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自然人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奇怪

錢老闆之黑白講 – 股海浮沉路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25-8-1 14:46:36 | 顯示全部樓層
295, 2025下半年換股調倉的規劃(上)

2025.07股情已說,我把指的部位去除。

現在看七月,我代表指的標的:A50、A500、中證500、科創50、創業50,月度漲得比我好!做為”支點”的標的整體都漲,漲得比我月度成績高。我換股換錯了?也不一定,只能說我總能在錯誤時間點上動作。其實也有做對的標的,但性格上屬於看非不報喜的悲觀者心態。

動作是對是錯,等看長期了。

去指,債沒變。先說說我平行換的保與息的標的。

黃金ETF(518880)換成黃金9999(518850)。其實它倆就是同漲同跌。但時間拉長,後者就好於前者一點點。一開始我總會選到差一點的,所以我果斷換標的。但如我所說,換的時機不對,過程中間差了股價、手續費。或許需要花一年把那價差給補回來,白換了。

香港紅利(513630)換成恆生紅利(513950),也是後者好於前者。一樣損失手續費與價差。

央企40(513920)換成紅利央企(513910),換的當日還好,但月度回看,前者又漲好於後者。

這就是一種悖論,過去好未來就好?只能看中長期,後者能否延續之前走勢,繼續跑贏前者。還是說,我換就打臉我?

銀行ETF,是新增加的標的。它本屬行業ETF,但由於它高股息的特性,我把它列為息的一員。現在看,銀行是在高位,但息我看的是中長期,只要緩漲不跌,已達目的。我會不會被套高崗上?拭目以待了。

以上,BETA斜率越斜越好,再不濟只要守住有BETA趨勢,也可以。

我來回對比,A股對應到港股的ETF(QDII),漲幅高於內地(比如中證紅利、紅利低波)。所以我所選標的都趨向港股。是否會換A漲贏港,我不知道,但強者恆強,還是維持港股優先。而其中各ETF:香港紅利、恆生紅利、港股紅利、港股央企紅利、港股通紅利等等。其實名稱上根本也看不出來成分股是指向港企還是內企。並且ETF自己也會換股,不容易區分它們,相關性可能也不低。總之,我看的就是誰過去漲得好,BETA斜率高,才是金準則。希望BETA延續吧!


 樓主| 發表於 2025-8-4 09:49:35 | 顯示全部樓層
296, 2025下半年換股調倉的規劃(中)

接著看股的部分。

HK科技(513890)換成科技港股(513980),

本來我把HK科技看成指,但它漲得太好,波動不能只當指。這麼好的標的當然要留,但是一對比,它還是輸給了科技港股,所以跳換。

港股創新藥,是生物醫藥類型的ETF,根據ETF漲幅的排名靠前,所以增列。來回選了漲幅最優,望持續。

香港證券這兩個月表現也是超棒,但一漲過規劃倉位我就賣一點,這樣反而少賺了許多。反思,我的作法也要有彈性的變化。

金融科技,跟證券、數字貨幣都有點關係,香餑餑。

消費電子,年初開始加入一直表現不佳,本想丟,但一丟就會漲,六月起漲,倉位先調輕,慢點拋。果然,4%倉位調成3.3%,賣了一波,就又漲。帳面上已經解套,但不要一解套就賣出,不然沒倒在黎明前的黑暗,反而在開始輝煌時賣飛。

遊戲動漫,也是我在排名中發現的熱點板塊。這概念很清楚,沒有猶豫就加入精選。總是一段時間中國就會有影視、遊戲等媒體熱點出現,而且每每都是一波票房,比如黑神話悟空、哪吒。此ETF目前高位下來,分批建倉完成。

通信,我本來一直就關注,只是還沒入選。這標的本來先選了電信ETF,後來發現通信ETF更好,就跳了。通信也好電信也罷,就是支持新發展的基礎建設,本來就有它一杯羹。

AI智能,機器人,夯中的最夯;半導體,中被美卡脖子,必須突破的領域,當然也是必然精選;航空TH(軍工)與航空(低空經濟),指向地緣衝突、物流等。稀土,中可卡美脖子的資源,也與軍工、永磁、機器人、新能車等相關。

以上優選精選,價格都是超去年九月底井噴式大漲的高點,沒有長線巨量套牢盤,上方空間很大。

其實還有很多板塊沒有入我眼,但都是熱議的項目。電力、電池、新能源車、光伏、酒、民生消費、海洋經濟、雅下基建、房地產。。。我一看還沒過去年九月底高點的,一律不選。

我是從ETF排行、突發熱點、眾多股票視頻中發現標的,也許還有沒被我發現的潛力板塊,那就是沒緣分,不屬於我的了。

接著說一下。為何半導體+半導體設備、航空+航空?


