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自然人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奇怪

黑白講故事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19-6-28 08:21:34 | 顯示全部樓層
獸性

「看到小朋友的臉蛋白裡透紅的,可愛極了,真想咬一口。」

這話本來以為只是一種比喻,如同對垂涎欲滴的紅蘋果的一種食慾,情感轉移,類比帶入。

但,現在發現,是真的。

那天,跟小老三玩得開心,看她胖胖小手臂,忽覺可愛,於是就真的咬上一口。當然不是真咬下去,就輕輕地咬了一口,如同小狗跟你玩,也一樣會輕咬主人。

雖然只是輕咬,但小屁孩還是會覺得疼。於是,爸爸惹安安生氣了。

這是一種獸性的殘留嗎?

對了,行文至此,才又想到情侶之間也有種草莓的行為。



爸爸:「安安,來─
五隻猴子盪鞦韆,嘲笑鱷魚被水淹,鱷魚來了鱷魚來了阿m阿m阿m……
四隻猴子盪鞦韆…」

安安:「是太多猴子盪鞦韆啦!」

結果,爸爸又惹安安生氣了。

後來,只要安安又不高興…
媽媽:「爸爸又惹妳生氣了?」
有有:「安安,爸爸又惹妳生氣了?」
心心:「媽媽,爸爸又惹安安生氣了啦…」

好了,爸爸又惹安安生氣了,都已經變成一個梗了。

都是爸爸的錯…


 樓主| 發表於 2019-7-3 14:53:02 | 顯示全部樓層
自在

Dear Samuel,

一個測“公平”的心理學實驗,你聽過吧?

研究者給第一位受測者1000元,然後第一位受測者要與第二位分,怎麼分第一位說了算,但第二位要同意,這樣雙方才可以拿走錢,不然,通通沒有。

實驗的結果是,第一位如果是六四分,第兩位同意的機會高;甚至七三分,第兩位還是有同意的機會;如果八二分就很懸了;這挺符合我們對公平的要求。如果分的不公平,我寧可玉石俱焚,也不要不拿白不拿。

本來這實驗涉及腦神經科學,用以測試人們接受不公平分配的腦神經區域─前額皮質。如果被干擾,較可能接受不公平情境,因為大腦被混亂了吧?

我們來看看,前額皮質的作用。隨便網頁一搜,一堆的相關性─自控、聰明、情緒、認知、…。自己去查,我不多連結了。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 ... /7663558?fr=aladdin

好的,如果我們是第二位被動接受者,你會如何?一般人還是如同大多數人一樣吧?那知道這事對你就沒有改變,只是知道一個資訊,做為談資使使,讓人覺得你有看書有學習有見識。

但如果要學以致用,就再多想一點,如果我是第二位,多少比例我接受?

我的答案是:任何比例。
理由一:任何比例都有錢拿,有自利的部分,我能自利。
理由二:即便比例為0,依然同意,此為成人之美,練心境。

我不追求公平嗎?這世界上哪有公平?如果總見不得別人好,那這日子怎麼過?

那如果我是第一位呢?簡單一點,就是平分。甚至於四六也成,太過就矯情了。
理由也簡單:當我有能力追求公平的時候,我就追求公平,況且,這還是公開的情境之下。

認清現實,實事求是,利益最大化,公平正義,…。對這些情境的對應與心態,背後都影響塑造著我的三觀。

面對情境,其實也就一個簡單原則的把握─【不做損人不利己的事】。但真的要做到,很簡單嗎?

為增加信心,給你一個思索:【不做損人不利己的事】是利己的。禍福無門,惟人自召。不做即不召,說白話就是不做死就不會死,別瞎折騰。也許不做損人不利己的事,福雖未至,但禍已遠離了呢!

