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自然人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張開基

總統:現階段無法全面廢除死刑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15-6-1 09:54:38 | 顯示全部樓層
柯:死刑共識 比反核四還高


中國時報【陳芃、林金池╱台北報導】

北市8歲劉小妹遭割喉致死,龔姓凶嫌殘忍行徑再度引發社會對死刑存廢的討論。台北市長柯文哲昨天上午表態,認為如果不執行死刑的話,就要判終身監禁、不能假釋,社會總是要做個選擇。他強調,台灣在公共議題上的民意,對死刑的共識,比反核四還高,這是台灣社會的特殊現象。

女性反廢死比例更高

事實上,柯在去年選舉期間就被問過死刑存廢問題,當時他以「不置可否」回應,但表明他看過數據,70%民眾是反核,而贊成死刑的比例更高,尤其是女性。死刑也是中國文化圈、歷史上的傳統,維持死刑一直是絕大多數中國人「潛在支持的概念」。

柯文哲也說過,重大犯罪和有沒有死刑無關,學術上早已證明。國家可以指出進步的方向,但死刑存廢還是要遷就民意。

柯文哲昨參加覺修宮活動後表示,以前人家說死刑議題是競選階段絕對不要碰的問題,會「鼻青臉腫」;不過,台灣在公共議題上的民意,卻沒有比對死刑這項更一致,「比反核四還高」。

柯文哲說,當年漢高祖劉邦進入關中時曾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死刑有2000年的文化。

要求殺人犯不能假釋

柯表示,隨著歷史進步,社會觀念慢慢改變,但現階段他的態度是,如要廢除或不執行死刑,那就要將犯人終身監禁。

柯也指出,不管是接待歐洲商會理事長或外國政要,對方都常會問台灣不是文明國家、怎麼還有死刑?他看如果是還可以談話的人,就會說在台灣不吃牛肉的比不吃狗肉的人還多,甚至妙回「你們吃牛肉也很不文明啊,我媽媽都不吃牛肉」;其實這有歷史文化因素,可是台灣也沒有因這個單一情況,就被批不文明。

針對校園安全引發議論,新北市長朱立倫昨天指出,這絕對不是校園圍牆高低問題,開放校園是社會共同期待,大家應該思考在校園內、周邊或是回家過程如何保護孩子,校園安全必須包括社區、社會,全方位安全體系。

朱立倫籲校安大檢討

他說,我們的校安計畫本來就非常嚴謹,但仍需全面啟動、全面檢討,包括從學校本身跟警方的24小時連線,還有所有監錄體系及定點定時、不定時巡邏。

另外,社區周邊民眾心理層面、衛生醫療,危險因子或危險人士都要全面掌握。

至於是否加裝監視器體系,他表示,新北市大概有3萬5千多具,未來也將納入檢討範圍。

 樓主| 發表於 2015-6-1 09:57:38 | 顯示全部樓層
美警好狠!平均每天槍殺2人

中國時報【張嘉浩╱綜合報導】

美國近來發生多起警員槍殺手無寸鐵民眾的事件,引發「警方使用武器防衛過當」的質疑,更進而在各地掀起多樁示威暴力衝突。

《華盛頓郵報》5月30日報導,美國警方今年前5個月開槍致死的案例達385人,平均每天有逾2人喪命,死者尤以無武裝的非洲裔居多。

這個死亡率是美國政府過去7年來統計的2倍以上。聯邦調查局(FBI)的紀錄顯示,2008年迄今,警方基於維護公民人身安全或正當自我防衛,開槍射殺嫌犯的案例每年約有400起,平均每天1.1人。FBI的數據本於全國近1萬7000個警察機構的自發性通報,官員承認,數據可能不盡完整。

針對美國警察今年值勤時開槍致死事件,華郵爬梳警方報告、地方媒體報導並佐以訪談後,發現2015年截至5月29日,遭警方槍擊者的致死率直逼平均每天2.6人。

據華郵統計與分析,在命喪警槍的385人中,365人為男性、20人為女性,其中白人占近半,另半數是少數族裔,案發時死者泰半持有械彈,但有6分之1只是持玩具手槍或全無武裝。至於手無寸鐵的死者,有3分之2是非裔或西班牙語裔。

至於死者年齡,則介於16至83歲,25至34歲者有118人,35至44歲者94人,18歲以下者8人。而有92名死者遭判定罹患心理疾病。

發表於 2015-6-1 10:07:41 | 顯示全部樓層
張開基 發表於 2015-5-31 13:11
應曉薇輔導死刑犯但反廢死 網友留言酸:那還輔導什麼?

民報作者: 記者唐詩/綜合報導 | 民報 – 2015年 ...

輔導.牠們.死刑犯..下地獄..

