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自然人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奇怪

新第四道 --- 黑白講系列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24-1-17 15:29:24 | 顯示全部樓層
120, 還原

除語言、棋路等大數據學習,AI突現出一種人類難以琢磨的另類理解外,在X光片的判斷上、在辨識人臉上、在動植物品區分、蛋白質摺疊、可控磁流、天氣預報、電子遊戲、. . .,AI同樣展現出一種非常人的新直覺。

我們處理不來,只能說這是直覺,當一一剖析,那也是無數解構後的神經元共同作用的結果。它並不神秘,但很複雜,無法言說。言語本來就有邊界,無法描述所有一切。而偏偏人類是被語言規訓,沒有語言就不會思考了。

AI同樣可以作用於甲骨文的修復、古文物的還原,還能用來幫助破解2500年前用楔形文字寫成的文本。一樣是訓練,給它足夠的資料,它自己會去認識,補足缺失的部分,做出它的判斷,正確率相信也能超越專家。

AI從不同視野維度,用人類無法企及的方式切入,造就出完全不同的解題思路。還開始幫數學家證明定理了。

好吧!AI這麼牛,那來解馬賽克啊!

別說,還真有。

先說一個在2022年某人發起的USD千元挑戰,要求把以下圖片的英文字給還原回來。


這. . .可能嗎?某人認為一個被模糊化後的圖片,已經丟失很多了訊息,這些訊息基本是無法還原的。不然,信息論不就要被推翻了?

是嗎?有人接了這挑戰。思路是這樣,讓電腦自己生成很多文字圖片,馬賽克化,調整尺寸與該謎圖一致,於是便可以產生百千萬億類似圖片。再來,用機器學習,學習恢復馬賽克圖片,對比正確文字提高準度。經過一段時間學習,對謎圖來一次破譯。


你以為一串英文的馬賽克只是三像素的方塊的橫列,殊不知,方塊的相對位置,色塊的深淺,都是訊息。雖說初步效果不佳,但隨著不斷調整,機器學習越來越多,精準度提高,於是,輸出了以下


這肉眼多少能辨認一些英文字了。但還不夠。接下來,我們知道字詞肯定要有意義,是字典中存在的字,亂碼字不考慮進來;單詞之間也有關係,也不能不合文法;再有,就是字體本來就有很多款,有代表性的安排進來。

還有,這馬賽克是怎麼打的?實際上也有不同。把上圖已經識別出來的文字(第二行VULNERABILITY是有意義字彙),讓機器自行找打碼的規律,再與原謎圖對比,找最大相似性。於是,馬賽克的打碼規則,也就清楚了。

以上,重新來一次再學習,使用準打馬賽克方式、意義字詞限定、文法限制、字體指定等等,最後經過19天的機器學習。挑戰者成功復原了原話。




這還是兩年前的帖子,現在呢?所以,打〝薄碼〞的證件訊息,還是有可能被破解的。

好的,我知道大家要問的不是文字的去碼,是視頻去擬碼的。這可是大家少年時的夢想,萬惡的視頻誤導小朋友還以為那地方長得像霧像方塊狀。

一段模糊動態視頻的像素能提供的資訊可就太多了,一禎一禎是各單獨畫面,一禎禎前後關係也可以運用,還可以加上特定畫面的限制,平滑化 (總不能是直角銳角的,特性化(把不可能存在於該場景的通通排除)。

管你是蛤蠣、木耳、蘑菇、松茸,通通用大數據把各式各樣的形狀學習個遍,取相似性套用。啥?跟原版的不像?不像有關係嗎?不像或許更好,粉紅色蛤蠣、漂白黑木耳、小蘑菇秒變青筋暴走大松茸。疊加改青龍變白虎的畫面效果,相得益彰。

這部分的研究,請自行找資源。Depix. . .

