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自然人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764|回復: 1

018『廣義靈魂學』上冊 第十七章 人類古文明中的「靈魂觀」01「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中的「靈魂觀」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9-5-7 10:21:5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赫生童子 於 2019-5-7 10:23 編輯

『廣義靈魂學』上冊 第十七章 人類古文明中的「靈魂觀」01


作者:張開基

(本文作者擁有著作權,非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轉貼、摘錄或任何形式之引用,改作)

「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中的「靈魂觀」

「美索不達米亞」(又稱「兩河流域文明」),堪稱是目前已知人類最古老的文明,比埃及古文明還要早過數百年。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是古希臘對兩河流域的稱謂,意為「(兩條)河流之間的地方」,這兩條河指的是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裏斯河,在兩河之間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產生和發展的古文明稱為兩河文明或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它大體位於現今的伊拉克,其存在時間從西元前6000年到西元前二世紀,是人類最早的文明。由於這兩條河流每年的泛濫,所以下游土壤肥沃,富含有機物和礦物質,但同時該地氣候乾旱缺水,所以當地人西元前6000年就開始運用灌溉技術,灌溉為當地帶來了大規模的人力協作和農業豐產。

西元前8000年左右,歐貝德人的祖先馴化了動植物;於是在古代近東地區,人類由原本狩獵採集的生活方式,逐漸過渡到基本定居生活,這也是目前已知的人類最早的定居生活。不過這種定居生活經歷了長期的適應過程。在美索不達米亞東北部的莫耶,從西元前7000年地層處,考古學家發現了新石器時代的村落,從其中出土了石制鋤頭、人工種植的大麥、小麥和各種豆莢,還有馴化的山羊和綿羊的骨頭;從同一地層還出土了大量野驢和瞪羚的骨頭及蝸牛、橡樹子、阿月渾子等採集物;這說明該處是一個正處於過渡時期的定居點,此處的人們在初期嘗試種植和畜牧的同時,繼續保持著原本的狩獵採集生活方式。考古發現表明,前7000年-前6000年在美索不達米亞,出現了多處繁榮的文化。從哈蘇納最底層出土了箭頭、石器、骨器工具和簡陋陶器;而從較淺地層則發現了食物儲藏室、石磨、烤麵包的簡易爐灶、大量農具和牛、羊和驢的骨頭,同時還發現了更為精細的薩邁拉陶器。在遍及該區域的許多遺址中,出土了前5700年的精美的哈拉夫陶器,這表明當時的不同地區已經存在貿易往來。在薩邁拉,考古學家還發現了前6000年的灌溉渠。這些發現表明在西元前6000年左右的美索不達米亞,人類已經掌握了農業和灌溉技術,而這是在衝擊平原南部被稱為蘇美爾的地區定居所必需具備的兩項條件。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伴隨商業和貿易的迅速發展,前3200年左右,第一種文字在烏魯克產生。這種被稱為楔形文字的書寫體系,將簡單的象形符號刻在泥土板上,廣泛應用於紀錄商貿活動。其中年代最早的樣品為前3300年,紀錄了糧食、啤酒和牲畜的具體數量。這一時代還完善了青銅冶煉並伴隨了犁、戰車和帆船的發明,同時出現了大量美索不達米亞特有的滾筒印章。

(註:以上內容以節錄方式引用整合自「維基百科」與「百度百科」)

(筆者評註:由以上的考古研究;讓我們可以瞭解到人類最早的文明史;在「美索不達米亞」地區,是如何從距今一萬年前,如何從「狩獵採集」過渡到「種植和畜牧」的生活型態;然後又因為開啟了「農業時代」,使人類得以獲得安定富足的生活,也因此產生了文明。)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註:以下內容以節錄方式引用自「豆丁網」網路資料)

美學者克拉默1959年發表著作「歷史從蘇美爾人開始」(經十年研究)。書中克拉默先生指出,人類的歷史是從蘇美爾人開始的。蘇美爾人的發明是人類智慧的結晶。為兩河流域和西亞的古代文明奠定了基礎。

蘇美爾人是最先進入這一領域的民族,大約在西元前4000年左右就從東部遷居於此,還創造了象形文字、創辦了學校、編纂了字典和藥典、制定了法典、建立了大型的城市、發明了灌溉技術(很可能與中國的上古文明有一些聯繫),創造了極為燦爛的蘇美爾文明。到了西元前3000年左右,閃族人從北方進入兩河流域,被征服的蘇美爾人與閃族人共同建立了阿卡德帝國。而後,閃族的一支阿摩利人建立了巴比倫王國(史稱巴比倫第一王朝),蘇美爾人從此下落不明。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美索不達米亞」的宗教