我們也可以較真,根據博弈論之囚徒困境,一報還一報,以直報怨,才是長期而言的最佳策略。退一步,對方兩次背叛,我則選擇背叛一次,如果對方重新合作,我也恢復合作,也是一個優勝的策略。而如果你總是選擇合作,最終會被淘汰出局。

這裡,永遠的合作者就是“不做損人不利己的事”嗎?也不是。因應地選擇背叛,長期策略恰恰是利己的。損人可利己,不當濫好人。

這麼做,也有一個好處,與你合作者很容易知道你的作為,於是不需要爾虞我詐、處心積慮,彎彎繞繞,此可減少背叛,增加雙方合作的意願。

除非這是最後一次合作,對方的背叛沒有未來成本。。。(所以才有所謂“晚節不保”或“坑殺遊客”的事例)

***
當我們成熟了,會有一種超越。於是,不會再去與人比較乃至計較,比如命運的好壞、職位的高低、薪資的多少、工作量的大小、能力的差異、…。忌妒是一種很傷己傷人的心理狀態。

認清現實,認識自己,重新定位,調整心態,面對實務、客觀評價、理性作為、實事求是。

好了,這只是我個人的選項,不同的個體各有選擇也各有理由。只看自己,心過得去,理通得順。但千萬別不明究理,隨境而轉,被牽著走了。

因為看清事實,通達務理,所以自在。

你還在糾結扭捏嗎?

Best regards,
Peterson


發表於 2019-7-16 12:24:57 | 顯示全部樓層
雖然短篇但有意思

發表於 2019-7-16 12:27:13 | 顯示全部樓層
奇怪 發表於 2015-6-20 19:48
陳蝶衣

洛陽賭場管事的大漢一把將陳布衣仍到街上,斥喝道:「三天內你要不把銀兩交上來,就等著見閻王吧! ...


發表於 2019-7-16 12:28:20 | 顯示全部樓層
奇怪 發表於 2016-4-29 22:49
賀蘭飛雪

自從小雪跟著父母到賀蘭山景區遊覽回家後,便食不下嚥。她的父母親一直很擔心。


 樓主| 發表於 2019-7-27 22:51:34 | 顯示全部樓層
心魔

各位同學,今天來探討一下心魔。

心魔怎麼來的?可以是自己臆測幻想作夢,也可以是外在情境于內在激發,使自己情緒澎湃、慾念暴漲的念想。

我們舉極端的案例。

比如過去在軍史館裡,天天展示著南京大屠殺的影像、照片。一個阿兵哥天天看著這些,加上他天生性格的劣根性,化學反應一發酵的結果,連姦殺女學生的事情也幹得出來。

你說,是這些資料文物自帶暗黑能量影響人呢?還是自己心魔湧現,過了臨界,把自身吞沒呢?

再比如,在一場遊行示威的激情抗爭中,成千上萬個你之中,有沒有一個就點火自焚了呢?

去看二二八紀念展,也能感受到這些歷史文件資料影片等,對自己心理的作用,與其內在的影響。因為人有共情能力,會帶入情境。

到國軍歷史文物館,看中華民國建軍史,也能有相似的情緒波動。但如果我們到中國,比如廣州孫中山紀念館,一樣也會有。兩岸對歷史的詮釋不一樣,但一樣可以使人心潮澎湃。

人是否容易被帶著走?

不講極端,人的小心魔常常都嘛能浮現 ─ 明明不餓但是饞、捷運一漂亮長腿車模、朋友的名車豪宅、學弟薪水比我高、隔壁中頭彩、別人的老婆、有錢的禿驢、…

一般只要可以控制自己行為,不失禮失態的,也沒什麼大不了。畢竟那是自己內心戲,與他人無關。m…,好吧!有點相關,你已經用眼睛猥褻過一名女性,並且她有所反應……

張真人說了:「心魔不起,外魔不入。」趁著心魔浮現,好好打理一下心境也好。比如上面的舉例,觀察自己的心境,情緒、思考為何如此反應?裡面有或深或淺,藏在心裏的慾念、性格偏好、思維傾向、信念、立場、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總總交錯縱橫的顯潛無意識。

