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自然人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jeffrey67

魑魅魍魎?山中精怪?魔神仔?我的山間所見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5-1-7 21:18:43 | 顯示全部樓層
早期人類其中的一個分支...
並沒有完全滅絕,少數幾隻還存活著,過著隱居生活=ˇ=

還是說活了很久的靈魂,還不知道有靈界的存在,並附著在其它生物,所以就變成青蛙...
還是...祂想當「蛙人」!



發表於 2015-1-7 21:35:08 | 顯示全部樓層
我認為魔神仔是很特別的生物,非鬼神類,或許是很單純天真,或許沒有像人類有複雜的宗教信仰,他們與大自然融和共處,可能因此而發展出超高的「心智能力」能夠使人致幻,但不知為何,有這樣高等的心智能力卻無法與人類交流?

或許人類社會與內心太複雜,也可能自古曾經與人類交流過,但遭受排擠被趕入山中,但由於人類過度開發而壓縮了魔神仔的生存空間,已發生過的案例來看,被魔神仔迷走的人類,大多數沒有生命危險,頂多吃蚱蜢與牛糞大餐..

對於魔神仔迷惑的對像多數為老弱婦孺,或迷路慌張的登山客,可見魔神仔能夠將人類致幻的因素,應該來自於人本身恐懼與慌張,若ㄧ個精神況狀佳,堅定勇敢的人,魔神仔應該是無法將其致幻,魔神仔的心智能力,或許就像印度某些高憎也是能夠使人致幻。


發表於 2015-1-7 21:35:16 | 顯示全部樓層
在中國古代和近代都有的民間傳說:

北方有「狐仙」,南方有「五通」;所謂「五通」或稱「五通神」,其實就是五隻大的癩蛤蟆精,會變幻為英俊的男子,夜晚會迷惑人間美女並加以性侵;

相關的記載


五通神,也叫五顯神,是中國唐末以來源自徽州的五個神靈。

另一種五通神又叫五郎神或五猖神,是橫行鄉野、喜歡淫人妻女妖怪、孤魂的通稱,並不專指那一類鬼神。通常塑像五尊以供奉血食,號稱「五通」,民間多所崇祀,另說有財神的能力。


起源

五通神源自徽州婺源縣,唐末(9世紀後期)當地有五人過世後顯靈,入宋後得到朝廷封號,1109年五神都受封為二字侯,封號各有一「通」字,故稱為「五通」。南宋1174年另得封號,各有「顯」字,故又稱「五顯」。[1]
發展

五通神本廟在徽州婺源,當地人認為五通神非常靈驗,禍福立見,居民出門遠行前,都會入廟祈求平安;士人入廟拜神,都會遞上寫著「門生某人謁廟」的名片。[2]。

徽州商人外出經商時,在其他城市建造五通神分廟。宋太宗994年時,台州出現五通廟;宋真宗時,福州和蘇州也先後興建廟宇。也有徽州知州回鄉後,在自己的家鄉興建五通廟。於1123年、1125年、1167年及1174年,五通神多次獲賜封,在各地的信眾也逐漸增多。到南宋末年1275年,各地可考的五通廟共有35座。[3]
相關記載

    唐.鄭愚《大溈虛佑師銘》:牛阿房,鬼五通,專覷捕,見西東。

    唐.柳宗元.《龍城錄》曰:柳州舊有鬼,名五通。余始到,不之信。一日偶發篋易衣,盡為灰燼。乃為文醮訴於帝,帝懇我心,遂爾龍城絕妖邪之怪。

    宋.洪邁《夷堅丁志.江南木客》:大江之南地多山,而俗禨鬼,其神怪甚佹異,多依岩石樹木為叢祠,村村有之。二浙江東曰五通,江西閩中曰木下三郎,又曰木客,一足者曰獨腳五通,名雖不同,其實則一。

    宋.葉紹翁《武林聞見錄》曰:嘉泰中大理寺決一囚,數日,見形獄吏云:泰和樓五通神虛位,某欲充之,求一差檄,言差充某神位,得此為據可矣。如其言,經數月,人聞樓上五通神日夜喧鬨。吏乃泄前事,為增塑一像,遂寂然。按:今委巷荒墟多建矮屋,繪版作五神像祀之,謂之五聖。

