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自然人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12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樓主: divale

獨立思考的能力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2-11-22 00:08:14 | 顯示全部樓層
繼續再貼

主張學習「六頂思考帽」,必先建立一些觀念:

•  如果你扮演一個思考者,你就會是一個思考者。

思考應該是活潑有生氣,而不是陰沈、嚴肅的。做出思考者的姿勢,你就會成為一個思考者,但是要確實的去做,不只是假想。當你做出這個動作,讓自己和旁人知道你打算思考,不久,你的頭腦就會跟上你在扮演的角色。

2.「戴上帽子」是一個非常慎重的步驟。

任何思考時刻都需要有平靜和孤立的精神狀況,想像某人戴上真正的思考帽,可以幫助你達成這種精神狀態,而不只是單純的對環境狀況的反應。這裡所強調的是慎重的思考,背景式的思考只是為了應付例行公事,要讓我們從這種例行、應付式的思考,轉入慎重的思考方式,並沒有簡易的轉換信號。思考帽就是一種切實的信號,可以讓自己和他人明白,我們正在思考。

3.意圖(intention)和表現(performance)

如果你有思考的意圖,接著就會有這種表現。你必須先有成為思考者的意圖,這點很重要,因為很少人能做得到。學童必須獲得真正的思考技巧。但是,更重要的是培養思考技巧的觀念。成為一位思考者是一種截然不同的自我形象,這是一種行動技巧。但是成為一位思考者並不表示你任何時候的作為都是正確的。一絲不苟的人比較不容易成為優秀的思考者(自以為是、對開發冒險不感興趣、看不到變通之道等等)。成為一位思考者也不表示你就是聰明,也不表示你有辦法解決人們期望你解決的棘手問題,只表示你有意識地希望成為一位思考者。六頂思考帽可以提供一種簡明易懂的方式,轉意圖為表現。

4.「角色扮演」是自我的假期

扮演別人可以使自我脫離正常自我形象的束縛,就如同一位成功的演員,他是脫離自我,完全融入劇中角色。思考帽這個大角色被分解為六個不同的小角色,由六頂不同顏色的帽子代表。在任何時候我們都可以選擇其中一頂戴上,接著就扮演這頂思考帽所定義的角色。當你換一頂思考帽時,就必須更換自己的角色。每一個角色都有自己的特色。思考是來自所扮演的角色,而不是由自我出發。

5.希臘人的體液觀

希臘人相信,不同的體液會影響情緒。我們的情緒是由當時充盈在身體內的分泌液或「體液」(humors)所決定,這些分泌液會影響到情緒,而情緒又會影響到思考。六頂思考帽或許可以成為一種控制信號,在腦中發動一個特殊的化學背景而影響我們的思考。它們可以用來控制狀況,改變頭腦裡的化學平衡,而影響我們的思考。

(七) CoRT思考法

CoRT思考法也是deBono所倡導的思考技法之一,與其說是技法,不如說是思考策略,這個思考策略主要係以TEC-PISCO作為思考的方式與技巧,以下分別說明之: T 是指目標( target ) , E 指擴展 (Expand),C 指撮要或濃縮( Contract ) , TEC 是指思考要尋找目標,有時擴大去搜尋,有時窄化焦點去把握。 P 是指目的( Purpose ), I 是指投入( Input ), S 指解決方案( Solutions ), C 指選擇( Choice ), O 指運作( Operation )。主要思考技法有

PMI、C&S、FIP、APC、OPV、CAF、AGO等。

發表於 2012-11-22 00:11:18 | 顯示全部樓層
繼續貼

二、有關變通的思考法

(一)要因分析法:

要因分析法是 1953年日本石川馨(Kaoru Ishikawa)教授所提出的,是一種把握結果(特性)與原因(要因)的方法,這個方法方便有效,能迅速掌握因果。特性要因圖(C&E diagrams)的設計,就是讓結果與原因二者間關係的特性清楚表達出來,因其形狀很像魚骨,所以又稱為「魚骨圖(fishbone diagrams)」(如下圖)。要因分析的步驟是先決定評價的特性,然後列出事件的大要因,在將各類小要因分門歸類於大要因後,依照中、小要因,也就是一級、二級原因等,完成魚骨圖。分析時因特別注意的是:特性要盡可能具體的表達,不要用空泛的文字,層別的劃分要清楚,使管理責任明確化。分析時別忘了解決問題是最初重點。

(二)卡片法:

卡片法是思考視覺化的工具,常見的 KJ法即屬之,此法是由日本人川喜田二朗設計發明的,因此用他的名字命名。使用時是將所採納的問題,利用思考單元化,單元思考卡片化,卡片群島化三個原則來組成腦力激盪後的問題解決法。此法以一張卡片一個概念的原則,將概念一個個的紀錄於卡片上,然後將相似、同屬於一個類型的編彙在一起,再用圖解或列表的方式,將各式各樣的構想統合起來,而進一步地得到一些更新的構想,這些構想可為解決或改進問題方面,帶來新的激勵。操作步驟是由創意團隊小組成員用1張卡片寫下自己的創意,每一組要寫下100張小卡片。然後將卡片分類。先把卡片初步分為50類,再來是20類到30類,再來是10類或更少。分類時應注意新的類別,如此可激發新的創意。最後在白報紙上寫下創意的內容,也可加上圖畫。最後大聲唸出創意,並將分類結果以完整方式呈現。而NM法是KJ法的改良,在寫卡片前會先加入個人或團體的冥想,先設定一個主題,由主題中找出關鍵語詞,然後依這個語詞,思考它的聯想、背景、概念以產生新點子再做分類。

•  型態分析法:

型態分析法 (morphological analysis) 為 Zwicky與Allen所提倡。此法是以結構的分析為基礎,使用組合技術,來產生更多的新觀念。實施時,學生必須就待解決的問題或改進的事物,提出兩類以上不同的屬性,分別列出所有的要點在進行排列組合,這些屬性表面似乎毫無關係,但互相結合後即可成新的觀念。型態分析法的步驟是盡量從多方面想問題,然後把有關問題的要點一一列舉出來,找出每一要點可能產生的變化,最後將可能產生的變化相互結合,形成許多新觀念。
•  檢核表技術:

所謂檢核表技術( check-list technique)就是從一個與問題或題旨有關的列表上來旁敲側擊,尋找線索以獲得觀念的方法(郭有遹,1973)

檢核表事實上即一份列出有問題或事物改革方向的清單,對每項檢核方向逐一進行檢查,以避免有所遺漏,而藉自行提出檢視一些問題,會引發找出問題的多面效果的機會。提問越多,就越能探討事物或問題更多不尋常或被忽略的存在特性,從而就這些特性作出更多樣化改良 /革新的構思。常用的檢核表有奧斯本(Osborn)檢核表、「奔馳法」 (SCAMPER)、「創意十二訣」的檢核表法。

1. 奧斯本(Osborn)檢核表

「奧斯本檢核表」是現在所有檢核表中,最常用及最受歡迎的。主要有以下九項,每項中把簡短的文字或問題寫在卡片上製成檢核表,以助構想出更多改良或革新的方案。 (Osborn, 1963)

檢核方向分為下列九項:

1.是否有其他用途?

2.能否應用其他構想?

3.能否修改原物特性?

4.可否增加些什麼?

5.可否減少些什麼?

6.可否以其他東西代替?

7.可否替換?

8.可否以相反的作用/方向作分析?

9.可否重新組合?

2. 奔馳法(SCAMPER)

奔馳法是艾爾伯 (Eberle, 1971, 1982)參考了Osborn的檢核表,提出另一種名為「奔馳法」的檢核表法,在產品改良中常被應用,這種檢核表主要藉幾個字的代號或縮寫,代表七種改進或改變的方向,幫助推敲出新的構想。學者陳龍安(2002)用了「代結應改他去重」七個的中文單字作代號,以方便記熟這七種改良原物的方法。

1.代(Substituted, S)

何物可被「取代」?

2.結(Combined, C)

可與何物「結合」而成為一體?

3.應(Adapt, A)

是否能「適應」、「調整」?

4.改(Modify, M)

可否改變原物的某些特質如意義、顏色、聲音、形式等?

5.他(Put to other uses, P)

可有「其他」非傳統的用途?

6.去(Eliminate, E)

可否「除去」?可否濃縮、精緻?

7.重(Rearrange, R)

可否「重新安排」原物的排序?

3.創意十二訣檢核表法

「創意十二訣」由國內學者張立信等依據檢核表法的原則,創出十二種改良物品的方法,概要如下:

1. 增添、增強、附加(加一加)

2. 刪除、減省(減一減)

3. 擴張伸延(擴一擴)

4. 壓縮(縮一縮)

5. 改良(變一變)

6. 變換、改組(改一改)

7. 移動、推移(搬一搬)

8. 模仿(學一學)

9. 替代(代一代)

10. 連結(聯一聯)

11. 顛倒(反一反)

12. 規定、設限(定一定)

(五) 六六討論法:

六六討論法( Phillips 66 Technique)為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菲立普先生(J. Donold Phillips)所倡。下列就針對此法的目的、實施步驟與優點作簡略的說明。

