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 40 回】孫悟空是怎樣成佛的
在真假美猴王這一回中,孫悟空撒了個彌天大謊,冒充妖怪把唐僧暴打一頓,出了口惡氣。最後,如來佛還幫他圓謊,騙大家說是六耳獼猴幹的,其目的還是要他去保唐僧,並承諾道:“那時功成歸極樂,汝亦坐蓮台。”
意思就是:你孫悟空保唐僧走到西天來,你也成佛。
那麼,從現在起,到唐僧來西天止的這段時間,孫悟空就是如來佛祖親自內定的一個預備佛員了。唐僧來到西天後,孫悟空便可以光榮的加入佛籍,正式的成為一名佛員。
孫悟空的身份變了,這個變化是很大的。如果孫悟空不把唐僧暴打一頓,可以肯定的說,孫悟空是成不了佛的。
起初,如來佛欲傳經東土,知道取經人過來一趟是很不容易的,多少得給點好處,才有人願意來,給什麼好處呢?如來沒有明說,只說:去東土尋一個善信,到我處求取真經,乃是個“山大的福緣,海深的善慶”。
觀音菩薩明白這“山大的福緣,海深的善慶”就是給了一個“成佛”的指標,只要有人願意來,來的這個人就會成佛。
所以觀音一手安排了唐僧來取經,為了保障唐僧的利益,觀音不是口頭說的,而是當面給他立下字據:“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
而觀音給他配的三個保鏢則是沒花本錢的,觀音負責解救他們的牢獄之災,他們負責唐僧的安全,這是對等公平的交易,他們也同意了,因此,他們是沒有任何利益的。他們的利益,觀音已經預先支付了,剩下的是他們履行自己的諾言。
這三個保鏢又另有任務:打死沿途所有的妖魔鬼怪,按打死的品質與數量給他們記賬,打死的越多,功勞越大,最後一起結算,按功勞大小,賞賜他們不同級別的職位及待遇。
因此,取經任務完成之後,唐僧的級別是佛,而三個保鏢的級別則一定是在佛之下,大概在菩薩與羅漢之間,視功勞而定,因為如來明確說過他們是給取經人做徒弟的,是都要“入我門下來”的。
按最初的分配方案,孫悟空最多只能做到菩薩的級別上,但是現在,卻成為預備佛員了,這是如來佛計畫外給他的一個指標,可見,佛祖是多麼瞧的起這個猴子。
在取經的路上,唐僧再也不敢刁難孫悟空了,豬八戒也哥呀哥的喊的親甜,為什麼?因為在到靈山之前,唐僧是觀音提名的一個預備佛員,而孫悟空則是由如來佛祖親自提名的一個預備佛員,身份不同了!
如來佛為什麼要提拔孫悟空?因為孫悟空這個人非常暴力,他以前敢反抗天庭,現在即使帶著緊箍咒他還敢打老師!所以,如來佛很喜歡,只要是惡人,如來都喜歡,當然,他也喜歡唐僧,因為唐僧這個人也非常暴力!
你別看唐僧斯斯文文的,其實骨子裏壞的很,之所以沒看到他做惡,那是因為他現在還不具備做惡的能力,暫時還做不了惡!所以就天天把“善”字掛在嘴上念,他只有緊箍咒一個法寶,且僅僅只能對一個人施暴,他就在這個人身上反反復複地超限度的發揮,真是過足了癮。
緊箍咒是如來佛研發的高科技產品,密碼聲控的,如來把密碼告訴觀音,觀音告訴唐僧,唐僧嘴裏念念有詞,通過聲音輸入一連串的密碼,經驗證後,緊箍咒立即啟動,開始勒卡腦袋,把個猴頭整的幾番差點丟了性命。
唐僧僅僅只具備對一個人做惡的條件,而且這個人還是救了自己N次性命的人,那麼請你試想,唐僧一旦具備較大的法力,有條件做惡了,又以善良的面容作掩護,那該有好惡毒?!
孫悟空恰恰是個喜歡以暴制暴的主,老子打的就是你,看你怎的!這正是如來欣賞之處,當然,如來不僅僅只欣賞暴力,如來更欣賞智慧,孫悟空打唐僧是變著法打的,用的是智慧,所以呀,這暴力一旦加上智慧……
唐僧該打!上次不聽孫悟空的話,害的佛祖花那麼多冤枉錢買路,要吐血!