    明.田藝蘅《留青日札》云:即五通神也。或謂明太祖定天下,封功臣,夢陣亡兵卒千萬請恤。太祖許以五人為伍,處處血食。命江南家立尺五小廟,俗稱為五聖堂。然則五聖與五通不同矣。

    清.褚人獲《堅瓠八集.毀淫祠》:蘇俗酷尚五通神,供之家堂。楞伽山鼓樂演唱,日無虛刻,河南湯公撫吳,嚴為禁止。乙丑九月公往淮上,值神誕,畫船簫鼓,祭賽更甚於昔。公歸聞之,立拘僧至,將神像沉於河。茶筵款待,一概禁絕。

    清.趙翼《陔余叢考》三十五曰:鈕玉樵謂五通起於明祖,則未必然。按夷堅志,劉舉將赴解,禱於錢塘門外九里西五聖行祠,遂登科。為德興尉,到任奠五顯廟。知為五聖之祖祠也。則五聖之祠,宋已有之。七修類稿又謂五通神即五聖也。然則五聖五顯五通,名雖異而實則同。夷堅志所載,韓子師病祟,請客以符水治之。見五通神銷金黃袍,騎馬而去。(中略)如此之類,不一而足。而陳友諒僭號,亦在採石五通廟。則五聖者,宋元已有之。而非起於明祖矣。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南有五通,猶北之有狐也。然北方狐祟,尚百計驅遣之,至於江浙五通,民家有美婦,輒被淫占,父母兄弟皆莫敢喘息,為害尤烈。

發表於 2015-1-7 21:37:34 | 顯示全部樓層
据典籍,五通神的神名在明代时就不佳了。冯梦龙所辑《情史•五郎君》载:“杭人最信五通神,亦曰五圣。姓氏原委,俱无可考。相传其神好矮屋,高广不逾三四尺,而五神共处之,或配以五妇。凡委巷,若空围大树下,多建祀之,而西泠桥尤盛。或云其神能奸淫妇女,运输财帛,力能祸福,见形人间。” 《情史》里记载了五个与五通神相关的故事。故事大意都是五通神私通人妇或人女,并赠与这些女性的丈夫或父母为数不少的财帛。《情史•五郎君》第五条记高邮李申之妇“为五郎神所据”的故事。“妇欲得金步摇、金爵钗,向神索取”,五通神至苏州太守府行窃,被钟馗和门神所伤。李申之子毛保“遂买大匹纸三幅,从画工图写一钟馗、两金甲神,雄毅非常,到家揭之于门。五郎见之,凛然遂不敢入……与妇呜咽而别,自此杳然。”这条故事里,五通神不仅多情而且善盗。这样看来,五通神是个级别不高(为钟馗和门神所伤,更像鬼,而非神)的邪神(淫人妻女、偷盗),他们的好处大约只有能给人以财帛这一项了。那么,为何民间对五通神还热情地信仰和崇拜呢?笔者以为《民间诸神》对五通的记载已经给出了答案。
“五通财神。宋以来,民间所奉财神,有五显神和五通神,说法各异。大致上,以五显神为人神,说是有兄弟五人为神,宋代封王,因其封号第一字皆为显,故称为五显;五通则为妖鬼,其形象各地所说不一,因常作祟人间,民间因畏而惧之,每每祀以为神。五显神曾被封为五通候,世人遂谓五通即五显,其实两者在原本上还是有所区别的。明以来,江南还有祀五路神的,清以来也称之为财神。五路,一说是元代人,姓何,名五路,因御寇而死,民间因以祀之;一说取出门五路皆得财之义。后来,他的名字又与五显、五通相淆,因而世间又有所谓‘五路财神’之说。”

