁到1000万,再到一个亿才是轻松的,无非就是不断重复之前这个过程罢了,而且越到后期速度越快,更重要的是如果接下来你的脑子没有进水的话,那么将这些钱挥霍掉其实是很不容易的。

那接下来我们就要回答,炒股能不能实现这种阶层跃迁。我的回答,一定是肯定的,甚至我一直认为这是普通人能够轻松接触到的,实现阶层跃迁最好的一种方式。

首先炒股给了你一种缓慢的开始的机会,不管你是从5万也好,还是从10万也好,你都可以开始慢慢地建立自己的交易系统,这个交易系统就是你后面成功的最重要的前提。

如果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复利增值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很多人对于A股的印象并不是特别好,觉得只要进入A股就会倾家荡产,但是我特别想问一句,这些真正倾家荡产的人当中有多少是确实了解这个市场游戏规则的,有多少是做了准备,哪怕是一点知识上的储备而进入市场的,又有多少只是眼红别人赚了钱,然后盲目杀进来的。

我好奇怪的就是,如果你看到你的律师朋友打赢一场商业官司然后赚了几十万上百万,一般人八成不会直接转行成为律师,但是如果你看到他是因为炒股赚了这么钱,那么我敢保证,99%以上,你会马上开一个股票账户,然后投入自己的本金!

这就是之间的区别,股票这个行当当真是入行太简单了,但是你要明白,正是因为这么简单的入行,所以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自己并没有准备好,就一头闯进来,最后赔的裤子都不剩,然后咒骂这个市场不公平,咒骂这个市场赚不到钱,我觉得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公平。

说回来,虽然我一直认为股票能够实现阶层跃迁,但是也并不意味着,你一个愣头青进来之后,分分钟就能变成股市高手了。

它需要时间上的积累,这个积累一方面是你的交易系统的构建和完善,然后不断地重复成功,最后形成信仰,这个过程需要看你是否能够得到前辈有效的指点,以及自己的悟性怎么样。大多数你能看到的爆发,是以对方前期漫长的时间积累作为后盾的。不过好在这个过程你并不用放弃本来的工作,反而可以在获得工资收入的同时,慢慢地静待花开。

另一方面,当你真正掌握了赚钱的方法,也是需要市场的配合的,市场年景好的时候,这个过程可能会比较快,但是如果年景不好,那就只能耐心等待。

最后,从大格局的角度来说,阶层跃迁,其实总归是时代给你的钱,就比如说很多人稀里糊涂变成了中产阶级原因,就在于过去的20年买了房子,持续不断的买房子,这其实是时代带给你的钱,所以作为升斗小民来说,重要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努力,更要看清现在的大时代,在这个大时代里有什么样的机会是我们可以乘顺风车的。

如果说过去20年的大时代机会在房产,那么未来20年的,可以肯定的是一定不会继续在房产了,之前无脑买入就能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至于会不会在股市,我不能确定,起码从现在看,还没有比股票市场更具有竞争力去争夺这个时代一哥的,那我姑且就对于这个市场抱有更大的信心吧。


 樓主| 發表於 2022-1-27 09:33:16 | 顯示全部樓層
你身边有没有真的靠炒股实现阶层跃迁的人?

有,而且我认为股票是普通人实现阶级跨越最可能、甚至是最好的方式。不过他们靠股票跨越的方式可能跟你想象的不一样,绝不是拿笔钱去股市赌一把那么简单,而是一种资源配置和财富增长的思路。

普通人由于资源少,不可能像高净值人士那样靠债性收益碾压底层,想要跃迁,权益类这种风险收益偏高的投资方式几乎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如果你是一位公子,你家老爷给你5个亿,其实最好的方式是买成理财,每年债性收益4%,2000万,然后把自己每年的消费控制在2000万以内。只要是权益类,多少带有赌性,你的目标是“跃迁”,那就必须要赌。

我说一下我周围,普通家庭出身,靠炒股跨越的人的特征:

1.首先,炒股并不是他们的主业,至少一开始不是,他们都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一份提供稳定现金流的好工作。

真正纯粹职业做股票起来的人是很少的,首先你没那么多的钱,本金少的话,收益高低其实意义不大,给你10万块,每年20%收益复利10年,也就是60万,靠这个根本活不了;其次没有稳定现金流,纯靠股市收益的话,你的心态会很差,而且本金积累会很慢,很可能收益连你的日常消费都覆盖不了,遇到熊市饭都吃不上。

