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桂子 於 2012-8-31 16:28 編輯
hi,赫生,想查些资料回复你的,就去网上找“导引”的资料。因为,印象中,在比较早的资料上,“气功”这个词出现率很低,经常看到的是“导引”、“吐纳”、“丹道”。所以,我就想从“导引”开始找起,没想到在“百度百科”上就意外看到了很多资料。
百度百科上这两个“词条”,是大陆人编写的,如果香港或台湾有人有异议,那再说吧。
先贴链接
http://baike.baidu.com/view/203982.htm
http://baike.baidu.com/view/13654.htm
然后,说说我从这当中,和其它资料中整理出来的东西——
“气功”一词,虽古已有之,但并不常用。现代“气功”的定义,可以认为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经医师、也是医家气功师的刘贵珍先生提倡,才开始普遍使用的。“刘贵珍在《气功疗法实践》一书中写到:“‘气’这个字,在这里代表呼吸的意思,‘功’字就是不断地调整呼吸和姿势的练习……”一般认为“气功”二字从此被确定和传播开来。”
在现代“气功”定义被提倡之前,“气功”这个词出现的频率很低。相反,现在所说的“气功功法”,过去常被具体地称为:丹道术、导引术、止观、吐纳、养生术等等。会有这么多名称,是因为气功里面主要有四大派,分别是道、僧、武、医。
据我个人来看,这四大派里,道、武、医三家,关系更紧密,也应该说比较地“系出同源”;而僧,也就是佛教气功,来源不同,主要出于瑜伽术。在“丹道、导引、止观、吐纳”四类里,“止观”是佛家的气功,主要用的是“画面观想”。
而丹道,追求的是“结丹”,主要是“道”家的。
但是,吐纳、导引,其实在道、武、医里,都可以看到。而“吐纳”,更是武道僧医,都离不开的。
所以,如果你想追溯源头的话,就得至少分成两脉去追了。
至于,为什么现在“气功”和宗教扯在一起,个中的道理说起来可以说很多,也可以很简明地回复如下:
1.搞宗教的人,如果会一点气功,信他的人会更多;
2.练气功的人,如果来点宗教,有时,能招来更多徒弟;
3.专业宗教人士,有闲有钱,可以练气功;而且气功可以提升他们的精神专注力或者别的能力;
4.宗教里强大的信念集中技术,或者是信仰带来的专注力,可以提升人的“气功”水平,当然也会让人“入魔”。
至于通灵,那可以看成和民俗宗教相连的东西,所以,道理也不出以上范围。
我来给你举个例子吧。比如说,有个师父,让你先默想他的相貌,或者默想某位“上师”的相貌;然后他教你念一种咒,再再同时在你身上的某两个穴位上按引一遍,你就会不由自主地打起拳来,各种姿势、妙不可言。那么,你如果本来就对武术感兴趣,这么来一次后,你想不想拜他为师?他是不是招生起来,就容易很多了?比实打实教你功夫,让你站桩、练马步,要多很多倍的吸引力了?
还有,催眠不是气功。但是将催眠应用在气功里,用之得法,可以放大效果。
说到底,人的身心是相通的,不能完全割裂来看。等你明白了更多的身心互动,你就能明白这些道理了。
给你一个最简单的“游戏”,让你体验。两手掌相对,放在胸前,彼此距离十到十五公分。然后,静下心来,慢慢开合,拉神挤压几下中间的空气。会有什么特别感觉吗?那感觉又到底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