五通神 - 起源

关于五通神的起源,五通神实际上是民间鬼信仰的凝结形态之一。理由之一是五通名称虽相同,但各地传闻不一。大概以徽州婺源的五通神为正宗;有的地方虽供奉五通神但不知其姓名来历;浙江黄岩地区认为五通神原是南齐柴姓兄弟五人;钱塘地区认为五通神姓林,能保佑林姓宗人登科;绵竹地区认为五通神是宋萧永福的一胎五子;苏州地区认为五通神是陈朝黄门侍郎顾野王的五子。 这些不同的传闻似乎可以说明五通神实际上来自民间对鬼的信仰。民间的鬼信仰一向纷繁复杂,每一地区都有各自不通的鬼信仰,所祭祀的鬼的名目不可胜数。因为信仰的是鬼,也就很难说清这些鬼的来历,大概只求其不要危害民众便好。民间的鬼信仰由来已久,周代各等级祭祀都有厉鬼,汉代民间秋天祭祀厉鬼,都是为了让鬼有所依,不再为害人间。澧阳巫祝到宋代犹称五通为云霄五郎,山魈五郎。理由之二是柳宗元的《龙城录》提到:“柳州旧有鬼名五通,余始到,不之信。一日偶发箧易衣,尽为灰烬。余乃为文醮诉于帝,帝恳我心,遂尔龙城绝妖邪之怪,而庶士亦得以宁也。” 可见在唐代,鬼信仰和五通信仰仍然是有联系的。理由之三是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明令自京都到地方州县及里社皆祭祀为明朝打天下而忘的无后者,因人多无考,按五人为伍,于各地所立尺五小庙,处处血食,以示尊崇,使鬼有所归,不失祭享,可不作灾厉害民。此种小庙,俗谓五圣庙。每逢树头花间、鸡埘豕圈稍有灾殃,民人以为是五圣作祟。 当然,五通神并非源于朱元璋此举,但古人的思维是具有相似性的,也许我们所说的五通神也是在类似的情况下诞生的。当然,不能排除明初的这些五圣对五通神的民间流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这些一定不会是决定性的影响,因为五通神早在唐代就已经定型了。《鲁迅全集》注释“五通神”:“旧时南方乡村中供奉的妖邪之神。唐末已有香火,庙号‘五通’。据传为兄弟五人,俗称五圣。” 可见,五通神虽然源于民间的鬼信仰。但在唐末,五通神已经有正式名号,被大范围地祭祀了。还有一个问题是关于这一群体神为何是“五”个?笔者以为,大约和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说有关。由于五通神是源于民间的鬼信仰,由来已久。所以受到五行说的影响也是很自然的。“五”在古代是个极数。“在这种五行观念的影响下,‘五’变成了中国古代数字中最具有神秘性的数字之一。” “以‘五’为‘极数’。崇尚‘五’的观念流传至今。其实,这种观念是属于全人类的一种原始思维,起源于一只手指之数。”

袁珂先生的《中国神话传说词典•五显神》条载:“《三教搜神大全》卷二:‘五显公之神在天地间相与为本始,至唐光启中乃降于兹邑。……先是庙号上名五通,大观中始赐庙额曰灵顺,宣和间封两字候,……理宗改封八字王号:第一位显聪……第二位显明……第三位显正……第四位显直……第五位显德……’按五显神盖即东岳泰山神之五子,其中第三子为炳灵王,炳灵王即《南游记》所写华光天王,亦即《三教搜神大全》所记灵官马元帅,俱为火神。五显庙初名‘五通’,故五显神即五通神。然五通乃妖邪之神,非五显之比,盖皆民间流传之讹变。”

比较《民间诸神》和《中国神话传说词典》的记载,其中很明显的一个区别是关于“五显”、“五通”的先后、正邪之别。《民间诸神》认为“五显”为“人神”, “五通”为“妖鬼”;《中国神话传说词典》认为“五显”之名先有,“五通”之名后有,但“五显神即五通神”,而且是正神。两者的第二个区别是《民间诸神》认为“五显”和“五通”都是民间信仰的一部分,也就是所谓的“淫祀”;而《中国神话传说词典》则将“五显”或“五通”归于道教,而且是被唐宋统治阶级所承认的神灵,并非民间的“淫祀”。笔者以为,“五显”与“五通”基本上是等同的;而对他们的祭祀则有一个从典祀向淫祀蜕变的过程。

