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自然人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赫生童子

生活雜想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21-6-29 00:57:59 | 顯示全部樓層
同妻、同性戀、LGBT

以前大學時期,偶然得知一個名詞,同妻。

意思就是妻子的丈夫是同性戀,妻子則被稱做同妻,我好奇心驅使下開始到處搜索相關資訊,目前我自己知道訊息最多的在中國的同妻吧,可以搜索看看,裡面有許多關於自己的老婆或老公是同性戀的分享,我看到的都是以自己的老公是同性戀,我該怎麼辦?的討論最多。

後來,斷斷續續的我都會去同妻吧看看他們的分享,對我來說這實在太刺激了,從沒有聽聞過這種事情,所以一直很吸引我,我沒有感到同情或著惋惜的感覺,畢竟這些事情不是發生在我身上。我會心痛難過,但是這一類同妻同夫的問題,對我沒有什麼共鳴。

我在貼吧裡面看過對於同性戀恨之入骨的發言,仿佛要殺盡所有同性戀不可,也有的是拐個彎罵同性戀心理變態,穿著打扮都娘里娘氣,一點都沒有大男人風範----總之有這類謾罵,但終歸算少數,會著麼憤恨,就是因為相處多年的感情與信任被踐踏,以為幸福美滿,沒有想到卻是建立在謊言之上,自己成了生育機械,愛情中的恩愛只是演戲,婚姻中變了個樣,各種推託說詞,只是丈夫為了與自己的同性伴侶在一起,那麼在這場愛情婚姻裡面,我這個做妻子陪伴你,宣示守誓一生的我又算什麼?於是騙婚一詞也出現了。

貼吧裡都是這樣的文章居多,騙婚、騙婚,騙了誰的婚?為了防範騙婚的同性戀,於是貼吧裡面有了各式各樣的教戰守則,防止如何被騙婚,破解騙婚同性戀的套路,方方面面,鉅細靡遺----小到口氣、行為舉止的觀察,大到性事上的試探。可謂為了防止騙婚同性戀的堅固堡壘,手把手教你如何識破陰謀詭計。

同樣的,也有人反向思考,是什麼原因使得中國國內的同性戀必須騙婚?有人指出主要是華人傳統思想中傳宗接代的因素,如果今天要不是為了生個孩子給父母家人做個交代,我才不想騙婚。迫於家庭壓力,催促著取個媳婦,生個胎孩子,來讓爺爺奶奶抱一抱,可是我是同性戀啊?!我愛的是同性,不愛女人!不愛男人!怎麼辦?這下該怎麼辦?壓力逐漸增大,自己的家人不知道能不能接受自己是同性戀?會不會跟我斷絕關係?會不會從此再也不認我?我不想讓父母難過,可是我沒有辦法愛上異性戀,我愛的是同性戀。

所以,各種悲劇發生,各式各樣的騙婚方式出現,不是只有帥哥美女才是同性戀,長得像我一樣相貌平凡的,也是同性戀啊?一語戳破許多宅男腐女的GL、BL的幻想泡泡----醜男醜女也會是同性戀啊?!大老粗的性格又不是只有異性戀才有?!憑什麼帥哥美女才會有同性戀?!歧視!這是歧視!只是笑笑,不要較真。

騙婚的方式花樣百出,貼吧裡面許多來詢問自己的老公、老婆是不是同性戀的一大票,天天刷新,希望自己不會是中獎的那一個,在許多經歷過騙婚的人屢勸分析,仍然有些執迷不悟,屢屢遭逢傷害,直到情盡甚至財空才幡然醒悟,我的愛人是來騙婚的同性戀!

台灣不是沒有,只是我找不到很多案例。

目前中國對於同性婚姻的法律是如何,我不知道,有沒有明確相關的規範,我也不知道,地廣人多,什麼鳥事都有。其實騙婚同性戀的問題不是只有在中國才有,沒有想到在美國等國家也會有,而且比例還不低。我一直以為應該是很開放自由的美國,沒有想到也會有這種問題,想想也是,美國是以基督教為主的國家,早期可以說是政教沒有分離得很徹底,直至至今,還是可以看到一些同性戀在西方國家必須躲藏開店。我曾經在youtube上看過一部影片就是某間房子裡面的房間有暗門,是同性戀的酒吧的樣子,被基督教的團體想要強行進去做些什麼事情的樣子。

