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自然人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奇怪

黑白講外九章 – 齊助教還講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18-8-16 10:15:53 | 顯示全部樓層
95 再說突現論

我自己說得高興,給各位參考,但別全信。我自己都保留了對所有見解的開放性,也一樣保留對他們的懷疑。

我自己又想到,如果我是自下而上的擁護者,我會怎麼反駁?就把自己帶入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的角色中討論吧!既對立又統一!

上:計算機是一層層的,但那不算突現,比如編程語言可以轉成組合語言或直接到機械碼,機械碼就是給CPU操作的指令,然後CPU裡運算器實現作業,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雖複雜但都是透明的。

下:然而,在研究耗散結構、超循環、自組織時,專家最常最多最容易用的,就是計算機模擬。演化、遺傳算法,自我疊代、循環,元胞自動機等等。也都能模擬出突現現象,不是嗎?

上:計算機可以模擬出突現,不代表計算機本身的結構也是突現的。兩者似乎不是同一維度?

下:好,這我們當是形而上,基於我們想模擬自然界某些突現性,我們寫程序給計算機去跑,計算機只是工具,突現的是運算的結果,都是依據那初始給定的條件與規則,一步步地完成指令,每一步都有跡可循。但不可否認,計算機的最上層,是有機會創造出那不可預期的突現性,超越了計算機的機械性。

上:擴大來說,給定規則,算法,我們可以說是由某程序師啟動的,這總是自上而下的吧!這是否暗示著自然演化的源頭,也有一個創物主?

下:這是把物理規則當作創造主了。你如此論證就朝向目的論、神秘主義、自然神論*去了。就不能單純把規則也當自然本身的一部分?或你還想把自然等同於上帝?

上:如果你信《數學宇宙》,基本物理規則也是從數學王國來的。但這是個假說,也確實很難再深究。回到計算機的討論上,我們假設在程式語言結構之上,比如我們讓程序自組織能再創造新程序去跑,給它一些規則上路,我們無法預期該程序會走到哪裡去,但我們知道他絕不可能破壞規則,底層也是完全按照計算機架構、物理定律來的。雖說上層走向不可預期,但卻非不可解釋。放慢看其運行每一個部分的一步一步都是有道理的。逃不開機械決定論的範疇。

下:先不說上層,說計算機的最下層,量子力學之不確定性、機率性,不也保障了不可解釋性?

上:是,機率發生了就發生了,也不能解釋為何此刻發生,出現在這而不是那,我們不能解釋也無法預期某次量子效應必然會如何。但大量統計上的機率卻是可預期的。我們宏觀的活動可不只針對少數的量子行為,故而這依然是決定性的。如果不是,這計算機大樓的地基早就垮了(當然,到納米級別,bit反轉問題就突顯,摩爾定律的極限也快到了。)


= = =
【自然神論】又稱【理性神論】,認為上帝創造了宇宙和它存在的規則,在此之後上帝並不再對這個世界的發展產生影響。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 ... /1827836?fr=aladdin

這個神就是起個頭,才不管創造後啥子鳥事。亞里斯多德之第一推動者、牛頓心中的上帝、愛因斯坦嘴裡的老頭子,都屬於我咧滴神啊!



 樓主| 發表於 2018-8-16 17:54:06 | 顯示全部樓層
96 下向因果關係

下:回到上層,突現有不可化約、不可預測性,既然如此,不就可能實現自由?

上:被一種莫名由來推動著,能稱為自由?不可預期,從工程角度說應該叫失控才對吧!

下:在研究突現論的學者中,也有提出「下向因果關係」。依突現理論,我們知道,高層由低層組合而來,不能脫離低層事物而獨立存在。如果要說,即:【沒有心靈不包含生命;沒有生命不包含物質】。而一方面,高層規律雖涉及低層規律,但高層突現出的異質效應,是低層沒有的。下向因果關係認為:高層規律涉及低層規律但並不完全由其實行,而低層事件的進程”部分依賴”於高層規律。

上:於是自下而上的突現,突現出一個可自上而下部分影響下層的因果關係?如果是這樣,自由確有可能。但我所知,所謂計算機模擬的突現,似乎僅限於「歷時弱突現」?而弱突現雖一樣不可預期,但並非不可解釋。而意識只是弱突現?

