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自然人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張開基

張開基-不想再來「輪迴」的------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14-3-24 21:19:26 | 顯示全部樓層
行雲流水 發表於 2014-3-24 21:00
張老師您好
請問我們住在這個普遍相信輪迴且此機制運作盛行的地域
會不會有這種情況

對「輪迴」因為宗教宣揚而深信不疑的,當然會受到吸引,不信的或者文化宗教背景中沒有此種觀念的,如果對人間過度眷戀,還是會被吸引的;

就像所謂的「花粉季」對於體質過敏的簡直有如地獄,但是,對於正常人,根本是不存在的(肉眼看不見飄浮的花粉微粒)。

人會轉生為畜生,是極罕見的特例,按照統計,相當於不存在。

「龍」,中國人所謂的「龍」,許多人認為是神話產物,我曾經長期研究,出書認為是古人見過的「恐龍化石」長久被美化和神化的產物,所以,當然不可能回到過去轉生為「恐龍」,如果是「靈界」一個幻想神話形成的機制,這點我不知道,我也沒研究過。



發表於 2014-3-24 21:46:0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觀心取慧 於 2014-3-24 21:57 編輯
只要我想,我就可以(不用輪迴)……


「輪迴轉世」的「想」與「不想」是「內心思辨」,是一個「自我對話」過程中的「理解」,並非靠意念來達成現實世界中「物質慾望」的那種「想」。

同樣的,困難或簡單也是「內心」的一個「思辨」,就如同覺得很「困難」,那就是非常的「困難」,因為這是個自我設定的「侷限」,若覺得「簡單」,就非常的「簡單」,這是拋開既有「深固」的意念,嘗試從難以接受與不解中所獲得的「體悟」。

要不要「輪迴轉世」再來一次,只是看個人能否將自己從含有「輪回機制」的宗教教義中,以及無宗教信仰也認為會輪迴轉世的念頭裡「解放」自己!

所以接不接受「不需輪迴轉世」,只是個人的一個「想法」。

反向追溯思考,為什麼會存在「輪迴轉世」的想法?

輪迴轉世是從什麼宗教,什麼時代開始流傳的?

那麼在還沒有輪迴轉世的理論之前又是什麼?

全球的人都需要輪迴轉世嗎?

為什麼就必需要輪迴轉世?

可以不需修行也可脫離輪迴嗎?

如果一但不需輪迴轉世,將會是什麼結果?

嘗試著去思考與自己根深地步所牴觸的觀念,去思辨,讓自己獲得對於生命中全新的「詮釋」。

當然我同樣認為「輪迴轉世」完全不需要!

人類生命結束後,「靈魂」的延續是自由的,不需受苦受難!

更不需要再來一次「輪迴轉世」的重倒覆轍!

除非,一直認為還要再來輪迴轉世,那麼誰也無法阻止你「再來一次」,因為一切都是個人的自由意念。

設法提升自己的「心智能力」吧!

發表於 2014-3-24 22:34:35 | 顯示全部樓層
張開基 發表於 2014-3-24 21:19
對「輪迴」因為宗教宣揚而深信不疑的,當然會受到吸引,不信的或者文化宗教背景中沒有此種觀念的,如果對 ...

謝謝張老師的回覆

發表於 2014-3-25 05:41:49 | 顯示全部樓層
玄逸宗 發表於 2014-3-22 21:27
「放下」佛教思想,回到生活層面去累積。

有時太多思想摻合在記憶裡,是一種阻礙。

先介紹一下個人圖像好了--霹靂布袋戲人物刀狂劍癡葉小釵,有個佛教傳人的身分;
一來同是姓葉,二來是母、舅的宗教信仰。不過,這不代表我對佛教思想是全盤接受的喔!

個人比較崇尚的是老莊思想,尤其道德經,但有些還是註解的玄之又玄難以理解,
所以就想說能否「禮失求諸野」的從佛教或其他宗教、哲學的思想中取得些許的借鏡。
就算釋迦牟尼此生總評是來惑世的,但也不代表其所言皆一無可取而逢佛必反吧!

盡信書不如無書,更何況「書不盡言,言不盡意。」
就算是所謂的歷史也一樣,成王記錄前朝敗寇的東西能盡信嗎?
只要是敘事的,我大都當寓言或神話;真實與否有時已非重點,能否從中有所領悟才是至要。

立論再有理、證據再充足,我也不會百分百信,那只是昔資'、今驗與科技所總結出來的東西;
所述再怎麼天方夜壇,也會留有萬分之一的真實可能,或許只是未必在此間時空。

佛教思想,我最主要執取的是「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這一句~
「我思故我在」,但想太多的確對我的生活造成了某些影響;
若是「放下」到什麼都不想,那我生而人發展智力又是要幹嘛?

