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自然人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ad00da

突然流淚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2-8-28 23:13:57 | 顯示全部樓層
會有莫名其妙想「流淚」的感覺,是因為「靈」的能量駭到你的神經脈衝網路。

還有一種有點搞笑的;

如果進入過台北「一殯」、「二殯」大型「停屍間」,保證你想不哭都難;

裡面客滿時,最多會有三百多位客人,三、四層床位,層層疊疊的,沒有棺木,都是直挺挺躺著,時裝古裝都有,男女老幼一起,有些有床位,只有「紗窗」遮著,有些還躺在推車上等候床位------

不是情景讓人哭。是濃濃的「福馬林」薰到眼睛刺痛,不得不飆淚。活人在裡面也無法待太久,不然說不定就要排隊等床位了。

發表於 2012-8-28 23:17:27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藍山 於 2012-8-28 23:23 編輯
Jack 發表於 2012-8-28 18:00
我打坐只想讓腦袋放空休息而已,倒是你不要胡亂修煉才好,網站裡張老師及其他有經驗的網友都強調過。

祝 ...

這你放心,既然無須靜坐放空,也不講什麼脈輪的,我想也不會有什麼修練問題,比起另一種靈氣療法安全多了,最主要還是別太求什麼感應就對了,這個Reconnection在台灣也有專門網站好幾年了..我也不敢自己亂練

 樓主| 發表於 2012-8-30 01:29:47 | 顯示全部樓層
張開基 發表於 2012-8-28 23:13
會有莫名其妙想「流淚」的感覺,是因為「靈」的能量駭到你的神經脈衝網路。

還有一種有點搞笑的;

會有莫名其妙想「流淚」的感覺,是因為「靈」的能量駭到你的神經脈衝網路

以上是所謂的附身前兆嗎?....感覺好像身體會被佔據喔

發表於 2012-8-30 01:37:43 | 顯示全部樓層
ad00da 發表於 2012-8-30 01:29
會有莫名其妙想「流淚」的感覺,是因為「靈」的能量駭到你的神經脈衝網路

以上是所謂的附身前兆嗎?.... ...

不會那麼容易啦!

不要理會!有任何異常,用意志力極力抗拒。

發表於 2012-8-30 11:53:30 | 顯示全部樓層
Jack 發表於 2012-8-28 11:10
以前有段時間在學習打坐,之後體質似乎變得較敏感,我的反應是額頭會有緊繃感,甚至有時連頭皮都會產生刺癢 ...

同感:练气功会有种种反应,而练打坐也一样。气感、光感等等。
只是对于如何理解这些反应,包括如何应对后来的人生,人们的态度并不一样。
很多人会觉得宗教徒法喜充满的感觉,并因此觉得有心理的优势,但事实结果却完全可能相反。因为中国的哲学是福祸相依,凡事有一利,必定有一弊。
真正做到佛学里说的不着相,其实是非常难的事情。

發表於 2012-8-30 12:26:59 | 顯示全部樓層
張開基 發表於 2012-8-27 22:08
妳說的「韋陀」是佛教的護法神;

其實他原本是印度教中天界第一勇將「六面童子賽犍陀」(Skanda),是「 ...

他的座騎--孔雀在吃毒蛇耶.....帥喔

金庸在神鵰俠侶裡面的大雕吃毒蛇大概是從這裡得到靈感的?

發表於 2012-8-30 15:06:41 | 顯示全部樓層
海天一線 發表於 2012-8-30 12:26
他的座騎--孔雀在吃毒蛇耶.....帥喔

金庸在神鵰俠侶裡面的大雕吃毒蛇大概是從這裡得到靈感的? ...

從金庸形容雕跟蛇的樣子,那雕怎麼也不像孔雀,倒是那蛇,頗有與龍的形容有相仿...

「...那雕身形甚巨,比人還高,形貌醜陋之極,全身羽毛疏疏落落, 似是被人拔去了一大半似的,毛色黃黑,顯得甚是骯髒,模樣與桃花島上的雙雕倒也有五分 相似,醜俊卻是天差地遠。」

菩斯曲蛇
楊過道:「這是一種奇蛇之膽,那 毒蛇身上金光閃閃,頭頂生有肉角,形狀十分怪異。 」一燈沉吟片刻,突然道:「啊,那是 菩斯曲蛇。 佛經上曾有記載,原來中土也有。 聽說此蛇行走如風,極難捕捉。 」

我覺得應該比較貼近佛教天龍八部裡「迦樓羅」大鵬金翅鳥吃「那伽」龍的故事哩...
當然啦,這些也是從印度教裡面「借」出來的...

