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自然人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Kuoshuching

『性解放風暴』即將襲台?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3-11-11 08:19:42 | 顯示全部樓層
說實在話 台灣社會還是虛偽多
大家大部分口頭說不歧視同志
但是如果心裡沒疙瘩  怎會擔心後續那些問題?

看來還是得靠多推動真人活動
事件的討論才能回復本質
不然  說的和心裡想的其實有差異

發表於 2013-11-11 11:28:00 | 顯示全部樓層
可怕的是,一大群演藝圈的人非常支持同性戀婚姻!

還搬出上帝來,不知所云。

我已經取消訂閱戴立忍的臉書了。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 ... 54613504293?fref=ts

 樓主| 發表於 2013-11-11 14:17:42 | 顯示全部樓層
daonature 發表於 2013-11-11 11:28
可怕的是,一大群演藝圈的人非常支持同性戀婚姻!

還搬出上帝來,不知所云。

???
搬出上帝的應該是不支持同性戀婚姻吧

發表於 2013-11-11 14:38:30 | 顯示全部樓層

我覺得很奇怪,演藝圈好像吹起同性戀風,許多知名人士都跳出來支持同性戀婚姻。

現在是怎樣? 台灣還不夠亂嗎?

假使第三性公關或者人妖有權利要求結婚並且認養小孩,那人類社會會變成甚麼樣?

陰陽怪氣? 不男不女? 盛行肛交? 愛滋病擴大蔓延?

發表於 2013-11-11 20:00:10 | 顯示全部樓層


賦予狗人權? => 人狗戀?=> 賦予狗與人結婚權? => ???

=====================================================================

科學家證實:狗兒其實也是人!
作者:furkidsjournal 2013-10-11 在國際動態

在2013年10月6日刊登於紐約時報上的一篇評論十分有趣,敘述美國傑出的精神學家及心理學家Gregory Bern在過去兩年,如何與他的同事訓練狗兒在清醒及不緊迫的情況下進入核磁共振掃描器,以找出狗兒的大腦是如何運作,而更重要的是,牠們是如何看待我們人類。
而在訓練及掃描12隻狗兒後,Gregory Bern得出一個結論:狗兒其實也是人!

由於狗兒無法說話來表達,科學家必須倚賴觀察牠們的行為來得出牠們正在想什麼,這是十分有趣的,因為你無法問狗兒為何牠會如此做,或是牠感覺如何。也正因為牠們不會說話,因此進行動物情感認知的實驗是嚇壞許多科學家,也是個很大的研究。

直到現在有可以直接讓牠們通過核磁共振掃描的機器,牠們的內在想法也可以被直接反映,這樣的研究變得稍稍容易些。然而核磁共振機器很吵,在掃描過程中即使是人躺在裡面都不見得會適應,更不用說對這機器一無所悉的狗兒了。以往狗兒都需經過麻醉才能進行掃描,但是如此一來就不能觀察牠們的腦部活動了。
在這份實驗中,每位家長都會被要求簽署一份同意書,表示是志願參加,而且過程中不會麻醉狗兒,如果不願意繼續實驗,與人的實驗志願者相同,家長隨時可以讓狗兒停止及退出實驗。

Gregory Berns的狗兒Callie是第一隻實驗的對象,也許牠是習於打獵的混種獵犬,所以對事物保持高度的好奇心,因此很順利的完成訓練,牠可以自行進到艙體裡進行掃描。而且整個過程還要讓牠習慣戴上耳罩,以免機器操作時的95分貝聲音去嚇到牠。

經過數月後,當地的狗社群團體知悉這項研究是要了解狗兒在想什麼,一年內有12隻狗兒加入實驗。
雖然這個實驗才剛開始回答一些有關狗兒大腦的基本問題,但不態忽視的人腦與狗腦有一項基本的相似:caudate nucleus尾狀核。

尾狀核位於腦幹和大腦皮層之間,是獎賞回路區域的一部分,富含多巴胺受體。在人類中,「尾狀核」在我們期待中扮演著享受美好事物的關鍵作用,例如美食,愛和金錢。但我們可以只藉由測量尾狀核的活動狀態,推斷出一個人的想法嗎?由於大腦功能極為複雜,一個接連一個,要把一束單一功能或單一大腦區的情緒挑出是很困難的事情。但大腦的「尾狀核」可能是一個例外。特定部位的「尾狀核」與人類享受的的活動有一致性,在正常情況下,它可以預測我們的喜好的食物,音樂,甚至美的事物。