孫悟空這個人,從各個方面講都是非常優秀的,最重要的是他的工作態度,無人能及,這個人不能老是跟著觀音混,得拉到自己身邊來,所以如來親口表態,許他成佛。
在可以預見的不久,孫悟空“佛”的身份必將超過觀音菩薩!孫悟空是個很傲氣的人,從此之後,一直到西遊記結束,遇到天大的麻煩,再也不跑去求菩薩了, 追殺菩薩坐騎那一回,菩薩親自來救,他還要欺負:“讓我打他二十棒,與你帶去罷。”他可從沒對別的神仙說過這樣的話,何以故?有身份、上檔次的人了,你一個菩薩,算個鳥!
【第 41 回】冒充如來佛的人
這西天路上怪事真多,什麼樣的妖怪都有,居然有個傢伙膽敢假變雷音寺,冒充如來佛!他不僅自己變成至尊如來的模樣,還叫手下的小妖都變成五百羅漢、三千揭諦、四金剛、八菩薩、比丘尼、優婆塞、無數聖僧、道者。
這個妖怪真牛!不僅膽子夠大,而且手段極高,捉孫悟空以及他請來的救兵們時,管你來多少,一麻袋全部裝走,像捉小豬兒一樣。爭鬥了幾番之後,孫悟空實在是沒辦法了,只好在一個沒人的地方哭了一場。
這個妖怪是誰呢?為什麼只捉而不加害呢?他的動機又是什麼呢?我們來看這件事的起因:
師徒四人來時,遠看:真個是珍樓寶座,上刹名方。行者道:“師父,那去處是座寺院,卻不知禪光瑞靄之中,又有些兇氣何也。觀此景象,也似雷音,卻又路道差池。我們到那廂,決不可擅入,恐遭毒手。”
孫悟空看到的是:
1.真的是一座寺院,很氣派的一座寺院。
2.這座寺院的建築風格和雷音寺非常的相似,但道路卻有差別。
3.寺院有禪光,有瑞靄,祥雲環繞。
4.禪光瑞靄之中,又有些兇氣,不知道為什麼。
如果是妖氣,孫悟空是看的出來的,但他看到的是禪光瑞靄,並沒有妖氣,只是有些兇氣,說明孫悟空的第一感覺估計:多半不是妖怪,而是個神仙,是個有點凶的神仙,還是不惹他,饒道走比較好。
孫悟空的火眼金睛其實沒電視上放的那麼神,說實話,解析度很低,不知有多少土地山神這樣的低級小仙變個樣子,他就識別不了了!他識別妖怪的辦法基本上都是採用的一估、二詐、三恐嚇這類手段。但是,他看氣色基本上都是准的,很少有走眼的,為什麼?
因為看氣色太簡單!神仙住的是公房高樓大廈,妖怪住的是山洞貧民窟。神仙待遇比較高,故氣質幽雅,妖怪生活無著落,故賊眉鼠眼。神仙服飾工整講究,妖怪穿著衣衫襤褸。神仙的舉止,經過刻意訓練,很注重形象。妖怪的動作,都是邪痞拉胯,用手抓飯吃。神仙架的是名牌飛船,無噪音無污染,尾氣是一片祥雲,妖怪開破麻木在天上飛,排放出又濃又黑的烏煙瘴氣。神仙家裏燒的都是高檔香,老遠就聞的出他有錢,這叫祥雲瑞靄,妖怪沒錢,他燒個球的香!滿屋裏被菜油煙子熏的漆黑漆黑,此乃妖氣也!
連我都看出來了,孫悟空他看不出來?!笑話!
所以,孫悟空估計這座豪宅的主人身份非同一般!這座豪華之中帶有威嚴的、不亞于雷音寶刹的寺院裏面,應該住的是一位佛派的高級幹部!不打擾他,是正確的。
唐僧呢,偏要去。走近一看,見是“雷音寺”,嚇的一跌,再細看,是四個字,乃“小雷音寺”。
寫的清清楚楚,人家這是“小雷音寺”,並不是如來佛祖的大雷音寺。小雷音寺就是小雷音寺,這不是假變冒充的。
這時,山門裏有人叫道:“唐僧,你自東土來拜見我佛,怎麼還這等怠慢?”三藏聞言即拜,八戒也磕頭,沙僧也跪倒,惟大聖牽馬收拾行李在後。公然不拜。
注意,人家說的是:你自東土來拜見“我佛”,並不是拜見“我”。若是如來本人,就不會說拜見“我佛”了。所以,人家到這個時候為止,也並沒有假變冒充如來佛這回事。
孫悟空為什麼公然不拜呢?因為他知道這小雷音寺裏雖是一位高級幹部,但絕對不是如來佛祖。僅次於佛祖的級別是佛,你是佛,老子現在也是(預備)佛了,還是如來親口提名的,一個級別的,你叫我拜你?我拜你個鳥!我拜,我呸!