下:這涉及以現有計算機技術的AI是否可能產生意識,我們就關注科技發展吧!哲學對心物關係的思考,從希臘就紅紅火火了。現在多了突現論可供哲學再思索心物關係,推動了新的哲學思潮,突現進化論。*

好了,先討論到此。

關於複雜系統與突現論,我非專家也未深入鑽研,自己都還沒自組織知識點,使其成為系統化的嵌入我的認知體系內。我也無意搬過來講這些深奧的術語,因為我的理解與轉述也可能偏誤。但突現論基本還是在唯物科學範圍,物是第一性,心是突現出來的。至於心能不能反過來控制物、或協同、或部分影響?尚未知曉。

如果照凱文凱利《科技到底要什麼》的說法,科技遲早會顯化給我們。

好了,這次的講演尾聲,我來梳理一下演化的脈絡。

= = =
突現論的類型及其理論訴求。突現與下像因果關係的多層級控制
https://wenku.baidu.com/view/911059dbcc22bcd127ff0c4b.html
http://www.doc88.com/p-2408952174489.html
其中提到雪花的產生例,向上與向下因果是互相協同的。

突現(或湧現),整體大於部分之和。是由下而上,量變到質變,高層多出低層所沒有的性質。下向因果關係是共時強突現理論的一個核心觀點,是由上而下的。所謂下向因果關係,就是處於層級的低層次的所有過程受到高層次規律的約束,並遵照這些規律行事。

完形心理學:人們的知覺並不是通過感覺的總合而產生,而是突然完整的出現。
比如突現的大麥町。

= = =
哲學家查爾默斯提出《自然主義二元論》,認為意識是強突現現象。

= = =
目前心-物關係的解釋,還是開放性問題,尚在爭論。都幾千年了,也許會一直爭論下去。



 樓主| 發表於 2018-8-17 21:16:38 | 顯示全部樓層
97 通脈

梳理脈絡:

從有萬物開始,先證「有」。

《萬物為何存在》一書,提出了一個邏輯推理,使用反證法:

●        如果世界一無所有,也就沒有任何規律,因為規律是屬於”有”的範疇。
●        如果沒有任何規律,那麼一切皆有可能。如果一切皆有可能,那麼”一無所有”是不可能的。
●        也就是說,如果世界一無所有,會得出一無所有是不可能的結論。
●        因此世界”一無所有”是自相矛盾的。因此,世界上必然存在萬物。


又萬物都是變化的(可視為公設),於是得到「演化論」。

而演化,又是自下而上的。

好了,夸克、電子、中子、質子、組成原子,我們從建構世界的基本原子開始說。原子碰撞、結合、變異、分解、…,這起到化學變化。

水是由氫和氧結合,但氫氧原子並無水分子的性質。水當然可以分解還原回氫氧,但氫氧的結合,卻產生不同於其組合成份,起了本質上的變化。

再比如氯有毒,但氯化鈉(食鹽)無毒。所有的化學合成,都不只是量的累積,基本都會產生異於本來的質的改變。*

還原論,整體論及突現現象。自下而上與自上而下,下層產生有序上層,上層影響役使著下層,相互作用,互為補充,錯綜複雜。

化學合成產生分子,分子再到大分子、細胞、…

每層都可以還原論追溯回組成物質,但上層也突現出不同於下層的新性質。所以,生命並非一堆化合物的累積而已。

一個自由電子如果被原子捕獲,則電子就只能被限定在固定軌道上活動。同樣地,雖然原子的組合,形成分子的有了質的變化,但原子自身的變異度、隨機度也同時被限制。化學鍵概念與規則產生。