在狗兒中,我們發現「尾狀核」對於指示食物的手勢反應增加,也對熟悉的人物的氣味增加活動反應。甚至在初步的實驗中,狗兒對短暫走出視線外的家長再返回後,腦部有明顯的反應。而狗兒有這些反應,代表牠們很愛我們嗎?其實不一定。但是從人類的「尾狀核」對刺激的情緒反應,與狗兒的「尾狀核」反應類似。神經學家稱這個為functional homology功能性的同源性,而它可能可以做為觀察狗兒情緒的跡象。

在過去,狗兒一直被認為是「物」而不是「人」,在法律上也把牠們視為財產而非生命,但若可以偵測到牠們情緒的能力,例如愛與依戀,就意味著狗兒與小孩一樣,有一定程度的感知能力。這種能力,可以使我們重新思考如何對待牠們,甚至與人類相近的靈長類動物,因為牠們與人類一樣,都有七情六欲,而非冷冰冰的物品。

以目前的動物保護法,許多動物都是被剝削人格權的,從收容所、繁殖場到賽狗、實驗室都一樣,而一旦從MRI這樣的積極的神經生物學方式來證明牠們的情緒反應,那就可以進一步授予狗兒的人格權,在法律基礎下保護動物的權益,給予免於剝削的保護。

也許狗兒大腦成像的研究當無法幫助訂定相關的法律,然而美國神經學專家舉例,美國高最法院最近有一個案例,援引少年犯的大腦在青春期尚未成熟,因此裁定少年犯不能被判處終身監禁或無法假釋。這樣的判例也等於為神經科學與法律間開了一扇門,或許有一天,我們也會看到為了狗兒的大腦成像研究為基礎的各項辯論。



發表於 2013-11-11 21:32:46 | 顯示全部樓層
Kuoshuching 發表於 2013-11-10 19:21
非常非常贊同張老師的見解!!!!
我單身了十幾年
非常難以找到對象

看一下
也有不一樣的觀點:
有一位老奶奶,在40多年前讀哈佛心理學博士班,被系主任通知因為她表現不佳而要求退學,離開學校後她從事心理學的教科書編輯,完全遵照一般的觀念,孩子的人格發展,一是來自父母基因,然後就是父母的教養.30多年後,1995年,她投稿了一篇文章到心理學學術期刊-心理學評論Psychological Review,開頭就寫到,父母對孩子的人格發展有長遠的影響嗎(注意:是長遠)?本文在檢視證據後得到的答案是:沒有. 2年後,美國心理學學會頒給她傑出論文獎. 我們一般的觀念: 有教養的父母教出有教養的孩子, 不負責任的父母教出壞孩子,神經質的父母容易有神經質的孩子,開朗的父母教出開朗的孩子...,這些傳統的教養假設不只是假設,還提出許多事實: 好的家庭有保護作用,不讓孩子接觸毒品誤入歧途,平均來看,台大學生的的父母比較重視教育, 如果xx商職的父母就隨便孩子...
http://faculty.weber.edu/eamsel/ ... t/JudithHarris.html

責怪父母:
我從小就內向神經質,害怕接觸人群, 大學的時候接觸山塔基潛能機構,諮商人員在看了我回答的一堆問題後,抬頭問我:你的父母是不是常吵架?我一驚,好準. 後來我又看了像張老師出版社出的: 家庭會傷人,父母會傷人...之類的書, 作者約翰布雷蕭在美國蠻有名的, 他本身有酗酒的紀錄,婚姻關係糟糕,不斷結婚又離婚,也有憂鬱暴力傾向,後來經過教會的幫忙康復了,並且現身說法出來輔導其他人: 如果你的人生不成功,憂鬱,不快樂等等,都是因為你有個糟糕的父母,他們不重視你的感覺你的需求,你的家庭傷害了你,讓你事事失敗(感覺很像最近某位小朋友的說法:家裡沒人支持我).原來我可以怪父母,從小在冷戰熱戰的家庭長大讓我性格退縮,而且一事無成.

