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自然人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iiiivan

心智能力與「功德福報」的聯想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4-5-7 22:26:56 | 顯示全部樓層
醉大目前不在,出遊中

大家也都回應了,心智能力是不是能夠強到
什麼樣的狀況,這好像外國人也有出書過

貼的影片是要大家發揮愛心之類,但有時候人類
的社會制度,卻是真正能夠改變大家差距的

比如以前的黑奴制和種姓制度等的

發表於 2014-8-13 00:22:54 | 顯示全部樓層
iiiivan 發表於 2014-5-5 23:41
試試用開放心態看看我解釋我寫出這可能性的動機。

我會作出這樣的想法的出發動機:很多人信福報是因為生 ...

你的問題就像問:

如何吸毒又不會有毒癮?

根本是自相矛盾命題!

緣木求魚!不可得!

發表於 2014-8-13 06:50:31 | 顯示全部樓層
引文
: 既然我們的心智有強大力量,那麼應該可以把「信念」訂在較合理的層面上:求福報
: 不過是為了今生,與來生無關。即是說,也許我們可以設定在「造功德求福報,只為: 今生」


這個站台的想法是:
福報 善行不用強求
(應該說是 連福報 行善這種念頭也不要有)
因今生之未來,乃至來世,會怎樣誰會知
唯一肯定的是人死後生命仍以另一形式延續

但大原則是
只要好好過好今生
與他人分享
則死後"應該"不會太差
生命不會辜負你的.
留意重點是 - 自然 無所求 分享


而妳的假設是:
把今生與來世切割
以為求福報/行善時用心機將心智能力設定好
也自以為相信沒有來世輪迴就萬事大吉了
(是沒輪迴 但有死後世界呀!)

"只管今生生活更順利"沒有錯
"好好提升心智能力"也沒有錯
但感覺有點走偏
還是落入 求福報 的想法
以為設定一下心智能力就好拉~

哪知道書中已一再說輪迴是眾志所成
吸力量強大
豈是單獨個人力量可左右?
而且妳預設"要今生福報就好"
誰知意念會否設定出錯
或是強化到
來世再把人拉回來人間?(畢竟今生我們就是在人間為人)
如是 不就變成輪回了?
或是不輪迴
但斤斤計較自己那一點現世福報功德
物以類聚
死後能去的世界也只會一般般而已

福報不是用求的或是用行善的
而是自然過生活
幸福也就不遠了
也就是妳文中所說: "生活更順利,而又不必輪迴"

既想今生盡享好報 又不用承擔輪迴之苦
其實已有點宗教式的投機了

既想吃刀口上蜂蜜 又不想被刀所傷;
既想玩火 又不想引火自焚
沒那麼好康啦~~!

發表於 2014-8-13 06:52:0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bania 於 2014-8-13 06:55 編輯

妳對功德的定義頗具特殊性:
要「做功德...有效」卻又不一定「要對自己有好處」
「做善事」時希望也「加諸一點點「善有善報」(但只是此生).這樣也是不失中道」

以佛教為例
做功德(梵語guna,
定義偏向透過宗教修行得到精神境界提升的回報.
但俗世都將之解作 透過善行得到物質回報.
但不管哪種 自己一定得益)
本來就是對他人及自己皆要有利的一種行為.

如果對自己有利但對他人無利甚至有害
妳不會稱之做功德(而應叫自作孽XDDD)

如果對他人有利但對自己無利甚至有害
則套用宗教說法應改稱 發大菩提心
(就是對一切眾生無怨無尤的好
例如割肉餵鷹(是我的話 應該是我來割牠的肉吃!)
哪怕苦了自己--當然他不一定覺得苦
因為他會以一切皆空來麻醉洗腦自己)

用一般人看法 是無私 偉大 人溺己溺
但不刻意去做 只是遇上就做
也無法經常這樣做
原因在 如妳說: "如果有害,要再考慮"
與宗教要刻意發誓願去行菩薩道不同.

總結: 一字記之曰「自然」(本站名稱)
也是妳問的「如何令現世變得更好」的答案

發表於 2014-8-13 10:46:51 | 顯示全部樓層
可能是因為這篇文章發文時,剛好碰上我出國,所以沒有看到,直到現在才看到;

首先必須了解;「功德」和「福報」根本是兩回事,中間並沒有等號,也沒有世俗觀念中那樣的「對價關係」;但凡是認為自己捐款幫助弱勢或救災,或作其他善事就有「功德」,就會得到「福報」,這是觀念偏差,卻是被宗教界,特別是佛教界最擅長用來廣泛「歛財」的幌子。

如果依據「達摩祖師」對梁武帝的教訓;「功德」絕對不是大興寺廟,廣度眾生為僧尼,或者大額捐款奉獻給寺廟這麼簡單,那樣是沒有任何「功德」的,因為真正的功德」其實指的是無形的「高度智慧」,而且專指一種「生命的智慧」,只有這種「智慧累積的功德」才是真功德。

以釋迦牟尼來說;雖然他也是鼓勵佈施作功德的,但是,同樣並不認為「佈施是為了得到福報」,因為一旦有這種「作功德求福報」的想法,那就是等而下之的「交易行為」,而且有些人捐個500、1000元進功德箱,就希冀能得到無限大的福報,從此自己能夠飛黃騰達、名利雙收,福壽綿長,兒孫昌榮-----

這種可笑的心態幾乎比比皆是,那些偶而或經常把錢投進佛教功德箱的善男信女,不都是抱著這種貪婪的妄想在「作功德」嗎?

