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逸宗 發表於 2014-3-25 10:05 
鄭問畫得「葉小釵」,你也有看霹靂布袋戲嗎?
原來如此,看你對於佛教的道理能談若自如,我還以為你是「 ...
對啊,就是鄭問漫畫裡的截圖。原來逸宗兄也是布袋戲同好呀~
但霹靂在三教主及後三傳人要聯手才能壓制的魔魁,輕易被白衣劍少發便當後就較少在看;
天宇則是在刀劍談劇集左右,電視台停播後也就幾乎沒有在看了。
之前有段時間在其他論壇頭像放的是「殺生為護生,斬業非斬人」的佛劍分說,
能夠破邪顯正,才是快意的人生啊。但就怕真假難辨殺錯人或能力不足反被殲,還是先算了。
想要找到最後終極的目標,然後免去彎路的直線地走過去,但無限遠的未來我看不到;
而前人走的未必也都是正確的路,就怕差之毫釐最後失之千里,被以盲引盲的入火坑,
所以也就事無不疑,因此常常優柔寡斷,距離達人的境界還很遠吶~
得到歐陽上智幫助而領悟「隻手之聲」就是「無聲之聲」,但隻手是否就真的無聲?
所謂「大音希聲」--有看過地球在太空中運行,其實聲音極大的這種說法;
參照人的「可見光」是有範圍的這種理論,個人是能接受。
如果能夠內觀到手裡面的電子在運行,是否就真的無聲?或者只是極小到不可聞?
好吧,撇開極端不論。就「可聞聲」來講,隻手之聲(好像取材自禪宗公案)就是無聲之聲。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是否因為生的力量而宇宙恆動(或稱無常;變易)?
而要能觀照到自我的意識(追本溯源回到道?最後涅槃?),好像則要講究入靜的功夫:
儒「止、定、靜、安、慮、得」,道「致虛極,守靜篤」、釋「戒、定、慧」……
我是從施寄青《通靈者說》中,得知了「自發功」這個氣功功法的存在,想要由此入靜;
功法講究「鬆、靜、自然」隨氣帶動身體自己去動,而非意識,頗有「發在意先」的味道,
身體從初級(大動)、中級(小動)到最後高級時則「不動」,有人可能就會有靈的體驗。
不知是否只看書(林孝宗教授的五本著作)自學沒去問人以及跟團同練的關係,
練功停滯在中、高級之間已經很久了。
另外也來聊聊半駝廢所授的三式劍招「探、自謙、必勝」,得其劍意後而能變化千萬招。
個人覺得可與佛家「聞、思、修、證」的修智次第互為參照。
※探(聞):
佛家的四弘誓願裡有一條叫「法門無邊誓願學」(為了接引不同根器的眾生?)
但是莊子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所以,先廣泛的聽聞、學習,然後「暫時」先選一門與己相契的來深入。
※自謙(思、修):
戲劇的武學討論區上,有說是守勢,應該也可以說是「抗打擊能力」。
「滿招損,謙受益」,自滿之後對於外在的東西,想都不想就全盤接受或否定,都算是迷信。
而益要能受,要空、無掉部分原本所固執的事物,至少讓不同的說法先進來;
得益(也有可能只是包裏著糖衣的毒藥)之後,還是要小心的去思惟、明辨。
然後再投入紅塵(生活當中)去歷緣對境,讓火來煉真金。
※必勝(證):
在生活中有所積累後,對於某種理論可能就有了法的確信(某種程度的開悟?)。
但這並不就是終點,還是要再回去聞思修;讀書千遍,其義自現。
春去夏來冬又至,中國曆法一甲子六十年後又重新起算,日繞銀河中心轉一次2.2億年;
就是這麼周而復始的循環著,感覺就像輪迴,彷似無有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