为什么选择股票,因为股票本质上是股权,算是所有风险类游戏里面,风险最小的行业。他们普遍有一定的经济学知识,工作经验的增长和股票投资经验的增长,会相辅相成。即是副业,也是对他们主业的良好补充。

直白点说吧,股市是他们手中的利器,没有股市,长线来看,他们也能比大多数工薪阶级强。

2.大多数都有十年以上的炒股经验。

股票只是伴随他们成长的一个长期副业,说白了他们是有退路的,亏了也是有现金流可以做补充的,不会伤筋动骨。未来能不能成长为他们的主业,看机缘、看市场、看天赋。
经历过多轮牛熊,管理的资金从小到大,慢慢成为生活和财富配置的一部分,心态越来越平和。能力都是一点点的培养的,一个普通家庭,刚毕业的学生,真把家里钱全给你炒股,可能一个波动,晚上你就得失眠了。

他们也不是神仙,也都是亏过赚过,牛市激动过,熊市失落过。他们能坚持一个副业十年,你能吗?

3.股票是一种手段,不是唯一的手段。

他们实现跨越,也不全是因为股票,股票只是其中的一环。

股票帮助他们更好的完成了初始阶段的积累,更早的置业,加上房子价值的上涨,工资也一直在上升,资产性收益、股票收益越来越高,逐渐开始和工薪阶层拉开距离。这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并不是靠炒股一步到位的。

4.逐步形成属于自己的交易逻辑和交易模式。

每个能走到这一步的人,都会形成一套符合自身性格、风险喜好的交易模式,这种交易模式可以是短线、波段、长线,虽然各有不同,但肯定是逻辑自洽的。

绝不是听个消息,买个股票那么简单,新手往往最喜欢谈一些稀奇古怪的名词,什么庄家、韭菜、拉高出货、筹码、诱多什么的,听上去好像很懂,其实狗屁不通。

大多数人做股票,赢了自大狂妄,输了就骂人,诸如“为什么不加强监管”,“A股就是赌场”,“吃人不吐骨头”、“狗庄害人”之类的。很多人的水平永远停留在这个阶段。

5.股票只是理财手段,本职工作非常重要。

家里给你十万块钱,看上去你每天都能波动几千块,比你刚毕业时候一个月收入还高,但其实这意义不大。

就算当时市场好,给你赚个30%,也就是3万块钱。但如果你荒废了主业,可能别人一个升职,薪水上的提升完全碾压你这3万块。刚毕业三五年,本身就是职业生涯黄金期,你那三万块可能过几天就亏回去了,别人职业收入的提升确是实实在在的。

股票以外的现金流越多,你在股票中的容错空间就越大,最后的赢面就越大,形成良性循环。

什么时候你可以把股票当作主业,当你的职业生涯遭遇天花板,收入上不去了,而股票收益可以连续三年,平均收益达到工资的三倍以上。你做不到这一点,作为一个普通人,那你的重心还是要放在工作上。

他们这些人,是我见过最聪明的一群人,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规划自己的未来。先立于不败之地,再看天时图谋发展。

最后:
我是很赞同刚毕业的年轻人,特别是金融领域的年轻人,越早接触股票越好,因为一开始的金额不会太大,你吃不了大亏。(我刚毕业的时候,家里给我10万做股票,那时候自己认为是一大笔钱,我大学一个月生活费才1000多块)其次这本来就是一个逐渐积累,慢慢成长的行业。

但你如果上来不工作,指着靠这个翻身,一上来就赚多少多少钱,那还是算了,天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

希望大家早日实现财务自由,但也急不得。阶层跃迁这种事,20年算快的了,跨代是常态,平常心。

————————————————————
大家爱看的话,做个补充:

1.什么人需要“跃迁”,那就是普通人。什么是普通人,那就是没有大本钱的人。所以作为普通人来说,初期最重要的是做大本金。

少听网上那些动不动10倍、20倍、100倍的瞎扯,有这能力早就世界首富了,还会跟你瞎扯吗?

