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自然人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锦里

请问生理上的衰老对人心智的磨损会继续在死后带来影响吗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1-12-22 12:16:28 | 顯示全部樓層
锦里 發表於 2021-12-22 00:56
今天在看张老师早期的《上穷碧落下黄泉》。对其中实例2讲述的,亡者G先生说自己被害死是前世冤债所致,又 ...

那是張大早期的書了
張大的觀念總是會繼續進步修正的
請以張大近期的書提到的觀念為主

 樓主| 發表於 2021-12-22 23:47:56 | 顯示全部樓層
benjamin 發表於 2021-12-22 12:16
那是張大早期的書了
張大的觀念總是會繼續進步修正的
請以張大近期的書提到的觀念為主 ...

我想无论早期与否,即使实例,当时必是如实记录。那就其中案例而言,该如何解释才能符合现在的理论体系?

發表於 2021-12-23 21:59:59 | 顯示全部樓層
锦里 發表於 2021-12-22 00:56
今天在看张老师早期的《上穷碧落下黄泉》。对其中实例2讲述的,亡者G先生说自己被害死是前世冤债所致,又 ...

我覺得並不會。

我想,人的想法一生之中在不同時期都會有不一樣的想法,像是年齡層等,而「上窮碧落下黃泉」是張大早期作品,長期做學術或是其他專長研究的學者同樣在研究過程中的每個時期,總是會有新的發現甚至是顛覆以往的想法,而張大後期的著作「廣義靈魂學」是包括田野調查、蹲點等「質性的科學研究」與縝密的思辨成果有了重大發現,因此已和以往的觀點有所差異了。

可參閱千古騙局 業報輪迴」下冊 第十章 再談因果業報

因果報應或因果報業是個複雜的問題,我也尚無法完全的釐清想個明白,僅以自身現階段的想法來討論,但同時卻也覺得這是個很單純的念頭,在大自然的本質上並無善惡之分,道德經曰「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人類社會演進過程衍生了諸多的文化,在主觀的善與惡之間律定許多的法律制裁與犒賞手段,或是由自己的所作所為而造成的後果。

例如殘害無辜引發仇恨相報,殺人償命天經地義,亡者產生了復仇執念也是合理的,但每個人具有的靈性特質不同就會有不同的作為,也許是放下也許是等待著復仇。這個話題同時讓我想到「輪迴過境室」,或許在輪迴過境室的氛圍裡頭仍有因果報業的觀念,我想在宗教教義的輪迴轉世與因果報業是有相當的關聯,而我認為這是個「純粹的求生與自我保護」被剝奪了,因此也當然會想要有些作為,所以這樣的行為卻被因果報業與前世今身放大了,同時也是宗教約束信徒和詐財騙色神棍常用的恐嚇伎倆。

有果必有因,有因未必有果,天地無善惡,因業不相報。




 樓主| 發表於 2021-12-23 22:52:40 | 顯示全部樓層
觀心取慧 發表於 2021-12-23 21:59
我覺得並不會。

我想,人的想法一生之中在不同時期都會有不一樣的想法,像是年齡層等,而「上窮碧落下黃 ...

    感谢慧大的条分缕析,让我有所体悟。现在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早期作品里的观灵术及牵亡魂等实例,所涉及的仅限于轮回过境室中。而所谓因果报应前世业债等等,也都仅限于狭义的轮回过境室内的亡魂的认知程度?

    另外,我并不认同自然本质并无善恶之分,因为道德经中同样提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如果自然本质无善恶之分,那按照弱肉强食的规则演化,这世界的文明不可能发展至现今这种程度。因为恶者总是好逸恶劳,偷奸耍滑的,但往往这样的人,支配了现实世界中的权力和财富。另一方面,如果自然没有善恶之分,为什么人们会对那些触动心灵深处最需要温柔以对的情感时,会有不可言说的共鸣?
    就我自身经历而言,我很确定,冥冥之中,有某种超越于客观自然,或者说超越客观机械唯物--唯灵论的某一种力量和规则,在主导一部分人的命运,只是对我而言,依然难以明晰其中内涵。
    总体来说,张老师的灵魂学体系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起码击败了通常意义上的宗教。我更希望在张老师的肩膀上,能眺望那些我确定存在但尚未发现的,明日世界里的真理与规则。所以我总是会抱着质疑的态度来研读灵魂学理论。

發表於 2021-12-24 16:30:54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玄逸宗 於 2021-12-24 16:32 編輯
锦里 發表於 2021-12-23 22:52
感谢慧大的条分缕析,让我有所体悟。现在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早期作品里的观灵术及牵亡魂等实例,所涉 ...