很幸運的,我們活在20,21世紀, 醫療衛生先進,我們很理所當然: 小孩都有完整的父母陪到長大. 其實沒有很久,清末,有位西方社會學家來中國,他發現3代同堂是中國農業社會人們的期盼,其實很難達成,疾病戰亂...,根本來不及看到第3代出生. 看看清末以前出生的人,像胡適,蔣夢麟...很多在幼年時不是沒爹就是沒娘,孩子會因為這樣沒有完整的家庭人格扭曲嗎?




 樓主| 發表於 2013-11-11 21:40:17 | 顯示全部樓層
ivy_0918 發表於 2013-11-11 21:32
看一下
也有不一樣的觀點:
有一位老奶奶,在40多年前讀哈佛心理學博士班,被系主任通知因為她表現不佳而要 ...

這樣說沒有錯
不過現在是要求可以決定是否生育的人
在做單身生育前多思索
不要先行造成這種可預知的單親結果

發表於 2013-11-11 22:02:43 | 顯示全部樓層
ivy_0918 發表於 2013-11-11 21:32
看一下
也有不一樣的觀點:
有一位老奶奶,在40多年前讀哈佛心理學博士班,被系主任通知因為她表現不佳而要 ...

為什麼這位老奶奶認為父母的教養對孩子沒有長遠的效應?孩子會像父母,這很自然,因為他們的基因來自父母,許多教養的假設做的研究統計,沒有把基因這個變項控制,然後發現什麼樣的父母很容易教出什麼樣的孩子,所以結論父母的教養決定孩子的人格發長.
因為上個世紀前半葉是人類自相殘殺的時代,大大小小的戰爭造成家破人亡,也正好提供了一些案例,一出生就被收養,特別是同卵雙胞胎一出生就在不同家庭長大的孩子,可以提供親生父母和養父母之間的影響差異, 這些同卵雙胞胎一出生就被不同家庭收養的孩子長大後漸漸被發現,他們的個性人格特質還是會很相似. 加上近幾十年來,基因,行為遺傳學的進步,發現很多人格上的缺陷,在受精那一剎那就決定了.
那麼,除了基因的影響外,還有什麼呢?為什麼這位老奶奶覺得父母的影響力沒那麼大?

發表於 2013-11-12 01:03:03 | 顯示全部樓層
ivy_0918 發表於 2013-11-11 22:02
為什麼這位老奶奶認為父母的教養對孩子沒有長遠的效應?孩子會像父母,這很自然,因為他們的基因來自父母,許 ...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13107
你說的是這本書《教養的迷思》

不過,多元成家裡面涉及的領養問題,不單單僅是教養問題,
當個體的自由、權利、愛,涉及其他個體時,就必須顧及更多,
子代,本來就是異性親代共有才能產生,缺一不可,這是自然之道,
再者,小孩子本身的權利?
同性戀,乃至於其他更複雜形態,選擇伴侶,自組家庭,出於雙方,
乃至多方成年個體的自由意志,相信大多數人沒有意見,
但同樣的標準,每個人僅能主張自己的權利,
涉及未成年個體,就必須嚴肅對待,小孩子的權利也必須同等對待,
不該淪為滿足成年人的私慾,即便是以愛之名,
真那麼有愛心又有能力,捐錢給家扶中心之類的團體吧!

發表於 2013-11-12 06:29:19 | 顯示全部樓層
g871702 發表於 2013-11-11 08:19
說實在話 台灣社會還是虛偽多
大家大部分口頭說不歧視同志
但是如果心裡沒疙瘩  怎會擔心後續那些問題?

你說得好實在。

我比較讚成張老師的論點,另外為 同志伴侶 立法。

試想,假如我是女同志,那我的伴侶,對我的家族成員 (父母、兄弟姐妹、伯叔姑舅),應該是何種關係? 又該如何稱呼?  光想,就覺得很亂。

g871702大,你這句 "大家大部分口頭說不歧視同志" 說的真是對極了。

我周遭有三位男同志,其中二位有對朋友出櫃。
而這二位,只有一位對父母出櫃。假設這位叫做A男。

A男是在父親過逝後,跟母親坦誠是同志。母親擔心A男,老了怎麼辦? 她是很傳統的思想: 有沒有另一伴照顧?  沒有子女照顧?

其實,我們的父母親這一輩,能接受自己的子女是同性戀者,比例有多少? 這也是為什麼我的同志朋友,在家都不提相關議題。 然後,我們現在討論 "同性結婚" 議題,我相信,父母親那輩的人,應該很震驚吧!

但,我的3位同志朋友,伴侶很固定。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