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連體孿生姊妹的悲劇
伊朗連體孿生姊妹的悲劇
------------------------------------
南方網訊 經過50個小時的馬拉鬆手術,伊朗連體姐妹拉丹和拉蕾雖然成功分體,卻因為在手術的過程中失血過多,終究逃不過死神的召喚。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追述了這對伊朗“姐妹花”凋落手術臺的令人痛惜的經過。
來自多個國家的五位腦神經外科權威在新加坡當地時間昨天(8日)下午1時30分,把姐妹倆的大腦分開,但拉丹和拉蕾卻先後在下午2時30分和4時逝世。
這對頭部相連了29年的姐妹,堅持要分體,以便過獨立生活,追求自己的夢想。7年前,她們曾向德國醫生求助,卻因為醫生認為風險過高,而拒絕為她們操刀。
去年,姐妹倆慕名前來新加坡,希望成功為頭部相連的尼泊爾連體嬰分體的神經外科醫生吳有晶能幫助她們實現分體的夢想。
這個歷史性的全球第一宗頭部連體成人分體手術,於是在上週日(6日)早上8時35分展開了。
醫生在7日下午完成腦部血管的繞道手術後,於5時開始了大腦的分割,沒想到才進行了1個半小時,就出現了繞道血管阻塞的情況,拉丹和拉蕾大腦隨時會缺氧,手術無法進行下去。
新加坡萊佛士醫院8日傍晚召開記者會時表示,當時,手術小組面臨著兩種抉擇:一是立刻停止手術,把姐妹倆送入加護病房,第二就是繼續冒險完成手術。
結果,院方在徵求了拉丹和拉蕾在本地監護人的意見後,繼續為姐妹倆手術,理由是,要分體、獨立生活,是姐妹倆一直以來的夢想。
8日下午1時半左右,當手術小組完成分割手術時,兩人大量失血,隨後陷入危急狀況。下午2點,拉丹腦部的血液循環開始出現問題。醫生搶救不遂,拉丹在半個小時後,宣告身亡。
拉蕾當時的情況雖然危急,卻仍然支撐著,並繼續接受輸血。下午3點45分,拉蕾腦部的血液循環也開始衰竭,醫生搶救了15分鐘,卻沒有結果。
分體手術主治醫生之一的吳有晶昨天在記者會上說:“看到她們在(手術臺上)掙紮的時候,我們都很難過,雖然我們當時也正在掙紮著(搶救她們)。
“在過去的半年裏,所有曾經同拉丹和拉蕾接觸過的人們,都被她們真誠的性格,深深感動。我當然感到很難過,不過這就是生命,不是嗎?至少,我們幫助她們完成了分體的夢想。”
萊佛士醫院主席表示,當醫院接受這個挑戰時,就已經知道風險很高。“拉丹和拉蕾也都清楚知道手術的風險。作為醫生,我們只能盡力而為,其餘的就只能聽天由命了。”
拉丹和拉蕾決定分體時,原本就有不少爭論,吳有晶認為,這些爭論將會持續下去。不過,最重要的是,手術小組已經盡了全力,有這樣的結果固然叫人感到失望,但手術小組在手術的過程中,對於進展卻是相當滿意的。
7月8日下午2時30分,拉登.比詹尼因大出血死在新加坡萊佛士醫院的手術室內,下午4時許,拉蕾同樣也因失血過多而死亡,為用生命換取獨立生活的悲壯一幕畫上了句號。擁有獨立生活的渴望,沉積了29載,但她們生命的最後一躍,未能衝破樊籬。
來自新加坡、美國、法國、日本、瑞士和尼泊爾的總共28名專家以及100多名助手參加了此次手術。醫生們先為姐妹倆切開頭骨,隨後,5名神經外科醫生為她們分離腦組織。這階段手術花的時間要比預期的10小時長許多。奈爾說,手術過程中,醫生們遇到了很多血管和其他組織。7日,醫生們完成了手術中的關鍵一步,為姐妹倆共用的一條血管成功改道。這一步驟曾被視為手術的最大障礙之一。
