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自然人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奇怪

黑白講故事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20-3-4 16:09:44 | 顯示全部樓層
無聊陷阱

Hi 大舅子,

這兩天,你妹全身長水痘,需要隔離,而近期又是病毒疫情敏感期,如果還發燒,那就會有問題了。

這不是她第一次如此,上一次急性蕁麻疹,半夜去醫院打針才壓下來。

這反應出她的免疫系統衰弱。而根本問題在於:她時常熬夜不睡。

不斷推遲的睡眠,是人生失控的開始。

刷手機,看視頻、讀聽小說,一整天、一整晚、一整夜。

我也有我的壞習慣,蹲馬桶太久,被她念。所以,我不好念她,因為會變成雙方互相指責對方。

她是巨嬰,還聽父母的話。所以,最好的做法是:當她回娘家時,也一定晚上不睡刷手機,這時爸媽就可以說她,要求她改。

可能是我的緣故,使她可以早早就過上退休生活,這對她很不好,很容易陷入無聊陷阱。

她是有找健身瑜珈課程來上,學英文APP來填充空白時間,但還是有很多零碎空餘時間,於是手機是最便利的打發時間的道具,但就跟看電視一樣,她整個人會陷進去無法自拔,像定住了一般。她高中就已經嚴重的近視,也是這麼來的。

雖說運動對身體好,但如果晚上不睡覺,白天還操,那死得更快!上次急性蕁麻疹,就是如此。

當務之急是給她充實的生活動力,主動自控的項目難,被動才可能,比如找一份工作,來自它律的自律。

比起無聊對弱自控型人群的危害,也許來自外部的控制力才更有力道強迫限制其無謂的浪費生命,而且還迫害健康。

晚上不睡覺,就像吃毒藥。會爆肝的!

我當不了這個外部力量,因為我沒有權威。

以上,別說是我說的,她會翻臉。過年期間,她回娘家,觀其行為,再予以糾正即可。

感謝!
Peterson


 樓主| 發表於 2020-3-6 11:13:20 | 顯示全部樓層
黑夜

夜晚橋中。

「文哥,我一直不懂,當年你勢頭正旺的時候,你說想金盆洗手,退出江湖。可是後來怎麼又大搞特搞?」胡弟問著這位昔日的大哥。

「金盆洗手?可能嗎?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啊!」文哥抽著菸,撓撓額頭,平靜地說著。

「文哥,就算您不打算金盆洗手,也不必要做死啊!上次泰國那筆生意有風險,道上都知道。我都跟您打探過了,你還非要幹,整批貨全丟海裡了。」胡弟一付不甘心的模樣。

「做死?我是在給自己找退路。先把自己搞臭!把錢給灑出去。你以為是那幫泰國佬幹的?背後是我們的人啊!有人在搞我。」文哥依然平靜,轉過身,看著河岸邊的風景。

「文哥老大,是誰?我胡弟第一個幹他!」胡弟激憤地說。

「不用了,就給他吧!」文哥眼光低視橋下的河水,彈掉香菸。

「真高調的金盆洗手才是做死啊!你還有個金盆,各山頭看著刺目!」文哥靜靜地述說著。

「最後,我測試了一輪,到處找弟兄,亮著要東山再起的名號,以前個個拜把的,現在通通不待見。就剩你這個傻子還相信我能東山再起。哈哈!」文哥輕輕的笑著,指了指著胡弟的頭。

「可是…,文哥,人為財死,你這樣不是白搞一生了嗎?」胡弟說著。

「唉…,人生境遇要看開一點,有錢沒命花還不如留著一口氣。」文哥又拿出香菸,緩緩地說著。

「我終於可以走了,這場子個個視我為瘟神,不會再有人關注我了,這才是實質意義上的金盆洗手。」文哥說著,胡弟給他點上了菸。

文哥拍拍胡弟的肩膀,看著他本想再說什麼,但胡弟一把槍已經頂住文哥的肚子。

「文哥,抱歉了。」一聲槍響。

「泰國那筆錢,我猜怎麼就少了?原來你也跟著玩遊戲,把一半的錢給匯出去了?」胡弟低頭瞪視著臉色扭曲的文哥。

「嫂子那邊,我會照顧好的!」胡弟冷冷地說著,一把把文哥甩下橋落水。


* * *

河中沙洲。

「幹!真他媽的冷!」文哥咳著,摀著滲血的肚子,如此近距離防彈衣沒能擋住。

遠處,傳來消防救護車的聲嘯,一輛汽車在橋上熊熊炸燃著…


 樓主| 發表於 2020-3-28 12:29:03 | 顯示全部樓層
《神神叨叨一》

說說20幾年前曾經的經歷。27,8歲的時候吧?那時(白天)與前女友由高雄坐統聯回台北,一路上像是招電攻擊。

我不知道各位有沒有試過一直深呼吸,幾分鐘後,會感覺到手指、腳指、鼻尖、末梢神經,有”發麻”的覺受?