宗教是美索不達米亞人生活的中心。美索不達米亞人的一切活動都以服從凌駕於一切之上的宗教為目的。宗教是美索不達米亞人理解自然、理解社會、理解自身的思想綱領,同時宗教支配其他一切文化表現和人類行為。城邦的勝利是城邦守護神的勝利。

每個城市的人都虔誠的崇尚自己的城邦守護神。城市成為中心,最初是崇拜的核心地。在崇拜處,人們各帶一些物品。交換也由此衍生。神殿漸成為政治、經濟活動中心。在人類踏入文明初期,國家很小—大國—霸國。

美索不達米亞,宗教中心等同於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參加活動的人種類繁多。於是,禱文、消災咒語逐漸加入現實生活內容,逐漸成為習慣法。後來,成為統治階級意識的東西。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早期的巴比倫人有相當完備的占卜體系。因於宗教的重要地位,祭司被視為先知先覺,智慧的化身。他們自稱是神與人之間的仲介。占卜官最初為人們解釋夢境,後逐漸參與國事的諮詢。如吉時。他們的依據是臆想加承襲下來的觀念,並與實踐的結合。

占卜的普遍方式:觀察獻祭動物的肝臟變化如何。此方式堪稱精道至極。每個部位都有固定名稱和圖形。這種做法漸傳入羅馬。巴比倫人的占卜活動其實就是一種通天巫術,目的是溝通上天與人世。這種早期巫術開啟了西方世界星占學的大門。

巴比倫人形成了早期楔形文字法系。兩河流域文字刻在泥板上。兩河盛產粘土,用之作書板。起初叫釘頭文字或箭頭文字,漸形成以楔形文字為特色的法系。

蘇美爾︱巴比倫時期的神話傳說

在蘇美爾-阿卡德王國時期,天界之主「安」(An)改稱安努(Anum),仍為美索不達米亞眾神之首;大地女神「祺」(Ki)還是安的配偶,但被改稱為阿圖姆(Antum);深淵之主「恩奇」(Enki),則成為埃爾杜(蘇美爾-阿卡德王國的祭祀中心)的守護神,改稱伊亞(Ea,又稱埃雅、哈伊雅),常與造物之主「安啟」(Anki)混用;精神、風與大氣之神/大地之主「恩利爾」(Enlil)仍為三大主神之一。另外,牧神「杜牧茨」(Dumuzi)改稱坦牧茨(Tammuz),其他神祗沒有大的變化。

到了巴比倫王國時期,安努、伊亞、恩利爾仍為三大主神,但影響漸漸小了,僅僅是掛在神龕之上而已,戰神、伊亞之子「馬爾都克」(Marduk)成為「巴比倫的守護神」。月亮與月份之神「南納蘇恩」(NannaSuen)被簡稱為辛(Sin);太陽神「烏圖」(Utu)改稱沙瑪什(Shamash);大女神「伊南娜」(Inanna)成為「金星女神、晨星和暮星之神和星辰之神」,改稱「伊絲塔爾」(Ishtar),與父、兄合成「星辰三聯神」。其他神祗,則統稱為「安努那基」(Anunnaki)。

創世神話:『埃努瑪.埃立什』

著名史詩『埃努瑪.埃立什』,又稱『詠世界創造』,主要繼承蘇美爾人的創世思想,歌頌伊亞之子、戰神、主神「瑪爾都克」的事蹟。這首詩約一千行,成書於約西元前十五、十四世紀,後經學者從七塊泥板中考據整理出來,又稱「七塊創世泥板」,是歷史上最早的創世神話之一,也是後世『舊約︱創世紀』和「赫西奧德神譜」的原始範本,對基督教世界和古希臘、古埃及神話有著深遠的影響(『聖經』的七日創世、古希臘神話中「子輩神殺死父輩神」的爭鬥母題便源自於此)。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據相關資料記載:太古之初,世界一片混沌,沒有天,沒有地,只有汪洋一片海(以水為世界萬物生命之本源的觀念,也是中國上古神話體系中的重要觀點,在世界各地神話傳說中皆有記載)。海水中有一股鹹水叫「提亞瑪特」(Tiamat,就是海水之源),有一股甜水叫「阿普蘇」(Apsu,意為淡水),分別代表陰陽兩性。這兩個「元始之水神」在汪洋中不斷交匯,生出「安沙爾」(Anshar)和祺莎爾(Kishar)兩位原始大神。後來,「安、祺」結為夫婦(天地結合),又生出「安努」、伊亞和恩利爾等最初的幾代神靈。

