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自然人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cbmmb007

练习瑜伽和禅定对心智能力的提高有帮助吗?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9-12-12 06:36:50 | 顯示全部樓層
daonature 發表於 2019-12-11 23:13
瑜珈是種苦行,是透過摧殘肉體傷害肉體,來達到精神上的解脫,這是自我虐待的宗教產物。你說我錯了? 錯 ...

瑜珈士相當於修行人一詞。並不代表瑜珈士皆修苦行
~

發表於 2019-12-12 09:15:14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daonature 於 2019-12-12 09:16 編輯

瑜珈是無法提升心智能力的,因為瑜珈是傷害身體的逆天行為,根本就無法提升心智能力。如果傷害肉體可以提升心智能力,那中國老祖宗就不會有順應自然的思想了。 這麼簡單的道理,淺顯易懂。還有甚麼好爭論的。

發表於 2019-12-12 10:49:25 | 顯示全部樓層
迷失的鹿 發表於 2019-12-12 06:32
定即是靈魂學裏的專注力與集束能力。

迷鹿大高人也,正想表達的就是專注力與集束能力。

發表於 2019-12-12 12:00:33 | 顯示全部樓層
daonature 發表於 2019-12-12 09:15
瑜珈是無法提升心智能力的,因為瑜珈是傷害身體的逆天行為,根本就無法提升心智能力。如果傷害肉體可以提升 ...

瑜珈與傷害身體並沒有太大的關係~

我推測你指的是苦行派的苦修。實際上以苦行,自虐來修行的只是少數。而釋迦牟尼恰恰是反對苦修的~

利用苦行,自虐,禁欲來修行的西方基督教徒反而較多。
以下為網路上所載:

具體來說,「瑜珈」這個詞在梵語的可以譯為「內在真我的統一」。 縱然時代變遷但現代的瑜珈定義也有相似的意思,根據西方的韋伯字典給瑜珈的定義為,以一系列伸展姿勢與呼吸練習,達致身心自制與平靜。 另一解釋為,一個以瑜珈實踐,連結自我與至上的存在過程,其亦被視作一個印度的哲學派別。

佛教瑜珈學派的思想經唐朝玄奘傳播自中國,並開立唯識學派。整本唯識論跟傷害身體真的沒有半點毛關係~


發表於 2019-12-12 12:06:39 | 顯示全部樓層
觀心取慧 發表於 2019-12-12 10:49
迷鹿大高人也,正想表達的就是專注力與集束能力。

佛教徒幾乎沒有人知道定的真實義意了~

善哉!施主慧根不錯~我給你一個帳號,有錢時可以多多佈施。十萬不多,一千不少,累積福田為日後成佛累積福報資糧。

發表於 2019-12-12 15:08:45 | 顯示全部樓層

先問你一個問題,你是從哪閱讀到那些古代先哲都是高靈投胎轉世的?

基本上你所問的問題可以分層很多的面向與層次來說明,有關「心智能力」的簡單定義可以搜尋「張開基」老師的文章,那篇文章的標題:《有感:心智能力》。

最早我一直認為訓練心智能力的過程無非就是「想像力」、「專注力」、「創造力」等幾個概念所組成而成的,但後來在看古代中國的「知識理論」與西方存在主義心理學的書籍時,才有更深一點的瞭解。

張老師以前的文章常會提到「認真」、「專注」這幾點,與「羅洛.梅」在他的著作《創造的勇氣》一書提到的概念幾乎雷同,強調對一項事物的全心全意投入,進入極為專注的精神狀態,然後再某個時刻「想通」或「領悟」到該領域新的學說或結果,但「羅洛.梅」在書中對於那種看似宗教式的「頓悟」,他並不認為是完全一樣的事情

對他而言,像是「靜坐」等等的方式,都是一種「休息」的方法,讓極為專注的精神狀態能夠得到片刻的放鬆,這種時候或許新的「洞見」就會因此而出現,我無法將書中的內容全部打出來,有興趣可以去翻他的著作,他裡面也有提到其他數學家的例子,都是在極為專注認真的狀態下,然後做一些簡單放鬆的活動而有新的洞見。

而什麼是極為「專注」,我個人覺得這裡有個前題,就是張老師所說的「知識」,先有知識然後「學習」並且記憶在腦海裡,再透過「仰觀俯察」的視角去思考當下問題或是事物的空間的變化、轉動。

發表於 2019-12-12 22:16:31 | 顯示全部樓層
喔對了! 瑜珈還是用來搞性愛大全的,別鬧了,提升心智能力?
去戰酒店實習瑜珈性愛,也能提升心智能力?

發表於 2019-12-12 22:34:03 | 顯示全部樓層
daonature 發表於 2019-12-12 22:16
喔對了! 瑜珈還是用來搞性愛大全的,別鬧了,提升心智能力?
去戰酒店實習瑜珈性愛,也能提升心智能力?
...

我真不知道你書是怎麼讀的...。

能把瑜珈從苦修扯到打炮來~

瑜珈士與中國的修道人是一個意思。

古代道教也有修道人採陰補陽。同理印度教也有性力派的瑜珈士。

發表於 2019-12-12 22:39:13 | 顯示全部樓層
https://zh.m.wikipedia.org/wiki/%E7%91%9C%E4%BC%BD%E7%B6%93

麻煩自己找資料腦補一下。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發表於 2019-12-12 22:45:35 | 顯示全部樓層
四禪八定最早是從印度教傳到佛教的。

瑜珈經的內容即是修定的方法。跟打炮沒有關係。

打炮那一本叫慾經~

現在科技進步,網路上也有真人版模擬教學。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