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 二月戰情
【資金】(不含碳中和ETF)
現總值:978804.00。
年度累計本金投入:958349.9;年獲利金額:20454.1;年度漲幅:2.13%。
一月本金起算:997965.18;一月獲利金額:-19161.18;月度漲幅:-1.92%。
【大盤與ETF】
年度(0)與月度(2)。
【戰績】
大盤年度成績:全輸。
大盤月度成績:輸上證、深指;贏創業、科創。
ETF平均年度成績:輸0.93%。
ETF平均月度成績:贏1.24%。
【月報小記】
資金部位,本月抽離部分,本金下降。
股市本月總的跌多漲少,所以我的乖離策略的成績也拉近與上月大漲的差距,沒跑偏。
上月舉了恆生ETF的案例,我思考在採用乖離的策略下,是否股價在下上週期來回波動後,就是白玩?
我後來想到一個問題,我不是只有一支股票在進行乖離策略。我ETF標的共十支,它們之間本就是彼此起伏的,而我在其間反覆橫跳,這樣有沒有打破規律?打破本質上乖離優缺點相抵的詛咒?
我給自己的答案是:打亂步調有,打破規律沒有。
因為每一支,都是依其各自的布林區間去做乖離,雖是總體,但也各自獨立。
如果哪一支滿倉10發了,未滿倉的標的尚有餘糧,是可以拿來給跌得兇的持續加碼,故而可相互支援補充,但若一旦普跌,餘糧見底,不平衡滿倉套牢就會更快拮据,左支右絀。
這種互補作為,只會打亂乖離策略,卻不能打破乖離帶來的本質上的詛咒。
自問:那如果說每支標的都獨立操作,如果平時使用布林區間乖離,在狂漲超跌下布林鈍化失效,我採用網格操作,是否會跳開魔咒?
自答:不會,這只是一種複合的乖離操作,也可以想成融合了不同技術指標,發明了一種新的綜合乖離策略。喝果汁會發胖,喝綜合果汁依然會發胖。
自問:如果不是乖離綜合,而是順勢/乖離策略的綜合呢?這兩種是截然相反的操作,是否就能跳離魔咒?
自答:何時使用乖離,何時使用順勢,這不就是擇時的問題?你有可能猜對了,一方面賺到了,一方面閃跌成功,兩頭順;但也有可能一方面套住,一方面踏空,兩頭虧。乖離有乖離的詛咒,順勢也有順勢的詛咒。
這種作法,把時間拉長,大概率就是時而賺到時而賠錢。但你不甘心,還妄想在其中找到規律。結果下次馬上打臉,這不是跟猜樂透號碼有規律一樣?問題是擇時,純以技術面的波動去猜,信息量太弱。如果長期看,加入其他維度的資料,比如公司面、市場面、技術發展、國際政治經濟的週期,等等;在比較寬泛的範圍上去揣度,才有可能跟進。
不然,使用人工智能、隱馬爾可夫模型、孿生數字股市《218》等去時時擬合,或許能擺脫魔咒。
我現在不就是用我自己的腦做人工智能Fuzzy的技術面擬合,而Fuzzy內包含有來自市場面、情緒面、消息面等等不同維度的輸入。然後以技術為主,較不受情緒影響,落入大眾人性的泥沼。同時也有意識地放慢步調,以一個略長周期延遲操作,不一驚一乍,免受內心戲的情緒干擾,被割韭菜。
但這又是自我感覺良好的假想劇本,未來是否如此演出,我不知道。所以才以一個數年為期的實驗,持續進行中。。。
= = =
$HTC,60+。長期持股,借券收息。
$碳中和ETF,本月又下去了。依然水面下。長期持股,低下來有閒錢就買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