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玄逸宗 於 2014-4-23 01:47 編輯
寫作與靈魂 (三)
第一篇跟第二篇提到二大重點。
一、訓練用「我」這個第一人稱來表達自已情感或經歷。
二、試著去「抽離」我這個視野,增加畫面裡不同角色的數量或質量。
而這篇有可能會比較抽象,我會努力把我所知道的方式盡量簡單化。
我一直不斷將腦袋裡的想法全部用文字表現出來時,在這過程中陷入一個迷惘,到底是什麼是好看的故事?
針對這個問題,當時的想法是針對「更真實」的肢體接觸這點去思考,當然不是A片之類的肢動接觸,而是動作設計的表現。
我會回憶過去看過的一些影片或小說,或是現在曾看過的武戲,然後抓住最精彩的畫面不停在腦海裡播放。
然後將這些動作放入我想要呈現的畫面裡。
同樣的例子,當時在寫一部小說,主角一群人要到一個教堂裡,可是實際情況我根本沒看過歐美那裡的教堂長得什麼樣子,所以我花了一些時間到網路上去尋找基督系統的教堂建築景觀,這樣我才有一個基本的一個框架去運用。
當然我也可以隨便打混,就打:「主角走到一座廢棄的教堂,將門打開。」這完全沒有一個說服力啊。
因此,用文字增加說服力,就是去仔細觀察、辨識動作或是場景物件,強化深度(也就是質量)為主的訓練。
後來我大學休學不久便被車撞,之後莫名奇妙開始遇到到通靈人,其中一位有教我怎麼去寫小說。
他說:「要用靈魂去創作。」
後來因為理念不合與私人原因就沒跟著他身邊,許多似是而非的觀念不見得是正確,但至少他在創作上有許多地方是可以值得學習。
經過這幾年學習不同的領域知識,我想創作這件事不用見得一定要用「文字」來表達。
近而瞭解人性,體會情緒,這些都是一種素材。
聆聽自已的故事,聆聽他人的故事,都是一種分享與累積。
在內心裡有一個概念慢慢形成,而這個概念許多作家也都曉得,也有人把它給表現出來。
一種「感動」。
一種「領悟」。
一種「精彩」。
是的,其實重點不在那些「奇幻」、「科幻」、「架空」、「武俠」、「修真」、「玄幻」、「都市」的設定上。
而是怎樣將「精神」灌入到這些設定裡,進而創造出一種有內涵、洗鍊的文字或故事。
這裡用手法來說明,創造角色不同的價值觀與背景,而每名角色的價值觀會因為溝通與事件的發生而有了不一樣的選擇與衝突。
這些角色可以是你內心裡的某部份,或是你曾經觀察到他人身上有的特質。
那時候還在寫作時,我睡前閉上眼睛靜思還會發現我所創造出來的角色會自已對話,甚至發展出一些劇情。
用抽象的方式來解說,就是你把眼前這件「觸動」你很深的事情放在內心裡,然後透過不同的角度去反覆思辨、推敲,並且最後透過某種形式表達出來,那麼這個形式就非是原本外表所看到的那麼簡單。
我想這部份大家在天地自然人網站上都可以觀察到,張老師的文章與著作,為什麼能有一種「說服力」,甚至一些「感知能力」強的人可以從張老師的文字去感受到很強的能量。
心是真誠的。
智是從不同角度、位置反覆建構而成的。
兩者統合起來就是一種心智能力的訓練與展現。
也就是靈魂的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