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赫生童子 於 2018-8-22 23:44 編輯
『他通靈!你上當?』 05 脂粉骷髏也思凡
作者:張開基
*註明;這是張老師25年前早期的書籍,早期的觀念,書中一些觀念已經和張老師現在新的發現認知不同。
(本文作者擁有著作權,非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轉貼、摘錄或任何形式之引用,改作)
前幾年,因為某一劇團打算演出「思凡」(原名:小尼姑思凡)一劇,招致佛教界的齊聲抗議,認為「思凡」一劇的劇情,嚴重污蔑了佛門弟子的清譽。
這類事件已不是第一次發生,已故文學大學林語堂也曾因為將「小尼姑思凡」古詞譯成英文發表,而鬧得滿城風雨,幸好,當時以林大師在文學界的名氣,外加「小尼姑思凡」原為古劇、古詞,翻譯並非創作,而「小尼姑」又是泛稱,並未特定影射某人,所以一陣喧騰之後,卻也不了了之。
究竟,這思凡的尼姑是何許人也?又為什麼要思凡?
據考證,此劇原出於崑曲,身為主角的這位小尼姑,原是因為母親為還菩薩願,而將她自幼許入庵中為尼。但是,到了少女時代,因為思春而難耐古佛青燈、木魚梵唱的淒清而逃離寺庵,下山還俗。
原本,這絕對是件合情、合理、更合法的事,發生在任何時代、任何地點,都沒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
一、從法及基本人權的觀點來看,天主教對所有神職人員也是主張絕對禁慾的,但教庭也從不嚴厲禁止神父修女還俗,而佛門戒律雖嚴,對決意還俗的僧尼也不留難。
這可憐的小女尼,遁入空門全是母親「迷信」還願之,舉在年幼不能自主的情況下,送入庵中為尼。到了日後成長,略懂人事,難耐空門苦寂,而來了個「自力救濟」,逃離寺庵,下山去追尋自身的幸福,誰曰不宜?而且任何一個朝代的律法,也從未禁止過此事。信仰本就是一種出於自由意願的行為,換成現代,任何宗教如果試圖阻止僧尼或其他神職人員還俗,只怕反要吃「妨害自由」的官司呢!
二、攝食與求偶(以求繁衍後代)是所有生物的本能。人是生物之一,不管是否萬物之靈,仍有此三項本能,簡單的說,只要是人,就必須吃飯,只要是生理正常的人,不論男女,過了青春期,就必然會有性慾的衝動。而性慾既然出自本能,就無所謂骯髒與不骯髒,只有觀念不正確的人,才會認為性慾是骯髒不潔,甚至是罪惡的。
比丘尼、和尚和神父、修女,同樣是人,就不可能沒有性慾,但是因為戒律教條的約束,與自我追求靈性昇華的目的而力加克制,過著「絕對禁慾」的生活。
當然也有些根本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入空門,也不明白禁慾意義的人,誤以為痛苦的禁忌,是日後進入天堂或極樂世界的不二法門。
但不論目的為何?慾既要禁,就表示並非「無慾」;而「有慾」本是件完全合乎自然的事。愛上帝、愛佛法更胖於男女之愛的神職人員,因此可以苦其心志的完全禁慾,終生奉獻給宗教,而禁不了的人最後選擇了還俗,這也是無可厚非的,實在不宜加諸任何教條或道德上的無謂壓力,那麼一個小比丘尼因思春而還俗,實在也不宜橫加罪名。
三、性慾既是人的本能之一,一個過了青春期的女孩,會有對異性產生憧憬,甚或對性有需求,而原本就並非自身意願的去寄身空門,既不想成佛,也不想死後到西天極樂世界去逍遙快樂,只要跟每個平凡的女人一樣,找個可以依靠的良人,終生廝守,白頭偕老。這樣一個合情的小小心願,誰能說她不對?誰能說她大逆不道,說她淫邪下賤呢?
即使大慈大悲的佛菩薩,見她還俗去做個快活的小婦人,相夫教子,以此終老,大概也會「拈花微笑」吧!因此,人們何苦非要烚她強行銬上教條戒律的枷鎖,要她一聲聲阿彌陀佛的唸到老死,去做尊不快活的泥雕菩薩?
歷代以來,諸如這可憐小比丘尼的例子不勝枚舉,但是這小女尼大概是真有勇氣的,而其他含著眼淚,把青春永遠禁錮在冷清苦寂的寺庵中的又有多少呢?