同樣的,我曾經在網飛上看過一部系列紀錄片,其中一集就是在探訪俄羅斯同性戀,應該說在俄羅斯的LGBT團體的處境,不過主要都是聚焦在同性戀身上,其中一位同性戀俄羅斯人,遭受各種非難與嘲笑,我不懂他的堅持是為了什麼?我不是同性戀,更不是身處在那樣的環境氛圍下,所以,我不明白。在紀錄片中,在某一個市鎮,有一個LGBT團體想要辦藝術展,沒有想到風聲走漏,引來了大批的抗議者騷擾,在辦展當天,反對團體不讓任何人進去參展,甚至意圖混入進去破壞展覽,連官員也無法接受這場展覽跟LGBT團體,直接直指他們大罵。

在展覽當天,有些激進宗教團體丟了些臭彈進去展覽,應該是東正教,總之就是意圖破壞,逼使裡面的人受不了出來。想當然馬上逃走,當主持人追到他們,並探訪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都是不承認是自己做的。在別的時間點,主持人相約他們在做一次探訪,詢問他們對於同性戀的看法,他們也是很直接的表達是需要被救贖的存在,令人厭惡的存在,甚至其中一位受訪者拿著石頭說:我會用石頭砸他們。丟到一旁草地上給主持人看。

我的天,同性戀原來這麼招人厭惡啊?各個先天都自帶各種嘲諷buff?出生不是原罪,不過這真的是大開了我的眼界。

我自己的感想,我沒有感到難過,因為對我來說那是一個遠在他方的國家的事情,我不是同性戀,我對於同性戀所處的境遇沒有共鳴,我知道了又如何?我明白我不會去做什麼,更別說行動了,而且,我志不在此處。所以我沒有動力,我對於這些活動不抱有熱情,我更擔心我的人生未來------我仍然好奇,我對於LGBT的種種感到好奇,也只僅限於此。

可是,我為什麼會感到好奇?

 樓主| 發表於 2021-6-29 16:26:59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赫生童子 於 2021-6-29 16:40 編輯

有段時間偶然知道一個詞,情慾流動。是因為那時候爆發輔大性侵事件,我的FB一些臉友在討論這件事情,詳細情形我沒有特別注意,只記得好像分成兩派在爭論,至於爭論個什麼?我也不清楚了,只是稍微提一下。

後來,我想了解關於LGBT的資訊,搜尋到了一些網站,時有時無的都會聊到情慾流動這件事情。誒----我就以自己的理解來分享自己的想法,我看了一些文章的解釋,比如提到爺孫戀、婚外情、師生戀也算是所謂情慾流動。我覺得用這個詞去概括這些戀情,我覺得真的很奇怪,說不出個奇怪感。

假設,我喜歡一個異性,她的外表與氣質吸引到我。交流已久,對她早已產生愛慕之情,想要跟她發生關係,建立長久的情誼,結果沒有想到她原來是同性戀。我該做何感想?繼續饞她的身子,想要吸盡她的氣質?合而為一體?因為這只是假設而已,而且我也沒有跟異性真正戀愛過的經驗,所以我沒有辦法去給個回應。但是繼續假設,我就是得知道她是同性戀,我還是被她上述種種條件吸引,那麼這樣算得上所謂的情慾流動嗎?可是這種愛情應該不會建立起來,不要說超脫凡塵世俗的大愛云云----我在說小情小愛!

我看過一些反方認為同性戀可以變成異性戀,因為情慾流動嘛,所以性取向是可以改變的。曾經,有些前輩討論過相關的話題,有些受盡家暴或著打擊之下,從此不再愛上異性,反而愛上同性。既然如此,代表性取向是可以改變的?還是那只不過是性癖好的改變而已?

