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註:
同樣是陰(59%)、陽(41%),我算的陰聖陽杯比為0.3481:0.4838:0.1681;實測的是0.295:0.5:0.205,這事哪裏不對?
如果有用心的同學,自己去演算,應該會發現這裡有一些細節不對。
如果拿擲600次,共1200個陰陽總數去統計,則陰654次,陽546次 = 陰(54.5%)陽(45.5%);
顯然,與陰(59%)陽(41%)兩邊對不上!中間有鬼???
我可不敢這麼以為。
請問:一次擲一個筊 與 一次擲一對筊 有沒有什麼不同?
有的!一次一個筊,我們用的是同一個筊;一次擲一對筊,用的是二個不同的筊。你假設兩個筊等同,但那事實上不同,不同的筊出現陰陽的概率本不一樣。
而我們用兩個筊不同的概率,在聖杯一陰一陽中,模糊了到底是哪一個筊陰哪一個筊陽。所謂的陰(54.5%)陽(45.5%),比起陰(59%)陽(41%)就已經是被聖杯狀態模糊化的結果,當然更接近50%。所以,做實驗統計要先定義好實驗的模式,你是在算一個筊的陰陽機率還是兩個筊的陰聖陽杯的組合。
用一個筊的陰陽機率去估兩個筊的陰聖陽杯比率,要假設兩筊的同一性,同時擲杯筊時互不影響。同樣地,用兩個筊擲陰聖陽杯的數據,回推一個筊的陰陽比率,要留意你其實丟失了資訊─聖杯中沒有標記各別筊的陰陽狀態。當你納入聖杯算陰陽,則陰(54.5%)陽(45.5%);當你不納入,則陰(59%)陽(41%)。
另外,實驗得到的聖杯剛好等於50%的期望值,600次剛剛好正300整次?運氣真好!
我用一個筊陰(59%)陽(41%),得到的陰聖陽杯比為0.3481:0.4838:0.1681;用一個筊陰(54.5%);陽(45.5%),則是0.297:0.496:0.207。這是一個期望值,顯然出現聖杯的期望概率都不是0.5(低於0.5但接近0.5)。
但網文實驗數字1.18:2:0.82(=0.295:0.5:205),聖杯概率就是0.5。注意!這是實驗的數據,是單次的結果,不是理論的推算。當然統計學上假設,大量的實驗所得的統計數據會趨近理論值。
當然,這裡還是有機會剛好聖杯擲出率=0.5,我也不能說不可能。(回頭再去看統計元分析,巧合發生率的知識,對分析結果的再分析,對統計數據的再統計。)
齊助教的黑白講第七章,RNG實驗就可看作是超心理學版本的擲杯筊/擲骰子/拋硬幣的統計實驗。
http://www.cwnp.net/thread-10161-1-1.html
你要說其中有鬼,不管是個別有靈或集體意識,如果真的有,就必須有統計上的差異。可別說,還真有!
不過,這在主流科學界看來還不能接受,超心理學還處在政治不正確的階段。
= = =
元分析
http://baike.baidu.com/view/8506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