我還聽過,有奇人通過街邊監控的遠處模糊視頻,還原出嫌疑人的相貌,與實際的樣子有七八分像。原來也有人腦可以做到類似的效果,少年啊只會腦補島國動畫片的特殊部位。


 樓主| 發表於 2024-1-18 17:42:37 | 顯示全部樓層
121, 無損壓縮

至此,有一個謎,這裡沒有提,就是AI突變出思維鏈。其實就是展現出全域邏輯能力。

以下摘自《ChatGPT:人類新紀元》,[中]馬占凱。

大模型有很多未解之谜,例如ChatGPT的智能涌现造就了思维链(Chain of Thought,CoT)现象,进而造就了提示词工程(Prompt Engineering)的深度使用技巧。思维链现象从何而来?人工智能研究员符尧等人的论文《拆解追溯GPT-3.5各项能力的起源》中提到了思维链来自代码训练的观点。ChatGPT在预训练阶段,也读取了大量的代码,使用思维链进行复杂推理的能力很可能是代码训练的一个神奇的副产物。代码是逻辑性极强且非常精准的语言,代码训练可以学到自然语言中相对较弱的逻辑思维。

OpenAI的技术负责人杰克•雷有另一种解释:ChatGPT的本质是一个无损压缩器。杰克在一次名为“压缩,用于通用人工智能”的视频连线分享中,提出了压缩即智能的观点: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目标是实现对有效信息最大限度的无损压缩。他举了一个精妙的例子,这里我用更好理解的语言重新描述一下。

假如一个完全不懂英文的人,把全世界由英文翻译成中文的所有翻译任务,都写入一本翻译词典,然后由另一个不懂英语的人来用这本翻译词典做翻译,那么会出现两个问题。

一是,这本词典极厚无比,历史上所有翻译过的任务都在这本词典里。
二是,一旦要翻译的句子或词组没有出现在这本词典里,那就无法翻译了。
如果要把这本词典变薄,那么就需要深入地理解语言规律,这样就不需要列出所有句子的对应翻译,只需列出所有用法。通过压缩这本词典,就实现了对所有翻译任务的理解。压缩率越高,说明对原始文本理解得越深,实际上越能翻译出超出原始文本之外的其他文本,换句话说,其泛化能力越强。泛化能力就是举一反三的能力,它越强越好。例如,小朋友通过学习2个苹果加3个苹果是5个苹果,就会算出一个包子铺卖包子、馒头、油条一天一共卖了多少元,这就是一种泛化能力。

特德•姜的有损压缩理论很好理解,因为ChatGPT不能精确还原原始文本。那么杰克的无损压缩理论该如何理解呢?这是其中最深奥的地方。无损压缩既不是指原始文本,也不是指文本背后所体现的物理世界,而是指最小描述、本质知识。大模型的压缩率越高,大模型对所有语料所体现的物理世界理解得越深。

無損壓縮,在我來看,就是把所有可能性中所有不合邏輯的部分都給刨去,只保留合理合法的,並最大限度把重複資訊給整合出來。這樣既保證了最小可能性,又保障了所要的資訊不丟失。好了,想要極致無損必須對整體理解得夠深,不然便不好做到位。所以才說,在GPT模型中,極致的無失真壓縮,生成了智能。

再來說說心智能力。

人工智慧界的鼻祖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和艾倫•紐厄爾(Allen Newell)認為,心智是利用有限資源適應開放環境的能力。

這話又怎麼理解?

人類就是一個利用有限資源來適應開放環境的物種,億年機器人的思維實驗也是如此設定。

因為僅有有限資源,要適應就得學習、試錯,在動態中慢慢向好,而開放環境就是要解決不特定的各種任務,難度、複雜度、模糊度、不確定性、變化性,都在增加。一個心智水平高的質量人類,當然可以更好的在社會中生存。

通用人工智能AGI就是往心智水平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但AGI不是向人靠齊,而是超越人類。

 樓主| 發表於 2024-1-19 17:15:10 | 顯示全部樓層
122, 世界模型

色界,一個自然現象存在的時空。你說,時空間中突然出現一個BUG,突然出現一個不符合物理的現象,或跑出一個卡通人、不符合生物特性的二維生物?不能吧!

連嬰兒都對突然消失的魔術表演感到不解,因為這是本質上不會發生的不合法現象。

既然,色界不能是一個混沌的亂世界,那就有其限制性,那是不是也可以進行規整、壓縮了?至少,人類自己就是,如康德所言「為自然立法」,不然何以立處在此世界,難不成天天活在夢境的光怪陸離中?