我沒有辦法愛上同性,因為我的性取向是異性,我可以說我喜歡這個男性,欣賞這個男性,但是我不愛這個男性!愛跟喜歡有時候是分開的詞彙。我喜歡不代表愛,但是愛包含了喜歡。

我也不知道我到底要遭受怎麼樣的打擊才有可能變成後天的同性戀,就是被掰彎,我自己覺得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掰彎這種事情,這只是發生在影視與漫畫的情節,現實中真的有掰彎?我是不信啦----鋼鐵直男永遠就是鋼鐵直男。就算為了錢去從事同性風俗業或著給有錢人包養,也是交易而已,我是不信這樣也會被掰彎,但是會有什麼樣的體悟心得是一定有的。

回想起來,我都是單相思,學生時期都是自己喜歡別人,別人不喜歡我。外表吸引我,但是也有的是外表跟身材並不是特別出眾,但是就是她的氣質,散發出的感覺,我就是喜歡她,被吸引住。雖然已經不是學生,脫離學生身份有一段時間了,但是,我偶爾會回想起對方的樣貌跟帶給我的印象。這就奇妙了,我一開始並沒有饞她的身子,是被氣質吸引住,後來嘛----才開始有這種念頭。兩者相交之下,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情人眼裡出西施,就是這個樣子吧?!

回到情慾流動,愛上一個人不一定是因為我被對方的外表吸引,可是好的外表肯定是有加分作用的,不能否認吧?好的外表加上氣質,挖靠----滿分!愛死了!外表不出眾,但是氣質卻蓋過這一切,愛死了!滿分!看來只要愛上了,在心裡的分數就是滿分。

 樓主| 發表於 2021-6-29 22:40:40 | 顯示全部樓層
幾個月前讀了一位張老師的靈幻小說,叫做涵洞故事系列,有興趣的網友可以去搜尋,總共四個章節。在第二章節有那麼一段內容,讓我讀完之後,對於愛情與性事有了種說不清楚的感覺,仿佛幫我打破了一面紗窗。段落如下:

------------

「嗯!譬如愛情吧!在陽世時總是會碰上愛我的我不愛他,而我愛的,他又不愛我,或著難免有種恨不相逢未嫁時,還有夫妻兩人早已貌合神離,同床異夢的,但是卻因為婚姻的約束而不得不痛苦的生活在一起,而在這裡就不然了,只要兩人相愛,別人絕不會干涉的,因為我們很容易溝通,是否相愛,立刻就能感覺出來。」

「對不起!恕我問一個比較敏感的問題,妳指的是純精神式的或著和陽世一樣,也有親密的接觸?」

「你問的好奇怪,這兩者本是一體,根本不能拆開的嘛!我們都是隨著自己的心意去做而做而已!」


------------

就是看完這幾段,讓我醍醐灌頂,不再太糾結。同時,也認識到了亞洲社會對於愛與性的偽善與迷思充斥、矛盾充滿著社會與文化。對啊!愛跟性密不可分,不過,有性不一定有愛,有愛就一定有性。人人都會意淫,互相傳輸彼此的念頭,直接的感受。

愛與性本是一體兩面,在張老師的靈界見聞錄中,也見識過不少愛,甚至超越了肉體間的性,神交、意淫,互相訴說著愛意與想法,直接的念與念的交流,雙方都接受並體會雙方的感受,那種快樂,想必超越人類肉體的性與愛。

前提是:雙方意合----我也想要。

 樓主| 發表於 2021-6-30 20:00:26 | 顯示全部樓層
我熬夜習慣了,大概從國中開始慢慢熬夜。然後,近期大概兩個禮拜前左右的時間,我有幾天連續一直不斷地做夢,夢中內容大多都是自己還是學生身份、學校相關的夢境以及夢到就學期間的同學。可是這些夢境內容讓我不是很愉快,都是處在壓抑、焦慮的狀況下。醒來後發現自己常常側躺睡著,壓迫到神經與肚子內的五臟六腑或膀胱快爆了,才會引發這樣的夢境吧。

夢境中有的是面對同學並參與活動又從中互動,有的是擔心無法就讀學校,趕緊申請入學。不過大多是荒誕的入學方式跟奇葩的學校場景,大部分內容我早已不記得,剩下零星的畫面與細節記憶猶新,因為太荒誕了。不過不是什麼重點,就不公佈出來了,因為要形容實在很麻煩。現在想想,我有好多次的夢境都是跟學生身份與學校相關聯,呈現的感覺是不愉快的,都是焦慮、壓抑、擔憂----總是在急著對抗什麼或隱忍什麼似的,對我來說是惡夢,至少說是不愉快的夢境。

嘲笑與捉弄,尤其是嘲笑,好像都會有這類情況出現在這樣的夢境中,讓我感到有些窒息感。也可能是肚子裡面脂肪還是廢棄物太多,壓迫到五臟六腑。說到胖,前陣子睡覺發現自己會打鼾!聲音大到我自己醒過來,發生呼吸中止的情況,不過這是題外話,次數也才2次左右,可能跟睡覺方式有關係吧。