甚至於,為何這心理波動會被你定義為心魔?而不是人性本然?也可以拿來批判思維一番。

其實這事說難也不難,七情六慾本性有之,就是心裏那把尺,合不合度。

朱熹說:存天理,滅人欲。飲食者,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大體也是這層意思。

不需要過於推演,冥冥之中我們內心也能把握一點陽明先生的致良知。

如果要較真,內心的小心思,好壞對壞善惡,是否合度,我們也可以用康德的方法,用擴及全人類的思想實驗來審視。比如你自己那一點小心思如果成真放大到世上所有人都如此,那這世界會更和諧美好還是更糟糕?

好了,貪吃魔來了,我又犯規吃了一碗黑糖仙草紅豆湯,帶一塊菠蘿麵包。再次破功。



 樓主| 發表於 2019-7-31 22:10:35 | 顯示全部樓層
雜記

早上早餐吃吐司,突然想這吐司每一片都不一樣,然後聯想到每個東西都不一樣,每片樹葉都不相同,…。所有東西都不一樣,不等於說所有東西都一樣?不對,說不一樣怎又說都一樣?想差了。腦袋突然不靈光,算了,吃飯。

= = =
兩天前在自由廣場上遇到四個從美國、加拿大、泰國等來台一個月暑期學中文的小姑娘,被靈魂拷問了一番。我喜歡我的工作嗎?Not exactly。那我在幹嗎?

= = =
下午去了趟誠品,翻到一書,《活出意義》。這標題我同意,意義不是想出來的,是每個人去經歷,之後賦予的。然後,書帶上寫:改變,何時都不遲。那好,晚點再來改變。何時都不遲,那何時都不急。呵!

然後看啊看,又翻到一本五歲日本小童的《在我出生前,神告訴我…》。看來這也是個異能者,能看到氣場什麼的,還記得在母親肚子裡的事等等。

翻了下,裡面一句話,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OK!I got it. 每個人都不一樣。然後我就想到早上吐司,通了。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每個人都很特殊?不是,如果每個人都很特殊,那就等於是每個人都一樣不特殊。

所以,說每個人都不一樣,這話沒錯。要說每個人都獨一無二,也還可以接受。但衍生到每個人都很特別很特殊,這就不對了。

如果真要是這樣,那架子上的心理學叢書都可以拿去燒掉了。心理學研究人類心理乃至行為上的共性,如果每個人都有特殊性,還研究個鳥。

不相同、獨一無二不等於特殊。特殊是要從一堆相同或類似共性的集合中,挑選出來不共性的。比如一個大螢幕中有無數像素,每個閃著不同顏色,不相同但並非特殊,而其中有幾個亮點或暗點,不變化,因為是壞點,這些像素點才叫特殊。

= = =
我一直就有一個想法,如果有碰巧有遇到客製T恤的,我想做一件背後寫著God is,然後正面大大的印著I am字樣的。

一直沒碰巧遭遇到客製T恤的。

但今天誠品就看到一本《I am我在》的書,這書早晚會出。
既然看到了,那好吧!就買一本支持支持。



 樓主| 發表於 2019-9-21 21:19:11 | 顯示全部樓層
紅色按鈕(選擇欲)

爸爸:安安,我們去尿尿。
安安:不要!
爸爸:你要去啦,剛剛喝那麼多水。不然,上車又尿褲子了啦!
安安:安安不要尿尿!

媽媽:安安,我們去洗手間洗手,好不好?
安安:嗯…好吧!

媽媽:還不快點帶你的小情人去洗手間。

好吧!連哄小朋友都要繞彎。

這就想到選擇欲。選什麼不重要,不是最佳也沒關係,重點是要有所選擇。人是有選擇欲的,要的是選擇本身。要求去尿尿,沒得選,去洗手,可以。我哩!