現在我只要做幾次腹式深呼吸,就可以有輕微感受,或者不需要深呼吸,躺床上靜靜感受也有。是不是所謂的”氣”我不知道,但明顯與久坐不動手腳麻木不一樣。雖然都是麻,但手腳麻了感受強烈,一動便難受,需要等血氣流通。

唱KTV也需要大口喘氣,有時也會有一樣感受。

回說我在大巴車上的經歷。
我也是好好坐在車上,忘了怎麼了,就開始身體發麻,就如深呼吸後一般的感覺。但來得很強烈,頭皮發麻,手腳、臉、全身都麻,好傢伙。

我於是覺受,配合,也深呼吸再深呼吸,不想任之。只要觀想,氣也可以左手、右手、腳板、隨處遊走加強酥麻感。

整個時間持續總有一小時吧,我是不想讓走,於是一直深呼吸讓全身一直維持強烈的酥麻。還讓前女友,摸我手看她是否感覺到麻麻的,她說有。

那你說,這是怎麼了?

我可以懷疑這是被煞到?被下咒?某靈想附身?也可以想像成上仙的賜福?或者,這就是一個特別的身體經驗罷了?

說起來,這種經歷其實也沒什麼,但人自己就會誇大化。

重點不是你的經驗,而是你對經驗的態度。人們對某種情況的第一反應(即原始情緒)往往不是問題,而他們對這種反應的反應(第二情緒)往往是問題所在。

當你引入理性,分析解構現象,就能把自己調整到正常的軌道之上。

要想有那一點光、一點覺知,我知道這好難,因為我也不常做清醒夢,總會隨境而轉。可能一切交給身體,而身體只想放鬆休息;或許我明明已經在夢裡開始分析了,但還在夢中反駁自己那一點理性的分析,跟自己說,這怎麼可能是夢?

現實中也一樣,如果你老想著有神通,要有超能力,潛意識那種隱晦的願望,就會讓自己往那方向上去思索,但真的有這麼多神鬼傳奇?我寧可相信那只是內分泌失調罷了!


 樓主| 發表於 2020-3-29 10:18:56 | 顯示全部樓層
《神神叨叨二》

二十年前,父親過世,放台北第二殯儀館。

大哥從美國趕回來,我載他去看父親。

父親遺體從到冰櫃拉出來,大哥看到不免悲從中來。

我一直淡然憂傷,可能是父親長期臥病,現在人走了,也是一段人生的經歷。

然後,我很自然的用手指摸一下父親的眉心,很冰。

回家的路上,該指頭一直感覺很冰冷,到小臂都挺不舒服。

我為什麼碰觸父親眉心?我不知道。給一點溫暖?對冰冷的屍體而言,那可能是一股炙熱的陽氣。

所以,我可能是被無明之物暗示指引,去碰觸大體眉心?

想太多!

手指手臂陰寒?主觀的心理作用吧!

那無意識的觸摸,最可能,我只是好奇,想知道屍體的溫度罷了。

大家不也一樣,去博物館,明明寫著不准觸摸,就想偷偷摸一下?

但我是真沒有對父親大體不敬之意,但又何必故意穿鑿附會呢?



 樓主| 發表於 2020-3-30 08:45:21 | 顯示全部樓層
《神神叨叨三》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經驗過意識飄忽的狀態?

非常少的機率,我會突然意識飄忽,似乎意識要離開身體往外跑。

首先,我們先認定意識的位置。我們自覺意識處在我們的頭腦裡,當我們自我察覺時,我基本就是我的思緒,而此思緒存在大腦之中。

於是,坐車晃,意識不專注時,意識好像要飄上去,卻又上不去,就似在腦內、身體晃上晃下。當然,這也就幾次經驗,極少發生。

靜坐,故意放開意識,也有機會如此,意識像是會擴散開來。

但問題來了,一旦我想讓意識飄走,身體也會有反應,先像是起雞皮疙瘩?然後,好像我就要脫離身體了一般,胃就不舒服了,如果不停止,胃就會極端不舒服,就像身體不要讓意識離開一般。

怎麼辦?簡單,意識集中回來,回到身體及頭腦,就沒事了。

你說,這胃不舒服是怎麼回事?