xxxxxxxxxxxxxxxxx

維基百科查到的資料

那伽

那伽(梵語:नाग,IAST:Nāga)是一個梵語和巴利語中的詞彙,用來指代一種傳說中的神秘生物。這種生物的外表類似巨大的蛇,有一個頭或多個頭;其形象在婆羅門教、印度教和佛教經典中常有出現。但是這個詞的用法並不十分嚴格,它有時也被用來指代大象或真正的蛇,尤其是眼鏡王蛇和印度眼鏡蛇(眼鏡蛇在印地語中的讀音就是「納格」)。另外,雌性的那伽被叫做「那吉」。在漢語裡面,由於受佛經譯法的影響,那伽通常被翻譯為「龍」或天龍。

印度教中的那伽

有關那伽的傳說至今仍然是許多受印度文明影響的亞洲國家(如印度,尼泊爾,東南亞一些國家等)的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在印度,那伽被視為有靈性的生物,是泉水、井水和河流的保護神。它們能夠造雨(這點與中國的龍相似),因而帶來豐收;但是也會帶來如洪水和乾旱等災害,代表性的故事有巨蛇弗栗多堵水的傳說。有一種說法認為,那伽只有在受到人類不恭敬的對待時,才會製造災難。由於那伽的形象被與水聯繫在一起,因此通往它們居住的地宮的入口常被認為位於井、湖和河流的底部。對那伽的崇拜在印度南方地區尤其盛行,當地人相信那伽會給它們的崇拜者帶來豐收。

古老的吠陀文獻里就已經提到了那伽的故事。吠陀中的宇宙之神和河川之主伐樓拿被認為是那伽族之王,他的這種屬性也許是因為其與水的關係而來的。百道梵書里講到,那伽一族是迦葉波和迦德盧(生主達剎之女)的後代。有關那伽的神話中最有名的是攪乳海的故事。據說,眾天神(提婆族)和阿修羅為了得到不死甘露,聯合起來奮力攪乳海;他們用曼陀羅山做攪棒,用那伽之王婆蘇吉當絞繩,最後成功地獲得了不死甘露。[1]這個神話在往世書和摩訶婆羅多里都有提到。除了婆蘇吉以外,著名的那伽還有舍沙(毗濕奴大神的忠實夥伴)和摩納娑(豐收女神)。

佛教中的那伽

由於佛教也引入了印度傳統的那伽(龍族)概念,在亞洲那些具有佛教淵源的國家和地區,民眾對於那伽也並不陌生。在這些地方,原屬於印度的那伽形象經常和本地傳說中的相似生物(尤其是巨蛇或巨龍)混同起來。在西藏,人們將那伽和當地傳說中的「魯」等同起來,這是一種居住在湖泊底部或地下水中的生物,而且像西方傳說中的龍一樣守衛寶物。而漢傳佛教通常將那伽翻譯為「龍」;當然佛教的龍並不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龍。

佛教認為,龍是所謂天龍八部中的一支。天龍八部是佛教的護法神,尤其龍部眾生均以誓衛佛法為己任。當有人真正修行佛教時,龍部眾生會被派遣下來保護修佛的人。不過,佛教也提到了有「不順法行」的龍存在。

在佛教傳說里,那伽與同為天龍八部之一的大鵬金翅鳥是死敵(這來自婆羅門教神話)。金翅鳥以那伽為食:「龍有卵、胎、濕、化生等之別,為卵、胎、濕、化生等四種金翅鳥所吞食。」[2]但是那伽有毒,於是金翅鳥最後被毒死。類似的傳說也出現在印度教神話里。

佛教提到了一些重要的那伽的名字(龍王):

「法行龍王有七頭,如象面、婆修吉、得叉迦、跋陀羅等諸龍王,嗔恚之心薄,憶念福德,隨順法行,故不受熱沙之苦,以善心依時降雨,令世間五穀成熟。」[3

xxxxxxxxxxxxxxxxxx

迦樓羅

迦樓羅(天城體:गरुड)梵語 Garuda,印度神話中的一種巨鳥,主神毗濕奴的坐騎。佛教吸收此鳥為天龍八部之一,其形象隨佛教傳入東亞,中文常譯為金翅鳥或大鵬金翅鳥。在中亞和南西伯利亞受到藏傳佛教影響的地區也存在此鳥的神話。