總之,跟「紅色按鈕」思想實驗一樣,明明叫你不要按,可以過一輩子幸福快樂的生活,但人們就是會去按,即便過不了幸福生活。

所以,亞當/夏娃也一定會去吃蘋果的,不管有沒有蛇。或者說,蛇本來就在心裡。

人除了好奇,還是希望有所選擇的,就是要有掌控感。

利用這個心理期望,於是就有好多心理學套路。

不要命令小朋友吃飯,而是直接問吃什麼。
如果就兩道菜,吃什麼都是固定的了,就問先吃什麼,給予選擇。

在商業上有更高級的玩法。

前方只有一條路,但我另外造一條爛路,讓客人覺得有所選擇,都選設定的好路走,這也算是幫前路錨定座標。

套餐價<單點貴,於是選套餐;套餐一=198、套餐二=套餐一+贈品=199,於是大家都選套餐二。

商場放兩牌微波爐,A=499, B=199,A功能多點,但比B貴很多。於是放第三品牌C=799,更貴但功能與A差不多。於是買A的人多了。C只是誘餌,對比出A的好。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明明就看過聽過這麼多育兒及心理學叢書,我怎麼就沒學會應用呢?

= = =
《選擇》,[印]希娜.艾楊格
《價格遊戲》,[英]利.考德威爾


 樓主| 發表於 2019-9-24 15:07:46 | 顯示全部樓層
單純

接小老二回家,看到老二的課桌抽屜雜亂。
代為整理,發現有許多鉛筆被故意折損,散亂於其間。
當時奇怪,是小孩壓力太大?不為父母知?
這事大小不好說,故收集眾鉛筆屍體,交由太座詳詢。

經老婆一陣小心詢問,知道這鉛筆是被隔座男同學給折斷的,她媽當時就快炸鍋了!這是霸凌嗎?

於是,告知老師詳查!

老師也是經過一陣的查詢之後,還原了事件當時的情境。

老師說,這是小朋友之間的事,請家長不要介入。只需要男學生家長準備新鉛筆,由男同學自己交還給我家老二即可。他們本來就好好的,這事很單純。

事情是這樣,男童鞋大毛,有雙胞胎妹妹小毛,都是同一班級。他們有次要用鉛筆,但只有一支。大毛力氣大,小朋友的細長鉛筆,他折得斷。於是學會了折成兩支,一人一支。

那天,我家女兒也拿出我們準備給她的新鉛筆,不知道是大毛沒筆還是想表現,大毛借了我家女兒的筆也折成兩半。。。

結果我家女兒兩眼放光說:「你好厲害喔!」

於是,你好厲害、你好厲害、你好厲害、你好厲害、…


大人啊!太複雜了…


 樓主| 發表於 2020-2-14 10:53:17 | 顯示全部樓層
兩則

Dear Samuel,

有人18歲成年,有人到40歲還沒長大。

遇到甚麼不順心的事就開始抱怨,命運操之於他人?其實是自己沒能把握,把權力讓渡給別人。是的,你不做不錯,都是別人的錯。

是我愛的人,為她赴湯蹈火都接受了,還在小事上糾纏紛擾?那還是不要結婚害人了。

世界和平,始於家庭。

Best regards,
Peterson


= = =
Dear 中海,

我還在開會,現在看到一堆你來我往的郵件....,然後,我懂了。

凡事我們從自身先來檢討,之後像這類"驗證"事務,小量試制,我們問清楚生管,要求必須單獨做樣品。如果不被同意,至少我們第一時間就知道,也可以對應。
  
由以下討論知道,顯然是雙方不在一個頻道上。

我結過婚...兩次...,對此有深刻的體會,你以為的對方不認為,也不會告訴你她認為的。我得自己猜....而我又一直卡在我以為的思維邏輯上...

過這關,人生可以再提高。
  
現在,既然已經決定了300工令劃出20驗證,就跟進下去吧!

Thanks,
Peterson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