發表於 2014-3-25 10:05:17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玄逸宗 於 2014-3-25 10:24 編輯
yoneyue 發表於 2014-3-25 05:41
先介紹一下個人圖像好了--霹靂布袋戲人物刀狂劍癡葉小釵,有個佛教傳人的身分;
一來同是姓葉,二來是 ...

鄭問畫得「葉小釵」,你也有看霹靂布袋戲嗎?

原來如此,看你對於佛教的道理能談若自如,我還以為你是「佛教徒」的說,原來是精通道與釋兩家的達人,拍謝XD

我所說的放下,意指諸家之思想來自於對天地自然裡一種觀察與驗證,我想人也是這樣的,從一開始吸引許多前人的智慧,當自已要進行解體、壓縮找到適合自已的部份,還是必須回到生活裡。

從生活中去體悟,就如你所說,疑了悟,悟了一滴一滴慢慢調整自已。

這是一個循環。
這裡無聊聊一下刀狂劍痴的「隻手之聲」,我覺得這是一種自我觀察模式。

聽心音、聽劍音,說白一點就是觀照自我的意識(此聽非耳之聽),品味念頭在變化當中的細微之處。



發表於 2014-3-27 17:03:13 | 顯示全部樓層
玄逸宗 發表於 2014-3-25 10:05
鄭問畫得「葉小釵」,你也有看霹靂布袋戲嗎?

原來如此,看你對於佛教的道理能談若自如,我還以為你是「 ...

對啊,就是鄭問漫畫裡的截圖。原來逸宗兄也是布袋戲同好呀~
但霹靂在三教主及後三傳人要聯手才能壓制的魔魁,輕易被白衣劍少發便當後就較少在看;
天宇則是在刀劍談劇集左右,電視台停播後也就幾乎沒有在看了。

之前有段時間在其他論壇頭像放的是「殺生為護生,斬業非斬人」的佛劍分說,
能夠破邪顯正,才是快意的人生啊。但就怕真假難辨殺錯人或能力不足反被殲,還是先算了。

想要找到最後終極的目標,然後免去彎路的直線地走過去,但無限遠的未來我看不到;
而前人走的未必也都是正確的路,就怕差之毫釐最後失之千里,被以盲引盲的入火坑,
所以也就事無不疑,因此常常優柔寡斷,距離達人的境界還很遠吶~

得到歐陽上智幫助而領悟「隻手之聲」就是「無聲之聲」,但隻手是否就真的無聲?
所謂「大音希聲」--有看過地球在太空中運行,其實聲音極大的這種說法;
參照人的「可見光」是有範圍的這種理論,個人是能接受。
如果能夠內觀到手裡面的電子在運行,是否就真的無聲?或者只是極小到不可聞?
好吧,撇開極端不論。就「可聞聲」來講,隻手之聲(好像取材自禪宗公案)就是無聲之聲。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是否因為生的力量而宇宙恆動(或稱無常;變易)?
而要能觀照到自我的意識(追本溯源回到道?最後涅槃?),好像則要講究入靜的功夫:
儒「止、定、靜、安、慮、得」,道「致虛極,守靜篤」、釋「戒、定、慧」……

我是從施寄青《通靈者說》中,得知了「自發功」這個氣功功法的存在,想要由此入靜;
功法講究「鬆、靜、自然」隨氣帶動身體自己去動,而非意識,頗有「發在意先」的味道,
身體從初級(大動)、中級(小動)到最後高級時則「不動」,有人可能就會有靈的體驗。
不知是否只看書(林孝宗教授的五本著作)自學沒去問人以及跟團同練的關係,
練功停滯在中、高級之間已經很久了。

另外也來聊聊半駝廢所授的三式劍招「探、自謙、必勝」,得其劍意後而能變化千萬招。
個人覺得可與佛家「聞、思、修、證」的修智次第互為參照。

※探(聞):
佛家的四弘誓願裡有一條叫「法門無邊誓願學」(為了接引不同根器的眾生?)
但是莊子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所以,先廣泛的聽聞、學習,然後「暫時」先選一門與己相契的來深入。