突現,上層產生,下層約束。這也限制可能突現的樣式,雖不可預期,但是有限的。被約束的,同時也是規律的,使整體系統更為有序。


 樓主| 發表於 2018-8-18 12:15:57 | 顯示全部樓層
98 再通

【自組織】是大量元素內部複雜非線性互相作用下,自發產生整體有序的突現現象。

【耗散結構】。耗散結構所提出理論,為地球生命的誕生提供基本的理論支持。地球是遠離平衡態的不平衡開放系統。太陽提供源源不斷的能量,為地球生命的有序發展提供條件。

【協同學】。系統組織元素或變量之間協同作用,常見於物理世界的自組織現象。子系統合作產生有序參數(下而上),序參數又支配著子系統(上而下)。

【超循環】。細胞生命前一階段,大分子自組織,這自組織的機理是超循環的形式。生命的本質在於組織而不在於分子。

突現,是下層的隨機的漲落與噪聲干擾,偶然有一點局部的秩序,就會往整體有序方向加以放大擴散。一旦整體有序產生,又會影響使下層更加強有序,最終保持穩態在該有序狀態下,即便有外界擾動,也有抵禦及自動修護回歸有序的能力。

生命的進化是一種盲目的變異與選擇的保持。不是一次性的由0到1的躍遷,那機率極低。

人為計算機模擬大量神經元交互網絡,也突現出可解決特殊複雜任務的能力。

隨後的發展,人工生命、生態系統。

生命是自組織的再組織、自催化的再催化,突現中的再突現。而意識的形成,至少是三階突現以上。意識是整體現象的展示,雖是由大量神經元的交互中突現,但卻不可僅僅由底層神經元的組合來加以解釋。

突現的下向因果關係:突現的上層結構與規律對其下層活動起到作用,並在下層活動中隨時間加以放大,使得上層整體而言更加有序。

突現進化論:生存競爭和自然淘汰是一種高層次規律,它對基因突變這種低層次的隨機變化起到選擇作用,有下向的因果關係。

廣義達爾文主義。(後面補充)

總之,整個發展,從無序走向有序,世界是具有多元層次結構的和突現進化來的。

以上,對嗎?嘿嘿,我不知道,但單單一堆的研究資料都可以壓垮你。但就算有大把的整體論突現論的研究,可科學還原論者的研究還更多得多,根本上幾乎是根深蒂固的觀念了。我們每每看報導,某某心理現象研究、用神經生理學解釋;某某行為,用基因解釋;群體問題用個體解釋。比論文?那還是天差地別的。

社會學可以用人類個體解釋、心理學可以用神經科學解釋、大腦可以用生理學解釋、生命可以用基因解釋、…、化學可以用物理解釋。

所以對整體論者,還原論者可能會說:圖樣圖森破(Too young too simple)。

我們對立統一,既懷疑也接受,當蹺蹺板。只能說,學界似乎有往整體論的方向傾斜了些,畢竟有些現象還原論也不好解釋。

= = =
斯圖亞特•考夫曼在《宇宙為家》一書中曾嘗試預估無生命大分子恰好湊合一起產生出一個最簡單的細胞,機率是10的負400000次方。鑒於地球只有40億年歷史,機率上不可能產生生命。故而作者認為,需要把自組織複雜系統突現論納入傳統進化論中,以便解釋生命的誕生。

有了複雜系統突現機制,演化論便可稱進化論。生命的誕生就不像之前全然盲目純機率,因為突現出的有序變異是種類有限(雖不可預期但為有限解,或稱吸引子)。並且,整體有序產生後也能抵禦外界有限干擾不至潰散,會長期保持在該有序層次上。然後,聚集更多該層次的物質,生命也必將一層層往上突現,朝著越來越複雜,越來越有序的狀態前進。

= = =
對一個多層次的系統而言,除了自組織,還有所謂「它組織」。自組織系統是份子間互動競合出現突現,是分散式的控制系統,沒有哪一部分主導。它組織不同於分布式控制,是集中控制,DNA就是一個例子,DNA是生命系統的組織控制者。(把控制想成驅動,比較好理解)

現實的複雜系統中,既有自組織分散控制也有它組織集中控制,相輔相成。
身體行為是由大腦集中控制,透過神經系統。然神經細胞是自組織而成。
生命控制系統。



 樓主| 發表於 2018-8-19 16:27:46 | 顯示全部樓層
99 進化的進化

達爾文的進化論,基本觀點(1)遺傳與變異(2)生存競爭(3)自然選擇。

除了生物學,進化論也被推進到各種不同領域,由各不同領域的專業學者科學家。以下列舉部分:

赫胥黎 1869年,將進化論推廣到分子進化。

達爾文 1871年,將進化論推廣到解釋語言文法、詞彙 ─ 《人類的由來》。

美國哲學家詹姆士 1880年,將進化論推廣到說明學習、思想和文化的進化。 ─ 《偉大的思想與環境》。

20世紀後

心理學家皮亞杰,將進化論應用於探討心理的進化。後來發展到進化心理學。

卡爾•波普,將進化論用於探究科學假說和科學理論的進化。《客觀知識》,《進化認識論》。

喬治•巴薩拉,將進化論用於技術發展。

諾獎獲主洛倫茲,將進化論用於解釋動物行為。

西蒙,將進化論用於解釋複雜系統等級的進化。

艾根,將進化論運用在前生命的分子的進化。

威爾遜和道金斯,則由生命群體的另一端將進化論自然選擇運用在探究動物社會。

亨德森的文化基因與道金斯的迷因(meme、模因),用進化論來說明文化進程中,思想、語言、觀念、時尚、流行、美學、…,都具有變異、選擇、傳播與保存的屬性。

物理學及系統科學家,哈肯,則用自然選擇來解釋激光之形成與應用。

聖菲研究所,進化動力學。計算機模擬,遺傳算法。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 ... 0/262253?fr=aladdin
https://wenku.baidu.com/view/8ab806df2af90242a995e5ac.html

唐納德•坎貝爾:所謂廣義的進化論原理,就是盲目變異與選擇保存的原理。

當然,我前面所提,經濟、管理、商業、社會、城市發展、文化、歷史、法律、… 各個領域,都有進化的解釋、理論與應用。

以上,就草稿式的列。還有更多,這是個極大極廣泛的研究領域。


 樓主| 發表於 2018-8-20 21:14:28 | 顯示全部樓層
100 成就

早在20世紀初,英國突現主義就提出,世界是一種層級結構和突現進化的,世界的層次是按照事物的有組織複雜性不斷提高而劃分的。最基本的層次是物理物質、生命與心靈三大層次。每一大層次中還可以在劃分若干小層次。比如物理有亞原子、原子、化合物;生命有細胞、…、植物、動物;心靈有感覺、知覺、理智等。此即突現進化論。

到此,其實還沒完,好玩的是,這上下層的范式轉移,除了突現出新穎性,其實也是對下層的限制,以一換一,有失有得。下層,比如自由電子有其自由性,被某原子捕獲,於是喪失部分自由度,但對原子整體,卻有完整性。再比如說氫氧原子,化合變成水,下層被箝制了,造就了上層。再往上,化學活性被抑制,造就新化合性。

限制了下層,喪失了部分可能性,成就了上層,變異出新穎的性質。

於是根據這個思路,就有新想法了。以下,是屬於民科、民哲、新時代、…的各式臆測與說法,不是嚴謹的科學。

第一層有基本物質,有基本性質。

古代便有說法:地火水風四大。“四大”共有四種作用,分別是持、攝、熟、長;有四種性質,分別是堅、濕、煖、動。因為這四種作用和性質,所以萬事萬物才有了千變萬化的形態和生老病死的流轉。

王東岳的《物演通論》提出【遞弱代償】的原則。我把這理解如下:
隨著基本物質存在度遞減,後衍物為了保障自身穩定續存,其結構屬性,動態反饋都做為增加新合成層次的續存能力。這發展出來的新的能力,他稱之為代償。

總之,低層存在度下降,高層新能力出現。一代比一代弱,但卻也得到新能力維持存續。

他又提到感知力。說電子(負電荷)質子(正電荷),有相互感應力,他稱為感知感性耦合。一旦合成,便成為氫原子。好了,這原子在一定程度上穩定,總的電荷為中性的了。

好了,我們跳快點,一路由最低層感應屬性,發展到極高層的感性、知性、理性的感知屬性。
從基礎物質的電磁力說成基礎感應力,一路到感性知性理性全有了,還真是宏大的貫穿啊!

王東岳:經驗之內的,不叫知識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1129/03/12847660_516625990.shtml

本來我以為不知所云的,從突現論的思路來看,轉換一些名詞與定義,好像煞有其事。各位要買單嗎?