《西湖游览记》载:“华光庙,载普济桥上,本名宝山院,宋嘉泰间建。绍兴初,丞相郑清之重修,以奉五显之神。亦曰五通、五圣,江以南,无不奉之,而杭州尤盛,莫详本始。……五显神,在里仁坊内。元元统二年建。元末毁,国初王端云重建。正统中,吴玄理、赵道纯复拓大之;又毁,郭廷辅重修。五显者,五行之佐也,无姓氏可考。宋时赐号,一曰显聪昭圣孚顺福善王、二曰显明昭圣孚信福顺王、三曰显正昭圣孚智福应王、四曰显直昭圣孚爱福惠王、五曰显德昭圣孚信福庆王。五王封号,皆有‘显’字,故谓之‘五显庙’云。”

显然,明代的《西湖游览记》也认为“五通”即“五显”。而且“五通”或“五显”神至少在唐代就开始正式以“五通”或“五显”之名被列入典祀的范围,而宋代则是对其崇信最盛的时期。可见,唐宋之时的“五通”或“五显”确实是正神而非民间“淫祀”。但从元末开始,五通或五显神似乎沦为了民间“淫祀”。因为从元末开始,五通祠不断地遭到禁毁。到了明代,伴随着佛道两教与其他宗教的日益兴盛,私建的寺观祠廊逐渐增多,对国家财政、社会控制和社会风气的影响日益增大,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和地方官员进行毁“淫祠”活动以遏制私建、私祭之风,解决“淫祠”存在和兴盛引起的各种问题。所以,就出现了引文中所述的屡次毁、建五通祠的现象。清代康熙朝,更是出现了著名的汤斌毁淫祠事件,他所针对的淫祠主要就是“五通”祠。

因为五通神的神品逐渐恶劣,自然也就被驱逐出正神的行列了。所以到了明清,五通神只能作为民间淫祀之神而屡次遭到禁毁。所以,现在仍在民间流传的五通神起源于民间的鬼信仰,而定型于唐代。在唐代,五通神是五位能恩泽一方的正神,宋代还曾正式受封。但从宋代开始,五通神的形象与佛教中五通仙的形象在流传过程中发生了交融。受五通仙的影响,五通神开始沦为邪神。至明清,五通神成为只在民间祭祀中出现的不登大雅之堂的淫祀之神,并屡遭禁毁。

(神名)邪神也。龙城录曰:‘柳州旧有鬼,名五通。余始到,不之信。一日偶发箧易衣,尽为灰烬。乃为文醮诉于帝,帝恳我心,遂尔龙城绝妖邪之怪。’武林闻见录曰:‘嘉泰中大理寺决一囚,数日,见形狱吏云:泰和楼五通神虚位,某欲充之,求一差檄,言差充某神位,得此为据可矣。如其言,经数月,人闻楼上五通神日夜喧哄。吏乃泄前事,为增塑一像,遂寂然。’按,今委巷荒墟多建矮屋,绘版作五神像祀之,谓之五圣。畱青日札云:即五通神也。或谓明太祖定天下,封功臣,梦阵亡兵卒千万请恤。太祖许以五人为伍,处处血食。命江南家立尺五小庙,俗称为五圣堂。然则五圣与五通不同矣。陔余丛考三十五曰:‘钮玉樵谓五通起于明祖,则未必然。按夷坚志,刘举将赴解,祷于钱塘门外九里西五圣行祠,遂登科。为德兴尉,到任奠五显庙。知为五圣之祖祠也。则五圣之祠,宋已有之。七修类稿又谓五通神即五圣也。然则五圣五显五通,名虽异而实则同。夷坚志所载,韩子师病祟,请客以符水治之。见五通神销金黄袍,骑马而去。(中略)如此之类,不一而足。而陈友谅僭号,亦在采石五通庙。则五圣者,宋元已有之。而非起于明祖矣。’

發表於 2015-1-7 21:38:43 | 顯示全部樓層
“五通神”,又稱“五郎神”,是横行鄉野、淫人妻女的妖鬼,因專事奸惡,又稱“五猖神”。來曆複雜,一說指唐時柳州之鬼;一說是朱元璋祭奠戰亡者,以五人爲一伍;一說爲元明時期騷擾江南、燒殺奸淫的倭寇。總之,五通神爲一群作惡的野鬼。人們祀之是爲免患得福,福來生財。遂當作財神祭之。五通神以偶像形式在江南廣受廟祀。路神内涵奇奧、源頭最古。