史詩摩訶婆羅多

最早的吠陀文獻沒有提到迦樓羅,關於它的完整傳說大概產生於史詩時代。大史詩摩訶婆羅多提供了關於該鳥的詳盡神話。迦葉波仙人娶生主達剎的兩個女兒迦德盧與毗娜達為妻。[1]迦德盧生眾蛇(那伽),毗娜達生婆藪之一的阿嚕那(黎明神)與金翅鳥。迦德盧與毗娜達以眾神攪乳海所獲的神馬高耳的尾巴顏色打賭,負者要成為勝者的奴隸。迦德盧猜黑色,毗娜達猜白色;由於迦德盧利用自己的兒子作弊,命令一些黑色的小蛇附在馬尾巴上裝成馬毛,結果毗娜達淪為奴隸。不久迦樓羅降生,出生時火光衝天,眾神與仙人都非常害怕,誤以為是火神阿耆尼發怒。後來得知是金翅鳥出世,就紛紛趕來讚頌它。金翅鳥發覺母親是迦德盧及其子蛇族的奴隸,為擺脫這種不幸地位,決心奪取天神的至寶不死甘露送給眾蛇以換取自由。[2]金翅鳥威力非凡,輕易就打敗了眾神搶走甘露。在返回的路上,金翅鳥與毗濕奴相遇,毗濕奴選擇金翅鳥為坐騎,同時將以其形象畫在自己的旗幟上。金翅鳥則從毗濕奴處獲兩個恩典:1,不喝甘露也永生不死;2,迦德盧的後代,即地上的蛇類將永遠是它的食物。神王因陀羅追擊金翅鳥,但全力一擊卻只能打掉一根鳥毛;三界眾生大驚失色,紛紛稱讚其羽毛美麗,於是金翅鳥得到名字美翼(Suparna)。因陀羅見無法以力取勝,遂與金翅鳥約定,只要甘露被放到地上,他就可以將甘露取回。事件的結果,毗娜達獲得自由,天神取回甘露,而眾蛇一無所獲。

佛教

迦樓羅是護持佛的天龍八部之一,有種種莊嚴寶象,金身,頭生如意珠,鳴聲悲苦,每天吞食一條龍王和五百條毒龍,[3]隨著體內毒氣聚集,迦樓羅最後無法進食,上下翻飛七次後,飛往金剛輪山,毒氣發作,全身自焚,只剩一個純青琉璃心。天下有無數迦樓羅,由威德、大身、大滿、如意四大迦樓羅王統領。同時,迦樓羅也是觀世音化身之一。在密宗的體系中,迦樓羅(藏語:khyung)是五方佛中北方羯摩不空成就佛的坐騎,人面鳥身,寓意法王攝引一切,無不歸者。

形象

在藝術表現中,迦樓羅通常以半人半鳥或全鳥形象出現。

半人半鳥的情況下,鳥身肚臍肚臍以下是鷹的形象,肚臍以上則借用天王的外形,只有嘴如鷹喙。面呈忿怒狀,露牙齒,頭戴尖頂寶冠,雙發披肩,身披瓔珞天衣,手戴環釧,通身金色。身後兩翅紅色,向外展開,其尾下垂,散開。泰國國徽、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市徽上的迦樓羅就是此形象。而在中國中原地區的佛教寺廟中,迦樓羅常常以觀世音化身之一的身份出現在供奉觀音的圓通寶殿中,全身白袍,人形,唯面部尖喙,仍是鷹形。

全鳥形則通身如鳥。在中國西南地區,迦樓羅往往以金雞形象出現,立於塔頂,另外,印度尼西亞國徽上的迦樓羅也是全鳥形象。


發表於 2012-8-30 17:17:42 | 顯示全部樓層
我是沒有進廟流淚的經驗,倒是有過到三峽祖師廟裏就肚子痛,
但不是要拉肚子,純粹就是肚子絞痛,只要一離開廟到前面的
廣場就好了。

發表於 2012-8-30 17:18:56 | 顯示全部樓層
就像上面說的,那隻應該不是孔雀,是吃蛇龍的金翅大鵬鳥.

至於為什麼除了佛陀座騎那隻還有別隻,就不知道了.

再深入點,這隻大鵬金翅鳥就是星座天蠍座的原型-老鷹與蛇的原傳說,西方星座還有摩羯座是從印度來的.



然後這尊韋陀(戰神賽犍陀),應該也是後來孔雀明王的原型,只是孔雀明王性轉成女性.

最後,Skanda這詞不是只可以指賽犍陀而已,這個詞就是佛教所稱的[陰天],也就是那五蘊(五陰)皆空的五陰,五蘊皆空事實上是賽犍陀皆空.........

這可證明佛教經典的中文翻譯和辭典,的確翻譯很爛,沒有把人家原意和原型表示出來,已經歪曲了佛經在印度原有的意義.

發表於 2012-9-26 07:44:18 | 顯示全部樓層
張開基 發表於 2012-8-27 22:08
妳說的「韋陀」是佛教的護法神;

其實他原本是印度教中天界第一勇將「六面童子賽犍陀」(Skanda),是「 ...

越來越覺得佛教,是個敗類教。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