隨著神靈的逐漸增多,「提亞瑪特」和「阿普蘇」日益感到自己的勢力在縮小,於是決定懲治眾神。尤其是「阿普蘇」,對諸神的不滿非常強烈,不僅要懲罰,還要將眾神趕盡殺絕。

諸神得知這一秘密消息之後,便在「伊亞」的帶領下,殺了「阿普蘇」,「伊亞」因此成了諸神之首。後來,「阿普蘇」的兒子為報父仇,開始向天、地諸神挑戰,「提亞瑪特」也前去助陣。諸神與之交鋒便即告負,便讓「瑪爾都克」上去試試。「伊亞」之子、戰神「瑪爾都克」不負眾望,英勇作戰,一舉殲滅來犯者,並親手切斷「提亞瑪特」的腰身,用她的上身築成蒼穹,用她的下半身造出大地,還做了眾神的統治者,成為「三界之主」。而後,他還殺死「提亞瑪特」的輔助神,用他的血造出了人類,並規定人的天職便是侍奉眾神。人類後來創建了巴比倫王國,就將「瑪爾都克」當成了保護神。

…………………………

薩馬拉文化(Samarra Culture,前6000-5500年) 薩馬拉文化的特徵是美麗的彩陶和泥磚造的房屋。薩馬拉文化層中還發現一些塑像與護身符,說明瞭美索不達米亞人已有了宗教信仰與法術。從死者的殉葬品看來,美索不達米亞人也有了來世信仰。

奇幻傳說:『伊絲塔爾降入冥界』

除了創世史話和英雄史詩以外,巴比倫神話中還有一部重要作品,即『伊絲塔爾降入冥界』。它是在蘇爾美神話『伊南娜地獄之行』的基礎上改編加工的,基本內容相同,但在情節上做了一些處理。比如:女神下地獄的原因,蘇美爾時期說的是她為了奪取冥界的權力,巴比倫時期則說「伊絲塔爾」的丈夫、農牧之神「坦牧茨」(Tammuz)死後,被大地夫人—冥界女王「阿拉圖姆」(Allatum)扣留,從而引發了女神「伊絲塔爾」的地獄之行。另外,「伊絲塔爾」降入冥界之後,還演繹出「季節變換」和「生命迴圈(指伊南娜的復活)」等結果。

這個故事後來經敘利亞、腓尼基、賽普勒斯傳到希臘後,被置換為阿弗洛狄忒和阿都尼斯的「生死戀」和穀物女神「德墨忒爾下冥府尋找女兒帕耳塞福涅」的神話,死而復生的主角後來還被基督教徒置換為救世主「耶穌」(現在的基督教徒當然不會承認這點)。伊絲塔爾的神話特徵與神格形象,後來也成為許多中東女神的原型,阿拉伯人甚至還將她改為男性神祗,稱為「阿什塔爾」。

 樓主| 發表於 2019-5-7 10:26:02 | 顯示全部樓層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筆者評註:基於這種神話傳說以及「冥界觀念」,我們可以瞭解到「美索不達米亞」的生死觀之中已經有了「靈魂不滅」的觀念,不過從下段內容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他們對於人死之後的世界是悲觀無望的)。

坦牧茨(Tammuz):原名杜牧茨(Dumuzi),是蘇美爾的農業和春天之神,後來改稱坦牧茨(Tammuz),在美索不達米亞佔有重要的地位。據說他是伊絲塔爾的情侶(一說他們是夫妻),四季的轉換都因為他每年仲夏的時候被殺,伊絲塔爾降入冥界去救他,此後大地一切生機停息,第二年春天,伊絲塔爾把他從冥界救出,大地方才恢復生機。在後來的醫療儀式中,他還與伊絲塔爾一起受到崇拜(他象徵病人,伊絲塔爾象徵醫生)。不過,由於美索不達米亞宗教對靈魂終局的悲觀論點,他沒有成為死而復活的救世主,讓後來的耶穌基督取代了他的神格與地位。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筆者評註:雖然,「坦牧茨」無法復活,但是,他「每年仲夏的時候被殺,第二年春天,伊絲塔爾把他從冥界救出……」這樣的神話傳說,似乎也隱含了一種「輪迴」卻不「轉世」的粗淺概念)。

冥界諸神

庫爾努吉阿(Kur-nu-gi-a):美索不達米亞宗教中「冥界「的名稱,意為「永不回返之地」。後來被稱成埃爾塞特(Ersetlatari)。在兩河流域的神話傳說中,它經常人格化稱作「大地夫人」而與冥界女王「阿拉圖姆」相等同。

阿拉圖姆(Allatum):伊絲塔爾的姐姐,蘇美爾時名為埃列什吉伽爾(Ereshkigal),人稱伊爾卡路拉(Ir-Kal-al,意為冥界女王),後來被尊為厄裏西基加勒(Eresh-ki-gal,意為大地夫人)。在兩河流域的神話譜系中,她是一位非常強勢的女神(無論你生前是國王還是乞丐、善人還是罪犯,位於深淵之下的冥界都是人類的唯一歸宿),擁有和三大主神並列的地位,眾神對她都有著一種莫名的畏懼。在伊絲塔爾去冥府救人的時候,她曾展現了非常強大的力量。