  
編輯本段
五通神的傳說

  五通神爲五個淫魔,據說在南方作祟,曾經有“北狐南五通”的說法,五通神經常到人家中找尋美貌女子。其實,五通神也被稱爲五顯神,是泰山之神的五個兒子。《聊齋志異》中有一些關於五通神的記述。

  宋代有五聖信仰,後來又有五顯、五通、五道、五盜、五子、五路等名目。至於他們的來曆有許多傳說,其中比較可信的一種是說五代時,有一夥強盜結義爲兄弟,靠搶劫發了財,後來良心發現,以未能盡孝道爲憾。於是找了一位貧困至極的老太太奉爲母親,事事甚孝,言必聽之。他們從此改惡從善,死後被人供奉香火,屢顯靈異。明代五通神祀中必有一老嫗,就是這五個強盜的神祠。所以盡管名目甚多,大概都是從這一信仰演變出來的。同時又由於這五位強盜十分富有,又有錢又能做一點善事,於是便被人們當作財神來供奉了。

  《聊齋》中關於五通的故事有兩篇,一篇題爲〈五通〉,一篇是〈五通〉的補篇,題名爲〈又〉。《聊齋》中的五通也是至淫之靈物,他們均以美男子的形象出現,專門淫人妻女,“民家有美婦,輒被淫占,父母兄弟皆莫敢喘息,危害猶烈。”後來被萬生所殺的“三通”乃一馬二豬,被萬生斷一足的“一通”則不知爲何物,蒲松齡在文末評曰:“五通青蛙,惑俗已久,遂至任其淫亂,無人敢私議一語,萬生真天下之快人也。”〈又〉篇寫金龍大王女兒的俾女閹割一通,並在篇末說:“此事……若在萬生用武之後,則吳下僅遺半通,宜其不足危害也。”

  與作爲人鬼的五顯不同,五通是妖鬼,五通之"五"非確指,言其多也,然一鬼亦可名之五通。據筆者看到的材料,五通可能是多種動植物精怪的泛稱,他們或顯鼠、豬、猴、蛇等形,或幻化爲人形淫亂女子,既可即時禍福於人,亦能預測吉凶,集散錢財,宋代民間出於各種原因祀五通之風極盛,幾乎村村有之,其名稱有木下三郎、木客、獨腳五通、蕭家木下三神等,其實則一。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許多人祭祀五通都是爲了穫取錢財,從這個角度來說,宋代,特别是南宋的五通與財的關係比五顯要密切得多。據《龍城錄》所載,五通也始於唐代,由於上述特點,五通在士人中名聲不如五顯,印象中除了李覯曾撰文表彰它之外,其他記載都是帶有批評甚或指責的意味的。這也難怪,在士人看來,祀神蔔夢,預測仕途自屬正道,至於祈求分外之財,當然與義利兩分的觀念相違背,客觀地說,正兒八經的士人也不需要去求神賜財,自然可以冠冕堂皇地指責普通百姓、商人信奉五通的做法了。 
編輯本段
借陰債

五聖廟
五聖廟
  借陰債則是蘇州的陋俗。

  上方山上有座五顯靈顺廟。相傳八月十七日是五顯神生日。每到這天前後,就有不少人從各地趕來借陰債,據說隻要從五顯老爺那兒借到陰債,就可望財運亨通,家道興旺。 五顯靈顺廟内供奉五顯爲顯聰、顯明、顯正、顯直、顯德,合稱爲“五顯”,又叫“五聖”、“五通神”、“五路神”、“五路財神”。傳說朱元璋做了皇帝後,一天突然夢見陣亡將士渾身血蹟地來乞求撫恤,朱醒後,動了惻隱之心,批准五個亡靈爲一伍,封爲“五通神”,命家家祭祀,並在上方山上建立寺院。

