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改作物的現況〈轉貼〉
〈基改作物的現況 | 食在很重要
http://www.kskk.org.tw/food/node/117〉
目前台灣對基改作物的立場,如果依據GM基因改造科技資訊網的說法,是「積極研發,有效理」。
以「確保國民健康與環境生態安全」,及「不影響台灣主要產品輸出」為前提,積極促進基因改造科
技發展。這段話看起來挺嚇人的,不過目前為止基改作物僅核准在台灣販售,並不允許進行商業種植
或養殖。〈註1〉
雖然不允許種植或養殖,但台灣每年進口大量的玉米及黃豆,其中有很大的一部份都是基因改造的。
農委會非正式估計,國內目前進口的黃豆有九成為基因改造,進口的玉米則有八成。〈註2〉
在產品標示方面,我國是採取強制及自願標示並行之制度。以基因改造黃豆或基因改造玉米為原料,
且該等原料佔最終產品總重量5%以上之食品,應標示「基因改造」或「含基因改造」字樣。至於非
基因改造食品不須標示,若自願標示,仍應遵行真實且不誤導之基本標示規範。目前台灣市場常見的
基改食品,是大豆、玉米以及他們的加工產品。〈註1〉
全世界基改作物現況
以下也簡單介紹全世界基改作物的狀況,同樣分為生產、銷售、標示三個部分作介紹。
據統計,2010年全世界栽種基改作物的面積達到1億4800萬公頃,分佈在29個國家,參與種植的農民有
1540萬人。從圖中可以看出,自1996年基改作物進入商業種植之後,連續15年種植面積都以相當快的
速度增加。這實在是一個令人難過的消息。
但各國種植基改作物的面積還是差異很大。其中主要還是集中在美洲,佔了全球耕種面積的85%以上
,以美國、巴西、阿根廷、加拿大耕種面積最大;歐洲雖然有好幾個國家核准基改作物,但是耕種面
積都不大;非洲主要栽種基改作物的國家是南非;亞洲則以印度、中國大陸、巴基斯坦為主。
〈註3〉
雖然美國的基改作物耕種面積逐年增加,但外銷的情況並不是這麼順利。除了棉花以外,大豆與玉米
的外銷市場佔有率從基改品種推出後,就逐年降低。英法大連鎖商Tesco、Sainsbury、Carrefour等紛紛
拒絕購買基改產品,使得基改作物對歐洲的出口貿易幾近完全崩潰。根據農部的數據,美國玉米對歐
盟出口從1996的3億美元(280萬噸)降到2001年的180萬美元(6,300噸),降幅高達99.4 %。許多國家
包括美國農產品大買主日本,都採取嚴格標示的規範,美國大食品業者包括Heinz、McDonald、Burger
King等也都表示尋求非基改產品。〈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