肯•威爾博的《萬物簡史》,也設定了實在是由全子(holons)組成,何為全子?它既是“整體”也是“部分”。原子在它的層次是一個整體,在分子層次屬於部分。而分子是細胞的部分;細胞是器官的部分。這裡原子、分子、細胞、器官,都是全子,都是整體/部分。還沒完,訊息、符號、意象、概念、…也都算是全子,既是一個個體也是某高層的部分。人是一個獨立個體,也是社會的一份子。
連宇宙本身的演化,現在是整體,未來也可能是某個更高層次的部分。

所有全子都有共同特點:自主性與共享性、超越與退化,即四種驅動力:自主(維持自身存在),共享(與同層互動),超越(突現新形態),分解(退化為次全子)。

他還把宇宙進程分層次,從物質、生命、心智、靈魂到精神。

進化就是自我超越的自我實現。進化有一種神秘的衝動,朝著不斷增加深度,不斷增加內在價值、不斷增加意識的方向發展。

好了,我不多說,作者總可說得邏輯自洽。

如果要我來做民科民哲的大膽臆測,我也可以很高竿。給各位來一段,作為本次結束。


 樓主| 發表於 2018-8-21 21:16:57 | 顯示全部樓層
101 暗物質星系

大宇宙總體是走向無序的,符合熱力學第二定律。熱寂,可能是宇宙終結的命運,從一開始的大爆炸,那無限有序的源頭,到終結的總體無序狀態 ─ 所有的恆星黯淡,到質子衰變,到黑洞蒸發,到完全的低能狀態。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 ... /5171190?fr=aladdin

但是,在這漫漫時間之中,從一開始,到光子電子產生,到氫氦原子,到恆星星系的誕生,到現在的模樣。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 ... /7461819?fr=aladdin

恆星、星系、引力,是宇宙局部有序的綠洲。

有條件的行星,處於遠離平衡態的不平衡開放系統,由恆星提供能量,於是有了更加有序的型態得以孕育產生。

是的,高度有序的生命有條件可以產生。但對於總宇宙,熱寂仍不可避免。並且,因為有序生命耗散宇宙整體序的速度,比宇宙自身的還快,反而將宇宙進一步加速的推向熱寂。從熱力學第二定律,人類一切作為只會使系統總體無序度增加。如果那天人類可直接獲取太陽能量,導致太陽的壽命縮短,那就死得更快了。從這個角度,也可以說,宇宙為了快速達成終點,加了生命這外掛。

由於宇宙在膨脹,在星系中生活的生命,需要引力維持自身星域的結合性,避免分崩離析,生命行星一旦與恆星遠離,就意味著毀滅。

而維持星系的引力,除了中心處大質量的黑洞,周圍許許多多的恆星,還有一個主要因素。對的!暗物質,它加強了星系組織的黏合性。沒有暗物質,星系引力不足,無法緊密維持,容易散架,對孕育生命就沒有了條件。

這些暗物質,除了引力作用,不參與其它相互作用,比如被看到,比如有電磁作用,因此無法被人為探測到。但根據引力,天文學家估算一個星系的總質量,認為這暗物質的質量,遠大與可見恆星的總質量(一說6~8倍,一說95%以上都是暗物質,也許各星系狀況不一)。

我們可以懷疑,暗物質是假想出來的,也許根本不存在暗物質,但科學家排除了許多黑洞、星際氣體、灰塵、流浪行星等等,目前也只能以暗物質來設想。但或許還有一些效應我們不知道,也許我們終究不需要用暗物質來解釋引力問題。

好吧!所有的星系團被我們設想的暗物質團團包圍,引力聚合,並也造就可孕育生命的條件。

但,新奇的事件發生了!就是今年(2018)科學家證實在某一個超稀疏星系團,沒有暗物質!正確地說,該超稀疏星系團,用可觀察到的恆星,計算引力,發現可以不需要用暗物質的設想去得其引力狀態的合理性。其它超稀疏星系也有引力對比不來的,而這個超稀疏星系是人類所發現第一個不需要暗物質設想的。

這說明什麼?說明如果暗物質設想,到處星團都有,也許更有可能是它並沒有,只不過我們需要修正廣義相對論,也許這是眾星團的共性。

但是,如果我們發現其中有一個星團,沒有暗物質也說得過去,那就表示其它星團真的需要有某種東西,不然真的解釋不了引力狀況!

