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自然人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daonature

掠食維生,何業之有?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8-3-10 00:21:32 | 顯示全部樓層
為何要提出經文來說呢? 這是因為,要看經文整體的意思,而不是拿眾生都平等,然後依照自己的想法來解釋,然後再,佛經說的眾生平等,豈是如張先生所說駁斥的說法那種平等的意思呢?

發表於 2018-3-10 00:29:02 | 顯示全部樓層
既然,張先生知道吃素根本不是釋尊的主張,為何把問題歸咎於釋尊、佛法呢? 又拿釋尊來和梁皇武帝作比擬,說"跟梁皇武帝一樣白癡"呢?
如果你批判梁皇武帝吃素的主張,那我沒意見,因為是事實,但吃素不是釋尊的主張,何故歸咎於釋尊呢?

發表於 2018-3-10 00:38:21 | 顯示全部樓層
abelshu 發表於 2018-3-10 00:29
既然,張先生知道吃素根本不是釋尊的主張,為何把問題歸咎於釋尊、佛法呢? 又拿釋尊來和梁皇武帝作比擬,說 ...

為你惡意批評的「道聽塗說」四個字,正式道歉吧!

發表於 2018-3-10 00:49:2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abelshu 於 2018-3-10 00:52 編輯

道聽塗說之說,其來有自,若說惡意二字,還著於本人。

例如: 張先生批判過釋尊主張: 無我、六道輪迴等說法,這些佛經確實說過,但那根本不是釋尊的主張,釋尊只是沿用婆羅門教的說法,而事實上,那些都屬於 為了順應眾生根基的方便教法,並非釋尊的真實悟得,既然不是釋尊的真正主張,豈能歸咎於釋尊呢?
其實,張先生所駁斥的無我、輪迴之說,也正是釋尊後面說的經典所駁斥過的。

無量義經云: 四十餘年、未顯真實,就是駁斥了過去所說的主張。涅槃經更明確駁斥了之前說的 苦、空、無常、無我等概念。

涅槃經云:所言空者不見空與不空。智者見空及與不空。常與無常,苦之與樂,我與無我。空者一切生死。不空者謂大涅槃。乃至"無我"者即是生死, "我"者謂大涅槃。見一切空不見不空不名中道。乃至見一切"無我"。不見"我"者 不名中道。中道者名為佛性。

發表於 2018-3-10 00:50:58 | 顯示全部樓層
abelshu 發表於 2018-3-10 00:29
既然,張先生知道吃素根本不是釋尊的主張,為何把問題歸咎於釋尊、佛法呢? 又拿釋尊來和梁皇武帝作比擬,說 ...

正面回答以下的問題,這些是不是釋迦牟尼的主張?

「釋迦牟尼的惑世任務」第二十二章 我佛慈悲嗎?

作者:張開基

自古以來,從小說或電影中,甚至日常生活中最常聽到的出自佛教出家人或佛教徒口中說出的一句話就是「我佛慈悲!」

但是,釋迦牟尼真的非常慈悲嗎?

當他傳授弟子「不淨觀」之後,造成六十位比丘自殺或請他人殺死自己,他出定知道以後,有沒有十分懊悔,為自己誤導造成的這麼大慘劇而痛心疾首?悔恨不已?

沒有!他根本是若無其事,只是改教「安般念」數息法。

他眼睜睜看著自己的祖國和族人被琉璃王屠滅時,有沒有傷痛欲絕?

沒有,只是輕描淡寫的說是「前世殺魚」的惡業才形成今世的惡果業報。

他曾經主張「殺婆羅門和闡提」沒有罪業;「一闡提」就是不相信佛教的人,想想,現今全世界有三億多佛教徒,其他超過六十七億人都是不信佛教的,釋迦牟尼的意思是這六十七億人因為不信佛教就該殺?就是死不足惜的嗎?

