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knarf 於 2018-1-10 08:33 編輯
事實上,我已把「心得」寫成十三萬五千字的書,從學術角度,引用有關學術文獻、當然也包括張大的書,嘗試建構出基礎的靈魂學架構,希冀使之成為一個「正式學門」,第二部現正執筆進行四分之一(完善上一部的數理模型),為避免「廣告」嫌疑,就此打住(我也不是作家)。
就現實面講,不止關於所有人的未來去處,就近如臨終關懷,甚至對殯葬業的儀式提出修正的必要,簡單如「助念」?靈識都還沒清醒,請問唸給「誰」聽?然後,誰來幫助滯留陽間的弱勢靈魂?人為加重的不當「原始秩序」,難道不必正視?不改變陽間的活人觀念,改變靈界就會事倍功半;如地獄中的惡靈,有些再往下恐怕就不應再被稱為「人靈」,這些「東西」如果也是永恆,肯定會影響人間,換句話說,好人更好、壞人更壞!如果子孫沒有正確的觀念,很可能孩子們會殺掉成為靈的自己長輩,那麽,誰來捍衛死後的自己? 而且死亡這件事,應該完全重新定義。
當然,問題都是開放式的,留待大家集思廣益,因為靈魂學真的很寬泛;至於靈魂如何形成,怎麽脫離自肉身,其物理結構與特質,甚至靈界有幾大區塊,包括其經緯度、外觀與內涵特質,我都做了描述,各種疑問如遠在天邊、近在眼前,但我們卻難以察覺?瞬間移動的真相等等,我都指出了大致學理上的解答!
就目前人類所知,組成生命的物質材料與組成無機物的物質材料,幾乎是一摸一樣的,顯然生物與非生物之間的差別,並非其組成的單元材料,而是「組成結構」所致。以引擎為例,我們有一堆零件如氣缸、活塞、齒輪與潤滑油、汽油或正時皮帶、火星塞等等,假設這些零件一直是散亂的堆在一起,那麽無論擺在該處再久,它也不會成為會動的裝置;然而,只要把這些零件按照「正確秩序」組裝,倒入燃油點火,引擎就能開始運轉,所以「靈魂結構」才是重點,雖然此前必先有「精微物質」。
靈魂結構才是造成一切靈魂(靈異)現象的根源…,也因為靈魂結構,才有所謂的「靈界」(如張大所指,空間本就存在),我個人是這麼認為,满希望有志於研究靈魂的後進,大家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