這就是孫悟空公然不拜的真正原因!
只聽得蓮台座上厲聲高叫道:“那孫悟空,見如來怎麼不拜?”準確的說,假變冒充如來佛,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是因孫悟空公然不拜而引起的。
孫悟空又仔細觀察,覺得這不可能!便喝道:“你這夥孽畜,十分膽大!怎麼假倚佛名,敗壞如來清德!”輪棒便打。只聽得半空中叮噹一聲,撇下一副金鐃,把行者連頭帶足罩住了。
孫悟空請二十八宿幫忙出來後,問他:“你是個什麼怪物,擅敢假裝佛祖,侵佔山頭,虛設小雷音寺!”
那妖王道:“這猴兒是也不知我的姓名,故來冒犯仙山。此處喚做小西天,因我修行,得了正果,天賜與我的寶閣珍樓。我名乃是黃眉老佛,這裏人不知,但稱我為黃眉大王、黃眉爺爺。一向久知你往西去,有些手段,故此設象顯能,誘你師父進來,要和你打個賭賽。如若鬥得過我,饒你師徒,讓汝等成個正果;如若不能,將汝等打死,等我去見如來取經,果正中華也。”
後來,孫悟空怎麼也鬥不過他,彌勒佛來了,說:他是我面前司磬的一個黃眉童兒。於是將他領走了。
這個時候,真相大白了:
1.他根本就不是什麼妖怪,而是地地道道的佛派神仙。因為他早已得了正果,正果可以明確的界定是神仙還是妖怪。
2.他是彌勒佛的人,彌勒佛是東來佛祖,即副佛祖,又叫未來佛,也就是佛派內定的下一任佛祖,接班人。所以孫悟空猜的是對的。是個高級幹部。
3.這個地方是仙山小西天。屬彌勒佛的勢力範圍。
4.“天賜與我的寶閣珍樓”,說明小雷音寺是天庭玉皇大帝送給彌勒佛的,所以根本不存在假變冒充這回事。
人家不是什麼妖怪,孫悟空肯定是知道的,因為從頭到尾他都不敢叫人家一聲妖怪或是妖精,最多只說了句“你是個什麼怪物”這類的話。
黃眉童兒的目的動機已經很清楚了,不是要吃唐僧肉,而是要教訓教訓這個目中無人的孫悟空!因此,這一回的紛爭是由孫悟空的傲慢無理引起的,不把人家放在眼裏,人家便要修理他。
可是,這件事情真的只是這麼簡單麼?我們還得進一步分析
【第 42 回】看看老子是哪個!
在小西天假變如來佛的黃眉童兒,不僅手段超強,而且膽大包天,他敢變成如來佛,說明在他的心目中,既有崇拜如來的一面,又有不把如來放在眼裏的一面,這個傢伙肯定是把自己當成第三代佛派的領導人啦!
黃眉童兒對孫悟空說:知你有些手段,要和你打個賭賽,若鬥得過我,就放你們西去,鬥不過我,就把你們都打死。
這是黃眉童兒嘴裏說出來的表面意思。而真相卻是恰恰相反的!
真相就是:如果孫悟空確實鬥不過他,他才會放行!如果孫悟空的本事比他大,那可就麻煩了!要知道,那個彌勒佛其實就躲在旁邊看著呢!
黃眉童兒的手段究竟怎樣呢?我們來看:
1)孫悟空+二十八宿+五方揭諦,一起上去群毆,被黃眉童兒一次性全部捕獲,捆綁了,擲於地上。然後,當著他們的面擺了一桌酒席,從早上吃到天黑才散席睡覺。(這傢伙特愛擺譜。)
2)悟空設法逃脫後,黃眉童兒追來,再次群毆,這次還加上了豬八戒、沙僧兩個幫手,八戒問他行李呢?悟空道:“老孫的性命幾乎難免,還說什麼行李!” 當黃眉童兒取出寶貝時,行者喊聲:“不好了!走啊!”他就顧不得眾等,一路筋斗,跳上九霄空裏。看樣子是被打怕了,成了驚弓之鳥,一有動靜,就跑那麼遠! 先躲到九樓再看。
3)悟空又先後請了兩批降魔捉怪的能手,也都被黃眉童兒捉去了。
可見,孫悟空和黃眉童子相比,根本就不在一個檔次!最後,孫悟空實在是沒辦法了,只好在一個沒人的地方哭了一場。
這個時候,彌勒佛來了,注意:彌勒佛是不請自來的,這個行為在整個西遊記中都是比較罕見的。他現在出場,是已經確認了孫悟空不是黃眉童兒的對手!