普通人前期做大本金的最好方式是工作,而不是投资。

在你做大本金之前,最重要的是在投资中学习,而不是赚钱。你现在所做的一切投资,都是在为做大本金之后的事情做铺垫。

在你本金做大以前,股票投资的意义在于:
1)培养经验和能力,让你在未来遇到机会时能够抓住;
2)加强投资理念,抑制消费。做股票的人,很少有胡乱消费的;
3)增加收入,加快度过困难的出门期。

2.不要小看工作的收入,很多人做股票投资,老想着可以不工作,这是一个极大的思维误区。

一个高校毕业生,你觉得10万本金翻2-3倍容易,还是工资年薪总收入达到20万-30万容易。
年薪30万,从投资的角度来说,相当于你10万块本金,赚了3倍,年化收益300%。相当于一个有1000万现金,靠理财收益混吃等死的小富二代。这个小富二代如果每年挥霍超过30万,长线看你就能逆袭他。

当你每年有20-30万薪资收入的时候,操盘个20-30万的股票账户你还会慌吗?心态就是这样慢慢培养起来的,资金也是这样慢慢搞大的。
这么说吧,如果你高校毕业,薪酬还可以,原生态家庭的家底不厚,在资金做到7位数前,重心永远要在工作上;资金做到8位数之前,辞职的事想都不要想。

3.股票看似没有门槛,其实门槛极高。
说到底,股票其实是家境普通,但是能力牛逼的人,突破自我的工具,不要搞错了。


 樓主| 發表於 2022-1-29 09:35:33 | 顯示全部樓層
2022.1, 一月戰情

【資金】
現總值:950743.66。
年度累計本金投入:1010000;年獲利金額:-59256.34;年度漲幅:-5.87%。
一月份漲幅與年度同。

【大盤與ETF】
月度與年度相同。




【戰績】
表中,與大盤比,全勝!
ETF只輸恆生/H股/黃金。

【月報小記】
本月份有增加投入,湊個整數101W。

本月戰績為-5.87%,實際帳面損失為59256.34,基本已經把我去年一年的積累一次性的全給吐了回去。

收盤最後幾日,一次次打破底點,我一次次買進,目前基本也已經滿倉。

唯一可作欣慰的是,我沒有跑輸大盤,平均也贏ETF組合。(與各標的,及總平均的比值,表上最後一列有)

回顧複盤,為什麼數字如此?因為我沒全押,所以跌時跌小。當然,反過來說,漲時漲少。

這是必然,比如一股票腰斬-50%,我100只押一半50,結果賠剩25,我總的剰75,總損失比率就是-25%,賠得少;如果漲,股票+200%,我留50押50,結果賺50。手上總共150,我才+150%。贏少。

我一月大部份時間倉位大概處在60-70%之間,自然跌幅比全押的平均值小。

理論如此,現在實操,至少明確了在跌時,我能跌得比平均小。但這不是我有什麼高明的操作,只是必然。

還有,我期望使用乖離來彌補我下跌的損失,現在剛跌下來,補倉都補不完,反彈還沒有,沒啥可乖離的。再說,我一次乖離,也就幾百的收益,而股市下殺1%,對我來說就是幾千上萬的損失,也補不過來。

我子彈打完了,再跌我就沒招了。自己說要右側操作,但就還是急著進,收不住手!還有,對於這種下殺,我除了拆分一發發子彈外,已經不完全布林了,也就是又開始姿勢扭曲了!這要檢討!!

根據我的操作方法,滿倉後開始進入我至暗時刻的前夕。如果年後沒漲,我就算全線套牢了。


= = =
另外台股的部位,2022年一月,HTC又回跌到63.8,盈利減小沒翻倍了,但沒套。我還是續留。
怎麼不停利呢?我覺得AR/VR總要有發展吧!這波是被元宇宙帶上來的,不是我預想的AR/VR。HTC這麼多年發展,總要有個開花結果吧?

 樓主| 發表於 2022-2-28 18:00:43 | 顯示全部樓層
2022.2, 二月戰情

【資金】
現總值:950085.9。
年度累計本金投入:999922.4;年獲利金額:-49836.5;年度漲幅:-4.98%。
二月本金起算:940666.06;二月獲利金額:9419.84;月度漲幅:1.00%。

【大盤與ETF】
年度(0)與月度(2)。



【戰績】
表中,比大盤,年度僅輸上證;月度輸上證與科創。算平均值,年度我贏多,月度則小輸。與大盤比,只是參考,我也沒把恆生拉進來一起平均。

我們主要看ETF,實打實的比。各ETF年度/月度有輸有贏,因為戰爭,黃金肯定表現最好,所以我輸它很多,我也已經賣剩兩發了。其餘不一一比較,就看總平均。年度平均我還贏2.18%,月度小贏0.22%。