※自謙(思、修):
戲劇的武學討論區上,有說是守勢,應該也可以說是「抗打擊能力」。
「滿招損,謙受益」,自滿之後對於外在的東西,想都不想就全盤接受或否定,都算是迷信。
而益要能受,要空、無掉部分原本所固執的事物,至少讓不同的說法先進來;
得益(也有可能只是包裏著糖衣的毒藥)之後,還是要小心的去思惟、明辨。
然後再投入紅塵(生活當中)去歷緣對境,讓火來煉真金。

※必勝(證):
在生活中有所積累後,對於某種理論可能就有了法的確信(某種程度的開悟?)。
但這並不就是終點,還是要再回去聞思修;讀書千遍,其義自現。

春去夏來冬又至,中國曆法一甲子六十年後又重新起算,日繞銀河中心轉一次2.2億年;
就是這麼周而復始的循環著,感覺就像輪迴,彷似無有終期。

發表於 2014-3-27 23:08:52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玄逸宗 於 2014-3-27 23:21 編輯
yoneyue 發表於 2014-3-27 17:03
對啊,就是鄭問漫畫裡的截圖。原來逸宗兄也是布袋戲同好呀~
但霹靂在三教主及後三傳人要聯手才能壓制的 ...

嗯,我到現在都還有看霹靂,魔魁那段也有些人與你同感而因此不看了。其實霹靂的編劇來來去去,在沒有一個統一的「世界觀」下,很容易角色與組織的平衡會銜接的有落差,如果想看同一個世界觀,角色等級不會差距太大的劇情,我推薦黃大俠的天地風雲錄~

「yoneyue」兄多方涉獵各家系統,從「探、自謙、必勝」與「聞思修證」就可以觀察到,說起來我目前接觸最多的是儒家思想(中庸),道家則是由對老子思想有研究親戚解說瞭解,佛教則是透過日本與中國的佛教(嚴格來說可算是大乘與禪宗),真正對佛教觀念與歷史有一定的認知,還是透過張老師的著作與文章瞭解的。

不過除了上述三家思想的學習,本身是有研習中國傳統武術為主。

這與「yoneyue」兄所學的「自發功」就有產生不同的觀念與路線,請容我多花些時間來說明。

自發功是強調放空「意識」,以「潛意識」為主(或者說是以『本源』為核心),這必須要應對適合自身的心法來做配合,這點在這裡的「陳蝶衣」兄對自發功有深厚實修心得,你可以找他聊聊。

但我所學的武術則不同,是以「意識」入手,經由長期的自我與身體磨合、瞭解,並且在人我雙方的互動過程去更深入的體會「放鬆」與「技術的施展」。

意識>自我與人我協調>潛意識,不是馬上就放掉意識,而是在兩者建立一個平衡的機制,是以意識(身)與潛意識(心)的統合為一個大方向。

曾經在自已練習套路或進行雙人搭手訓練過程中,雙肩不懂如何放鬆(完全放掉則是垮),後來經過一些不同的事件領悟,明白太執著於武術或單一系統而不從生活去慢慢觀察、做起,反倒是一種極端了,後來經過慢慢調整,雙肩慢慢也一點一滴鬆開,也能覺察到以前沒有用到的地方。

另外在技術的練習與應用,也能反推自身身體部份僵硬(觀照),與心智能力的訓練(想像、運用)也是另外一種方向。

另外有關於「探、自謙、必勝」的見解,我親戚曾有寫過自已的看法與領悟,不過一時找不到文章,等找到再與「yoneyue」兄分享。

發表於 2014-4-26 21:57:19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有個傻想法......爲啥選擇輪迴的不都選高富帥一輩子幸福的?跟所謂福報有關係嗎?
如果人可以修行到入胎不迷,那智慧經驗不就可以累積嗎?

發表於 2014-4-26 22:53:41 | 顯示全部樓層
takicheng 發表於 2014-4-26 21:57
有個傻想法......爲啥選擇輪迴的不都選高富帥一輩子幸福的?跟所謂福報有關係嗎?
如果人可以修行到入胎不 ...

參考一下這一篇:

『靈異密碼』第一冊 第九章
http://www.cwnp.net/forum.php?mo ... &extra=page%3D5

發表於 2014-4-26 23:01:44 | 顯示全部樓層
蝴蝶 發表於 2014-4-26 22:53
參考一下這一篇:

『靈異密碼』第一冊 第九章

找文速度真快!可見平時爬文很勤喔~~~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