此方世界當然有規律,人類找到的規律,都寫在物理、自然科學裡了。然之前說過,人類的知識是干擾,讓人工智能自己來找這世界的規律,是不是更全面一點?是不是能發現人類發覺不到的新現象?甚至歸納出新發現、新發明、新理論?

前面說過,給AI餵語料只是一方面,能餵給AI的千千萬萬:圖片可以、視頻可以、聲音可以、頻譜、氣壓、溫度、味道、電流、磁場量、. . .,乃至整個大千世界,把人類可測量可記錄的現象都當訓練素材,通通沒問題,就看AI能吃下多少。

這就是世界模型。

AI自己去理解整個宇宙,用它自己歸納總結出來的法則。人類不需要強灌知識,自以為在協助AI打底,偏偏是在拖它後腿。一切物理規律、化學過程、生物演化種種,AI自己湧現出與人類完全不同的頓悟。

這路子一直以極快的速度在發展,未來是怎樣,就拭目以待吧。


我能想到看到的,大概是不久的將來,自動駕駛就可以普及了。從開始必須人開車、到智能輔助駕駛、到自動駕駛、到自動車與人類駕駛共行爭道、再到不準人開車,必須使用自動駕駛。。。

對了。看過AI電影、馬斯克的機器女,肯定還有一個暢想,就是想要製造一台像人的、有身體的機器。這當然也有人在搞,想想就讓人興奮。不過這內容超綱了。

我只說人像機械的部分。這是我們在最早的時候,說過的機械性。


 樓主| 發表於 2024-1-21 07:43:39 | 顯示全部樓層
123, 機械性

我們人除了頭腦經由學習,會做神經元的各種計算與比對外,對應到身體,體驗、情緒、也都會如此,都可以當成是AI訓練,有各種反應。有些是先天內定自帶,有些是後天體驗學習得來的。

身體與腦有相關性、心腦有相關性、腸道微生物與腦有相關性等等,都是現代醫學的新研究發現。而心理學上有所謂「具身認知」,身體確實會影響情緒與大腦認知。

直覺有時就是來自這些神經外延。看到一隻蛇會瞬間害怕、聽到你姓名會立刻抬頭、觸碰到異物會馬上縮手,身體的神經系統的反應,甚至在你都還沒意識到就已經完成。。。這些都已經是箝入人體系統的直覺,也可以看作是一個自主的預測系統。

因此,AI機器人當然也可以有外延的結構組織。一樣有外延器官本地的AI,對應環境與本地任務的處理,再透過神經上傳予大腦,大AI與小AI連結互動。

我們說屬於人類自身的機械性,也可以這樣去理解:情緒也是神經網路。環境、體感、情緒的作用、身體自發產生激素、再由神經傳輸,與大腦系統相互交應。自動化的作用,就是機械性的。本質上,自動化是機械性的根源。

人有其自我機械性的部分,本身並無壞,但人往往受自己侷限,把機械性的反應當作是意識想要的,在更高的層次上,依然受其擺佈。

當然,後天的遭遇,人也會反過來,把經驗反饋回下層,形成潛意識,乃至肌肉記憶。而機械性與無意識行為,卻構成人類生活的大部分。

人的顯意識生發於前額葉皮層,是人體整套系統的最高也是最小的存在。用「象與騎象人」來打比方,可以形象地表達。

這樣的視角,與我們之前在課堂上說的,也相呼應。AI經過訓練,有自動化,機械化的部分;而人的身體、心理、頭腦都有機械的部分。無論本能、運動、情感、理智,都有屬於各機能自己的機械性部分。

現在因為AI的開展,有了更多的證據。

智能也可以是機械性的。多參數大數據,量變而質變,使得人工智能有了突然〝頓悟〞的能力,覺醒了建立邏輯鍊條的〝思考〞力。


不是AI強大了,而是人類並沒有自認為的那麼強。

目前AI有了〝準意識〞,但AI目前展示的還是被動技能。是否開始會為自己找尋AI的意義?自問自答,自尋任務?還未可知。

還聽說有研究,表示連果蠅也有習得性無助。

現在神經網路的複雜度,應該可以造就機器果蠅了吧。那麼是否AI也可以表達出情緒了呢?一旦AI也有情緒,崩潰時會不會自毀?會不會帶著人類共赴黃泉?