(原文:『大般涅槃經卷第十六梵行品第八之二:釋迦牟尼說:「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以願因緣示受畜生。是名下殺。以下殺因緣墮於地獄畜生餓鬼具受下苦。何以故。是諸畜生有微善根。是故殺者具受罪報是名下殺。中殺者從凡夫人至阿那含是名為中。以是業因墮於地獄畜生餓鬼。具受中苦是名中殺。上殺者。父母乃至阿羅漢辟支佛畢定菩薩。是名為上。以是業因緣故墮於阿鼻大地獄中。具受上苦。是名上殺。善男子。若有能殺一闡提者。則不墮此三種殺中。善男子。彼諸婆羅門等一切皆是一闡提也。譬如掘地刈草斫樹。斬截死屍罵詈鞭撻無有罪報。殺一闡提亦複如是無有罪報。何以故。諸婆羅門乃至無有信等五根。是故雖殺不墮地獄。」』)

釋迦牟尼一生主張「眾生平等」,他卻極端的歧視女性,甚至原本拒絕女性剃度為比丘尼的;而且認為女性是不潔的「五漏之身」,不適合修行佛法;這樣叫做「眾生平等」嗎?這樣是他一再宣稱的「眾生皆有佛性」嗎?連同為人類中的女性都不能得到平等待遇,何況是其他生物?

釋迦牟尼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歧見謬論?

答案很簡單;因為他一生都是在宣揚一種「熱切擁抱死亡」的觀念法,非常主觀的認定世間一切皆苦,萬法皆空,生命是沒有價值的,人生是毫無意義的,人生在世最重要的就是捨棄一切,以不生不滅,如如不動的「寂靜涅盤」為最終極的生命依歸。因此他一生完全沒有任何實質作為,也不事生產謀生,只是以乞食為生,終日只是在那裡誇誇而談如何「擁抱死亡」的謬論;所以,一個徹底否定生命價值和人生意義的人,當然對於他人的死亡是無動於衷的;甚至會鼓勵弟子和信徒殺婆羅門和不接受他教義的非佛教徒。

此外,他曾經宣揚「出佛身血的將墜無間地獄」!那麼,出人身血、出狗身血、殺婆羅門與不信佛教者、這些加上他自己要不要墜無間地獄呢(他誤傳「不淨觀」而致使六十比丘自殺)?顯然釋迦牟尼認為自己是擁有豁免特權的,他可以傷害任何人或「誤殺」任何人;以及慫恿信徒殺人而無罪,但是,任何人只要讓他流血就會下無間地獄。由此我們就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出釋迦牟尼是一個愛己過人的極端自私者,他根本不認為「眾生平等」的。

釋迦牟尼慈悲嗎?

不!剛好相反!對於生命和他人的死亡,他是異常冷血的!

這樣的人,終生宣揚極端悲觀主義,反生命的邪說謬論;我們不論是從主觀的基本生命認知或者客觀的普世共識來評斷;也就足以證明釋迦牟尼百分之一百確實是來「惑世」的,而且其教義流傳至今仍然持續不斷的在「惑亂眾生」!

發表於 2018-3-10 00:54:54 | 顯示全部樓層
abelshu 發表於 2018-3-10 00:49
道聽塗說之說,其來有自,若說惡意二字,還著於本人。

例如: 張先生批判過釋尊主張: 無我、六道輪迴等說法 ...

例如: 張先生也批判過釋尊主張: 無我、六道輪迴等說法,這些佛經確實說過,但那根本不是釋尊的主張,釋尊只是沿用婆羅門教的說法,而事實上,那些都屬於 為了順應眾生根基的方便教法,並非釋尊的真實悟得,既然不是釋尊的真正主張,豈能歸咎於釋尊呢?

哈哈哈哈------------------

釋迦牟尼那個印度老叫化子頭,最後是狂瀉不止而死翹翹的,大便拉的遍地都是,最近衛生紙不好買,你想替他擦屁股,難哪!




發表於 2018-3-10 01:22:08 | 顯示全部樓層
abelshu 發表於 2018-3-10 00:49
道聽塗說之說,其來有自,若說惡意二字,還著於本人。

例如: 張先生批判過釋尊主張: 無我、六道輪迴等說法 ...
  1. 例如: 張先生批判過釋尊主張: 無我、六道輪迴等說法,這些佛經確實說過,但那根本不是釋尊的主張,釋尊只是沿用婆羅門教的說法
複製代碼


婆羅門教不主張無我,主張阿特曼(真我)!

  1. 其實,張先生所駁斥的無我、輪迴之說,也正是釋尊後面說的經典所駁斥過的。
複製代碼


北傳佛教是佛滅數百年後才出現,

現今最接近原始佛教的是上座部,正是主張:無常、無我、涅槃,

不管是南傳北傳,佛教本來的思想養分就是婆羅門教,

只是佛教自己擷取所需、自己援引再製造的結果,

視佛教為究竟,就已經是畫地自限,以管窺天,

事實上,根本沒有究竟,佛教太托大了!