 樓主| 發表於 2025-8-5 11:15:15 | 顯示全部樓層
297, 2025下半年換股調倉的規劃(下)

許多ETF的命名類似,如果看ETF的成分股,有重複有不重複的,有占比重與輕。總之,有相關性但不完全強相關。

芯片、科創芯片、半導體、芯片半導體、半導體設備、林林總總一堆ETF。去掉小市值,對比漲跌排名,總還有選擇困難症。

於是,我就選兩有相關又不強相關的ETF,倉位各半,搭為二配。這二配的模式是否有助於把行業各公司的參差快慢,也就是BETA中的ALPHA,給分判出來?
漲快的會休息,慢的會跟上,跌多的會止跌,等少跌的補跌?不同漲同跌,顯示這倉位上,就是倉位不平均,爾時我調倉,漲慢的多倉跟漲,跌少的少倉下跌。是不是就抓到BETA中的ALPHA了?

如果可行,那麼之後,我也會再拆分,如港股科技VS中概互聯或H股ETF,通信VS電信,航空VS軍工,稀土VS有色,等等,採二配,根據它們一對對的漲跌來回倒騰,賺取BETA中的ALPHA。

當然,這種小打小鬧,是否賺了小的丟了大的,尚未可知,先實驗觀察。

航空TH,TH表天弘,是天弘證券發行的ETF,如此命名是因為實在很多航天航空類ETF。航天又與航空不同,航天是跟太空發展有關。

低空經濟又與無人機有關,而無人機可以物流也可以投彈,跟軍工有一定關係。

所以,航空二配,也是與半導體/芯片一樣思路。

以上,息股都是ETF,我沒有壓單一個股。上次押陝媒,閃沒了一萬。不再單壓了。

眾上,股ETF的標的太多,我沒有打算平均分倉,就先不均倉位規劃,高位的輕倉位,走勢好的多倉位。讓股們自行去競技,贏的我會視情況加倉。其實不需要真加,就是養它不賣,不去平衡倉位,只要調整增加它的倉位規劃,也算加倉。而輸的我會平衡,也是加倉,如果一次次平衡加倉,還沒起色,就不加了,先輕倉位,中期看K線,如果下去了,就汰弱清倉。也就是股王策略在ETF上的執行。

我不相信好的ETF,就只能好半年好一季,我進場就高位套牢。

最後,我眾優選ETF也有其競爭ETF,就是兩不相伯仲讓我選擇困難的ETF。每隔一段時間比對看看,我如錯選就考慮換。雖然眾ETF都是跟進行業板塊不亂來的被動型基金,但每個ETF的選股、風格、操作策略、基金經理不同,我不會單純信任。而我總是很賽,總會挑到爛蘋果,所以要觀察。

以上,記2025下半年的選股思路。

= = =
因為不再是一階思維,所以不會在單一標的上來回磨蹭做網格交易。採倉位平衡的二階作法,純粹看所有標的互相競技的結果。不是左側或右側交易,反而能留住有漲勢股票,不會輕易賣飛。反過來說也一樣,跌勢中也不會輕易補倉,只有在觸發倉位再平衡條件時才會移倉。條件目前定在規劃倉位的10%,比如4%規劃,高於0.4%不平衡才動。


 樓主| 發表於 2025-8-29 15:59:26 | 顯示全部樓層
2025.08, 八月股情

【資金】
現總值:1804382.34。
年度累計本金投入:1440640.04;年獲利金額:363742.30;年度漲幅:25.25%。
本月資金投入:1649853.34;月獲利金額:154529.00;月度漲幅:9.37%。

本月資金池計出-50000。

【大盤與ETF】



【股情】
本月A股票大漲,港股休息,紅利類也停滯,我占比50%的部位表現沒有股票類好。僅跑贏滬指,大輸深證、創業、科創。

甚至於我連自己規劃的倉位,我實操都跑輸。

比對平均/現有/計畫,股的部位大漲,平均自然漲幅大超現有/計畫。我實操之所以輸,是因為每當股漲超我規劃倉位,我就會賣出去補落後的紅利銀行類,平衡倉位。然後,我賣出的股繼續漲,我補倉的紅利繼續跌。因此,我的成績比較差。