 樓主| 發表於 2024-1-21 07:44:42 | 顯示全部樓層
= = =
2023/6/13,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团队,发表了一项新研究。很有意思,说的是,果蝇。假如给果蝇看同类的尸体,那么它就会死得更快。原理大概是,果蝇的大脑里,有一类特殊的神经元,控制它们的衰老速度。当看到同类的尸体时,这些神经元就会被激活,加速果蝇衰老。

有了这个结论,后面就可以进一步研究,怎么削减这个效应。这就可以为一些经常接触死亡的职业,比如法医、前线士兵、殡葬业者,提供更好的保障。

好,这个研究先说到这。我想请你关注的重点,倒不是这个结论,而是研究对象,也就是,果蝇。

过去一想到做实验,大家想到的普遍是猴子、兔子、小白鼠。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果蝇也是生物医药研究中,非常重要的研究对象。重要到什么程度?迄今为止,跟果蝇相关的研究,已经得过6次诺贝尔生物医学奖。

那么,为什么果蝇的研究价值这么大呢?主要有这么三个原因。

第一,果蝇跟人类有点像。根据科学家对果蝇的基因测序,它和人类基因的相似度,大概是61%。与人类疾病相关的基因,有70%都能在果蝇身上找到。比如,2016年,《科学杂志》发表过一项研究,有两种跟睡眠有关的蛋白质,在果蝇和人类身上同时存在。再比如,2011年的诺贝尔生物医学奖,就颁发给了三位研究果蝇的科学家。他们发现,果蝇体内存在一种可以激活免疫反应的特殊基因,而且这个基因在人类身上也存在。2017年,诺贝尔生物医学奖又颁给了跟果蝇有关的研究,这回的研究是,在果蝇身上,发现了和人类一样的,控制生物昼夜节律的基因。

第二,果蝇有一个特别适合用来研究的大脑。要知道,科学家的很多研究,是针对大脑的。那么,找什么样的样本最合适?不能太大、太复杂,这样研究起来有难度。也不能太小、太原始,这样就没有参考价值。而果蝇的大脑,刚好处在这个平衡点上。首先,果蝇的大脑很小,细胞数量只有10万个。其次,这个大脑又具备超过很多昆虫的功能。比如,能够记忆产卵的地点,能感知外界的环境变化,等等。同时,科学家还发现,果蝇居然也有情绪行为,而且跟人类有一定的相似度。2022年,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还发表了一篇论文,研究的就是发生在果蝇身上的习得性无助。

第三,果蝇的繁殖特别快。快到什么程度?一只雌性果蝇,可以产400个卵,不到一天就能完全孵化。两周之后,幼虫就可以继续繁殖下一代。相比之下,小白鼠的繁殖周期是一到两个月,猴子得好几年。

而且繁殖快,不仅意味着样本多,还可以提高观察效率。尤其是代际遗传方面的研究。比如,1900年,美国科学家摩尔根,通过观察果蝇的遗传突变,构建了著名的遗传染色体学说,获得了第一个遗传学的诺贝尔奖。再比如,遗传学家穆勒,发现用X射线照射果蝇的卵,能把遗传变异的速度提升150倍,由此他还建立了一个新的研究门类,叫辐射遗传学,也获得了诺贝尔奖。后来这门学科在农业领域应用,用射线照射种子,诱发突变,从而获得产量更高的粮食品种。今天,全球已经有3000多种辐射育种农作物出现在餐桌上。

你看,在过去100多年里,果蝇就像一个仓库,科学家不断从中提取不同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这个角度看,科学的发展,一直存在一个方向,这就是,我们提取解决方案的能力,正在增强。我们能从越来越多的东西上,提取出各式各样问题的解决方案。