那麼,小西天的人為什麼在看到孫悟空並不是很厲害時,才放他們走呢?這其實反映了佛派西方極樂世界的內部鬥爭。
彌勒佛是東來佛祖,即“副佛祖”,因為他又被稱為“未來佛”,所以,這也就成了公開的秘密了,彌勒佛是佛派內定好了的下一任佛祖,他是這個領導班子將來的接班人。
這位矮矮胖胖滿面笑容的副佛祖,法力肯定也是無邊的,應該不會比如來差到哪兒去,但他畢竟不是如來的嫡系部隊,而且勢力範圍也小。現在,如來給了取經團隊兩個成佛的指標,彌勒佛會不會有意見?觀音、唐僧、孫悟空已經形成了如來身邊的一股新生的強勁勢力,唐僧又是如來的嫡傳弟子,這會不會對他這個接班人構成威脅?
所以,彌勒佛安排他的童子和孫悟空見個高低,一比較,並不構成威脅,所以才放他們過去。
黃眉童子是早就得了正果的,但他的果位究竟是佛位?還是菩薩位?還是羅漢位呢?他自稱是黃眉老佛,這可能有虛高的成分,彌勒說他只是一個童兒,可能有虛低的成分,從職能上看,彌勒佛的這個童兒,應該相當於如來佛手下的菩薩,所以,黃眉童子應該是個菩薩,或是享受佛級待遇的菩薩。
黃眉童子大概是在想,你一個孫悟空有什麼手段,居然混到老子前面去了!所以想打孫悟空出氣。
彌勒與唐僧的矛盾,黃眉童子與孫悟空的矛盾,從本質上講,是職務權利地位之爭。這種內部矛盾,是不能以“平等”來解決的,如果雙方勢均力敵,那麼,矛盾永遠不會緩解,只有在一方徹底壓倒另一方的時候,矛盾才會變相的消除。
為什麼會是這樣的呢?因為這個佛組織本身就是一個強大的暴力機構。
西遊記中的彌勒佛,儘管他的戲很少,儘管他總是笑嘻嘻,我們還是可以領略到這位二把手副佛祖的狠氣,那是超級的強大!只幾句簡單的言語,那個味兒、派頭,真叫足啊!請看:
1)孫悟空鬥不過黃眉童子,哭的時候,彌勒佛來了:“悟空,認得我麼?”行者見了,連忙下拜道:“東來佛祖那裏去?失回避了,萬罪,萬罪!”
孫悟空親口說過,我為人做好漢,只拜了三個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觀音,兩界山師父救了我。即使見了玉皇大帝也只打個招呼,唱個諾。現在,他拜了彌勒佛,而且還是連忙下拜的。
曾拜九尾狐,那是假變小妖不得已,不算九尾狐狠,拜觀音唐僧,那是有解脫之恩,也不算狠,拜如來,是因為如來狠!拜彌勒呢?彌勒是一個和他沒有任何關係的人,卻要連忙下拜!這只能說明彌勒和如來一樣的狠!
2)悟空道:“東來佛祖那裏去?失回避了,萬罪,萬罪!”
為什麼不說失敬,而要說“失回避”?失回避是萬罪。可見,在佛組織裏面的規矩是:見到大領導,首先是“回避”,不回避,就是萬罪,在回避不及的情況下,才是下拜。
真是牛啊!這個佛組織從制度上保證了下屬對領導的個人崇拜!
因為彌勒佛的戲很少,所以這一段要特別認真的去讀,按原文,就只能作出這樣的理解!
3)彌勒設計讓悟空鑽到黃眉童子肚子裏,黃眉童子疼得打滾,眼淚汪汪,只叫:“誰人救我一救!”彌勒現了本象,嘻嘻笑叫道:“孽畜!認得我麼?”