如果以結果論來看,我自己不亂動,放任股繼續漲,我不說月度可能超10%,至少可比規劃9.72%高。但我月度卻僅+9.37%。

我只能說幸好,幸好我用倉位來控制我胡亂買賣的衝動,倉位規劃會直接卡住我大筆交易。雖然我依然跑輸,但不因為我的操作,讓我輸的太多。

計劃我的交易,交易我的計畫,不因市場波動、人性弱點,被帶到溝裡。

【月報小記】
2025下半年七八月的獲利已經超過整個上半年。如果我不改上半年的策略,不調倉換股,其實會賺更多。退一步,如果我不把保債息 VS 股,各50%。而是維持四六分,一樣也會好於現在。

但誰知道呢?股會在這兩月突然大漲。

現在也不改下半年的策略了,策略忌諱變來變去,抓龜走鱉。萬一高股息又重新站上風呢?

= = =
台股的部分,50反留兩張。放個念想護台股,不過台股漲跌,我兩張50反也浪不起來。
中華電差不多加倉到位,這養到明年。
高盛基金的美公司債也出了三分之一。ㄟ,果然出了台幣又升,價值又回來一點。沒錯,總會在出之後,就漲給你看。


 樓主| 發表於 2025-9-30 18:35:39 | 顯示全部樓層
2025.09, 九月股情

【資金】
現總值:1857603.26。
年度累計本金投入:1458640.04;年獲利金額:398963.22;年度漲幅:27.35%。
本月資金投入:1822382.34;月獲利金額:35220.92;月度漲幅:1.93%。

本月資金池計入18000。

【大盤與ETF】



【股情】
本月A股盤整,各票有漲有跌。占比30%的紅利類繼續陰跌,占比20%的保債類平均表現也沒好。

我實操全跑輸,平均/現有/規劃。。。WHY? 因為自己手欠。

明明上個月我還說不改下半年的策略了,策略忌諱變來變去,抓龜走鱉。

【月報小記】
本月延續了上個月自己復盤的缺失,繼續做怪。我根據股王策略,把幾個ETF下架,換新秀上場。

首先,把同類ETF漲勢差的,換漲勢好的。消費電子(159732)換成UC電子(515260)。

其二,本預想芯片/半導體設備、航空/航空,兩兩同步又不完全同步,冀望透過動態平衡,抓BETA中的ALPHA。這想得美,事實難成。我回測後發現實際上就是兩者的平均數,即便長期能多,也不夠手續費扣。結論就是:買漲勢好的就好,多搞平衡就是手欠。

於是,我二選一,把芯片(588200)加碼,把半導體設備(561980)給撤了,同時換上儲能新秀,電池ETF(561910)。也把航空TH(159241)撤了,換XD有色(512400)。

現在回頭看,果然,下架後半導體設備就飆上去了;航空撤下,也上漲了。新上的電池、有色,雖然也漲,但加起來就是跑輸前者。本來漲差的漲好了,換的反而輸了,實現了抓龜走鱉的預言。

只有UC電子跑贏了消費電子一點,但補不了跑輸的。

而上一波換的,銀行ETF,賠;恆生紅利/港股央企,現在也都跑輸之前的標的;黃金/科技港股漲跌基本一樣,沒必要換,轉換成本也賺不回。只有電信換通信賺了,還好。

總的算,就是白費功夫。

另外,我還有一個亂操作輸的點。股的部位,是一種順勢操作的策略,而倉位管理,又偏偏是一種乖離的做法。順勢與乖離,兩者有矛盾。怎麼把矛盾統一呢?我就不該在左側就乖離,太急躁!漲(跌)的股,續漲(跌)概率大,要等到它不漲(跌)反跌(漲),到右側時才去平衡倉位。太急著去調換,也是一種抓龜走鱉。

要管住手了。

= = =
台股的部分。漲都沒我份,不敢追就算了,還越漲越出。重倉還是中華電,而它偏偏不漲,而其他股我也不敢買。當然我越不敢,就越漲,我也不知道是進是等。

A股的經驗,台股可能水土不服。目前我沒有想法,保守以息為主。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