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自然人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奇怪

錢老闆之黑白講 – 股海浮沉路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23-11-26 21:39:13 | 顯示全部樓層
259, 敘事邏輯二

敘事要有邊界。好的敘事邏輯性強,能形成策略,並且在付之執行中可以檢驗。技術派的做法確實有邊界,甚至能形成電腦程式,可以被檢驗。但我已經跳脫短線程式交易的泥沼,對聖杯程式的執迷與追逐(之前也有文章提過,不再說)。現在程式交易,都是大型量化基金來統治,有AI、對沖、高頻交易等工具,一般個人玩家,不足以抗衡大機構*。

敘事的邊界有觸發條件。橫有停損停益點、縱有時間截止線。只在敘事框架內作為。雖然有高概率做背後支撐,但也要把所有可能的變化通通沙盤推演:如果盤勢這樣變,我就這樣對應;那樣變,我就那樣應對。記住:市場沒有絕對,我們只有應對。

超過敘事的部分,是另外的故事,除非找到另外敘事的合理邏輯與其框架/邊界,不然別做!

建議不要敘事+敘事,一套落馬換一套說詞,反覆橫跳或套娃式說事。這容易心隨境轉,自我解釋,回到散戶心態,亂玩。即便玩贏了,也是坑。長期如此便是【贏在偶然,輸在必然】,把風險意識拋之腦後。

敘事裡,除了隨機應變,也要有隨緣進出的心態。跟著敘事邏輯有紀律的操作,如踏空、賣飛,接受;踩坑、買跌,亦接受;該怎麼出招就這麼招,沒抓到機會或概率性的踩到風險,權當是上天旨意。

比如,根據敘事,某點位觸及,計畫要買10張,條件成立,操作面上一天天陸續買進,但才買2張,突然漲停超越觸發點位。計畫趕不上變化,繼續加碼追到10張嗎?不了,上天這波只讓我賺一點,那就一點吧!誰知道是否一日行情又跌回來呢?反過來,都買到10張了,還一直跌,繼續加碼嗎?想清楚敘事,是否合理高概率?或許敘事本身就沒道理,過去如此不代表未來還如此,就靜待其變,也許花開也許含苞謝掉。

最後復盤,看是敘事誤解、概率錯估、或紀律不足、動作變形,從此修正敘事或繼續操作。小心求證,及時修正。

本來就是一個持續修正的歷程。怕的是,自以為是歷程,但每次都是單一/孤立/碎片/無法積累的,如同要去找彩票號票的規律一樣。

怕的就是遇到一個混沌概率的漩渦,自以為有概率之上集體行為規律,結果自己抓不到,白瞎了一生。

近來我確實又找到幾套敘事邏輯,又自認為有道理,所以近一年來一直嘗試中。目前沒這麼賺到,因為踩了幾次坑,人性的坑,賠了還硬ㄠ。我不敢保證未來我不再踩人性坑,畢竟克服人性很難。所以,也要把人性失誤、動作變形也做為過程中的變因一起評量,最後就是數字說話,真賺了才證明敘事的可行性。


= = =
*但另一方面,就說《223文藝復興》,也有統計說他三款旗艦基金的成績還不如標普500。乖乖地買指數基金就好了。

但外部資訊總有片面性,要自己甄別。文藝復興管理的基金多,只挑賠的講,當然支持說者的觀點。我也可以陰謀論說文藝復興的其他基金都是在為他內部人持有的大憲章基金抬轎,以維持大憲章的超額收益。


 樓主| 發表於 2023-11-27 16:57:36 | 顯示全部樓層
260, 敘事邏輯三

接著說說我近期開始在嘗試的幾種可能性。

敘事如下:
2412長期看漲,買來當儲蓄。

這有沒有問題?我們看長期的股價表現。(除權復權填權後的長期月線21年)


中華電基本是包租公,出租電信電纜網路基礎設施給各電信網路商。既然是收租的,有固定收入,相對股價波動就不大,股東分紅拿股利便是。

所以,按理也不需要什麼策略,不需擇時,長期定投即可。

那在這個基礎上,我還有沒有可進一步優化的可能?有,第一步便是不拿現金股利,因為會被當成收入扣稅。所以,除權前要賣,除權後買回。因此,我們不看復權後的走勢,只看股價走勢。

再來呢?