認得我麼?這句話,彌勒佛說了兩次。
見到悟空的第一句話:認得我麼?見到黃眉的第一句話,也是:認得我麼?
這兩個人是百分之百的認識彌勒佛的,幹嗎還問?對認識自己的人說認得我麼,這就有問題!那就只有一種可能:是在講狠!講狠的時候才說:認得老子麼?叫你認得老子!
孫悟空和黃眉童子是西遊記裏最狂妄的兩個人,孫悟空還不敢變佛祖,黃眉童子的手段高些,敢變佛祖,簡直狂到家了!彌勒佛也許只是要黃眉童子和孫悟空比試一下,黃眉童子卻乘機玩了一次佛祖的味,過癮啊!
這兩個最狂妄的人,同時被彌勒佛修理了一頓,先叫黃眉童子把孫悟空整哭,然後問孫悟空:你認得我麼?再反過來叫孫悟空把黃眉童子整哭,然後又問黃眉童子:你認得我麼?
你這兩個狂人,瞎起眼睛,也不看看老子是哪個!
黃眉童子被彌勒佛帶走後,孫悟空越想越不是味兒,你的本事大,是不是?打不贏你,是不是?打不贏,我就沒辦法了?也不看看老子是哪個!原著上這樣寫道:師徒們卻寬住了半日,喂飽了白馬,收拾行囊,至次早登程。臨行時,放上一把火,將那些珍樓、寶座、高閣、講堂,俱盡燒為灰燼!
【第 43 回】孫悟空的師父究竟是誰
《西遊記》中的彌勒佛,儘管戲很少,但譜很大,味很足。悟空,認得我麼?言外之意就是曉得我的狠氣了麼?或認得我怎麼還站著不動?
悟空連忙下拜道:失回避了,萬罪!
可是,人家一走,孫悟空居然一把火將彌勒佛的小雷音寺燒了個精光!可見,他其實是不怕彌勒佛的,何以如此膽大?因為他曾經有個相當厲害的師父,恰恰可以克住彌勒佛!這位神秘的師父究竟是誰,我們今天就來考證一下。
一、訪仙的過程
《第一回》,孫悟空訪神仙至西牛賀洲,一個砍柴的樵夫告訴他:“此山叫做靈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那洞中有一個神仙,稱名須菩提祖師。那祖師出去的徒弟,也不計其數,見今還有三四十人從他修行。”
孫悟空從樵夫嘴裏得知了如下資訊:
1.這兒就有一位神仙。不僅是神仙,而且還是神仙的老爹爹!他是一位祖師級別的神仙,既然是稱“祖”的,就說明他上面再沒有師父了。或者他的師父不在地球上、不在西牛賀洲,至少在這一方,他是祖,是最高端。並且徒弟不計其數。
2.祖師就住在這座山上,這座山叫靈台方寸山。既然砍柴的樵夫知道,應該還有其他的人也知道,樵夫在山上砍柴挑到山下集市上去賣,說明這裏並不是什麼秘密的見不得人的地方。
二、初見的印象
到了之後,見立有一石碑,約三丈余高,八尺餘闊,上有十個大字“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少頃,走出一個仙童,猴王道:“仙童,我是個訪道學仙之弟子。”仙童道:你是個訪道的麼?師父教我出來開門,說外面有個修行的來了。
從這一段可以看出:
1. 這塊招牌是西遊記裏最大的一塊!一丈為3.33米,三丈餘,足有三層樓高,說明祖師極重派頭,唯怕人不知他的存在,因此他決不是我們印象中的隱者!若是隱者,何必弄那麼大塊招牌?!
2.祖師的徒弟不計其數。悟空拜在他的門下很容易,他還派專人來接新生。那個樵夫不能來學習,他還免費傳了幾句口訣。因此,這些都足以說明祖師並不是一個保守的人,他特別喜歡帶徒弟,已經桃李滿天下了,還在廣收門徒!