總之,不知道是不是學生時期有什麼心結未了?可是我想了想,也沒有什麼心結了,也沒有對學生時期的不愉快去非常執著了。反正我也不可能再回去當學生了,那麼久的時間,人事物都已經跟我無關了,也沒有再聯絡,大家都鳥獸散,各自飛------不過,過去幾段學生時期的時光,造成的不愉快一直烙印在我腦中,感覺是淡了,不過回想起來,有時候隱約的還是會感到悶,不會想要回到那幾段時光,不值得留戀。

所以只是有時候想了想而已,然後就拋諸腦後,不再執著學生時期的種種,反正沒有意義了,人事已非,這樣看來環境的改變是有效用的。不過,我怕生、怕人多的毛病沒有改善,後來是慢慢靠自己訓練改善,某些情況下我還是會緊張,不過這也是題外話,以後再說。可是突然想到,我有個很大的弱點,非常難以彌補的缺陷。我老是鑽牛角尖在某些人事物,非常在意又執著,然後又急欲想要得到認同,誰的認同?究竟要讓誰來認同我?認同我什麼?年少英才?可是我已經29歲了哎?還能稱呼年少?事業有成?別開玩笑了------心理創傷的自卑!

學生時期或說年少時期都好,就是那段時期歷經的種種形成的,平時無感,察覺不到,因為我本來就沒有能力跟空間去處理。那個時候的我根本不會去細想這些問題,更不可能去考慮這些,都察覺不到問題了,只知自己好像生病瘋癲,又要去焦慮學生生活跟其他種種,哪顧得上什麼自卑?顯現出來我也毫不自知,旁人看得出來,只有我不清楚而已。後來慢慢遇上貴人,才慢慢騰出點空間,讓思緒正常點。以及後來配合藥物治療,才擴大更多空間,可以塞下更多垃圾,然後嘗試學習清理垃圾。要說我的心得感受的話,像是一種給自己挪出空間與時間,讓生理進行自我修復,嘗試自我平衡。

我去查了些資料,我好像錯過黃金時期的時候去就醫,耽誤了很久很久,影響身心健康----------先記錄在此。





 樓主| 發表於 2021-6-30 21:42:52 | 顯示全部樓層
國小大概三、四年級的時候,我的班導師有一段時期,對我們全班魔鬼訓練體能,帶我們一直做操、跑步,剛好她也是體育課老師。

一開始真的千百個不願意,累死了!大家一直哀怨連連。一直做操跑步,訓練短跑、長跑跟接力賽,在我的記憶中,時常記得她一直提起她以前帶的班級的學生多厲害,跑多快云云,一直激發我們的士氣,訂製各項計畫,拜她所賜,我們為了大隊接力比賽可謂鬥志高昂,體能被大幅度的提升,聽聞我們的班導師帶的班級比賽都常常得名得獎。

不過我也沒有去記那麼多,大多時候只知道跟著動就對了,到中後期我才感受到團體榮譽心與鬥志。老師給我的印象,她也不像魔鬼教練,就是用自己制定的計畫去鍛鍊我們的體能。然後常常打躲避球,最討厭躲避球了!接球接不好,手指被打到整個痛得哀哀叫!人人都變得超暴力!真的很機掰!我就慢慢對躲避球敬而遠之----總之,當我們的體能有明顯提升之後,同學們就貌似越來越肯定老師,大家也就越來越團結一心。

那時候就是我體能的巔峰時期,跑步讓我感到暢快淋漓!