我被下禁制了?就不准我意識脫離?某某上仙高靈就不要我任意游走?還是內我高我認為我一旦能脫離身體,肯定去幹壞事,所以不准!?

怎麼老以為自己有神通超能力?太把自己當高人了?

其實更可能什麼也不是!怕是腦袋缺血,一時眩暈吧?

人介於昏眩但還有意識的半夢半醒時,胃也會很不舒服。明明胃還在休息,但人卻醒了,這狀況我也碰過幾回。你總得讓身體器官處於正常狀態,要嘛清醒正常蠕動,要嘛睡眠修整時期,才好安安穩穩。要長時間處在這不上不下的狀態,能好嗎?

怎麼老想著自己是什麼了不起的東西?什麼鬼?全能自戀者一個吧!



 樓主| 發表於 2020-3-31 08:49:27 | 顯示全部樓層
《神神叨叨四》

說到擲杯筊,我一直有一個疑惑,有關成杯(聖杯)、笑杯(陽杯)、無杯(陰杯)的機率(笑對怒,故有說陰杯為怒杯,笑與怒均有形象之意)。由於筊的形狀本不對稱,擲出陽杯與陰杯的機率應該不對稱,而我直觀上感覺平面朝下比較穩,比較不會再彈晃,所以,陰杯的機率比較高。這裡不考慮其他外因的干擾。

如果是這樣,我誇張一點假設一個筊擲出陽的機率是1/3(33%),擲出陰的機率2/3(67%),則一對筊擲出兩陽的機率是1/9(11.1%),兩陰的機率是4/9(44.4%),一陰一陽的機率是4/9(44.4%)。即陰杯、聖杯、陽杯比為 0.444:0.444:0.111。

在這比較誇張的不對稱機率的假設下,擲出聖杯的機率還是接近1/2。

查了下網文,還真的有人實驗過:
《掷筊问卦如何看懂神佛的旨意》
https://new.qq.com/omn/20180402/20180402G0X04I.html

统计三百次“掷筊”时,阴杯累计次数为177次,阳杯累计次数为123次。

只是沒有我想像的誇張,擲300次,陰出現177次(59%),陽出現123次(41%)。

所以,我的懷疑沒錯,擲出陰的機率是比陽高。

如是,則一對筊擲出兩陽的機率是15129/90000(16.81%),兩陰的機率是31329/90000(34.81%),一陰一陽的機率是4950/10000(48.38%)。即陰聖陽杯比為,0.3481:0.4838:0.1681。

而網文實驗擲杯的數據是:
“掷筊”600次时,以100分比计,则分别为:阴杯29.5%,圣杯50%,阳杯20.5%。阴杯、圣杯、阳杯的比值为1.18:2:0.82,越接近于预期的1:2:1比值。

網文預期的1:2:1(=0.25:0.5:0.25),是他們的假設,隱含的預期是陰陽出現概率各一半才會趨近的值。但由於筊形不對稱,我認為不應該機率各半。

依這實驗數字1.18:2:0.82(=0.295:0.5:205)看,回推出現陰杯與陽杯的概率還是:陰(59%)、陽(41%) *。

數字湊的差不多了。當然,這不同筊與地面、擲法、風向、溫濕度、…都有關係。

好了,結論是1. 陰陽的概率不一樣 2. 成杯的機率還是接近一半。

如果要依此來做為“不知如何選擇時的一種混沌隨機方案”,看來是可以的。


 樓主| 發表於 2020-3-31 08:56:09 | 顯示全部樓層
= = =
*註:
同樣是陰(59%)、陽(41%),我算的陰聖陽杯比為0.3481:0.4838:0.1681;實測的是0.295:0.5:0.205,這事哪裏不對?

如果有用心的同學,自己去演算,應該會發現這裡有一些細節不對。

如果拿擲600次,共1200個陰陽總數去統計,則陰654次,陽546次 = 陰(54.5%)陽(45.5%);

顯然,與陰(59%)陽(41%)兩邊對不上!中間有鬼???

我可不敢這麼以為。

請問:一次擲一個筊 與 一次擲一對筊 有沒有什麼不同?