暗物質用它的不存在,證明它存在!*

好了,對於一個沒有暗物質的稀疏星團,可不可能孕育生命呢?我不知道。我們連到底宇宙還有沒有其它生命都不知道。

但明顯地,生命是有方向的,這個方向相反於宇宙的方向 ─ 生命有序,並更加有序,宇宙無序並走向熱寂。**

按這個角度,暗物質是站在維持有序的一方的。暗物質與生命有關連!引力在一定範圍內可令熵減!***

好了,後面腦頭就大了。靈界、天堂、地獄、崑崙仙境、同居淨土、凌霄寶殿、兜率天、三十三重天、三十六重天、冰火兩重天、極樂世界、…,整個大千世界,統統都有立足之基了。連合起來,星系大精神都有了與物質作用(引力)的根基,心物關係到此明顯展開!

科幻、玄奇、天使、修仙、成佛、…,通通都有舞台!

那個沒有暗物質的星系,就是未開發的處女地了。或者,是已經枯竭無生命的荒地了。

這次就先說到這,如果同學們還想聽,我就一直講下去。

= = =
*暗物質用不存在,證明自己存在
http://www.sohu.com/a/242261464_819016

**《生命是什麼?》是大名鼎鼎的薛定諤的講演集,當年就已經提出生命是負熵系統(熵減)。生命也需要源源不斷的穩定能量輸入,才能保持有序狀態的發展。但對更大的物理系統而言,熵整體因為如此而更加無序(熵增),所以宏觀上還是符合熱力學第二定律。

***引力與其餘三力,電磁力、強核力、弱核力,為物理四大基本力。目前電磁力與弱核力已經統一,強核力也許有機會能再合入(GUT),但引力一直與其他三力格格不入差異太大。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 ... BA/98421?fr=aladdin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 ... 86%E8%AE%BA/4763886
http://www.baike.com/wiki/%E7%BB%88%E6%9E%81%E7%90%86%E8%AE%BA

熵引力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86%B5%E5%8A%9B/8521590

熵增與引力相矛盾?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689540
說矛盾與不矛盾者都有,但都同意在星系範圍內引力使熵減,反對者說此依然不違反第二定律,更大尺度上熵仍然增。


 樓主| 發表於 2018-8-22 14:03:07 | 顯示全部樓層
102 後記

今天剛剛看到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又看到了突現論的影子。

他認為所謂的“社會契約”是說,每一個人把自己的身體與權利共同置於一個“普遍意志”的最高指導下,然後團結起來成為一個團體,接納每一個成員作為不可分割的部分。

這樣組成的團體具有一種道德性,有了公共人格,也就是“政體”。“政體”有時候也稱為“國家”“主權者”“權力”“人民”或“公民”。反正就是人要開始過社會的生活了。


這是1762年時的洞見。當時可沒有整體/部分,整體有新形態,限制下層,突現論的思維。

盧梭強調每一個公民都有雙重立場:作為法律來源的道德存在者的一員,他是主權者的成員;就他身處法律之下、有義務去遵守法律而言,他是一個公民。他的公民責任使他的個別意志順應主權者的普遍意志,而他本身也是這個主權者的一個成員。

既是自下而上,也是自上而下的。

在《社會契約論》裡面,盧梭強調:人的真實本性似乎在社會秩序中被實現了,變成一個有智慧的人,而不再是愚笨的動物。他強調的是:人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本身不是邪惡的,但原先也不是道德的存在;只有在社會中,他的理智與道德生命才能發展出來。

自律就是自由,所謂個人的自由若是遵從潛意識而來的欲念與衝動,則只是被奴役,並非真自由。按照普遍意志的律則行為,反而使人擺脫欲念驅使,故並不矛盾。

盧梭名言:「人生而自由,卻又處處生活在枷鎖之中。」

要突破慣性的枷鎖(自下而上),服從理智對自我的律則(自上而下),作為手段,迫使自己從動物性的自由升級至公民與道德上的自由。


 樓主| 發表於 2019-5-12 23:57:23 | 顯示全部樓層
103 生命外掛

內容補充:

上面說到,突現出現秩序,生物是負熵方向。生命的出現使宇宙在局部上更加有序,但生命卻也使宇宙之無序歷程加速,結果是更加速無序的進程,整體上會更快熵增。

這裡有一個例子:人體細胞燃燒功率,是太陽一萬倍。

如果把人體由燃燒葡萄糖產生的熱量,跟太陽內部的核聚變產生的熱量,作一對比,所得到的燃燒效率居然是生命遠勝!