所以,我的操作還是比平均好一點。雖然,我還是賠的。


【月報小記】
本月2/28,我把本金提出1W初,投入碳中和ETF(159790),另開展我在第212 頂層思維裡所提到的操作。我打算花30年,持續買進碳中和,長期持有不賣,當作儲蓄。這也是運用到我底層邏輯裡的閒錢理論、深口袋、長期主義/無限遊戲等作法。這事不急,慢慢熬,不求一時一地,此後有閒錢就投入,不再來回折騰。

所以在指數ETF方面,我就打算本金~100W不增加金額了。

同時兩條線並行操作,看最後那一條好。(月報只詳報ETF這部份,碳中和與HTC就只是買來放著,沒來回操作,只帶過。)

ETF這條路,我不作預測,只是依照股價的上下,根據自己的策略,給出自己的對應。(抖音上有很多“老師”,每天預測或放馬後炮,事後諸葛地分析走勢為何如此。常常打臉,但依然可以圓回來。。。)

我就只是利用指標往乖離概率上去作策略。事後只分析自己是否又被當時的股價變化影響了情緒,導致自我懷疑,動作變形等。操作一段時間後再拉遠看,自己的策略是否有不善,可優化?

總之,我照自訂的規矩買賣,降低情緒干擾,也練得快沒脾氣了。

另一條線,單押碳中和,它是不是像30年前的半導體的旭日東昇?我不知道,但理由在212說過,我不認為會差。如果我工作以來,有閒錢就投入台積電,20幾年後的現在,我想我已經財富自由了。但那時自己沒有視野眼界,更沒耐心格局,就算有貴人告知,也不會這麼幹。所以現在活該繼續折騰。

(我年輕時印象中有位計程車司機說要買房,當包租公,這事也一樣被我忽略,唉!)


= = =
HTC繼續放著。果然跌回50幾了。



 樓主| 發表於 2022-3-30 14:02:00 | 顯示全部樓層
215, 再談程序交易

我同學,寫軟件的。有人就提議,為什麼他不發揮自己才能,寫一程序,玩技術指標,搞量化交易?

我說別,複雜系統難用置後的技術指標去預測未來。自有股票交易以來,就有好多玩程序交易者,確實有人大發過,但鳳毛麟角,別犯了倖存者偏差的錯誤。

去書店裏看,談技術指標,講程序交易的書籍,多如牛毛。如果都這麼發達,人人都成大富翁了。實際上,那圈子裏,依然有人賺有人賠,你只是從散戶坑破圈到程序群,玩另一圈層的集體遊戲罷了。尤其走程序的,喜歡找聖杯,常為了擬合優化,時時改變策略,走火入魔。

複雜系統並不是一個可微分可解析,有平滑的變化,能趨近出最佳解的數學題。說過了,只要小小改變一點策略參數,跑回測驗證,賺賠差很多。或者,日線能賺,改60分線又賠。還有,就算過去這參數適用,未來還適用?被打臉幾次,是不是信心全失,又跑去優化參數了?

所以,依然是無底洞的繞,又何必白白浪費時間,玩到頭來一場空,回到原點的遊戲呢?

他反駁我說我自己不也用布林區間在玩我自己的遊戲嗎?

是的,我是。但我不是電腦,就算概率上參考布林決策,但也存在一定的模糊性。除了根據我手上有的資金做動作調整外,也多少會去感受市場情緒、關注消息面等種種因素,或左側或右側,靈活交易。

這雖不保證一時的結果會比電腦程序好,但該玩玩到,時時檢驗調整,只存於當下實打實的操作,得到真實結果(你回測賺翻了也是假的,只有今天真的玩,真的產生盈虧,才是真得)。另一方面,你也不會被設計有漏洞的程序交易帶到坑裡。

畢竟是人為的市場,股市不可能沒有感情因素。我沒脾氣客觀一點,就能贏大部份的散戶。也能調整節奏,在跌的時候慢點進,漲的時候慢點收,把當時的情緒因素納入考慮。加上炒股底層邏輯的庇護:無限遊戲/深口袋/閒錢理論等,我想能有一點作為。

概率程序的遊戲,過去在紙牌遊戲上,在大量博弈後,確實可以贏賭場。因為紙牌遊戲雖然組合眾多但並不是複雜系統。而賭場也不是傻子,他們也有數學家。方法知道了,也能輕輕鬆鬆的破解。*