發表於 2018-3-10 01:37:01 | 顯示全部樓層
abelshu 發表於 2018-3-10 00:49
道聽塗說之說,其來有自,若說惡意二字,還著於本人。

例如: 張先生批判過釋尊主張: 無我、六道輪迴等說法 ...
  1. 無量義經云: 四十餘年、未顯真實,就是駁斥了過去所說的主張。涅槃經更明確駁斥了之前說的 苦、空、無常、無我等概念。

  2. 涅槃經云:所言空者不見空與不空。智者見空及與不空。常與無常,苦之與樂,我與無我。空者一切生死。不空者謂大涅槃。乃至"無我"者即是生死, "我"者謂大涅槃。見一切空不見不空不名中道。乃至見一切"無我"。不見"我"者 不名中道。中道者名為佛性。
複製代碼


北傳佛教最喜歡玩弄文字遊戲,

就是北傳各種自相矛盾說法搞得自己沉淪,

許多教義跟耆那教、婆羅門教牽扯不清,

然後說到正格的問題,譬如十四無記,就說不談論,

閣下將佛教的問題都推給其他印度宗派,再不然就說是方便教法,

還真是方便啊!

三法印既然是佛教各宗都承認的共識,就不能推給其他教派,

不然就不是佛教,是狒教了。



發表於 2018-3-10 11:43:18 | 顯示全部樓層
各大思想家,有些思想是承襲,有些是創見,佛法自有一套完整理路,已與婆羅門教有明顯區別,一般而言,不會歸類為婆羅門支派。
原始佛教、釋尊早期的說法,就比較符合世尊原意,這種說法大概是印順的傑作,目前在台灣好像成為為主流,這種現象,真可謂:蜀中無大將、阿斗做先鋒吧! (他還沒資格稱廖化)
印順寫的佛教史大都是參考日本人寫的,然後再加上他個人的偏見而成,他分析近代大乘佛教的許多弊病,這的確是事實,不過,在探討原因,他主要歸咎於大乘經典、教義,這就是一個大錯誤,她怎麼沒去研究南傳佛教,也一樣墮落,弊病一堆,然後再把問題歸咎於小乘教義呢? 他怎沒去研究,為何小乘教義,很早就在印度滅亡,而在中國始終無法流行呢? 真是可笑,一個都已被淘汰的東西,卻拿來當成寶一樣,台灣佛教界受其影響深遠,他說的東西變成閣下眼中的共識,這也代表,各宗派法師,一點思辨能力都沒有,他立下大乘三系的教判,竟然以"是否 空的徹底"作為評斷標準,佛法說的空,本來就不是絕對的虛無,他這種分法,使的學佛法者腦袋都變空空,而解說空義最為透徹的龍樹菩薩就說過:
大聖說空法、為離諸見故、若復見有空、諸佛所不化
龍樹正是批判如印順這般執迷空見者,台灣佛教大抵上也都受其影響。
龍樹、天台都很明確說:三法印只是印證小乘佛教,大乘佛教則是一實相印,小乘早已被淘汰教義也非圓滿,所張先生批判的正是這些該被淘汰的小乘教義,就這點來說,張先生確實比起印順要高明多了。
您說北傳佛教最喜歡玩弄文字遊戲,那是您自己分不清楚教義,或許您是比較適合小乘機根吧! 釋尊在事後的五百年期間,當時眾生的根基確實是適合小乘,所以,小乘在印度流傳了一段時間,不過,到了龍樹、天親時代,他們都同時精通婆羅門、小乘、大乘教義,最後抉擇大乘教義,那是因為人們的機根已經適合大乘教義了。而中國更是因為儒家思想已有大乘精神,所以,更不可能流行小乘思想,這些道理,哪位天兵,怎會知道呢?
在二千多年前,科學不發達、教育又不普及,要向那些人說深澳的佛法,可想而知有多麼困難了,但是慈悲的世尊,用進一切方法,以譬喻、誘導等各種方便教法來調熟眾生根基,最後才說釋尊的真實悟得,就這點來說,早在中國盛行佛教時代的天台等大師,早有的共識,人稱小釋迦,絕非浪得虛名,把一切經典讀透後,分析歸納一切教義,以全盤掌握的方式,給於各經典教義明確的定位,只可惜現代法師,沒一個人好好去讀過。