中華電配息一般在每年六七月,股價在配息後股價自然減去每股股利做修正,修正下跌後股民會期待填權,但不一定會很快,而概率上在11月開始慢慢上揚,直到次年配息前,股價會達高點,後再次除權。

根據這種股性,我們可以有相應對策:中華電可以到11月才開始進場,而在配息到11月期間,可以不介入,把資金的流動性提出來,做其他運用。或者還是在中華電裡打轉,11月前做網格乖離,11月後靜態放著,直到配息前一周出。

這就是一種優化管理,增加收益的方法。但說得好聽,要有數據支撐。我們看一下歷史趨勢,不復權的21年長期走勢。


21年來,我們每年11月進場,次年六七月除權前走,這就賺到了7-10月,四個月的資金可流動性。

21年來,11月~次6月,股價19次都是上揚,一次平(2017),一次跌(2012)。上揚是高概率事件。

你說:萬一除權後立漲,很快填權呢?是的,有可能,你可能錯過立刻填權的機會,但同樣你也可能躲過下跌。

我們來看,每年錯過7-10月,到底錯過了什麼?

我們顆粒度大,不在意細節。年年7-10月不持股,我們錯過了:2004、2006、2007、2010、2019的漲,但同時我們也錯開了:2003、2005、2008、2013、2016、2022的跌。

= = =
自行谷哥查《2412除權除息日程一覽表》,填息時間短則一個月內,長則數年。


 樓主| 發表於 2023-11-28 16:01:05 | 顯示全部樓層
260.1

2412是我文章中多次提到的個股,理由無它,收租這事符合我心,挺穩。(你每月付電信費用,本質就是付租金,但這只是一部分,還有家用固化、寬頻上網、MOD月租、企業雲端專線、國際通話。。。)

我在《254暢想》中也提到過,可是自己真沒有這樣做過理財規劃。(當然那時沒錢也沒見識)

雖說如此,我還是說,其實台股裡比2412好的有許多,比如2330、2454、3008、..等,去看它們的長期月線(除權填權後)的上揚趨勢,都可以一較高下。只是它們的波動顯然高於2412。

比2412更穩的還有公債,收息是發起債券時就已經固定的了,所以利息不變,當然更穩,而且大部分的國家公債風險更低。

現在2412殖利率不及4%了,如果美債的收益大於4%,為何還要買2412?就風險收益比,美債的收益更高,風險更低,已經是風險收益倒掛了。

那買美債要匯兌,可能損失啊。是的,但也可能收益。這與當年我做福音計畫一個道理。匯兌與吃差息是兩個獨立因素,不攪一起考量。

但換匯操作上多少還是麻煩,本身有手續費也會損失。所以,台股裡也有公債類的標的可以選。


我還沒研究對標公債的品類,這〝股價〞也是有波動,不穩。但並非公債本身的問題。而是買賣公債權證,因為與其他長期短期債券的連動對比利差、對未來利率變化的預期等等。

這世界常常有新的玩意可以體驗,無限地圖開展。玩不完,根本玩不完。


 樓主| 發表於 2023-11-29 15:50:30 | 顯示全部樓層
261, 敘事邏輯四

接下來,我們把標的看向0050。一樣是除權填權後的長期月線。


長期看漲,買來當儲蓄,這沒問題。太多存股達人也有推薦(當然也有人選最近比較夯的其他ETF)。我同學打算退休前慢慢建倉0050,作為退休後的經濟支持。

0050顯然也不需擇時,長期定投策略即可。而在這基礎上,還有沒有可進一步優化的可能,如同2412?