現在量化交易,則上升到要用AI人工智能來對付,擬合散戶集體的行為予以範圍攻擊(行為經濟學)。如果這世上只有一個AI,也許還能跑贏眾人,如果所有的投顧基金都有了這武器,同時下去跑,那就是神仙打架。散戶呢?你都不知道你當下的動作跟的是哪路神仙的套路。可能你今天是天使的信徒,明天你拜關公。

也許,頂級玩家們就希望吸引眾小散進入程序交易圈(君不見現在有多少炒股APP,方便到你直接下載,連策略程序都不用自己開發,輸入參數就好。**)

只要你搞程序,那就比散戶心理更容易猜測,因為你會在程序交易那個層級上固化,不管你功夫使的是哪一派,用的是AK,迫擊砲、坦克、…,高維生物直接開展核彈原子層級的降維打擊,生化也一併給你滅掉!

所以,我們小散不用搞這些法門了。


= = =
*同樣的,圍棋的組合雖然比宇宙粒子多,但也不是複雜系統。

**搞程交量化APP的,自知炒股不賺錢,但賣工具能賺,搞會員也能賺。就如同百年前挖礦,採礦賺不賺是運氣,但賣鐵撬牛仔褲的,他們發了。


 樓主| 發表於 2022-4-2 14:18:07 | 顯示全部樓層
2022.3, 三月戰情

【資金】
現總值:910704.0。
年度累計本金投入:1000000.1;年獲利金額:-89296.1;年度漲幅:-8.93%。
三月本金起算:950163.6;三月獲利金額:-39459.6;月度漲幅:-4.15%。

【大盤與ETF】
年度(0)與月度(3)。


【戰績】
表中,比大盤,年度/月度,全勝。雖然我也是賠的,但我賠得少。
我們看ETF,年度/月度僅輸恆生與黃金,其餘皆勝。看總平均。年度平均我贏4.18%,月度贏2.40%。

明明從年初起算,我也賠了快9萬,為什麼我敢持續的折騰?因為從戰蹟上來說,我目前真沒有遜於大盤,一切都還照我預想的可能劇本之一走。跌得比大盤少,沒有跑偏。我策略在熊市有把握,一旦大盤反轉,也能在牛市驗證時我是否跟得上大盤漲幅。


【月報小記】
本月由於大盤殺,我又調節了新資金入場,本金略有變化。

說過,對於股價,我不作走勢猜測,我只是依照股價的上下結果,做策略反應。說多說空都可以各自找到100種理由來佐證自己,大把專家都是如此忽悠會員。大神們在神仙打架,彼此在預判著對手的預判,我湊啥熱鬧?預判也好,事後分析也罷,多的是材料可以自圓其說。

我說我也練得快沒脾氣了,跌我就一直買,沒心理障礙。大殺下,布林區間早已經鈍化,看也沒參考性,所以只要創新低就閉眼買進,不管不顧。說是恐懼時貪婪,但貪婪也要有本錢,恐慌下殺何時到頭誰也說不準。

3/15是我三月的至暗時刻,貨基只剩5發子彈,就快彈盡糧絕了,這還是在我刻意放慢,一次只補一發的控制下。因為普跌,所以9大標的幾乎快滿倉了,只有黃金早被我賣到剩兩發。(但我的至暗之日的年度最大回撤也不過-15.41%,說到底,比起一堆腰斬的,我的成績算是不錯的了。)

如果真的滬指低到3000點,我大概就全滿倉了,然後呢?然後深口袋的動作就要接手了。於是,我又準備了一筆資金(十發),投入其中,打算再接再厲,再跌再買。(所以深口袋常年要有現金流入,不管造血是來自工作、收租、版稅、股息、…。)

資金輸入我先放貨基,但這也算是加本金了,所以我自己打臉上個月才說今年只用100萬來炒股。然而滬指到月底也沒到3000,於是因為沒機會用上後手,我就把這十發分批加碼全買進碳中和ETF,走另一條邏輯線。

= = =
$HTC繼續放著,還在五六十沉浮。大概不會跌回30了吧?
$碳中和ETF剛啟航,但已經投入不少(RMB119999.9),目前是賠了2870.3,-2.39%。但這是長期投資,ETF一元以下我都不擔心(3/31收盤是0.882)。多年後回頭看,也許會後悔當年我在小於1.0的前期怎麼不多押注?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