1.目的:此法是腦力激盪法為基礎的團體式討論發法,以期待討論者激發出不同的想法。

2.實施步驟:1) 先將大團體分小組,每組六人。 2) 一分鐘內,各小組互推一位主席。 3) 教師在一分鐘內提示討論主題或問題。 4) 各小組在六分鐘內提出解決問題方案(每人發言一分鐘,共六分鐘)。 5)各組推派一位代表提出該小組方案。6)教師予與統合歸納,並對各組所進行之討論情形評估其優缺點。

發表於 2012-11-22 00:12:39 | 顯示全部樓層
再接再厲貼

(七) 三三兩兩討論法:

三三兩兩討論法是指每兩人或三人自由組成一組,在三分鐘中限時內,就討論的主題,互相交流意見及分享。下列就針對此法的目的、實施步驟與優點作簡略的說明。

1.目的:此法重點在於能讓參與者就討論的主題或問題,進行較深的分析及分享。2.實施步驟:1) 先將大團體分小組,採自由分組,每組兩人或三人。 2)各組在三分鐘之內,就討論的主題或問題,互相交流意見及分享。3) 各組推派一位代表提出該小組討論結果。4)教師予與統合歸納,並對各組所進行之討論情形評估其優缺點。

三、有關獨創的思考法

(一)分合法:

分合法 (synectics) 又叫糾合法,是 Gordon於1961年提出,用於團體中解決問題的方法。分合的本來意義就是利用隱喻(metaphor)或類推(analogy)的方式,幫助團體討論時能有效分析問題並產生各種不同的觀點。Gordon分合法中應用的創造過程,主要為以下兩種心理運作的歷程:1.使熟悉的事物變得新奇(由合而分):運用隱喻和類推的技巧,指把熟悉的事物陌生化,讓學生去除舊問題、舊觀念,並以嶄新具創意的觀點去重新理解,如用新奇的角度去解釋熟悉的事物。2.使新奇的事物變得熟悉(由分而合):運用分析的方法熟悉陌生的事物,讓學生面對陌生事物或新觀念時,亦能以熟悉的概念去理解和學習。Gardner提出四種隱喻或類推的方法:1)直接比擬;2)狂想比擬;3)擬人比擬;4)對抗比擬。

1)直接比擬(direct analogy)

直接比擬是將兩種不同事物,彼此加以「譬喻」或「類推」,要求學生找出與實際生活情境雷同之問題情境,或直接比較相類似的事物。此法更簡單地比較兩事物或概念,並將原本之情境或事物轉換到另一情境或事物,從而產生新觀念。可利用動物、植物、或非生物等加以譬喻。

2)狂想比擬(fantasy analogy)

狂想比擬是在鼓勵學生盡情思索並產生多種不同的想法,甚至可以牽強附會和構想不尋常或狂想的觀念。使用時先由學生自由思索,再由教師帶領學生回到實際的分析和評鑑。

3)擬人比擬(personal analogy)

擬人比擬是將事物「擬人化」或「人格化」。這就好像是把電腦的「視像接收器」模擬人的眼睛功能,就是一種擬人化。在教學上,首先要使學生感受到學生本身是問題情境中的一個要素。強調的以同理心代入情境( empathetic involvement)。

4)對抗比擬(compressed analogy)
對抗比擬 (compressed analogy)是將兩種元素故意對立,然後結合成新的關係。例如:大聲的耳語、痛苦的微笑、美麗的缺陷等等。

四、關於精密的思考法

•  結合 6W和曼陀羅思考技法

將曼陀羅思考法和結 W法結合使用,可以更進一步的使作品具有精密的功用。
(二) 七何檢討法( 5W2H):

檢討法是訓練人們處理事情時,從多方面的角度去考慮,會讓思考更周密。 七何檢討法( 5W2H) 是六何檢討法的延伸,討論方向除了原本六角度外,還加了第七項:何價( How Much),但並不是每次都非討論七種不可,而是依情形而定,每一類問題又可列出各種不同的問題。下列就針對此法的目的、實施內容與優點作簡略的說明。

1.目的:冀望學生以七個角度去探討事物的合理性,從而提升學生的想像力,多角度思維及強化他們的找難力及解難力。2.實施內容:1)為何(Why)?2) 何事( What)?3)何人(Who)?4)何時(When)?5)何地(Where)?6)如何(How)?7)何價(How much)?