大隊接力比賽當天,槍聲一響,比賽開始。

哦~跑步跑到感受到風的阻力迎面而來,周圍的聲音逐漸變小,廣播與加油聲逐漸聽不到。世界仿佛只剩下我與對手,周遭的時間仿佛變得緩慢起來,只聽得到風聲以及自己與對手的呼吸聲。那是專注與使勁全身體力帶來的感受,也是證明自己並與對方一較高下的喜悅。

難以忘記,真的難以忘記,我們距離相距不遠的時候,還互相打招呼!短暫講了幾句!不過我依稀記得是對方主動先跟我打招呼說嗨----總之說完沒有幾句後,繼續專心做最後衝刺,不過我輸給他就是了。

那時候一直有人跑到鞋子飛掉啦、鞋帶解開了,一樣繼續跑,比賽氣氛非常熱烈,鬥志高昂又緊張,都是為了給自己班級團體帶來先機。

班導師的名字我到現在都還記得,不知道她人現在怎麼樣了?真的是印象深刻的一段時光------

 樓主| 發表於 2021-7-12 13:33:25 | 顯示全部樓層
我在別的fb社團看到關於性交易市場跟性肉慾的相關討論,我有感而發----

如果說是真要完全交由民間市場機制去處裡的話,首先國家不該去干預,你政府干預個屁?警察機關也廢掉算了!其實說白了,現在就市民間市場機制的樣貌,不管接不接受,現在就是所謂市場機制下的環境。民間會社自行組建立,弊端太多了!黑手容易伸進去,有些是急需錢或著知道其中的利益,有些是被拐騙與暴力之下才被強迫投身進入,只有少數是為了自身性癮頭自願的!

如果又要訴諸於道德或某類誡命為制高點,那放眼整體社會,紙終究包不住火!慾望不是罪過,誰沒有慾望?某種程度來說,追求某類想法也是慾望體現,因為我想要!我因為網友建議,去觀摩所謂BDSM的活動。但是說實在的,我是很不喜歡哪!而且裏頭讓我感到不舒服!(某種角度)。百思不得其解,我始終無法理解為什麼有人喜歡SM?可是偏偏就是有人喜歡!你禁不了!所謂藝術畫作多的是關於慾望與性的描述投射,而且千奇百怪!

花錢買春,要的是什麼?無非就幾項,性發洩、肉體連接的溫暖(不開玩笑)、想要獲得平常生活中異性無法給予的溫柔。

人始終是多元生物,你看不起的,偏偏就是有人愛得要死,我看不爽的,偏偏就是有人願意以身犯險。

說個算是題外話,fb人才濟濟,我看過一位網友,他好像是哲學系的,很喜歡尼采,更崇尚他的超人論之類的,非常看不起約砲文化跟約砲的網友。覺得他們都是敗給自身慾望的低俗爛人,約砲的所謂兩情相願,不過是為了自己的性衝動找藉口。

-------------------------------

舊文重貼:

性慾、慾望、精神性交流

肉體的激情

擁抱的需求

感受上的滿足

多次的經驗讓我不在只是對肉體產生渴求,多了精神上的需求!

不論是來自肉體激情的刺激飽滿感或是異性間的精神性交流。

以前對性滿足的管道都是來自於色情漫畫跟影視作品,直到大學大一的某一天,突然!沒來由的慾火焚身,讓我大腦身體發熱發燙,我也搞不清楚為什麼?於是乎開始拼命的上網尋求管道資訊,以前對這方面的不安都拋諸腦後,滿腦子的情慾熱感襲捲身體,身體大腦的發熱發燙讓我壓抑不住!

這就是我的第一次前的故事經歷!

畢業後,我開始覺得與異性交流對我來說變得越來越重要!色情遊戲跟影視作品慢慢的不像以前一樣能夠滿足我的精神性需求了!我開始想要真實的感受,我開始渴求肉體的溫熱,我開始沉溺在異性之間的氣氛、氛圍的精神性需求。

單方面的發洩逐漸成了生理刺激的發洩,甚至有時還得強迫自己發洩,這不經讓我懷疑是不是自己性功能有問題了?慢慢的,我細絲回想....哦!原來是我體驗到了何謂情慾!導致我一段時間身心不協調,沒經驗過,不知其滋味,一旦經驗過,大腦身體仿佛被開啟了這方面的開關,本能被喚醒了!現在的我幻想著噬骨銷魂的性愛,同時也渴求著某種溫暖,這種溫暖究竟如何表達出來?