發表於 2018-3-10 11:57:31 | 顯示全部樓層
敬覆張先生:
釋尊原先教導 不淨觀,後來改教導「安般念」,而在改變說法,釋尊通常先用嚴厲駁斥先前的說法後,避免眾生執著於先前的說法,而無法接受新的觀念,
而嚴厲駁斥只是釋尊說法的一種方便手段而已。
例如:釋尊先說小乘,而後說大乘,而開始說大乘的時候也嚴厲批判二乘焦牙敗種、永不成佛,而且不只一部經批判小乘,而是遍及各大乘經典。如下:
《大方廣佛華嚴經》:「如來智慧大藥王樹唯於二處不能為作生長利益,所謂:二乘墮於無為廣大深阬及壞善根非器眾生溺大邪見貪愛之水;然亦於彼曾無厭捨。佛子!如來智慧無有增減,以根善安住,生無休息故。

《大集經》說:「善男子。有二種人必死不治。畢竟不能知恩報恩。一者聲聞。二者緣覺。善男子。譬如有人墜墮深坑。是人不能自利利他。聲聞緣覺亦復如是。墮解脫坑不能自利及以利他。

《維摩經》云::
維摩詰又問文殊師利。何等為如來種。答曰有身為種。無明與恩愛為種。婬怒癡為種。四顛倒為種。五蓋為種。六入為種。七識住為種。八邪道為種。九惱為種。十惡為種。是為佛種。曰何謂也。文殊師利言。夫虛無無數不能出現住發無上正真道意。在塵勞事未見諦者。乃能發斯大道意耳。譬如族姓子。高原陸土不生青蓮芙蓉蘅華。卑濕污田乃生此華。如是不從…….雖以五無間具,猶能發斯大道意而具佛法矣,已得羅漢為應真者。終不能復起道意而具佛法也。如根敗之士其於五樂不能復利。

《大品般若經》說:「諸天子今未發三菩提心者,應當發。若入聲聞正位,是人不能發三菩提心。何以故?為生死作障隔故。」

《首楞嚴三昧經》說:人寧作五逆重罪。得聞說是首楞嚴三昧。不入法位作漏盡阿羅漢。所以者何。五逆罪人聞是首楞嚴三昧。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已。雖本罪緣墮在地獄。聞是三昧善根因緣還得作佛。世尊。漏盡阿羅漢猶如破器。永不堪任受是三昧。

《淨名經》說:「其施汝者,不名福田。供養汝者,墮三惡道。」文意是說如供養迦葉、舍利弗等聖僧的人天等,必定墮於三惡道。

《方等陀羅尼經》說:「文殊語舍利弗:猶如枯樹,更生華不?亦如山水,還本處不?折石還合不?焦種生芽不?舍利弗言:不也!文殊言:若不可得,云何問我,得菩提記,心生歡喜。」

而最後,世尊卻又受記二乘可以作佛,可見,中間的嚴厲批判,也都是一種方便手段,正所謂:愛之深、責之切。一般父母、老師不也是常常這樣教導小孩呢? 一般人能做,釋尊就不能嗎?
學習佛經不能像瞎子摸象一樣,只摸到象鼻,就以為是大象的樣子,多數人學佛法都是如此,因為就連法師自己的搞不清楚,更何況一般人呢? 道聽塗說、不求甚解在台灣佛教界,已經是普遍的現象了。
若沒了解釋尊說法49年整體的來龍去脈,如何能完整了解世尊真正的本意呢?

釋迦族被滅一事,釋尊三番兩次阻擋,最後雖沒有成功,但世尊儼然是盡力了,因此過錯不在世尊,釋尊藉此機會向大家說因果,主要目的還是提醒眾生,別再造惡業,避免再遭受果報。

至於「殺婆羅門和闡提」沒有罪業
張先生會這麼看待佛經,顯然就不是依照世尊所說的四依法:依義不依語的說法來詮釋佛經。那段經文主要的世尊要教導的整體意思是: 不要成為一闡提之人,不是要去鼓勵殺人。張先生不以整段義理來評斷,偏偏斷章取義,顯然是: :「欲加之罪,何患無詞」了。
釋尊也是人,一樣會有七情六慾,當然也可能會犯些小錯,我沒必要去護誰,只是就事論事,澄清許多人曲解的佛法教義而已。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