我們踩著技術指標來分析看看。

WHY還技術?前面不是才說技術指標是顛倒因果的分析?而三口相聲時也說,技術騙線時有發生,根本上也抓不到何時被騙。

是的,沒錯。這都是我多年來被股市按在地上反覆摩擦買來的經驗,但我要說的是,短線中線,來回打臉,時而有之,但長線,不太騙人。因為大趨勢除了有通膨效應的加持,還有經濟周期的背景展現、黑天鵝事件衝擊影響、政府政策的調整應對、世界局勢、對市場資金、信心的長期作用等。長線趨勢極難被市場操盤手所操弄,而短中線的波動乖離,總會在長期被回歸價格均值。

再者,0050是一籃子優質股票的組合,有平均意味,似大盤而勝大盤。想要翹動股價變化,需要長期巨大的資金,在長期+多股+量大+均值狀態下,技術要騙線,扭轉趨勢,難度高。

我們看不復權的長期月線,重點只看長期均線。


60月均線(即五年月均),從2008開始體現,至今就是0050市價的底部支撐。除了2008金融危機有整年低於60月均下,其他時段僅短暫低於此線。隨著長期股價墊高,到了2020之後,60月均都是瞬間觸抵,時間窗口很短。

所以,策略上,如有閒錢存股,先累積等低於60月均下買進,比長期無腦定存要好。

但其實也有例外,比如2016下半年,有閒錢不存股,硬要等60月均下,就可能等不到,即便2019等到(其實還差一點),其市價也比2016無腦買入時高。等於錯過了2017/2018兩年配股配息。

那如果我們看120月均(10年月均)呢?不就能更低價買進。是的,如果看十年線,能有更低進貨價,但不一定等得到啊!等不到就不存了嗎?只能說,如果真有120月均下的黃金坑,而你還有閒錢的話,就大膽買進。

讓我們回頭把這招套2412看看。答案是不適用。因為就算等2412幾年等到60月均下,那時市值都高於幾年前無腦定存的市價了,難道幾年不跟進嗎?(自行回顧2412月線圖)。即便改月均為1~3年均,也沒必要。2412依其股性,就是一年一玩的票,與0050畢竟不同。

= = =
與0050比,2412更平滑,長期看趨勢更可加以歸納。50支股票的平均居然比單一個股的波動還大?是的,沒看錯。因為2412本質是收租,就債券(收息)比它平穩。就算金融危機會拉低其股價,也會在兩三年後回歸均值,重新回到它自己的上升趨勢線。


 樓主| 發表於 2023-11-30 16:37:04 | 顯示全部樓層
2023.11, 十一月戰情

【資金】(不含碳中和ETF)
現總值:924780.19。
年度累計本金投入:993256.5;年獲利金額:-68476.31;年度漲幅:-6.89%。
十一月起本金累算:937780.4;十一月獲利金額:-13000.21;月度漲幅:-1.39%。

【大盤與ETF】
年度(0)與月度(11)。


【戰績】
大盤年度成績:輸滬指,贏深指/創業/科創。贏眾大盤均值。
大盤月度成績:輸贏互見。平均打平。
ETF平均年度成績:小贏1.07%。
ETF平均月度成績:小贏0.20%。

【月報小記】
十一月,我躺平了,完全不操作。

想說都3000點了,還能怎樣?如果現在還在來回乖離,哪天萬一來一根大陽線就賣飛了,所以在大底期間,不動比動好。

但現在回看,還是應該做幾趟乖離,還可以少賠一點。看上證指數已經不準,因為這指數3000是上層要護的,本身就扭曲了。而其他指數上面顧不上,所以我績效當然輸上證,可是被其他拉低。

對於陸股,我無言以對,只能服氣。12月呢?不知道,也許繼續躺平。

就看我有沒有這能量,把陸股壓到一厥不振。互相傷害嗎?