「功德」不是用「作」的,相反的,卻幾乎更大部分是來自「縝密」的「思辨」(不懂的請重新看看「達摩祖師」對「功德」一詞的解說)。

釋迦牟尼也在「金剛經」中說過:只要一般人能自己通透的了解含意並且隨時為他人解說「四句偈」和「四句等」,那麼所佈施的功績勝過佈施比「須彌山」更多的金銀財寶-----

所謂「四句偈」和「四句等」就是最著名的那二句話:「一切有為法,皆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和「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雖然釋迦牟尼這二句話也有偏頗之處,但是,至少他也不認為「以財貨佈施」有什麼「功德」,還不如教導他人「更高的智慧」,而且真正的「大智慧」是比「須彌山一樣多的金銀財寶」更有價值的。

------------------------------------接續

發表於 2014-8-13 11:26:08 | 顯示全部樓層
張開基 發表於 2014-8-13 10:46
可能是因為這篇文章發文時,剛好碰上我出國,所以沒有看到,直到現在才看到;

首先必須了解;「功德」和「 ...

續-----------

關於「福報」,先撇開並認清「功德」和「福報」是無關的;

所以不要談「作功德」,只談「福報」。

中國人的名言「自求多福」那是正確也非常可能做到的。

我可以現身說法來解說;

最近我一些大學同學在「Line」上聯絡上,並成立了「班網」,大家畢業40年之後重逢在科技網路中,格外興奮,紛紛聊起自己這40年中的經歷、變化以及現況,還有就是一些大學時代美好的回憶;

而且終於有許多同學也坦白的承認自己讀大學的目的是「為了脫貧」,這時我才知道班上至少有一小半的同學都是來自當年貧困的農家,父母兄姊都沒經濟能力接受高等教育,勉強擠出一點錢來供這位同學讀大學,目的就是希望培養出一位能拿到大學文憑,找到公職,然後有較高較穩固的薪水,能夠因此改善家境的-------

老實說;因為自卑,大家同學時期是沒有人會自爆料的,40年之後,都已經從公教職位退休,經濟環境已經至少是小康了,才好意思說出來。

那麼,可以說這個就是「自求多福」的最典型例子。

而我,讀大學倒不是為了「脫貧」,但是,先父是軍人,由大陸隨軍來台,可謂家無恆產,沒田沒地,加上一直負債累累,所以,我從初中開始就要打工賺錢幫家裡還債,別的青少年可以享受的寒暑假,往往是我最忙碌辛勞的時期,一直到大學畢業都是這樣。

也因為家境不是很好,從來沒有什麼祖產可以冀望,所以一家兄弟都非常認命的;確定想要過好一些的日子,只有靠自己努力奮鬥,想要娶老婆也同樣只能靠自己有獨力養家能力時才能考慮-----

這也是為什麼我退伍後在高職當老師,很快就升任教導主任,還想要出國闖天下的主因;因為那時老師的待遇並不好,私立學校老師連「公保」或各種津貼統統沒有,眼看就算幹一輩子,也沒多大的前景可期;

因此當一個可以出國闖天下的機會出現時,我是很認真在面對的;最後終於毅然決然的選擇放棄教職,遠赴半個地球之外的阿根廷去闖蕩;

從最基層的洗碗打雜工做起,之前什麼學歷經歷這時是一點用途也沒有,簡單說就是在「賣苦力」,一開始每個月大概只有8000元的薪水,在物價比台灣高一倍的阿根廷,購買力更少;

那時也有比我更早進入打工的老鳥,語文和經驗都勝過我多多;薪水也比我多。

但是,除了刻苦耐勞,還要加上非常節儉,才能存到一點點錢,阿根廷的夏天跟台灣一樣熱,但是別說冷氣,連電風扇都很貴,所以捨不得買,整個夏天,只靠一把秀氣的摺扇勉強度過----

而那些年輕華僑喜歡的賭和嫖,我更是壓根兒不敢碰;

結果總共一年半,我賺到也是積存了二萬多美金回國,也買下一生第一幢房子;

這是很難令人置信的事,有多少人可以只靠雙手工作;在一年半後賺到一幢花蓮海邊的新房子?

這是「福報」嗎?

可以說「是的」!

這個福報怎麼來的?

天上掉下來的?還是因為經常捐款給寺廟作「功德」,所以好運抽獎抽中的?

當然都不是;而是自己孜孜不倦的打拼努力,靠自己的智慧、技能和努力,以及超級節儉才獲致的。

這就是「自求多福」而得到的「福報」。

所以,「作功德」並不能獲得「福報」,而自求多福的努力可能性比較高。

再說;我回來廿多年之後,有朋友從阿根廷回來,聊起當年的老朋友,各自都有不同的際遇;但是,當年一位比我早到阿根廷打工,還曾經帶我出去「爬妹」的朋友,因為好賭好嫖,從來沒有結餘,所以不但一直單身,而且到那時還在幫中國餐館打工端盤子。

需要唏噓嗎?

人如果不能「自求多福」,還能依靠什麼呢?

為自己的未來更好,而努力打拼,那肯定多少會得到「福報」的,但是,卻和「作功德」一點關係也沒有。

所以,人生在世,應該多多造福自己,造福家人,行有餘力可以多幫助他人,多與人為善,但是,千萬不要有「作功德」的心態,更千萬不要有「作功德,求福報」的對價交易觀念,因為不論是在今生或來世,未必一定有福報,而萬一真的有福報,加上內心的執著,那就只好換個名字;再來一次,重新再輪迴,很無謂的一切重頭來過了。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