先推您所打的最後一段話,能思能疑總是會有自己所得。

「自然」本身無「善惡」之分,個人想……只有「人類」才會發展出這種「二元論」的思考模式,自然界絕大多數的生命有機體因「生理結構」發展程度較低,所以在「認知發展」的程度也就沒有人類來得「複雜」,但這裡並不是指人類之外的生命有機體就是比較差,因為生理結構發展簡單,所以在某些層次是優越於人類的。

我想您應該要先瞭解「個體」與「群體」的差異性,還有人類演化這一路上所經歷過的歷程,在自然界求生存外,還因「認知發展」進而有了所謂的「社會化」。

而所謂的「善惡」在每個時代都有其不同的定義,甚至在現今的時代每個地區對於所謂的「善惡」都有所差異性,這也是每個地方文化發展不同所導致的。

如果真的要說,那就是人類所建構出來的世界是「多元」的,有善亦有惡。

至於您所提到的「心靈觸動」這點,我想這類感悟其實也跟「善惡」沒有太多的連結,這裡沒有評批您的意思,因為我們畢竟瞭解不夠多,在很多字詞與文化上也略有不同,只能就現有的依據做判斷。

「溫柔」本身是抽象的,但我能肯定父母若能時常抱著自己的孩子,那種「親密感」就是最直接的一種「力量」,說得更機械化一點,就是人類這個有機體在艱困痛苦的自然環境下所發展的一種自然反應,為了讓自己的後代能活得更好,更強大,現今有部份的研究也有指出父母對幼兒的擁抱,也有某種程度的「復原效果」。

至於您所提到的那種「命運」,我目前唯一能聯想到的大概只有「道德基本原則」這個機制所產生的連鎖效應。

發表於 2021-12-24 21:20:12 | 顯示全部樓層
早期作品里的觀靈術及牽亡魂等實例,所涉及的僅限于輪回過境室中。而所謂因果報應前世業債等等,也都僅限于狹義的輪回過境室內的亡魂的認知程度?


我對這個問題也是一知半解,只是覺得輪迴過境室參差宗教思維,在東方主流宗教教義的輪迴機制是人所編造的,卻成了真實存在的現象,輪迴轉世也敘述前世今生的因果報業,而是否僅限於輪迴過境室中我也無法定論。但是靈性層級高的靈魂不受輪迴機制的影響,他們能夠理解生命的意義,自然是自由自在。


我並不認同自然本質並無善惡之分,因為道德經中同樣提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如果自然本質無善惡之分,那按照弱肉強食的規則演化,這世界的文明不可能发展至現今這種程度。因為惡者總是好逸惡勞,偷姦耍滑的,但往往這樣的人,支配了現實世界中的權力和財富。另一方面,如果自然沒有善惡之分,為什麼人們會對那些觸動心靈深處最需要溫柔以對的情感時,會有不可言說的共鳴?


這點我認同玄逸宗網友的想法,而我的延伸想法是如果地球現在是恐龍時代沒有人類,甚至是混沌初期只有微生物,那麼為了生存猛獸獵食而弱者成為食物,微生物互相吞食,火山爆發地震海嘯冰河時期等的自然災害造成物種大滅絕,也並不會在意是善人還是惡人的,所以這一切如何定義善惡?也許是地球有了人類而演化至某階段心智後,同樣是為了生存與保護自己的族群、部落以及鞏固家園和秩序,漸而衍生了道德觀。