我們來算計一下:
對太陽,太陽物質每克每秒放出的能量 –VS - 對人體,每克人體細胞每秒放出的能量。

整個太陽放出的能量,功率是4x10^26瓦。太陽總質量2x10^30kg。假設太陽可以以這樣的能量燃燒100億年,則可以算出太陽每克每秒可釋放0.2微焦耳。

太陽可不是整顆都在核聚變的,太陽能夠發生核聚變,是需要在巨大的壓力下才能發生的。所以太陽只有在核心部分才能有這麼大的壓力,會發生核聚變的部分只占太陽體積的0.8%,但那已經是大約地球8000倍的體積了。

一個人以70kg算,每天消耗3000卡的熱量,大約等於12600千焦耳的熱,那麼每克人體物質每秒就能釋放2毫焦耳。

前者是0.2微焦,後者是2毫焦,正好差一萬倍。

不可思議吧!生命單位耗能居然遠大於恆星!

所以,生命是宇宙為了使之加速無序的外掛,還真是有點道理。


= = =
生命、熱寂與熵
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D0IL6KB50511I1BV.html



 樓主| 發表於 2019-5-18 17:28:01 | 顯示全部樓層
104, 負比熱容

再說到引力,上次說到暗物質是在給星系提供聚合的力量。引力、星系聚合,是一種負熵的存在 ─ 與生命一樣。然後,暗物質是否就是其它與現實宇宙重疊的不同世界(如靈界、天界、冥界)呢?

大家知道,黑洞的引力場是無比巨大的,連光都逃不過。最近的天文學事件,連黑洞的照片在全球觀測的通力合作下,也合成出黑洞照片。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BB%91%E6%B4%9E/10952?fr=aladdin

而幾乎每個星系中心都有一個巨大的黑洞,是聚合星系的根本所在。

好了,引力、黑洞、暗物質、生命產生,都是負熵,或者說負比熱容 ─ 任何純引力束縛的系統,不僅限於黑洞,都是負熱容。

於是,有一種說法,說宇宙熵增歸於熱寂與引力致使熵減正好形成對應。兩種趨勢端看哪一方的勢力大。在星系內部,顯然是引力、暗物質的力量強。

然而,從更宏觀的視角,熱力學第二定律─熵增,依然沒有被打破。

黑洞也是有熵的。一個物體掉落黑洞,熵並不會減少,它的動能還會使其熵增。根據霍金黑洞會慢慢輻射蒸發的理論,黑洞自身也不會一直存在。由此說來,黑洞的一生也是為了宇宙熱寂作了貢獻。

除了暗物質,還有與之相對的暗能量,卻是反引力的。暗能量會加速宇宙膨脹,把宇宙撕裂。因為宇宙的膨脹,星系之間將越隔越遠,這無疑是使熵增的,宇宙最終還是歸於熱寂。

根據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觀測得到的最新的宇宙參數是:宇宙年齡為137.98億年,宇宙現在含有4.9%的普通物質,26.8%的暗物質和68.3%的暗能量。

雖然你的存在也使得宇宙在局部熵減,增加了秩序。但因為你的存在,你的每一個動作,都在讓這個宇宙整體的熵增。整體來說,還是加劇了混亂。

想想,暗物質引力聚合,暗能量反引力發散,好似一切的一切,不增不減,正負陰陽總歸是零合。一場遊戲一場空,宇宙始終不生不滅。


= = =
《生命:進化生物學、遺傳學、人類學和環境科學的黎明》,[美]約翰.布羅克曼
《星空的琴弦-天文學史話》,[中]汪潔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