三、學習的內容
從祖師授課的內容來看,說一會道,講一會禪,天花亂墜,地湧金蓮。應該是道佛一體的,悟空學到的是道派與佛派的共通精華。
前七年,勤工儉學,邊打基礎邊做雜役,然後通過“走後門”的方式得到祖師的秘傳。祖師那是相當的厲害,附耳低言,不知說了些什麼妙法,猴王當時習了口訣,自修自煉,將七十二般變化都學成了。一日,祖師又授他筋斗雲,也是只傳個口訣,這一夜,悟空即會了筋斗雲。
祖師傳授的法術既簡單又神奇,都是口訣,密碼聲控的,只要一輸入密碼,馬上就啟動了,變這變那,一飛十萬八千里。
孫悟空先呆了七年,而真正學到本事,其實只用了兩個晚上!可見祖師的法力該有多大!後來的三年,基本上是在和師兄們玩。
四、離開靈臺山
祖師道:“你這去,定生不良。憑你怎麼惹禍行兇,卻不許說是我的徒弟,你說出半個字來,我就知之,把你這猢猻剝皮銼骨,將神魂貶在九幽之處,教你萬劫不得翻身!”
那麼,孫悟空回去後會惹禍,祖師是知道的,為什麼?神話故事中師傅帶徒弟的慣例有三:
1.怎樣做人。2.傳授本領。3.臨行送兵器法寶。
祖師沒有教他如何為人,也沒送兵器法寶,只教了他惹禍的本領與逃命的本領,其目的就是要他去惹禍的!他沒武器,必然要搶,他一搶,人家必然要告,事兒不就鬧出來了麼!
祖師允許他惹禍行兇,並且憑你怎麼惹禍行兇都是可以的,只是一條:絕對不能說出是我的徒弟!
五、如來佛出場
悟空果然惹了大禍,最後的結果,就是引出了如來佛在安天大會上揚名立萬!
《第七回》,悟空欲與如來鬥法,大聖厲聲高叫道:“你是那方善士,敢來止住刀兵問我?”可見,孫悟空並不認識如來佛,看上去,他是一個善士。
如來對孫悟空說的最後一句話是:“趁早皈依,切莫胡說!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頃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來面目!”恐遭毒手,是指別人要對他下毒手了,若是自己,就不會這樣說,甚至根本不說,直接下手。“可惜了你的本來面目”,說明如來是認識他的,是知道他的“本來面目”的。
這就奇怪了,如來是怎麼知道他的“本來面目”的呢?
如來和他打個賭賽:你若有本事,一筋斗打出我這右手掌中,算你贏。筋斗雲是孫悟空的強項,如來為什麼不和他賭別的?偏偏就賭這個?
這也很奇怪,大概如來太瞭解孫悟空的筋斗雲了吧。
六、綜合對比分析
通觀西遊記全書,傳授孫悟空本領的祖師,有頭無尾,無緣無故的就這麼消失了!而出面收拾孫悟空的如來佛則是有尾無頭,甚為蹊蹺!那麼,這兩個人有沒有什麼必然聯繫呢?或是否就是同一個人呢?我們必然會產生這樣的猜測。
如來佛喜歡講經說法,這祖師也喜歡講經說法,如來佛不喜弟子不聽他講,這祖師也不喜弟子不聽他講,如來佛門徒眾多,這祖師也門徒眾多,如來佛的法力深不可測,這祖師的法力也深不可測,仔細一比較,這菩提與如來的相似度還真高!
西遊記中可以稱得上“祖”的人,也就那麼幾個,老君是太上道祖,鎮元乃地仙之祖,如來是佛祖,可這菩提究竟是哪一門哪一派之祖?不知道!只知道他是道佛參半,貫通一體。菩提祖師顯然不是什麼隱士,他門徒眾多,勢力龐大,和如來佛祖在同一個地盤上混,如來怎麼可能會不知道呢?又怎麼如來一出場,菩提就消失了呢?
那只有一種可能:菩提祖師就是如來佛祖!
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第一回》中形容菩提祖師的一首詩:
大覺金仙沒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不生不滅三三行,全氣全神萬萬慈。
空寂自然隨變化,真如本性任為之。與天同壽莊嚴體,曆劫明心大法師。
大覺金仙:這本身就是一種概念不清,定義不明,含糊其詞的說法,他的意思多指釋迦牟尼如來佛,但是,這僅僅只是一種暗示,若當作證據,恐怕不足。
真如:佛教術語,指不變的最高真理或本體。西遊記第九十八回,功成行滿見真如,既指見到如來本人,也指修為到了,所以,真如也是含糊的,只是暗示為如來佛,卻不能當證據使用。
因此,這首詩,我們就權且當作是作者在有意提醒、暗示我們吧。
至此,我們有理由懷疑、猜定:孫悟空的授業恩師菩提祖師其實就是如來佛本人。這個結論是肯定的,只是證據還嫌不足,下一回中,我們來看證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