由於心智的開發與進化和集體共識進而產生了正與負的思維,同時在心靈上也感受的到正向與負向能量,例如嫉妒和仇恨,和藹和仁慈,也由於集體共識定義了善與惡,同樣都是人類,惡者能成為強者,善者也能夠成為強者,因為本質是一樣的,只是成就的心境不同,事實上我認為盡自己的本分,以正確的觀念好好的過生活,肉體生命時期是短暫的,人類生命的延續「靈魂」世界中還有很長的路要加油要走,何須拘泥遲滯於某些瑣事,我想強者不在於眼睛所及。


就我自身經歷而言,我很確定,冥冥之中,有某種超越于客觀自然,或者說超越客觀機械唯物--唯靈論的某一種力量和規則,在主導一部分人的命運,只是對我而言,依然難以明晰其中內涵


這又讓我想到了輪迴過境室的過程中有個階段為「生命藍圖」,但多數人投胎之後並無法憶起當初為何?雖然不一定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命藍圖但也許有所關聯,可在本站搜尋「生命藍圖」,既使定下生命藍圖也是有機會扭轉的。這又延伸了既然投胎之後都忘記了那麼,幾乎大部分的人都不具有前世記憶,那麼因果報業不知還有何意義?想的到的大概也只有上篇所回覆的文了。


總體來說,張老師的靈魂學體系具有划時代的意義,起碼擊敗了通常意義上的宗教。我更希望在張老師的肩膀上,能眺望那些我確定存在但尚未发現的,明日世界里的真理與規則。所以我總是會抱著質疑的態度來研讀靈魂學理論。


研究總是有不同的觀點和方向,理性討論真的很棒!我感覺得非常好!

 樓主| 發表於 2021-12-24 23:13:07 | 顯示全部樓層
觀心取慧 發表於 2021-12-24 21:20
我對這個問題也是一知半解,只是覺得輪迴過境室參差宗教思維,在東方主流宗教教義的輪迴機制是人所編造的 ...

      我每次读慧大的文字都感到非常轻松。我推想了一下,可能因为是您具有纯粹的探知欲故而总会有感而发,所以从不说空话,或者空对空,也不矫揉造作,这样让我读起来就很容易懂,也很舒服。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可以认为您是一位有道德的人。而我所说的善,在我们彼此的沟通中,我能很清晰的感受到您的“善”。很明显,这里所体会到的善,并不是出于任何经验或者受教育等方式获得的,而应是超越于人类经验基础之上的先天存在的体验。因为另一方面,对于没有这种体悟的人,他是不能觉察到这种善的。
     关于善恶以及道德起源的问题,在这里讨论只能说是大家空对空的摆观点。因为如果想论证善恶先于人类理性存在,相当于在论证先于人类有个至高无上的“神”的存在,这不但需要追根溯源论证人类理性的本质,且这显然与论坛主旨相悖。在这里我只是基于个人的经验提出困惑,也希望日后能够有机会理清其中的奥秘。
    当然这个话题的责任出在我,我使用了宏大的、不严谨的词汇去企图探讨一个非常宽泛的问题,使大家无法参与到问题之中,对此深感抱歉。

 樓主| 發表於 2021-12-24 23:33:4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锦里 於 2021-12-24 23:41 編輯
玄逸宗 發表於 2021-12-24 16:30
先推您所打的最後一段話,能思能疑總是會有自己所得。

「自然」本身無「善惡」之分,個人想……只有「 ...


       很显然,逸宗先生对这个问题有自己强烈的认知。只是我总结起来,您似乎一直在使用18世纪中叶之前西方部分主流世界观来探讨一个非常宏大的道德--善恶本质的问题,这让我意识到这个话题的责任确实出在我,因为我随意使用了宏大的、不严谨的词汇去企图探讨一个非常宽泛的问题,并直接用模糊的语句指称了善恶,致使大家无法参与到问题之中,颇有些空对空,对此深感抱歉。
     思虑再三,我只能用如下一句话来阐述自己当下的观点:人类理性在某种意义上有他客观的局限性,而若无善恶存在的绝对先天性,人类不可能有现今这般进化程度。
    另一方面,我读到您回复的倒数第二段关于对温柔的认知的内容,这让我颇有一种认为您是成长于大陆文化之下的人的错觉。如果您确实持有”「溫柔」是人類這個有機體在艱困痛苦的自然環境下所發展的一種自然反應“诸如此类的想法,那我想如果您去研读大陆官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之类的书籍,会更加有助于您论证这样的观点。但我想,这并不是追求与探索灵魂学真理的必然途径。

發表於 2021-12-25 00:19:3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玄逸宗 於 2021-12-25 00:20 編輯
锦里 發表於 2021-12-24 23:33
很显然,逸宗先生对这个问题有自己强烈的认知。只是我总结起来,您似乎一直在使用18世纪中叶之前 ...



