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自然人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585307lu

醫界五大皆空之冰山一角: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12-6-8 03:48:31 | 顯示全部樓層
daonature 發表於 2012-6-7 19:02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需要並重,需要一起配合。

最近開始看一本書,覺得很好看。

一直以來,每一個人都會朗朗上口上口的說:家庭和學校教育,應並重。

橘逾淮為枳,國外的良好制度,到了我們這裡,就全變了樣。

立意很好,目標高懸,實施起來卻全然背道而馳!!

大略瀏覽了一下,是一本有心子女教育的家長,必備的好書。

 樓主| 發表於 2012-6-8 04:06:30 | 顯示全部樓層
daonature 發表於 2012-6-7 19:15
我贊成醫療行為去刑化!

1. 病人的自覺才是正途:醫生與病患建立互信基礎,與醫生充分溝通,覺得不放心 ...

一些醫界的有識之士,長年呼籲,醫療去刑化,言者諄諄,聽者渺渺;

非常贊成去刑化;否則在~~出庭訴訟、賠償、無盡的身心折磨下,醫師那不興起轉往風險低的

醫美等科,或大嘆不如歸去!

嗚呼 !已是老梗的問題 ,廟堂上袞袞諸公知否???!!!

 樓主| 發表於 2012-6-8 04:49:50 | 顯示全部樓層
DIPPER 發表於 2012-6-8 01:21
早期的醫師還有仁心道德,現在年輕的醫師,很多都只是希望趕快賺錢
畢竟投資了那麼多的時間與金錢甚至精神
而 ...

台灣一流腦神經外科醫師,後繼乏人,已是事實!

三叉神經痛經常被誤診誤醫。

腦瘤、脊椎,亦如是!----詳見`許達夫著:誤診誤醫一書。

再次呼籲須:動刀的病患,務必徵詢第三者醫生的意見,慎重將事!

你可就站裏舊文搜看,對該宗教團體有著非常精確的剖析。




 樓主| 發表於 2012-6-9 04:02:32 | 顯示全部樓層
DIPPER 發表於 2012-6-8 01:37
醫療沒有百分百的
問題出在法院,不在是否去刑
現今的法院判決完全取決於法官的個人心證

醫療糾紛仲裁化,先進一點的立法,可以約束法官,亦可改善醫病糾紛的緊張關係。

醫師執業不當、疏失,除法律予以制裁外,終須靠醫師的自醒、自律,與潔身自愛;

以及醫院建立嚴厲的罰則與規範,俾收懲前毖後之效。

 樓主| 發表於 2012-6-9 09:10:09 | 顯示全部樓層
這樣的情形,隨時可能發生,外科醫師能不心驚 !

-----------------------------------------------------------------------------------------------------------------------------------------------


醫生 醫不聊生
◎ 陳家如
名主持人趙寧,健康檢查時發現體內「疑似」有膽結石,手術「摘除膽囊」後,被診斷為「膽囊癌」,不到一年就痛苦的病逝了!膽囊癌是非常不易察覺的疾病,症狀隱形,常常被發覺時已經是末期,預後非常差。看了千百個病人因癌症痛苦去世的醫師,看到用最先進儀器也分辨不出來、開刀才會知道的病灶,早早有先見之明的、幫你把有慢性膽囊炎跟有結石的膽囊拿掉了!不管是發炎還是結石,都會增加癌症機率,切掉只能說一勞永逸!
無論術前或術後,也都符合「國際醫療開刀標準」了!沒了膽的病人,不知感謝,還「生龍活虎」的嚷著要告醫師賠九百萬。你可知道,再晚個一年、兩年,你就算還有膽子、卻會沒有命嗎?(每五百個開刀下來的膽囊,便藏著一個膽囊癌!就算沒有發現息肉,就像一般慢性膽囊炎、膽囊壁有一點點增厚的樣子,癌細胞可能已經在膽囊壁上,廣泛侵犯!)
當醫師最豐厚的心靈收入,其實是病人的感謝。支持著讓醫師們熱血沸騰、氣力流遍全身,不然外科醫師哪有辦法,站幾十個小時開無聊、又壓力沉重的刀?如今心靈的收入被掏空了、尊嚴不見了、情感被傷害了、熱血也流乾了,換得的卻是滿滿的恐慌與不安全感。
(作者為醫師,醫勞盟發起人之一)

-----------------------------------------------------------------------------------------------------------------------------------------
轉載自:自由時報電子報自由廣場2012/6/9








發表於 2012-6-11 03:20:18 | 顯示全部樓層
585307lu 發表於 2012-6-9 09:10
這樣的情形,隨時可能發生,外科醫師能不心驚 !

------------------------------------------------------ ...

不易察覺的疾病就開刀來確診?

發炎或結石會增加癌症機率,依此邏輯,肺炎把肺部切除這樣就永遠不會得肺癌。
關節炎把關節切掉、腎炎把腎臟切掉、角膜炎把角膜切掉、肝炎把肝臟切掉、胃炎把胃切掉,這樣永遠就不會得癌症了。

這叫醫學傲慢! 把自己當神!

 樓主| 發表於 2012-6-11 13:55:23 | 顯示全部樓層
daonature 發表於 2012-6-11 03:20
不易察覺的疾病就開刀來確診?

發炎或結石會增加癌症機率,依此邏輯,肺炎把肺部切除這樣就永遠不會得肺 ...

膽囊結石發炎,外科醫師割除膽囊;如同早期,軍醫院醫師,割除不明肚痛軍人的盲腸般;

這種處置方式,確屬輕率不當 !

割除膽囊,後遺症: 終生不能吃過度油膩的食物,飲食只宜清淡。

割除盲腸,後遺症: 降低免疫系統能力及破壞消化系統的完整性。

前者周遭親友,所在多有;後者的可怕是,無法量化的予以評估 !