摘自《得到頭條》

 樓主| 發表於 2024-2-15 11:03:59 | 顯示全部樓層
124, 心魔的低語

宿命,很大一部分來源於自身潛意識的自我懷疑,自我貶低。

之前曾經提過「鬼使神差的功虧一簣」、「自我妨礙」。不論是面對收穫的怯場、對達成目標後的迷惘、無聊或是意義感的喪失。這種迷茫與失重,都會使人敗在臨門一腳。

同樣的,不同面向的潛在心理,有不同的細微感受,但結果都有相似的反應。

比如,虛假的替代者。

「虛假替代者」是一個心理學術語,也被稱為「冒名頂替綜合征」。它指的是在潛意識中認為自己並不是真正配得上好事或成功,覺得自己是一個冒名頂替者,擁有的一切都是虛假的,因此對自我產生懷疑和不安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常常出現在一些高功能抑鬱症患者身上。

這種心理狀態可能源於個人對自己的過高要求和對他人評價的過度關注,導致自我價值感的缺失和自我懷疑。當好事發生時,他們會懷疑自己是否真的配得上這些好事,覺得自己只是偶然獲得成功,而不是真正有能力或價值。

另外,還有一個稱之為幸福恐惧症。

「幸福恐懼症」是「快感缺乏症」的一種。從心理學上講,它的成因比較特殊:當一個人突然面對從天而降的巨大幸福,可能會因為無法適應而導致心理失調。古代有一個「范進中舉」的故事,就是典型。

當然,還有一些是面對得到的成果,有再次失落的擔憂。擔心自己是靠運氣獲得的,總有一天會靠實力再次失去。

這些心理狀態對個人的心理健康和自信心產生負面影響,可能導致抑鬱和焦慮等問題。因此,對於有這種心理狀態的人來說,對內找到內心潛藏的暗示,對外尋求心理諮詢和支持,以使重新認識自己的價值和能力,樹立積極的自我形象。

不管是奮力的追求,又害怕自己不配;或恐懼失去,頑固地貪守;又或者,對擁有的習慣、無聊、或不安,於是繼續無盡地追求。

多巴胺,失去多巴胺;多巴胺,害怕失去巴多胺;多巴胺,更多的多巴胺;永世輪迴,這便是宿命。

最後,再次引用榮格的一句話:你的潛意識指引著你的人生,而你卻稱其為命運。

老錢,給你的。炒股常常滑鐵盧,是否問題不在外,而在 . . . 心魔的低語?


 樓主| 發表於 2024-8-15 18:18:51 | 顯示全部樓層
125, 線下交流會一

學員們自行舉辦的線下聯誼交流會,我們照以往〝習性〞,也就是慣例,把彼此對日常生活的感悟、思考,敞開分享給大家。

哈,如果講師在場,他一聽我講習性,可能會引發他的職業化應激綜合症,要說兩句才行。

但我們這交流會,慣例的目的恰恰就是要理性分析、觀照自己,對治習氣,以期能更理智、身心理都能更健康。一起努力才有動力,共同進步。

我拋磚引玉先起個頭:

A君:《游泳時小腿抽筋的思考》

「前幾天去游泳時,我的小腿幾乎要抽筋了。當我意識到這一點時,想到了一些可以避免小腿抽筋的動作,比如拉伸小腿後背的肌肉。我做了一些動作,比如抬高腳底板,或者進行腳底板的拉伸,再按摩一下小腿腹部,希望能避免抽筋。然而,儘管做了這些動作,隱隱的抽筋感覺依然存在。雖然沒有真正抽筋,但這些動作是否有效,我感到懷疑。如果我不做這些動作,是否真的會抽筋?還是因為做了這些動作,抽筋才沒有發生?但我依然處於快要抽筋的狀態,所以這些動作到底有效還是無效,我也無法判定。

這讓我想到一些無法驗證的事情,比如為風調雨順舉行法會。如果地震沒來或颱風災害小了,能說是法會的作用嗎?如果地震真的來了或颱風很惡劣,能說法會沒用嗎?也許不做法會情況會更嚴重。這些事情無法用因果關係來比較,是否有效真的難以判斷。

同樣的情況也適用于羅斯福的新政,當年是否對美國經濟復蘇有真正效果,這也有兩派爭論。所以,當一件事情無法進行對照組雙盲實驗時,是否有效真的取決於個人的信念。你相信有效,它就有效;你不認為有效,那這些動作大概也沒有意義。

下次如果我再有快抽筋狀況,看是否不動,也能自行緩解?