十八世紀嗎?這倒是很有意思的說法,個人所說的「道德基本原則」是出自於《好人總是自以為是》這本書「道德心理學」的鉅作,裡面有「神經科學」、「遺傳學」、「社會心理學」等不同領域的研究,此書是2015年出版的,我想可能是我所表達的辭彙不夠精準,才讓您有這種想法吧?畢竟就如您所說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我也只能就我現有所知的想法做表達。

人類許多「道德認知」是來自遠古為了要適應自然環境所發展出的模組,這些模組基本上同時會隨著遺傳與社會文化的不同而變得更複雜,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其實受到「單一」或「複數」道德基本原則的影響非常深,不管是興趣、喜好、厭惡、心性等等的人都容易聚集在一起,我想某種程度這是跟「輪迴過境室」或是「大靈界」的現狀是有些關連的。

同時這些「模組」對我們下意識的反應也是可以被證明的,其本上我們是看不見這些認知的存在,但又受其影響而做出許多我們當下的決定,使得每個人的生命經歷產生不同的變化與可能性。

至於「理性」?我從不認為我是一個純粹「理性」的人,可能只是我的回應可能讓你產生這樣的錯覺吧XD

至於像是「溫柔」的解釋,單純是因為我不願全講「心」這種概念,這也牽涉到每個人所學習的知識與經歷的不同,有時候太籠統反而會產生雞同鴨講的問題。

發表於 2021-12-25 03:26:54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玄逸宗 於 2021-12-25 03:30 編輯
锦里 發表於 2021-12-24 23:33
很显然,逸宗先生对这个问题有自己强烈的认知。只是我总结起来,您似乎一直在使用18世纪中叶之前 ...



不好意思,其實這部份就如您所說可以拿出來討論的領域之廣、專業之深,都非是我三言兩語能完全說清楚,一方面我書讀得少也無法真正解說這類問題,只能引用讓我產生共鳴的專業書去做一個大概的「輪廓」說明。

就如我上一篇回應,有很多時候因為每個人的學經歷、生命歷程不同,所以切入自身過往所發現的問題,從各種「哲學」、「心理學」、「身心學」等不同領域汲取自我成長的養料。

在這過程中也同時會吸引相同特質的夥伴,但真正去細思探究這背後運作的機制,又會延伸出許多不同的問題,不過這不在我們探討的範圍就是(抱歉多打這麼多無意義的字)。

因為每個人從各種不同領域汲取的養份不同,所以在溝通上多多少少也會有不同的差異,所以在使用文字上對個人而言是需要小心翼翼的處理,畢竟一不小心就會產生誤會就是。

至於為什麼我會引用《好人總是自以為是》這本書,主要是因為我自身經歷的關係,在經歷過一些生活波折而發現到認識的人身上有著一些「變化」,那些變化可能是世俗一般人會有的反應,但我想一探究竟而找到這本書,書中的研究也剛好與我所讀的「普通心理學」的內容有著某種程度的延伸與細部探討。

一件又一件的事件,反覆證明書中所研究內容是某種程度的「真實」。

而我也付出一些代價去證明這些「機制」的存在,但後果就是友情斷裂XD

就像作者在書中提到,在道德心理學第二原理-道德不光是傷害與公平而已。

我們所處在的文化圈對於道德的認知某種程度來說是有侷限性的,而這種侷限性也是我們自身的優點與缺點。

說了這麼多雜七雜八的東西,還請錦里兄見諒,您可以繼續聊這方面的話題,我想大家都是出自想交流的善意,如果您有感受到我的尖銳,真的還請多多包涵。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