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自然人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cwnp

Re: 回歸基本面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11-1-21 12:57:0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賀蘭飛雪 於 2011-12-12 20:12 編輯

很多時候,我們特別容易在電視廣告中聽到「品味」這個名詞;

通常都是出自一些高價的奢侈商品,因為,當廣告公司覺得這些商品在實用性方面已經無法再發揮時,當然只好強調你買了這種商品表示你擁有獨到的品味;像一些名車、名錶、名酒等等----

但是,事實上剛好相反,一支手機,不就是為了聯絡用的嗎?一些主要的通話、簡訊功能之外,有些像相機、上網、時間提醒等等附加功能也是確實屬於實用方便的,因此而增加了售價,那看個人需求來選擇應該也是很OK的。

但是,如果是包金鑲鑽,甚至像最近從日本靠保全運送來台灣展出三支價錢超過千萬,是由漆器名家用金粉彩繪出來的名貴手機;功能並沒有特別突出---------這種手機必須收藏在同樣名貴的匣子中,必須戴手套才能拿取,免得刮傷那些金漆彩繪的表面(這樣怎麼能方便撥電話接電話呢?不要跟我說;這種手機是純收藏品,不會拿來使用的,如果是這樣,那彩繪3塊長方形的石頭來收藏又有什麼差別?)

這怎麼叫做品味呢?

這種暴發戶的玩具那有品味可言?

手機是用來打電話的,假設工作重要到甚至必須附加衛星傳送系統,而且經常必須出沒在嚴酷的地帶,所以手機外面加裝的是高度防水防震的「重裝外殼」,我會覺得這個是「實用品味」,這個才是識貨又懂得善用工具的行家。

拿包金鑲鑽手機的人,我不會想跟他說話;錢多不是壞事,但是以為炫耀稀有昂貴的奢華物件就能提高自己的品味的話;其實剛好是表明自己是根本沒有什麼品味的。

後者著重「實用品味」的,如果他很隨和的話,我倒是會虛心求教他一些特殊的經歷。


 樓主| 發表於 2011-1-21 13:48:5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以前我就有張老師的這種想法,只是想法模模糊糊,無法像張老師這麼有條理的分析。更別說看出奢華現象的本質。 我想請教張老師: 你認為品味的定義是什麼? 對於「品味」,我依然模糊。 買東西我都講求 高實用性與低價格。也就是所謂的「性價比」! 所以,我都沒有考慮到品味,可能是沒有品味的人喔。 <!-- s:lol: --><img src=""{SMILIES_PATH}/icon_lol.gif"" alt="":lol:"" title=""大笑"" /><!-- s:lol: --> 比如:好幾年前百貨公司清庫存,遠東紡織的內褲,一件25元,純綿。 印象中我一次買了50件以上。 因為是純綿,所以非常好穿透氣。 還有10年前買的Hang Ten 百元純棉T恤,雖然布面已經變薄且有小洞,現在我還是在穿,並不會在意別人的眼光。"

 樓主| 發表於 2011-1-21 13:57:1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color=#8000BF:2uyto8ef]手機是用來打電話的,假設工作重要到甚至必須附加衛星傳送系統,而且經常必須出沒在嚴酷的地帶,所以手機外面加裝的是高度防水防震的「重裝外殼」,我會覺得這個是「實用品味」,這個才是識貨又懂得善用工具的行家。[/color:2uyto8ef] 最近我在動物星球頻道看到有人使用衛星電話,可以衛星定位,可以照相,立刻把大象受傷的部位照片傳回總部,總部電腦馬上收到看到。 以最快的速度,準備如何治療大象。

 樓主| 發表於 2011-1-25 13:18:0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最近常常在想跟各位一樣的事, 出了社會, 開始賺錢養家時, 才發現自己喜歡做的事, 都是父母小時後,所叮嚀的&quot;做了以後會餓死的職業&quot;. 想去學畫畫, 木工, 雕刻, 甚至把中文學好. 卻發現現實&quot;幾乎&quot;不能讓你去這麼做. 恆古以來, 從文明發展開始, 人類的一生總是陷入一種固定的模式, 這個模式不外乎犧牲人生大部分的時間, 去做一些你不得不去做的事, 來換取所謂的溫飽, 滿足個人的慾望. 當然有些幸運的人, 這些不得為而為之的事剛好也是他們的興趣. 大部分的人(至少以小弟身邊的人來說)卻是得消極的接受這所謂的&quot;命運&quot;, 或是自我安慰般的去培養所謂的工作興趣, 以茍延殘存的方式來繼續人生本來就有限的日子. 人們是什麼時後變成如此的? 我們為什麼不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人是否到死才能真正的解脫? 還真的是有感而發, 最近心情不好, 見諒了"