這就一件小事,大家可以點評一下。互相吐槽求進步。放心發言,沒有誰更優越。」


 樓主| 發表於 2024-8-16 18:06:27 | 顯示全部樓層
126, 線下交流會二

“我贊成主持說的,大家分享的其實都是小事,但我們普通人,每天面對的,不都是這種事嗎?那有什麼時時高光,天天奧運會啊?

對主持的分享,我略有想法。我覺得主持即便下次再有發生準抽筋,不管停下來或是做拉伸按摩,都是有緩解作用的。身心本是一體,自己要覺得有用,就是有用,純主觀感受,無法證偽。”


「那,萬一最後還是抽筋了呢?」

“哈,那它就是該抽。一些作為也許僅能延緩或降低烈度,但不能使之不發生。”

「那就是努力,然後接受一切發生囉?」

“對,其實每一次發生抽筋都不保證與之前一樣,水溫、體溫、環溫、肌群、心跳、呼吸、內分泌、水分、身體微量元素、肌肉勞損度、疲勞程度、衰老、。。。變數太多,你沒法做嚴控的實驗來保障某些動作必然有用與否。

〝兩位,我也提補充。這說的不也是安慰劑效應?只要病人覺得對自己有用,自然就有療效。保健品抽的智商稅不也是這個?

還有,問了人工智能,缺鈣、缺水、受寒、運動過量、姿勢不當等等,都可能導致抽筋。多喝水,適時補充鈣鎂鉀、電解質、維生素、礦物質等,多有幫助。

平常做做瑜珈拉筋、運動前熱身、睡覺小腿保溫。良好的姿勢。不過度用力、過度運動。或多或少都有用。〞


“不錯,但除了安慰劑效應,還有反安慰劑效應。就是如果不相信藥物有效,那即便是FDA認證過的藥物,在該病人身上也沒用。許多不相信西藥的,認為西藥傷身的,反安慰劑效應或多或少有影響。因此更可能不按時吃藥,那就更無效了。

除了綜合維他命、礦物電解質及醫院開的處方,我自己不相信保健品,智商稅抽不到我,也因為反安慰劑效應,可能對我也沒效。

現代人食物多樣,很多少量元素食物上都有得補充,平衡膳食就好,綜合維他命也不一定非吃。而如果把成人的綜合維他命給到小孩吃,也保不齊會不適應。就有小學老師把綜合維他命給學生吃而鬧出事的。我自己小時候也吃過,肚子不舒服。”



 樓主| 發表於 2024-8-19 18:18:08 | 顯示全部樓層
127, 線下交流會三

D君:《ESTA騙局》

「各位,我被坑了。在網路上申請美簽的時候。

我夫妻兩人本計畫年底要去美國探親,機票訂了,於是美簽也先辦理。

台灣護照可以直接網路上申請,於是電腦操作,GOOGLE一下,點第一條連接,直接進去,一看就是很正常的官方畫面,但並不是。

填表之後,就到付款環節,根據指示,把信用卡號、安全碼填上、然後把手機短信OTP也給了,搞定。然後,我老婆的也走一遍流程。完成!

過了三天,電郵也確實收到ESTA申請過關,附上PDF檔。看起來一切正常且美好。

但我確實被騙了,還被騙了兩筆。那網站就不是官方網站!

我是後來看到PDF上寫21美元時疑惑,不是收了120嗎? 我申請後還收到信用卡國外刷了兩筆NT3926的通知,換算的下,每筆USD120。

一查,乖乖,官方要價就是21美元,怎麼我USD120 ?

然後,我網路一查,嚴防ESTA詐騙,。。。

實際官網只要21美刀,也就是釣魚網站過個水,就賺99美刀手續費,台幣三千多到手。並且自己還把個資全給了出去!

當時,我好氣!