= = =
$HTC,又回到50了。
本月我繼續出,一張張賣,2019年的到現在還沒出清,因為都40幾了,不甘心低賣。現在又在對新一輪新想法做嘗試,把重點回台股上。但凡是我有新想法並付之實施的話,通常是新一輪虧錢的開始。

$碳中和ETF。十月依然繼續創新低。本月底加碼一發,已經沒深口袋低吸了。是的,ETF它不暴雷,但可以一直創低。擺著吧!



 樓主| 發表於 2023-12-4 13:53:54 | 顯示全部樓層
262, 敘事邏輯五

那反過來,2412的策略對0050適用嗎?

不適用。

0050每年除息兩次,通常是每年七月與一月。填息花費的天數不定,有當日填完的,有數月才填完的。所以,如果不參與填息,當日填完息的機會就抓不到。
(請自行谷歌查《0050除權息日程一覽表》)

2412每年除權前停益,那0050呢?長期存不停益嗎?

就存股達人的推薦方式,確實是「零存整富」,沒有停損停益一說。

而我這裡會認為:當你想停損時,反而是你該加碼買入的時機。可能都破五年乃至十年均線了,這時是黃金坑,該填坑。

而停益,我嘗試看過有沒有好時機。一般就是技術派常用的幾招:
月線破五月均:諭示著頭部確立,一輪下跌開始。但有例外,停益可能賣飛了。
布林區間:趨勢確立時容易鈍化,沿上下緣走。不適用。
MACD、KD、RSI、威廉、. . .,都是有準有不準之時。
以前我會認為把多種指標綜合權重,回測擬合找一種大概率靠譜的,但這是一種妄想,與找聖杯一樣,會落入混雜不清的陷阱。

所以,停益的時間是當你需要用錢的時候,只要不是剛好在跌破五年均線時需要用錢,想停益便停益吧。當然,如果停益在離五年均線遠的位置,乖離大的區間,則賣的時機就更好了。

我這次賭了0050會跌,就是看0050的月K線於9月正式破五月均線。買進台灣50反(00632R),想等看看0050會不會又落到五年均下。但這操作其實不符合我的第五條炒股原則*:不做空。

果然,11月它就修復了此下跌趨勢,但既然炒了,等一年看吧!而做空的話,要有風險意識。00632R不能長期持有,該停損就得停損。(這就是沒有照炒股原則,同時在敘事邏輯還沒有理順之前,就貿然行事的教訓。)

敘事上,我目前先舉中長期(數月到數年)之2412與0050,其實我還有短中期(數天到數月)的,我也正在嘗試,歷程尚不足一年,要慢慢積累經歷,也把敘事邏輯理順,才好報告。

玩不完,根本玩不完。


= = =
重複五條原則:閒錢理論、深口袋策略、永不暴雷股、長期主義、不做空。


 樓主| 發表於 2023-12-13 08:51:37 | 顯示全部樓層
263, 應合

看到一個提問與回答,擷取一小段精華。

= = =
問:現在適合做某某定投嗎?

答:
你这问题的提法本身,就说明你还不懂什么叫定投。定投是种时间多元化策略,用这策略的原因就是放弃择时,用跨时的分散投资来分散风险,免得集中买入买到顶。
既然放弃择时,还问什么现在适合不适合?
定投不择时,除了投资者的人生周期带来的要求之外,既无起点也无终点的要求。正因如此,无论你要定投什么东西,它可以是周期性的,可以是长期上涨的,但它不能是长期下跌的,更不能是要归零的。
= = =


洽應合了我炒股五原則,是同一串邏輯。

定投,有儲蓄意味,存的自然是長期不用的閒錢。
固定時段投入,就是深口袋。
不擇時,就是長期主義。
標的是週期性、長期上漲的,不能是要歸零的,就是永不抱雷。
不能長期下跌,就是不做空,與長期通膨趨勢逆著來。


說法不同,但都相通。



 樓主| 發表於 2023-12-29 19:42:43 | 顯示全部樓層
2023.12, 十二月戰情

【資金】(不含碳中和ETF)
現總值:919785.84。
年度累計本金投入:1003091.3;年獲利金額:-83305.46;年度漲幅:-8.30%。
十二月起本金累算:934614.99;十二月獲利金額:-14829.15;月度漲幅:-1.59%。