發表於 2015-6-1 12:58:09 | 顯示全部樓層
現今許多小學校園圍牆採取低矮的設計
任何人都可以輕易進出
有心人士更可以在圍牆外隨意觀察(搜尋下手目標?),然後輕易跨入校園行兇。
據說是因為配合開放校園、友善校園的教育政策,才將高大圍牆都拆掉。

實在搞不懂,特別需要大人保護的小學童,為何圍牆越蓋越矮?
當然,圍牆不是唯一保護學童的方法,但起碼有一定的阻絕作用。




發表於 2015-6-1 15:26:24 | 顯示全部樓層
張家晴:拆掉圍牆就是友善校園嗎?──一個國二學生的擔憂

2014/09/19

開學了,全校70多個班級在操場裡舉行開學典禮,我轉過身望著後面被拆掉的圍牆與大門,和馬路上三不五時停下腳步探頭窺視的人們與呼嘯而過的車流,我心想,「無牆化」真的就是友善校園嗎?

我明瞭「無圍牆校園」是教育部永續校園計畫的一環,期盼打破校園與社區民眾的藩籬,營造友善校園的教育氛圍。但如果只將眼光強調在那「表面」圍牆的存在與否,而沒有思考更深層的內涵,恐怕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我們應該更深切的思考,校園空間真正的使用者到底是誰?誰才是真正的主角?使用校園的真正主角不就是學生嗎?學校教育最大的目的不就是讓學生們有個安全無虞的求學環境嗎?若是學生提心吊膽的每天上下學,驚恐地過著求學生活,那還叫做友善校園?

有一次下午的下課休息時間,我剛好經過圍牆附近,目睹一群染著金黃色頭髮的校外人士,他們輕鬆一躍,隨隨便便就大搖大擺的走進了校園內,手上的刺青和凶神惡煞的眼眸令人看了不寒而慄,也許他們沒有要做什麼奇怪的事情,但是當我們看到不是穿著本校服裝的陌生人,心中不自在感與害怕之心油然而生。當校園裡無時無刻有著陌生人有心或無心地駐足停留,立馬就會令人聯想到電視新聞媒體裡播報的性侵害或是殺人事件,我們女生更擔憂下一個被害者就是自己。

單純的校園不該有著這般個人無法預防的災難,這種事情就像抽鬼牌一樣,你永遠無法預知你接下來的命運,有可能安然無恙,也有可能明天某報章媒體上的頭條就是你。不只學生不想這樣,家長和老師應該也沒有任何人會願意。開放校園空間,打破社會大眾與校園的隔閡,但是一旦對學生人身安全潛在的危機事件爆發時,絕對不是學校或教育主事者所能擔得起的。此時我更狐疑,倘若推廣友善家庭,社會大眾會願意讓自家大門敞開,並且讓人隨意進入像在參觀博物館一樣嗎?

友善校園的深層內涵不應該只是表面的開放,應鼓勵學校或學生們積極投入參與社區的公共服務事務,讓社區公益的力量成為學校發展的幫手,雙方互蒙其利。(作者為台南市國二學生)


發表於 2015-6-2 11:01:33 | 顯示全部樓層
我好奇著,終身監禁真的可以徹底落實嗎?

會不會哪天,又高喊著終身監禁是違反人權?!

發表於 2015-6-2 12:07:06 | 顯示全部樓層
Jye 發表於 2015-6-2 11:01
我好奇著,終身監禁真的可以徹底落實嗎?

會不會哪天,又高喊著終身監禁是違反人權?! ...

現在....歐洲就是這樣.......
有些犯人被關了一段時間在裡面
在裡面受宗教或者受了教育拿到學位
覺得自已改過自新還會替自己爭取權益
國家沒權力關他們一輩子.....違反人權
應讓他們重返社會......

發表於 2015-6-2 18:35:46 | 顯示全部樓層
也許判那些人死刑的確是便宜他們了,也許我們該從其他地方來改善
以減少這類不幸的事件‧‧‧‧。

但誰能保證方法真的有效?

還要多久?還要犠牲多少無辜的生命?

發表於 2015-6-3 02:12:19 | 顯示全部樓層
判死刑的確是便宜了那些人,
槍決前還得打麻藥讓他們不用走的那麼痛苦咧~

死刑倒也不是不能廢,上天有好生之德
也讓犯人嘗嘗他加諸在被害者身上的手段
熬得過又死不了的,大可放他一條生路
(忽然部分同意起可蘭經以眼還眼的法律了)

發表於 2015-6-3 13:04:50 | 顯示全部樓層
不判死刑可以啊~~~
每天鞭罰~一天一下,每一下都要皮破肉綻~~~~
無期徒刑,就這樣打到他自然壽命已到---回老家為止~~~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