  蘇州人將“五顯”附會成“五通神”,而又將“五通神”等同於財神,於是有了借陰債的習俗。借陰債的儀式是:黄昏時,一名巫婆焚香叩神畢,由兩名巫婆挾持,疾馳下山,名叫“跑馬”。至山下點燃燈燭處,她呵欠一伸,眼皮一翻,故作顛厥,五通老爺上身了。於是撒潑謾罵,吞吃燃熾的蠟燭,顯示神威,以廣爲招徠。廟上借債人次第供奉香燭“錢糧”、“元寶”,或供品,上殿頂禮膜拜默禱,師娘(女巫男覡的統稱)在旁裝神弄鬼,開條件,要求接受,然後借戶取下供桌上的四隻紙制小元寶,帶回家中放在家堂内,隔幾天看,若不走樣,則已蒙借得;若發現元寶已經癟掉,說明沒有借到。或者采用求籤法,求得上、中簽者,表示已借到;得下簽者,則借而未得。 借了陰債之後,每月初一、月半都要在家燒香化紙,每年八月十七日還必須到上方山去燒香解錢糧,以此還本付息。倘本人死了,子孫還須繼續“清償”,所以蘇州人有句俗話“上方山的陰債還不清”。

  自宋代以來,五通神淫邪神格屢受士人批評,卻因其神力能使人致富,信奉者眾,難以禁斷。直到清代,在中央大力推行禮制改革及禁異端思想的影響下,地方官禁毁淫祀的行動都較前代澈底,尤以湯斌(1627-1687)禁毁蘇州上方山五通祠一例,最能展現國家權力介入地方社會的面向。

  江南地域社會信奉五通神已久,積習成俗,迷信靈力,以蘇州上方山五通祠香火最盛,信徒眾多,亦不乏士大夫者流。湯斌對五通神的信仰不以爲然,甚至斥爲邪鬼,視爲敗壞社會風俗的罪魁禍首。在地方士紳的支持下,湯斌親率部將至上方山,毁去五通神神像,整頓地方祠廟,另塑關聖帝君像,鎮攝人心,防止五通再起、死灰複燃。並藉由康熙皇帝的諭旨,使禁淫祀令持續推行,更推廣到直隸及各省,「海内五通廟悉行毁」,很大程度抑制了江南五通神信仰。
編輯本段
湯斌禁毁禁五通寺

  到了康熙朝,民間借結神聚幫,蘇州巡撫湯斌上山拆了五通神廟。百姓怕神靈發怒,聚集阻止,湯大人很是勇敢,把那鐵鏈一頭栓在自己頸中,另一頭套到木偶頭上,硬是把這邪神拉出廟宇,一腳踹進了太湖。

  湯斌,字孔伯,河南睢州人。顺治、康熙年間名臣。當年江蘇山東一帶到處都是五通神廟,已有數百年歷史。所謂五通神就是五個民間的神,各種女巫廟祝借助這神廟大肆擾民,人民不甚其苦。康熙年間湯文正公(湯斌)任颺州道,下令火燒境内所有五通神祠。這里香火最旺,一萬多香客跪在廟外廟里護着,懇求留下這座廟。湯文正就在這廟院當眾摺香砸鑪,要立碑永禁五通淫祠。對眾人說,如果十八疋健騾拖不倒中間的神像,他就收回成命。結果真的套了騾子,偏就是拖不倒中間‘大通’神。湯文正公就在這株柏樹下祈告上天,說允許淫神蠱惑百姓,是上蒼不明;今邪神植立不倒,是湯某人非正人:非此即彼!今願與邪神同歸於盡,爲上天祛邪框正,爲後來者鑒!他老人家祈告罷,起身提刀大喊:‘我先砍大通神,再砍自己!’話沒說完,原本紋絲不動的神像俯身僕地就倒了下來——碗口粗的定身柱兒是鐵的,齊齊斷了,和刀劈了似的齊整!五通神就此絕矣!從此民間不敢祀五通神,故改其名爲路頭而祀之。

  山上的廟沒了,還債的陰影卻留下了,上方山成爲吳地的不祥所在,沒有必要城里人是不會踏上一步的,游曆太湖還是要去洞庭的東山西山兩島。例外的隻有一天,每歲的八月十八,來石湖邊的行春橋看串月奇觀,或者還有未還的陰債。

發表於 2015-1-7 21:40:45 | 顯示全部樓層
魔神仔如何繁殖下一代?每每看到這些被魔神仔迷惑的新聞,我總是想到這一問題。

發表於 2015-1-7 21:41:07 | 顯示全部樓層
現在在台灣居然也有人在拜「五通神」;

在基隆居然有間規模很大的「五顯大帝廟」,拜的正是歷史上所謂的「五通神」,

呂秀蓮在副總統任內,居然也去拜過,真的是正邪不分。

http://kelunyang.wordpress.com/2008/07/01/%E4%BA%94%E9%80%9A%E7%A5%9E/

發表於 2015-1-7 21:49:06 | 顯示全部樓層
miker 發表於 2015-1-7 21:40
魔神仔如何繁殖下一代?每每看到這些被魔神仔迷惑的新聞,我總是想到這一問題。
...