我打電話給旅行社,再次確認這種事跟團旅客也發生過。人家被騙一兩千,我是兩個三千,一個轉手6000多沒了?!越問更氣。

找信用卡銀行止付,然銀行也說這種事情很多,消費者自己要小心。雖然是過水服務,收費高昂,但這事人家也真的給辦了,你只能怨吃貴了,但不能吃了不給錢。對銀行來說,這確實是銀貨兩訖,板上釘丁的事實。

看來沒招,只能自認倒楣,真要討,動用時間與費用可不只這數。網站是國外註冊,加上個資全在人家手上。

氣頭上,於是我內觀自己,為什麼被騙?首先,網站仿得挺真,網名後墜是.org結尾,就是誘人入套,是前提。

其次,我們很多年沒到美國,以前美簽要去ATT面試,簽證費用早不記得,自然也沒有對簽證費用有印象。就算有印象,那也因為太久而沒參考性。

其三,我被幾個現象把美簽的價格給錨定了,以為幾千元的簽證費用是正常消費。

你想,到美國的機票台幣都要好幾萬,從機場叫私家車也要上百美刀,一個簽證美金百來塊,也就被我內定不疑。

如果說被騙共計USD198,NT6000多,說多不多,如果在股票,一天漲跌都超過這數,也不見我如此懊惱,那為何對此事就是氣?

我氣我傻啊!年紀大了還天真地以為搜索網站上的前置連結都是正常官網?這事放在百度上我一定留意,但在谷哥上,你就相信它不會?

再者,我事後想,我自己手機也下載了ESTA的APP了,APP首頁上,明白的寫了申請費用是21美金,我當時是看過的啊!怎麼給忘了?

就因為手機不方便,還是在電腦上操作,才會掉入陷阱。當然APP也可能有假,但PLAY商店至少先卡了一關。

總之,為了這事,我悶悶不樂好久。」

= = =
網站:
https://www.ait.org.tw/zhtw/beware-of-esta-scams-zhtw/
https://anntw.com/articles/20230514-nWuU


 樓主| 發表於 2024-8-20 16:26:00 | 顯示全部樓層
128, 線下交流會四

“這對我也是新訊息,有人淌過,公開出來也是幫助他人。”

「而且,這樣的釣魚網站,網路上真的有很多。以假亂真的假官網,騙人辦理。大家要多注意。」

“各位有沒有從商業的角度想過?其實這樣的釣魚網站,門檻並不高,過個水高額手續費到手。全世界天天有人會在谷歌上查:申請、辦證、採買、看病、旅遊、等等,總有一款適合你。但能被前置到第一個或第一頁的,本身要付給谷歌的費用就是高。所以,同修被騙的198美刀,怕是要付給谷歌平台不少。”

〝我要重新評價GOOGLE自己說的不作惡的宣言了。〞

“雖然如此,其實這種商業模式早就運作幾十年了,只要不惡意,收費合理,自己建網站,買廣告位。這生意,是可以做的。”

「我只能說自己吃一塹長一智,這種灰色釣魚的網站,我是不會認其商業性的。」

〝D君多想想自己所擁有的,就當花錢消災,畢竟人生總免不了遇到這些垃圾事件。沉沒成本讓它過去,提高對詐騙的認知,面向未來。〞

我也說說最近自己的小感悟吧!

C君:《幸福者退讓與垃圾人規避原則》

〝在社會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蠻不講理的人,被稱為“垃圾人”。與這些人對峙沒有任何意義,最好的方法是避免與他們發生衝突,以免自己陷入困境。就像狗咬你,你不會去咬狗,否則你就和狗一樣了。這就是垃圾人規避原則。

另外一個原則是幸福者退讓原則。當兩個人在走獨木橋時,如果爭搶,雙方都可能掉落。如果你是一個比對方幸福的人,最好退讓一步,因為你失去的會比對方多得多。一個不幸的人可能經歷了很多你不知道的事情,他可能已經處於爆發階段,而你可能成為壓倒他的最後一根稻草,導致他對你發洩,最終使你成為最倒楣的那一個。因此,作為幸福者,退讓是為了保護和保全自己。

這不是精神勝利法的阿Q精神,而是不讓自己也掉坑陷入危險。講師不也說,不讓情緒引導著我們的思想與作為。控制自己的情緒,不是成為好脾氣的人,而是一種覺知,對壞的增強迴路有所警惕。

我聽過一句话:弱者报复,强者原谅,智者忽略 —— 能忽略,是因为你有更珍貴更重要的東西。當然,忽略不是不長經驗,是能不被牽絆,影響正常生活。〞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