【大盤與ETF】
年度(0)與月度(12)。


【戰績】
大盤年度成績:輸滬指,贏深指/創業/科創。贏眾大盤均值。
大盤月度成績:小贏。
ETF平均年度成績:小贏0.93%。
ETF平均月度成績:小輸0.16%。

【月報小記】

年度不復盤了,大抵是沒跑輸大盤平均,但又如何,還不是賠很大。

十二月,我繼續躺平,就加一發子彈,加在碳中和。

等待的大陽線終於在2023收盤前一日等來,但又有何用?月度還是賠了1.59%,比11月還差。

等吧!(這兩字唯一可說的是背後有閒錢理論的支撐,不然就得帶血割肉)


= = =
$HTC,還是50上下。
2023年底終於把2019年的股票,賣完了。是獲利的,平均是27.54%。但這是放五年的結果,若一年才5.x%,真沒必要HTC。

現在在新敘事邏輯下操作,有贏有輸,還有心急亂玩多賠的。到年底結果就正4617元,跟沒玩一樣。但沒有虧錢已是僥倖。明年會繼續,如果這套策略動作都不變形,自己回測2023是應該要賺20%才對。但回測總是幻想,誰知道明年這套邏輯是否還成?總之,明年盡量守紀律,希望有好結果。

$碳中和ETF。十二月依然繼續創新低。本月再加碼一發。就看它可以低到何處。已經快-30%,短期是不可能回本了。


 樓主| 發表於 2024-1-2 14:54:26 | 顯示全部樓層
264 , 老錢的短線敘事一

老錢這次想要炒短線,重拾起他年少就幻想的夢。

老錢他已經在股市中風雲飄搖二十餘年了,也經歷過很多次打臉的教訓。從小錢變成老錢,就是沒有賺大錢。

這次,老錢擺好姿態,重新振作,從思維、假設、認知、敘事、邏輯、策略、檢驗、試手、驗證、復盤,一步一腳印,去做短線的布局。

根據老錢這二十多年的經驗,他先做了短線思維的梳理,好形成認知:

首先,假設一,「短線的操作本質上就是股票交換的零和博弈」。
不涉及通膨(長期慢變量)、甚至不涉及公司獲利、分紅。因為這不能是天天有的。消息面也一樣,沒天天發新消息的。(連新聞台24小時連續播,也是灌水重複,哪有天天時時刻刻都有新新聞?)

大部分的平日就是一般日。所以,假設一,短線是零和博弈,有人賺就有人賠,是個大概率事件。

如果從長線的角度,股票就是正和博弈。因為公司有獲利,有分紅,長期拿股利,加上通膨,錢越來錢多,就是大家都加錢了。(緬A的融資市場除外)

接著,他提出假設二:「強者恆強」。這不只是炒股哲學中的老生常談,也是他長年炒股經歷中真實印證過的。

短線上,突然的上漲,旱地拔蔥,或突然的跳水,墜入懸崖。或許來源於炒作、來源於內線、來源於資金、來源於消息,. . .,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突然的趨勢改變,而趨勢一旦成形就有延續性,動能不可能一天就結束,僅一日行情。這應該也是「大概率事件」。

但這假定不完全對:萬一今天剛好有一檔基金發行,開始布局你看到的標的;相關板塊剛好製造大消息;美政府剛好官宣大放水、美聯儲剛好宣布要降息;病毒突然來襲、戰爭、天災,導致全球金融跳水,. . .,這是全面的影響,個股不能倖免。

