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迷霧之龍
更不能解釋的是,當我們把企圖把知道粒子究竟是通過哪個縫的裝置延遲,也就是說,把孿生粒子的判斷路徑拉長往後延,在雙狹縫的粒子已經通過雙狹縫之後才來判定。按理,干不干涉的事件都塵埃落定了,我們才來判斷,不該影響干涉圖形的產生與否,但是事與願違,一樣的結論:當你能判定粒子的路徑,即便事後不判定,干涉圖形就是不出現。粒子會莫名其妙知道我們是否會在將來可以獲得路徑的信息。
這就是著名的惠勒延遲選擇的實驗的一種設計。各位也可以參考網路上的原始思想實驗版本,也許更容易理解。
結論是:觀察者現在的行為可以決定過去發生的事!
現在,你們還覺得那個五分鐘宇宙論有比這個奇怪嗎?
同學B:「根據哥本哈根派的說法,我們不能將觀察儀器與觀察對象分開來討論,整個實驗是一個整體,即便你沒有影響到主要的雙狹縫那段,總的實驗還是不同了。還有,實驗者也是實驗的一部分。」
是的,而且實驗者可能是至關重大的部分,因為意識的介入。
同學A:「關於助教所說:觀察者現在的行為可以決定過去發生的事,我有疑義。因為過去事已經是事實,如何可能改變?」
也許我該說得清楚一點:只有被記錄下來的,才是板上定釘的客觀事實。這裡說的「記錄」,可以只是「被意識到了」。在沒有任何意識的情況下,量子一直是處於概率波的狀態,即便是過去式。
惠勒的龍圖,看到龍首,是龍首;看到龍尾,是龍尾;中間沒看到,依量子力學說法,如迷霧,不知道的。除非你看到了,否則不知道。這…讓我又想到只能確認羊的左側是黑的那個邏輯學家。
當沒有人看見過,就不存在所謂「客觀的真實」,我們推論的只是「最大的可能性」。比如中間段是龍的身體。事後去查證,果然是。我們於是就說,從以前到現在,從頭到尾都是龍。而量子力學告訴我們,沒有意識到之前,是猜測,意識到之後才算確定,看到頭尾,頭是龍,尾是龍,中間不知道。現在看到中間了,中間也算是龍。你看到時才算把波函數坍縮了。
觀念上先知道,量子力學指出的是概率上的可能性,本質上不是決定性的。雖然到了宏觀上,基本就已經是決定性的了,因為機率大的誇張。這部分我後頭有機會還會再說。
回到彩虹的問題上,當沒有人的時候,還有彩虹嗎?我的答案是:處於機率波不定的狀態下,沒有已定型(或已坍縮)的彩虹存在。
這其實與一個古老的哲學問題一樣:在一個沒有人的森林裡,樹木倒下有沒有聲音?
B:「沒有聲音,但有空氣振動。聲音是需要一個有意識的人的參與。」
很好,如同你說沒有彩虹,但有光波。看到彩虹一樣也需要一個意識體的參與。
但且讓我們走得更遠,到梁老師的境界。梁老師會說:如果沒有一個意識體的參與,何以知道有一個森林存在?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問題!
當然,我們如果拿問題本身的問題來說事,則我們也可以說:有聲音!
B:「為什麼?」
因為題目都已經說了有一個沒有人看到的森林存在了,當然也就可以有一種沒有人聽到的聲音了啊!
以上各種答案都有,請諸君隨意取用,反正話都是人說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