6日開始實施持續50多個小時馬拉松式手術前,為姐妹倆主刀的新加坡醫生吳有晶表示,手術可能會使姐妹倆中的一人或兩人死亡,她們也可能變成植物人。但是,姐妹倆多次表示,寧願冒生命危險,也要接受分離手術。
在醫院大廳內,姐妹倆的數百名支持者和朋友聽到死訊,陷入無限悲痛,幾十人失聲痛哭。“我難過極了,”新加坡人阿爾米拉.張說,“雖然與她們非親非故,我還是無法抑制悲痛的心情。伊朗方面得知她們的死訊後,舉國上下沉浸在悲痛之中。信報綜合消息
兩姐妹的最後七個半月
●2002年11月20日:兩姐妹抵達萊佛士醫院,準備就分離手術可行性接受檢查;
●2002年11月22日:檢查開始;
●2003年6月2日:院方確定分離手術可行;
●2003年7月1日:院方宣佈6日實施手術;
●2003年7月5日晚9時45分:兩姐妹顱壓異常,手術迫在眉睫;
●2003年7月6日:手術準備就緒,兩姐妹狀態良好;
●2003年7月6日上午10時:代號為“希望”的分離手術開始;
●2003年7月6日晚8時20分:整形醫生和神經外科醫生打開兩姐妹頭顱;
●2003年7月7日上午9時:手術進入第二階段,神經外科醫生準備實施血管改道手術;
●2003年7月7日晚10時30分:大腦粘連導致手術速度緩慢;
●2003年7月8日淩晨1時20分:神經分離手術進入初始階段;
●2003年7月8日下午2時30分:拉丹因大出血死亡,拉蕾情況危急;
●2003年7月8日下午4時許:拉蕾因大出血死亡。
2003年7月10日,德黑蘭,世界首例連體分顱手術失敗後死亡的伊朗連體姐妹被分別裝在兩個棺材中埋葬。當人們將姐妹兩人的棺木抬上飛機的時候,一支軍樂隊奏著哀樂,她們的朋友都傷心地落淚。
為了獨立而犧牲生命,這般頑強精神非伊朗姐妹莫屬。2003年7月8日下午,引起全球關注的世界首例成年連體分離手術以悲情結局收尾:手術失敗,勇敢決定“單飛”的伊朗連體姐妹相繼死亡。
這對不同尋常的“姐妹花”—— 拉丹和拉蕾除了顱腔相連、共用一個腦供血動脈外,身體其餘部位都是各自獨立的。儘管連體給她們帶來了諸多不便,但姐妹倆從小到大已經形成了一種特殊默契,不但頑強走過了29年的人生歷程,還一起獲得了法學學士學位,創造了“人間奇跡”。
但是,獨立生活的渴望在她們心裏等待了29年,儘管已經被告知分體手術的高風險,勇於追求自由生活的她們還是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單飛”手術。雖然最終雙雙“凋零”手術臺,但她們勇敢、執著、堅強的精神將永遠銘刻在世人心中,讓我們用百合花來紀念她們,祝願她們在天堂幸福。
-------------------------------------
想想;
相同的基因條件,相同的生長環境,相同的教養模式,365天,每天24小時形影不離的生活了29年,卻有著不同的人格特質;最後卻甘願冒著50%死亡的機率,也硬要分割開來;
生活的不方便當然是重要因素;但是,兩姊妹最後冒死的決定還是基於各自不同的人格特質,不同的想法,實在無法繼續「共同生活」下去;
那麼是什麼因素造成她們的不同;
形成人格特質的「先天遺傳基因說」、「後天環境說、教養說」、「後天同儕效應說」遇到這對姊妹時,統統摃龜敗北;
迄今在科學界仍然說不出一個所以然???
那麼你說呢?
註:孿生子是研究人類「人格特質」異同最好的素材,但是,在作研究和思辨時,一定要盡量多方面的蒐證和思辨,想想;為什麼孿生子有這麼多的雷同,卻又還是有所不同,還是各自有獨立的人格和想法;甚至幾乎先天和後天都幾乎「完全相同」的條件因素下,還是有很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