至其他重要器官的割除,依常理應不致發生。

膽囊結石,一律割除,吾人不能同意接 !!


 樓主| 發表於 2012-6-19 12:29:59 | 顯示全部樓層
       
準醫師轉行 五大皆空崩潰警鐘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台灣醫療環境惡化,原本被視為「金飯碗」的醫生職業,不只是婦產科沒有年輕醫師要選,最近甚至有越來越多醫學生在畢業後,在醫院受完第一年基礎醫學訓練,就決定棄醫改行,為台灣醫療敲響警鐘,崩潰危機似已從「五大皆空」、再逐漸擴大。
一人改唸工業設計 一人從商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女泌尿科醫師林姿吟指出,該院最近一年招收十個剛畢業的年輕醫師,進行一年的基礎醫學訓練,其中竟有兩人不但決定不去應徵住院醫師,更決定直接放棄行醫。兩位棄醫的年輕女醫師,一個人認為,自己對於當醫師沒興趣,決定改唸工業設計系,另一人則是因為受不了辛苦的值班生活,決定回去幫忙家裡做生意。
台灣急診醫學會秘書長顏瑞昇醫師表示,雖然每年都有年輕醫師決定放棄住院醫師專科訓練,甚至決定不當醫師,但人數都屈指可數;近年來,這樣的年輕醫師卻越來越多,多半是畢業考取醫師執照後,就直接去從事不需專科醫師資格的醫學美容,令人憂心。
據了解,這兩年,除內、外、婦、兒、急診五大科的住院醫師招收狀況持續惡化外,就連耳鼻喉科這種熱門科別,因住院醫師訓練較辛苦,應徵住院醫師的人數,也開始有下滑趨勢。此外,就連熱門的眼科,近年也傳出有年輕主治醫師,因擔憂醫療糾紛,執業幾年後,決定改行從事金融投資。
醫療糾紛日增與健保給付不公,使得高風險科別沒人要選,造成「救命不如救醜、救人不如救狗」的扭曲生態。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閔照指出,政府應儘速透過立法,讓醫療事故救濟計畫得以納入所有專科,以全面性減少醫療糾紛,讓新一代醫師能免於恐懼的繼續執業。

----------------------------------------------------------------------------------------------------------------------------------------------
轉載自2012/6/18自由時報


醫、病間的醫療紛爭,是一切問題的根源 !

曾幾何時,人人稱羨,天之驕子的醫生,光環盡退 !

問題已存在多年,相關單位就是不設法解決 !

非得見那白色巨塔徹底崩塌 !才會醒悟 !

發表於 2012-6-20 12:32:10 | 顯示全部樓層
http://tw.news.yahoo.com/%E7%B4% ... 8%BA-032243773.html
紐男子認罹癌揮霍度日 沒想到竟是誤診

 樓主| 發表於 2012-6-23 09:35:16 | 顯示全部樓層
台大醫院長轟 健保從根爛
「隨你吃到飽」扭曲醫療生態
2012年06月23日

【高子航、沈能元╱台北報導】國內龍頭醫院、台大醫院院長陳明豐昨以「從根爛起」,重批現今健保扭曲國內醫療生態與醫學教育,造成年輕醫師不願投入內、外、婦、兒、急診等高醫療糾紛風險、收入低的科別,也造成部分醫師開藥時,只想著是否會被健保刪除給付,而非對病人最好的藥。醫療改革團體認為,醫界應與健保局溝通,而非也用扭曲觀念對抗,否則受害的是全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衛生署等單位昨舉辦「台灣生技醫療產業政策總體檢」,陳明豐會中痛批健保制度,他說,健保基本原則不明,若要保障重大疾病就不應給付小病,民眾以為健保「隨你吃到飽」,大、小病都就醫,健保為求收支平衡,打壓醫療給付,扭曲醫療生態與醫學教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豐昨抨擊健保制度不合理,扭曲醫療環境。開藥只想到給付
陳明豐說,以前醫學系老師教他們開藥時,會教哪個藥對病人最好,「我現在也會這樣教」,但會提醒學生,哪些藥可能會被健保刪除給付;他並指現部分醫師開藥時,想的是會不會被健保刪除給付,非對病人最好。
陳明豐也指健保對各科門診給付差不多,造成內、外、婦、兒、急診科醫療糾紛多、需輪值夜班的科別,年輕醫師不願投入,像該院外科部醫師胡瑞恆先前幫膽囊發炎的台北地院審判長李英豪割除膽囊而被告,加上該院訓練多年的外科總醫師洪浩雲,下月將轉赴民間醫美診所,都讓他感慨萬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民間團體批扭曲
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柯文哲呼應健保「從根部爛起」說法,他指若定位為社會保險,就不該大小病都保,否則就應提高保費且定位為社會福利。
民間健保監督聯盟召集人孫友聯認為健保局本該管控醫療成本支出,若醫界覺得給付低,可與健保局協商,而非教年輕醫師提防健保局,這是更扭曲的觀念,病人若權益受損,不是全民之害嗎?醫改會研發組長朱顯光則認為健保局應趁機改革。
健保局長戴桂英指已在檢討不同科別給付是否合理,但她也指影響醫學教育因素是多元的,健保制度應不是唯一因素。
民眾:願增保費
民眾張欣怡說,若合理提高健保費能改善醫師工作環境,她會支持,但希望醫師依病人需要開藥。另一民眾王雪芬說,政府應正視醫師過勞問題。


轉載自2012/6/23 蘋果日報
--------------------------------------------------------------------------------------------------------------------------------------


健保制度應通盤檢討,大事興革 !

否則醫、病兩傷,受害的將是全民 !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