有的!一次一個筊,我們用的是同一個筊;一次擲一對筊,用的是二個不同的筊。你假設兩個筊等同,但那事實上不同,不同的筊出現陰陽的概率本不一樣。

而我們用兩個筊不同的概率,在聖杯一陰一陽中,模糊了到底是哪一個筊陰哪一個筊陽。所謂的陰(54.5%)陽(45.5%),比起陰(59%)陽(41%)就已經是被聖杯狀態模糊化的結果,當然更接近50%。所以,做實驗統計要先定義好實驗的模式,你是在算一個筊的陰陽機率還是兩個筊的陰聖陽杯的組合。

用一個筊的陰陽機率去估兩個筊的陰聖陽杯比率,要假設兩筊的同一性,同時擲杯筊時互不影響。同樣地,用兩個筊擲陰聖陽杯的數據,回推一個筊的陰陽比率,要留意你其實丟失了資訊─聖杯中沒有標記各別筊的陰陽狀態。當你納入聖杯算陰陽,則陰(54.5%)陽(45.5%);當你不納入,則陰(59%)陽(41%)。

另外,實驗得到的聖杯剛好等於50%的期望值,600次剛剛好正300整次?運氣真好!

我用一個筊陰(59%)陽(41%),得到的陰聖陽杯比為0.3481:0.4838:0.1681;用一個筊陰(54.5%);陽(45.5%),則是0.297:0.496:0.207。這是一個期望值,顯然出現聖杯的期望概率都不是0.5(低於0.5但接近0.5)。

但網文實驗數字1.18:2:0.82(=0.295:0.5:205),聖杯概率就是0.5。注意!這是實驗的數據,是單次的結果,不是理論的推算。當然統計學上假設,大量的實驗所得的統計數據會趨近理論值。

當然,這裡還是有機會剛好聖杯擲出率=0.5,我也不能說不可能。(回頭再去看統計元分析,巧合發生率的知識,對分析結果的再分析,對統計數據的再統計。)

齊助教的黑白講第七章,RNG實驗就可看作是超心理學版本的擲杯筊/擲骰子/拋硬幣的統計實驗。
http://www.cwnp.net/thread-10161-1-1.html

你要說其中有鬼,不管是個別有靈或集體意識,如果真的有,就必須有統計上的差異。可別說,還真有!

不過,這在主流科學界看來還不能接受,超心理學還處在政治不正確的階段。

= = =
元分析
http://baike.baidu.com/view/850687.htm


 樓主| 發表於 2020-4-1 12:03:50 | 顯示全部樓層
《神神叨叨五》

有人連續十幾次聖杯呢!如何解釋?

沒有如何解釋,thing happens.

學堂上,老師考了學生幾個問題,測試學生頭腦清楚的程度。其中一個問題是:請寫出拋硬幣十次,會出現的狀態。大部分學生的答案都是看起來十分隨機的正反順序,連續幾次正或反的狀態很少,但事實是這樣嗎?

我自己拋了一次:頭、字、頭、頭、字、字、頭、頭、頭、頭、字。這看起來不太隨機,還隱含1,2,4,8的感覺,但這是可能的。

這一題,要是課堂上的老師真要同學下課實際拋硬幣記錄交上,老師反而有大概率猜出你是真實驗了,還是隨便寫上的。

大家可以算,出現10次的聖杯的機率是1/1024,機率好低,對吧!但我可以告訴你,出現10次的笑杯,機率更低。其實一樣是連續出現十次,聖杯反而是機率最高的,其次是十次陰杯,再然後才是十次笑杯。如果真的擲出十次笑杯,你應該要更高興才對,那機率太低了!

然後,如果我指定擲杯筊的順序是,笑、陰、聖、聖、笑、陰、聖、陰、笑、聖。一個看起來很隨機的狀態,想來一般人總是會擲出的結果,概率應該高吧?你去算概率,它一樣比聖、聖、聖、聖、聖、聖、聖、聖、聖、聖的機會更低。

我沒框你!只是大家把聖、陰、笑這種隨機組合搭配的通通算是同一類,所以機率變成很高而已。

中頭獎的機率高不高?從宏觀的角度,頭獎常常都嘛有人中,只是那人不是我而已。只要人次夠多,總會有人擲十次、二十次、三十次聖杯的。

我要是開宮廟,就定“笑、陰、聖、聖、笑、陰、聖、陰、笑、聖”為獲得神明眷顧得大獎的組合,大家還以為中大獎的機會變高了,殊不知被我陰了。

但人們就好奇想問為什麼啊?!

人們不認為那只是機率,只存在相關性,人們認為那是指引,是天啟,是冥冥之中的XXX。於是各種穿鑿附會,因果解釋、冤親債主、顛黑倒白、穿線引線、對號入座。。。

一問為什麼,就落入輪迴,開始玩遊戲了。

= = =
各種不過腦子,直接回答都容易出錯的問題,還有很多。
1. 网球拍+网球一共 11 美元,球拍比球贵 10 美元,问网球是多少钱?
2. 服装工厂里 3 个人 3 小时缝制 3 件衣裳,同样条件下,6 个人 6 小时能缝制几件衣裳?
3. 池塘里的睡莲长得很快,每天面积都会大一倍,直到铺满整个池塘。如果知道是在第 48 天铺满了整个池塘,什么时候会铺满池塘的一半?
….