發表於 2012-11-22 00:14:00 | 顯示全部樓層
最後貼

五、關於態度思考的技法

如何看待創意這是創意態度的養成,態度的養成對於創意的產生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力,春山茂雄( 1997)研究顯示當我們創意激發時大腦是處在一個α腦波的狀態中,而且大腦分泌多種名為腦內嗎啡諸如多巴安、B內非汰、血清素等的物質,可以激發人的意志集中,記憶力變強,創意增加。主張創意態度技法應該有冥想技法,演劇型法,參禪打座以及瑜珈術等。

•  冥想技法

冥想的訓練有助於右腦的思考運用,激發α腦波,讓注意力集中,記憶力增強,創造力變好。

•  演劇型法

經由演劇的練習,小集團的演出,培養對事對人的感受力與直覺能力,有助於創意的擴散與集中精神於事物身上,有助於學習。

•  角色扮演法

經由角色扮演的方式瞭解思考的多元性、體認每個人有時會因為價值觀或環境而產生思考的障礙,而無法做較周延的思考,這種方法有六頂思考帽或飛鳥法都可以讓人體認思考的多元性。

參、上法無法

一、創造從模仿開始

我們在小時候學書法時,書法簿上常有描紅要我們照著寫就可以了,等到我們大一點時,描紅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範例,最後則是自己寫出自己的風格來。又我們可以看到許多的創意首先都來自於「引進」或「移植」,當我們在其他地區或國家發現有很好的創意品時,我們或可派人去學習他們的知識、或請他們引進這個創意,其實這就是一個模仿的例子,所以可以看出模仿是創造的開始,但是卻是不怎麼好的創意。因此,個人認為發展創意必先從模仿或引進開始,他的步調可以是這個方向進行: 1.模仿→2.微調→3.修正→4.創新。沒有的創意可以參考他人或他國的作品,學習他們的技術,進而修正技術,改良作品,最後創新成為更精進的作品。

二、我們需要創意技法嗎?

有人曾這樣問到,既然是創造思考,目的就在不限制人的思考,然而思考技法的教學不就限制了創意思考了嗎?所以主張不該教導創造思考技法。對此,個人認為創意思考技法的目的與技法教學的對象應該有所不同,對於創造的產出應該是從模仿開始,而後對模仿的事物做微調,再則修改進而才是創新與創造。從這個歷程看來,對於於初學者而言,創造思考技法的教學就具有重要性。創造思考技法的教學可以讓初學者快速的打開創意,活絡思考。然而創意思考技法對於一個專家型思考者而言則可有可無,他們可以不受創意思考技法的限制,發展屬於自己的思考方式,甚至創新創意思考的技法。

肆、結語

創造思考技法是創意實踐的處方,任何創造思考多得仰賴好的思考技法來實現。因此儘管創造思考技法有相當之多(目前已有 800多種),但是任何一個模式都有其特殊的文化背景,當我們在使用創造思考技法的同時,我們也要思考如何去改進這些技法,使他能夠成為適合我們文化的創意思考技法。這才是一個好的創意思考技法。



發表於 2012-11-28 21:25:44 | 顯示全部樓層
桂子 發表於 2012-11-20 21:57
说到独立思考,其实我们每个人不都是在用自己的脑子和天赋,依照从别人那里学来的经验、知识,还有框架,进 ...
只要眼光够宽广,对自我够诚实,自我觉察到位,还是可以做到不再人云亦云的吧。


言簡意賅,經過自己思考的,與他人相同,是英雄所見略同!
似懂非懂,食人牙慧的老生常談~~~就變人云亦云了!
獨立思考的能力,還得看能力如何,思考的結果才有意義!

發表於 2012-11-29 02:52:51 | 顯示全部樓層
發表於 2012-11-29 11:23:20 | 顯示全部樓層
JEREMY 發表於 2012-11-29 02:52
還是建議看這本書快思慢想: 理智的狗搖著情緒尾巴,直覺反應總是情緒化,邏輯思考卻懶散安逸。 再反觀自己 ...

之前推薦過囉http://www.cwnp.com.tw/forum.php ... page%3D1&page=3

發表於 2012-11-29 23:28:19 | 顯示全部樓層
jameswu 發表於 2012-11-29 11:23
之前推薦過囉http://www.cwnp.com.tw/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323&extra=page%3D1&page=3

SORRY!                    

發表於 2012-11-29 23:32:57 | 顯示全部樓層
JEREMY 發表於 2012-11-29 23:28
SORRY!

不是這個意思啦~~~~
想必你也覺得此書值得一閱~~~

發表於 2014-7-4 12:06:31 | 顯示全部樓層
許多人談到創意,也提到許多歐洲國家從小就接受哲學教育增進人文素養,
西方哲學首重邏輯分析,這是亞洲國家最欠缺的教育,
沒有嚴謹的邏輯分析推理,思考流程常產生謬誤。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