是異性之間的情慾氛圍?是生物本能的衝動導致?還是個人心靈上的缺憾,而尋求溫暖的填補?又或許是一切交融於其中,似圓非圓,似水非水,你我各在其中的精神性交流?不管如何,都是想要得到極致的快樂以及被滿足的感覺,想要最直接的感受,在無任何隔閡,寫到這裡,成了想像,成了性幻想,或許是受到色情漫畫或著影視作品的影響,個人發生過的心靈創傷,所以不知不覺間想要找一個能夠有著被保護的感覺,能夠填滿個人內在的需求,在性的經驗中,兩人身體的溫熱,肉體的觸感,情慾的氣氛下,跟這種被保護的感覺融合在一起了。

寄生於在細胞中最原始的本能,生殖,最原始的單方面滿足性衝動到各種性癖好上的刺激以及雙方體驗性高潮帶來的滿足感與成就感,現在,民智已開,性觀念逐漸地不在受到壓抑,開始有了各式各樣的性社群,有的好奇,有的就是喜歡,台灣社會雖然有了各式各樣的性社群,但是,仍然還是沒辦法光明正大的浮現在檯面上,人與人之間關於性的話題似乎還是沒辦法去很公開的討論。

不管是怎樣的性慾望,最終目的已經不在只是單單的生殖繁衍,達成滿足自我變成了目的。

為了達到精神性交流!

 樓主| 發表於 2021-7-20 12:26:58 | 顯示全部樓層
在想一件事情,張老師常常說解經辯論不是究竟,開啟神通不是究竟,學習丹道氣功不是究竟,修習禪修四禪八定不是究竟,可以是重點,可以毫無關係。探究靈魂學(或真理)包羅萬象,這些都是方法也可以是過程,看自己怎麼做選擇,投其所好,擇其所愛。

說實話,如果是以前面敘述的方式去實踐,有明師引導,可以體會到不少超越平常感官所認知到的經驗。可是,這些經驗有些時候實屬於很個人式,觀看明師高人也難以用文字口語的方式白話出來,可想而知,要把這些經驗語言化的難度之高。

所以互為印證,互相驗證彼此的經驗是否一致。可是,我最近發現一個問題,如果所學到的功夫未必是正確的,那又該當如何?兩個學習同一門功夫的人互為傳授驗證,兩人都覺得沒有問題,於是一傳十,十傳百的延續-----這門功夫有問題,學習的人已把它視為究竟,又自成一派,又該如何釐清這裡頭的矛盾?同樣的,就算這門功夫是沒有問題的,是前人已摸索過,披荊斬棘,耗時百年的傳承變化,總算築好今日之門,卻還是只能請君入門,再作詳談----這又恐怕是另一種坐井觀天。

超常的經驗,深邃的奧秘,總使得人人愛不擇手,不輕易的放棄,哪怕已經是有問題的----也視如柑蜜,甘之如飴。有時候會覺得這些事情是剪不斷,理還亂!所以,需要學會跳脫圈子,以別的角度與方法來檢視,更有效幫助自己去認識這些條條框框。可是問題又來了,是用什麼角度呢?又要用什麼方法來檢視呢?

題外話:有些所謂的功夫,其實還真的就是生活的累積,原本我是不信的!但是後來才確信,就是這麼一回事。總是想著應該如何,才能怎樣,結果到頭來卻是在身邊就有的東西。

 樓主| 發表於 2021-7-23 00:41:31 | 顯示全部樓層
無謂的自苦,自尋煩惱,庸人自擾----很多煩心事本來我可以避免,但是,常常又因為個性而自找麻煩。

好一個前陣子,我在一個FB社團裡面,與一位網友求教一個問題,題目是什麼我已經忘了,依稀記得他給我的建議:內心的強大才能應付外在的環境----大意是這樣。

當時看到這段回覆,幫我解開了一些疑惑,給了我提醒,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我現在想的事情,是我該如何學習放下無謂的煩惱?別再給自己找碴。

我要怎麼讓自己變得時常雲淡風輕?還是說,其實不用勉強,這本強求不來?難道會是生活的累積足夠,時間一到,自然雲淡風輕的放下從前過去的執著煩惱?不再視為問題?不再掛懷?不再放在心上?

沒有頭緒,彷彿找不到立足點施力,無從下手----我不會是他,他不會是我。他不明白我為何執著於此?我不明白他為何堅持如此?

 樓主| 發表於 2021-7-23 00:43:00 | 顯示全部樓層
現實生活苦悶,家庭經營壓力大,無體無形的壓力,逃避現實,遁入幻想世界,尋求最大慰藉,麻痺自己,催眠自己,無法做到時刻抽離,陷入自我矛盾,變相成為欺騙自己。

這樣子持續下來,根本上沒有解決自我矛盾的難題,離精神崩潰不遠,所以要學會認清!認清!認清----可是認不了清!

