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主張的「無我」究竟是何意?
我在網站和書中都著提到:「釋迦牟尼」主張「諸法無我」是對的,但是,主張「無我」卻是根本錯誤的。
有些「佛啦」批評我「不懂佛法」,說我「不懂『無我』」,說我把「無我」解釋為「沒有我」是錯誤的見解。
這些「佛啦」認為「無我」應當指的是「打破我執」和「打破我念」。
那麼,這些「佛啦」真的了解「無我」的真意嗎?
我們就先來看看「維基百科」中對於「佛教無我」的解說:
**************************************
「無我(梵語:अनात्मन्,Anātman,巴利語:anattā),佛教術語,指對於我的否定,為佛教根本思想之一。這個名詞有二方面的意思,一方面,它可以解釋為,沒有我,我不存在,大乘佛教又稱我空;另一方面,則可解釋為,這不是我,也稱為非我(Nirātman)。這兩種含義間的爭論,成為佛教各宗派間的重要課題。
否定世界上有物質性的實在自體(即所謂「我」)的存在,有兩類:
人無我,是說人身不外是色(形質)、受(感覺)、想(觀念)、行(行動)、識(意識)五類,即五蘊結合而成,沒有常恆自在的主體。
法無我,大乘佛教還認為色、受等五類都由種種因緣和合而生,不斷變遷,也無常恆堅實的自體。」
**********************************************
為什麼我會說「諸法無我」是對的?
「諸法」可以解釋為宇宙萬物的現象,也就是客觀存在的現象,所以,沒錯!這宇宙萬物中並沒有一個純然「客觀的我」存在。
為什麼我又說:若主張「無我」就是絕對的錯誤呢?
因為「我」(或者代換為印度教主張的「真我阿特曼」)是主觀存在的,也就是「主觀的我」是實存的,如果連「主觀的我」也一併否定掉,那麼,主張「諸法無我」、「無我」、「不許有我」的那個又是誰呢?
2600年前,如果你剛好在印度的「菩提加耶」或者「鹿野苑」附近,你大聲的這樣問道?那麼,那個印度的老叫化子「釋迦牟尼」肯定會回應你道:「我!」
所以,這些「佛啦」批評我「不懂佛法」,說我「不懂『無我』」,說我把「無我」解釋為「沒有我」是錯誤的見解。
這些「佛啦」認為「無我」應當指的是「打破我執」和「打破我念」。
這種謬論和妄念才是真正「不懂佛法」的一群驢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