 樓主| 發表於 2011-1-25 16:38:1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賀蘭飛雪 於 2011-11-8 16:21 編輯

Hi, Kazamama
理解你的心情,送你一句看来的话吧:

幸福和满足的感觉,都产生于专注之中。


就是说,任何事情,都需要专注,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幸福和满足。

 樓主| 發表於 2011-1-25 20:54:3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嗨, kazamama: 可以的話,假日或休息時,出去走走漫遊在公園坐著聽鳥聲,帶本書去看(不過要小心鳥兒的黃金,有回我就非常幸運的被賞了一坨在書上 <!-- s:shock: --><img src=""{SMILIES_PATH}/icon_eek.gif"" alt="":shock:"" title=""激動"" /><!-- s:shock: --> )或者什麼事情都不做睡上一整天,好好的休息! 我們總是背負著親人的期望,或為了生活隱忍某些不得不,捨棄某些自己的喜歡,當情緒的洪水即將滿位時,我會趕緊去放流,若等洩洪才疏解那就太嚴重了,做個適度的調整,要對自己好一點,除了愛家人也要愛自己,偶爾的放縱自己(並不是要當暴發戶或者買醉之類的,其實也只是吃個喜歡的點心或買個小禮物給自己),是為了平衡得以繼續,保留一點時間給自己,偶爾請個假(不論公司或家裡)好好放鬆休息,讓責任感偶爾卸放。 別讓責任感壓垮了自己! 希望你快快恢復精神!"

 樓主| 發表於 2011-1-26 14:41:2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DEAR KAZAMAMA 有人說生命的意義是傳承,也有人說生命的意義是在其生命本身, 其實老一輩看的是做原來的基本面就是好好活著, 所以 當你看清生命事物的本質,那麼許多因為某種因素,不敢做也好像不能做的事好像也會消失了, 喜歡就撥空去學去試,年齡不見得會是障礙,障礙是世俗的觀點.酌參"

 樓主| 發表於 2011-1-27 21:22:3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嗨,玄逸宗: 你也是,別被責任感壓垮了自己。 父親的不安全感轉嫁到你身上,或許是因為他的觀念導致,他所認為愛的表現就是名貴的物質滿足。但那些東西生不帶來死也帶不走的,其實只是不安全感的假想,人生最主要的是在內心的喜樂,獲得平靜與平衡。 你千萬別受到影響,對於父親,那是因為他還不知道平淡生活也是快樂的滿足,從自己做起,在你身上看到的潛移默化讓他慢慢了解。讓他知道簡單就是一種幸福(不是這裡的網友喔,呵呵),想要的越少負擔會越少,才會容易快樂。 老人與小孩有共通點,都是希望有人關心與疼愛,我們自己做好該做的事情,調整情緒,保持愉快的心情,我相信你可以的,在你的專注裡找到平衡,釋放壓力。

 樓主| 發表於 2011-2-1 11:47:2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b:om35vnwd]飛雪前輩: 謝謝您的關心,昨夜與一名親戚在線上長談二個小時多,才發現自我內心在面對家庭這個問題上,竟是難以言喻的無力感與悲傷,也哭了。 真的想得滿多的,在面對不完整的家庭時,往往會失去許多我們以前所共同的美好回憶,現在我能做得就是從自已開始改變,從心做起。[/b:om35vnwd]

 樓主| 發表於 2011-2-1 16:51:2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玄逸宗: 我有與你類似的狀況,在我看過伶雞五書大批判與自殺者在靈界(這本是關鍵)後,看待原生家庭的觀點才有比較大的轉變。 自殺者在靈界是轉變的觸媒,後來繼續接受許許多多張老師的新觀點,心態上更能看得開。 推薦自殺者在靈界一書。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