 樓主| 發表於 2020-4-2 14:00:25 | 顯示全部樓層
《神神叨叨六》

一問為什麼,就落入輪迴,開始玩遊戲了。

為什麼一問為什麼,就落入輪迴,開始玩遊戲了?

為什麼人們總喜歡問為什麼,為什麼?

好吧,就回答看看。而這回答,就已經在遊戲了。

美國經際學教授,加理.史密斯,就是那個在課堂上搞拋硬幣實驗的人。在10次拋投中,同一面連續出現4次或4次以上的概率是47%。在264位學生中,應該會有124名學生報告這樣的結果,但實際上卻只有34名。

同樣的,你拋200次硬幣,真正的隨機數據中,幾乎肯定會出現6次連續正面或連續反面的情況,但如果是人為編造隨機數,總是會避免這種情形。於是,你越想努力編造隨機數列,就越不像隨機數列。

偵探小說家,愛倫.坡說:當你努力不想被猜中的時候,越是容易被猜中。

一樣,在一次投資學課堂上,這位教授讓學生以拋硬幣的方式捏造虛假數據,每張股價初始值都定為50美元。然後每天的股價變化都通過25次拋幣決定─正面漲50美分,反跌50美分。由此,他的學生們創作了幾十張股價走勢圖。

他拿出10張給有經驗的分析師看,果然,分析師發現了模型,比如技術指標頭肩底。一樣,一套數據挖掘的軟體也能找到”趨勢”。(軟體程序是人寫的,人能找到,當然程序更能全面找到。)
       
一場隨機實驗中,要相信變化曲線有”隱含意義”,容易;認為它就只是一場偶然,就難。

相信各位一定能在樂透彩裡,看到類似的明牌大預測,那些鬼畫符,可複雜得很!你只要想,總能在其中找你想要的。

所謂迷信,就是在沒有道理的地方尋找道理,在沒有意義的地方找到意義,在沒有規律的地方發現規律,在沒有因果的地方強加因果。

不過呢,總不能冷冰冰無感情的對應這個世界吧!像生活大爆炸裡的理工男一般,雖然他們的思維比較接近物理規律。

Let’s play the game.

= = =
《錯覺:AI如何通過數據挖掘誤導我們》,[美] 加理.史密斯


 樓主| 發表於 2020-4-16 15:26:40 | 顯示全部樓層
念經

Dear Jeffy,

你很早就信佛了,加入了宗教團體,還每天有念經的功課。

你的兩個孩子也早早都送到福智去住校了。

連你的辦公室都長期放播念佛機…
(我第一次一直聽念佛機還是在殯儀館的時候,也許太平間也有吧?我記得上次聽是在清明節靈骨塔裡。。。)

我有時想,有一種信仰,是不是叫做“對人生的放棄”?

我不是反對信仰,不然生活一點依靠慰藉都沒有。我細漢阿姑,早年全家生活困頓之時,加入了基督教信主,有團體可以互相扶持,有精神上的安慰,一家子的處境慢慢好轉。這樣的信仰,組織裏能抱團取暖,我覺得也很好。

然,你的目的是?開悟成佛?或至少是往生極樂世界吧?

但另一方面你又說,自己今生是不可能了,還要繼續輪迴?

這是對自己的不自信?或者,是表達了一種內在的不安?萬一一切都是幻夢,先給自己打一個預防針?還是借此,表達自己的謙卑?你知道極度的謙卑也可能是一種極度的傲慢嗎?

是怎麼樣的思緒扭曲呢?

你肚子這麼大一顆,倒像彌勒,身體上下小毛病不少,還痛風,想吃蝦子都不能。
念經可治不了這個。

與其花時間做那功課,要不要把時間用在鍛鍊身體會不會更好一點?先減肥?

關注於現在,還是繼續壓寶在不知道的未來?

喔!我忘了,有些信仰,是為了逃避現下的人生,直到最後的放棄。

來一段金句,算是給彼此的一個提醒吧!

我們焦慮地憧憬未來,卻忘記了眼前的生活。
活得既不是為了現在,也不是為了將來。
我們活得似乎永遠不會死,我們死得也好像從來沒活過。
                                 ---《倖存者回憶錄》,多麗絲 萊辛


就當我也是在念經吧!

Best regards,
Peterson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