假設真的有這種生物,應該屬於靈長類的一支,當然是經由雌雄性交而生育下一代啊!

發表於 2015-1-7 22:04:36 | 顯示全部樓層
      我講一個我親眼看到的.但我不確定看到的是精靈還是魔神

  我在國中時.有一天半夜.外面街上有吹狗雷.我很好奇.就打開房間的窗簾往外看.就在對面鄰居房子外的電線桿.  看到一隻毛茸茸頭帶瓜皮帽(紅色像中國過年那種.穿著紅色綢緞的衣服)但臉是猴子臉.抱著電線桿約三分之一處.他下面停了一支很大的蝴蝶(大約幼兒大的尺寸).我當時時想我是眼花了嗎? 非常認真再看一次..我真的見鬼了. 當然就開始怕得全身發抖.呆了幾秒.就衝到隔壁爸爸的房間告訴他.看到奇怪的東西. 爸爸馬上就開了陽台的門叫我看在哪裡? 那時猴子已經不見了.但大隻蝴蝶還在.但爸爸看不到. 就安慰我.可能眼花了.  哈哈.但我真的眼睛有看到. 從那次後我就很害怕看到蝴蝶.飛蛾之類的昆蟲. 我心裡有陰影.總覺得牠們是阿飄的附身.

     這是我的經驗.後來有朋友說.美濃算山區.那有可能是精靈.我也不知道是什麼....這是我的小經驗.

發表於 2015-1-7 23:32:26 | 顯示全部樓層
請大家想想;中國的台灣和南方才有「魔神仔」傳說,台灣又極可能是「南島文化」的發源地,歷史應該比目前已知更古老。

再想想:日本的河童,歐洲的小矮精靈,不都是小小的身軀,台灣民間傳說「魔神仔」會把人迷惑帶走,然後餵人吃蚱蜢和牛糞。

我猜想蚱蜢可能是魔神仔的日常食物,他們可能真的很矮小,所以沒能力捕殺大型動物,包括牛羊、熊,更別說台灣的雲豹之類,因為從來沒有發現有大型動物被「不知名」生物獵殺吃掉,留下骨骸的紀錄,他們總是要飲食的,他們吃什麼呢?

看看有一種很可愛很迷你的「眼鏡猴」,它們是夜行性動物,會在夜晚出來捕食蚱蜢等小型昆蟲,因為它本身體型小,嘴巴也小,牙齒更小,所以不可能也不需要捕食大型動物,






「魔神仔」大概也是以野生的果實和小昆蟲為主食,所以,把人迷入山中之後,也就會拿它們習慣的食物,譬如蚱蜢來餵食這個人,他們應該沒有豐富的語言,當然也無法發展出可見的物質文明,但是,卻往「心智能力」發展,因此有致幻的能力,也因此可以將他們真正生活的洞穴「結界」,讓人類無法用肉眼察見,因此使得迄今我們終始沒有發現過它們的巢穴,甚至極少人真正看過它的真面目。但是隨著人類不斷開發山林,壓縮並威脅到它們的生存領地,所以,它們被迫搬遷到更深山密林中去。

索非亞說它們會幻化成中年婦女,但是,大餅臉,穿得很鮮艷卻很俗氣的衣服,粧也畫得很濃很誇張,大概是東施效顰的結果。

我猜想;如果有研究團隊,帶著高感度的「紅外線感測儀」或「生命感測儀」進入台灣深山密林搜索,說不定會有重大發現,它們致幻只針對人類的大腦,應該瞞不過精密儀器。

我曾經聽說:在嘉義阿里山區一個叫做「特富野」的原住民部落地區,每年在一個特定的日子,夜晚會有紅色綠色的火球互相追逐打鬥,當地原住民目擊者非常多,連當時那邊教堂的神父也曾跟著原住民去守候,結果真的看到了。

不知道跟「魔神仔」有沒有關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立即註冊

x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