佛法是豁達的,佛心是慈悲的,真不明白為什麼歷代以來會有這麼多佛門弟子就是這般不豁達、這般不慈悲?非要把一個個青春年少的女孩深深禁錮起來,伴著冷冰冰的泥塑菩薩過一輩子「不人道」的生活,而且還霸道的不准這些女孩子有絲毫怨言,否則就動輒以地獄餓鬼,永世不得超生的罪行來棋加恫嚇。而對於那些膽敢「還俗」的出家人更是口誅筆伐,恨不得起禪杖戒棍,立斃之於慈悲的我佛面前。
至於那些「走入山門」的僧尼,大多不外以下幾種情形:
一、父母昧於迷信,因許願還願而將年幼無知的幼童送入寺庵為僧為尼,從基本人權的觀點而論,這是絕對違反人權及個人自由意願的。做父母的苶知固然可悲可恨,而那些欣然接納的寺廟更是混蛋,究其根本,只怕是欣喜於從此又多了一個可供壓榨的免費童工罷了!
二、生活困苦,無以為生。有些是因為一時的災難動亂,有些是地域性長期的貧窮環境,因而自身或做父母的,將子女送入空門中以求苟活。這點在大陸某些省分很常見。由於土地原本貧脊,如無災難動亂,尚且難得溫飽,遇上水旱天災或戰亂,更是民不聊生、哀鴻遍野,因此這一省分的人,往往為四處逃難求食而流落異鄉,為了討生活,多半從事較低下的行業,如拉人力車,在澡堂為人搓背修腳,而有些則加入行伍,扛槍吃糧,有些則剃渡為,僧寄命空門。這點從近年來一些風靈臉的高僧大師,多操同一省口音的事實也可看出。
三、因為事業、情感、家庭上一時遭受了重大打擊而「看破紅塵」,遁入空門。但這種情形絕大多數卻是因為「性格上的消極退縮」與「對社會競爭力的削弱」而產生的逃避心理,說是「看破」根本是言之過早。
四、真正大徹大悟,而發心皈依三寶。而到了現今光怪陸離的社,卻又多了另一種情形,那就是:見獵心喜,眼見十方財易得,不免見錢眼開,看準了此事有利可圖,而剃光了三千煩惱絲,披上了架裟,冒充起僧尼,有如老虎載唸珠的假冒偽善起來,更堂而皇之的開起廟店,蓄意斂財。
以上幾種情形,除了第四點值得欽佩景仰,第五點令人唾棄鄙視外,其他三種原因實在是「身不由己、情不由哀」的。
而其中第三種,往往有時只是一時衝動,甚至出於報復的自殘心理(以失戀居多)。
因此,思春」、「思凡」也就一點也不奇怪了,原本就沒有徹悟,有些也許是抱著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心理,待在廟裏混口齋吃,但無所為並不表示不想有所作為,只是沒有機會而已,一旦因緣際會發生,又何止「思春」、「思凡」而已?
所以我不明白,佛教界對國立藝術學院公演「思凡」一劇有什麼好抗議的,難道佛教界認定所有佛門弟子從無「思凡思春」者?對於既有的事實,不是粉飾太平就能解決,否則豈不是更顯得心虛而欲蓋彌彰?
且說另一件絕事吧!據報載,在南部一些高消費的美容院傳,出經常光顧的客人中竟然有不少是空門中的女尼,而且定期前來護膚做臉,不過為了怕引起俗人非議,總是遮遮掩掩的結伴而來。
想想,一個看破紅塵的空門中人,竟然會期去護膚做臉,真是:「三千煩惱絲可剃,一張骷髏皮難捨」話說昔時某高僧把如花似玉的美女比喻為「脂粉骷髏」,那麼美麗的粉臉豈不只是一張「骷髏皮」而已?既然發心皈依三寶,竟然看不穿美麗、老少,一會兒擔心眼角的皺紋,一會兒害怕臉皮變粗,真讓人難以相信這些塵心未除、俗念難滅的女尼們,為何要投身空門呢?做個凡婦俗女,天天可以打扮得花枝招展,引來登徒子的口哨飛吻、豬哥狼弟的口水長嘯,不是挺拉風的嗎?除非其中有什麼文章,或者竟然是前述第五種廟店的假尼呢?
建議那些正大做「忿怒金剛」狀的佛門弟子,佛門之中果然清淨無垢了嗎?與其囂囂嚷嚷的去抗議「思凡」一劇寫實與純人性的演出,何不趕緊回去自清門戶,把那些穿著袈裟,手持唸珠,滿口阿隬陀佛,卻專門在佛頭上著糞、山門前撒尿的敗類揪出來?
而且,也拜託這些佛門弟子,如果真有那些身不由己寄命空門的小女尼,真要思凡思春而有意還俗,您就大慈大悲,高抬佛手,放她們一條生路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