老錢明白,所謂「大概率事件」,不是自己嘴嗨口說就算數,要用事實數據說話,所以,他之後形成策略時,必然要回測概率數字。

老錢知道假設疊加假設,大概率x大概率,就會變小概率。比如0.7是大概率,兩個0.7就是0.49,長期玩就是輸的。

如何能增加概率呢?老錢知道高頻交易有一種手法,把條件設定到超窄,於是賺錢機率提高,但因此賺的差價會變低,需要的交易次數要增加,當然這也會增加交易費用。

為了增加概率,強者恆強的動能,老錢只鎖定一天,也許會有多日行情,但他也只看一日,於是,強者恆強的概率自然提高。

以上,是要歸納短線博弈的公理,從公理出發,去找相應的現象,以便找出可能的策略。老錢把思維假設給一遍遍梳理成認知,輔以清晰的敘事邏輯,他因此形成策略:

「找當天漲停的股票,追買,於隔天一開盤即刻賣出。」

老錢想要在發車後跳上車,然後在火車啟動後即刻下車,只賺隔日動能的持續。老錢只吃一小截魚身,因為他知道魚頭魚尾都不是他可以掌握的。


 樓主| 發表於 2024-1-3 10:31:52 | 顯示全部樓層
265 , 老錢的短線敘事二

老錢深知腦嗨暢想的弊端,他需要數字來檢驗自己的策略。於是開始往過去追溯,看這樣的策略勝率有多高。

經過他砌而不舍的統計,他得到了一組比例:正71.6%,負19.8%,平8.6%。也就是說,勝率有7成,這是非常好的結果。

策略不在意單次輸贏,甚至不在意輸贏高低,在意的是得勝的概率。

比如一種策略,當你回測發現有6成概率,十次有六次能為正,這策略顯然可以玩,但因為概率還是接近一半一半,就算贏面高出一點,也容易出現多次連續打臉的狀況。這時,你心態會不會崩?會不會開始懷疑?於是動作變形?老錢回憶很久以前,那個紅買綠賣的程式,就是那樣,你一直堅持,最後拍拍打臉時,你一定棄之如敝履。你說要有紀律要相信,但難道不會一條道走到黑?

好的策略回測要先看正負次數的比例,而不首重於單次獲利或虧損的大小,因為單次的盈虧是運氣。如果正的次數多,比如五次中有四次正/一次負,先不管正賺多少/負賠多少,因為正得多,在遇到兩三次負的時候心態不會崩。如果遇到連續五次負呢?那你基本可以確定,一定是你自己的策略邏輯有問題。(負會連續負的原因也可能在別處,比如市場總體走弱,大盤都在跌了,個股不能倖免,於是此一段時間,原策略處處碰壁,老是輸,就是沒有把大環境大趨勢給考慮進來。)

如果長期博弈下,時常有正的回饋,正多多負偶爾,你才可能堅持。最後,正多也會導致賺錢,至於每次是賺多還賺少,是運氣。

如同職業賭徒,他確認機率變大後開始下大注,但還是偶爾會輸,但贏多輸少,結果便好。

有了檢驗的根基,老錢打算開始付諸實施。

試水溫,是對一個長期大量博弈的尊重,只有實操,才能見真章。而一旦實際操作,就會發現操作面是一大難題。策略很美好,操盤很煩惱。

你想發車後跳上車,你確定能跳得上?

對一個已經漲停鎖死的股票,就算你排隊掛買,也不一定排得到,而那些你排到買到的,是不是不強?是不是就很可能動能不足?所以七成勝率是不是就需要打折扣?而一旦你發現怎麼常常輸,被來回掌嘴,是不是就會開始懷疑人生?

那我們在盤中找那些快漲停但還沒漲停的,儘快追漲,不就能買得到?是,買得到,但我們又如何確認這檔票會一直漲停鎖死呢?每天也有衝擊漲停但失敗的個股,而這種個股的動能明顯差於漲停鎖死的,勝率一樣會降低。

老錢統計過程中,經常看到漲停鎖死的個股,連續跳空漲停鎖死。是,這種股票幾乎天天可見,但茫茫千股如何找到?就算把當天剛開始旱地拔蔥型態的都抓出來,也得猜何支會續漲,何況買都買不到。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