古加爾安納(Gugalana):冥王,阿拉圖姆的第一任丈夫,可在女王的強勢壓迫下,他在相關神話中幾乎沒有任何地位。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涅伽爾(Nergal):其名意為「巨大居所的力量」。初為天界之神,火星的化身,被視為戰爭、饑餓、瘟疫與毀滅之神,是宇宙四大主宰之一。古代蘇美爾-阿卡得時期,他強娶了冥界女王為妻,成為冥王(一說伊亞賜予他十四個半神,從而攻破了冥府。有人認為,那是因為「男權主義」的不斷上升,讓女王的地位有所下降,否則他很難娶上女王的—因為他長得非常醜陋),權傾天下,又稱「聽取禱告、起死回生和預言農牧業豐欠之神」。此外,他還有很多稱謂,比如梅斯拉姆泰阿(意為來自聖地梅斯特拉姆者)、盧伽爾吉拉、盧伽爾阿皮亞克等,祭祀中心在巴比倫附近的庫圖(Kutu)。

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中的死亡觀

美索不達米亞人面對死亡,他們認為要先全心全意熱切的探索生命,那麼追求探索死亡的意義才有價值。而關於死亡的神秘性,唯一具有價值的答案是來自於個人自身的經驗,而非經由他人嘗試提供的答案中獲得。人類沒有所謂的不朽,只有神才擁有不朽,人類的命運是掌握在諸神的手中,只有眾神知道一個人何時會走向死亡。

古代美索不達米亞人也相信人死後有來世,因而也認爲有一個冥府。統治冥府的神隻是被稱爲「偉大王國的公主」的埃裏什基嘉爾女神。她的主要作用是爲夭折的兒童哭泣。她的丈夫內爾伽爾與她分管冥府。傳說最初是埃裏什基嘉爾獨自統治冥府,有一天,內爾伽爾率14個惡魔侵入冥府,要求分享冥府的權力。埃裏什基嘉爾爲了得到和平,同意嫁給內爾伽爾。於是,掌管死人的職權就給了內爾伽爾。

古代美索不達米亞人盡管相信來世之說,但與埃及人很不一樣。埃及人對來世充滿了希望,相信人死可能複生。而美索不達米亞人則認爲,人的靈魂去報到的地方,是一個陰風慘慘的世界。在『吉爾伽美什』史詩中,恩奇都向吉爾伽美什講述了冥世所發生的事情,那是一幅悲慘的圖景。在這永恆的黑暗王國中,死者的靈魂「像縮在翅膀裏的鳥一樣」擠在一起。對他們來說,彼岸世界是模糊的,令人憂鬱的。這裏是黑暗而肮髒的禁地,人死後不管好歹,都免不了要下去。就是說,不論善惡,都得去陰間報到。美索不達米亞人沒有天堂地獄、最後審判及永生之說。盡管在傳說中馬爾都克能起死回生,但一般而言,美索不達米亞人對來世的構想,與後來的希臘人是差不多的,即人死後唯一的去處是陰森的地獄。至於天堂,那是專門給神住的。他們之所以祈禱上供,目的在於祈求現世福祉。比如在祈禱中,很多祈禱詞都是祈求長命百歲的。

(筆者評註:「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和「埃及古文明」發生的時間相去不遠,而且在地理上,位置也相當接近;但是,證諸埃及的「靈魂觀」,兩者卻有著明顯的不同;「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中的死後世界是悲慘無望的,也沒有復活或者轉世的機會,與舉世各種民族或者宗教的「靈魂觀」相比對,這種觀點是非常奇怪的?因為「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當然是認定「靈魂不滅」的,但是,和生前來比;死後的世界卻是永恆無望的,如果果真如此,那麼「靈魂不滅」是不可能被人們喜歡或期望的;因為其他各民族或宗教之所以會產生「靈魂不滅」觀念,都是期望有如「西方天堂」或東方「極樂世界」;又或者中國人「生為徭役,死為休息」的「祖靈」信仰。如果死後的命運是如此漫長不堪,那麼「一死百了,人死如燈滅,與草木同朽」應該也好過「靈魂不滅」才對?「美索不達米亞文明」這種「靈魂觀」是令人匪疑所思的?不過,無論如何,「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所發明的「楔形文字」卻是人類最早用文字書寫出「靈魂觀念」和「死後世界」的可證紀錄,這點卻是研究「靈魂學」時必須特別關注的重點)。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