往往嚮往心中的明星藍圖,渴求自己成為那一方,源於生活中苦難的壓迫,迫切尋求出入口,抒發壓力,抒發不成,體內爆竄,精神動盪。如果把握得當,就此成為使自我煥然一新的動力,或成為世俗廢人,庸庸碌碌,一事無成的凡人,哀嘆無聊苦悶。

可是,就算如此,還是存有幻想,胸懷理念,期盼自己能夠做些什麼或擁有些什麼,好讓自己也不是那麼的無意義----我好想讓自己沐浴在陽光之下,體會那溫暖又熱烈的激情與感動!

 樓主| 發表於 2021-7-26 16:18:18 | 顯示全部樓層
談原諒、法律建置

前晚,看了一個線上電影的討論會,談到挪威殺人魔。

有些想法----但是沒有整理,雜亂雜亂的。

------------------------------------------------------------------------------------------

法律要基於什麼立場建立?要效仿什麼樣的派系建置?

我們認為法律之前人人平等,就算是大眾認為十惡不赦的殺人犯也有辯護與發聲的權利,如果一旦有所偏袒,那麼代表法律之前人人不再平等,法律就失去了它的威信。所以國家教導我們要守法,如果人們都不願守法,不相信法律,國家與社會容易陷入動盪不安。在越是先進的國家,人們就越相對守法,尊重法律,因為國家公平且真正的實踐保障所有人的權利,實現以法治國。

不過,這不是這次感想的重點,我想要說的是原諒。

原諒是基於受害者本心原諒,還是以法律名義要求受害者原諒?

鑑定或探究加害者的心思脈絡過程中----探究屬於工作,同理屬於個人感受,但是原諒不是我的權利----我不是受害者,我沒有辦法代替受害者來決定要不要原諒加害者,我只是一名鑑定工作者,我只是一名法官。我基於我的專業了解你的脈絡思路,我基於國家制定的法律為基礎來審判你。

但是,以國家公權力之名,要求受害者放下,原諒加害者,接受加害者的道歉,這不會是原諒,這種行為是偽善!是基於某些人的傲慢有意建立起來,徒有其表的形式!
很多原諒是屬自我原諒,不是原諒對方,是自我放下。有些原諒,是永不相見,不接受道歉。不接受見面,不要相見,就是對我最好的道歉。有些原諒是----世界這麼大,社會是那麼的複雜,很多事情出乎意料,你我也未必想的到。

重點,原諒不該以國家法律之名,強迫接受。依稀記得看過有報導說台灣一些死刑受刑人不斷寫信,期盼受害者的接受,也常常寄送資金云云,不知道這是法律強制還是自願性質?不管如何,這些做法對受害人而言,往往無疑是二次傷害,更可能造成PTSD的精神創傷。

------------------------------------------------------------------------------------------

在前法務部長王清峰的事件的那一年,我在那個時候的蘋果新聞的專欄、FB、一些網站討論看到各種爭論,看到最有意思的一些內容是要求受害者放下仇恨!放過自己!不少這樣的文章與留言----沒有想到真的有不少人是這麼想的?

我記得王清峰最經典的名言:願意代替死刑犯執行,就算為死刑犯下地獄都甘心----這真的大開我的眼界!下巴都掉下來,合不起來。還有廢死聯盟,想必讓很多人心裡恨得牙癢癢。

說實話,仇恨真的很痛苦,成天活在這樣的情緒,難以自拔,怒火攻心,非常消耗心神。日日夜夜的等待,就只是等待法律可以還給自己一個公道。如果等不到,有許多人身心早已俱疲乃至身心潰敗,不再期望,只徒留失望乃至絕望----於是,渾渾噩噩,伴隨著難以撫平的心靈傷痛,無奈地接受現實,渡過這一生。我有段時光,成天活在這種情緒裏面,真的是非常難熬,嚴重影響到我的精神,導致思路不清。

有些法律,到底該基於什麼價值觀來建立?有些法律條文,不知道為什麼總是急著推動?事情有先後緩急,真的有這麼急迫的需要推動?廢除死刑這一項爭議,耗時多少資源?臺灣想要成為先進人權福利國之前----種田還須先耕耘,幾年下來,我看不清耕耘了什麼?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