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自然人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123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樓主: 奇怪

黑白講外六章 – 齊助教再講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14-12-31 23:56:43 | 顯示全部樓層
55.1

再說量子吧。

「量子」兩字,本身在意義上就是離散的,從普朗克假定能量是一份一份的傳遞開始。再說「量子躍遷」,電子由激發態”跳”到一基態,釋放一個光子;或電子獲得一個光子,跳到高能階的激發態。其躍遷的方式,可不是平滑移動。這是由一處消失,另一處冒出,不經過其中的空間。一個有裡返無,無中生有的戲碼。(再一次,這裡的躍遷也不是移動)

如果可觀察的宇宙,微小物質具有粒子性、能量不是連續的、而時間也是一瞬一瞬的,那空間是否也具有離散性呢?而離散空間之間,是否又是另一個交錯的暗世界呢?這麼想可就托大了。***

=======================
*光速下的世界
http://www.cwnp.com.tw/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491

**由Lorentz轉換式可推演。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 ... 9%E5%8F%98%E6%8D%A2

空間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 ... qf4gGP-IaSukJh_TykS

宇宙幻象
http://www.chinavegan.com/2010/w ... @20100718104837.htm

***如果時間空間「有幸」是非連續的,並不代表這之間有「空隙」。我們假定空間的離散度是由普朗克時間(10^-43秒) ╳ 光速 = 普朗克長度(10^-35米)的尺度,是一個均勻的離散。以一條0~1的數線來舉例, 就是0, 10^-35,  2╳10^-35, …。把10^-35用數學表示為△x,就容易表達。0, △x, 2△x, 3△x …

以這樣講,我們這個世界就沒有0.5△x,1.5△x。而不屬於”整格”△x的位置(整格,用過power point去對齊時便知),我們便站不上去。好像這就可以為無數的平行空間勻出位置。大家的空間交錯其中,各自立足於一條內在無限的數線上,又互不干擾。

然由於粒子的尺度大小、量子的精度、測不準原理,我們想要精準的位置也做不到。對我們而言,線段某點x的位置可是一個範圍,x+/-△x。這範圍不是我們儀器可以精確到的。

上段的連結中,發表《時間離散》論文的青年,也是給瞬間時間一個「範圍」,而非一個「點」。
http://www.cwnp.com.tw/forum.php ... =%E6%99%82%E9%96%93

****
有關時空離散性的說法並非是生物中心主義提出者的主張。當然,這也並非助教自己的創見。從芝諾以來,散見於各種文章之中。
http://wenku.baidu.com/view/395959c06137ee06eff91859.html?re=view
http://blog.udn.com/rigdor/243390


想想普朗克常數、普朗克時間、普朗克長度,都揭示著離散的最小尺度。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 ... B%E5%B8%B8%E6%95%B0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 ... B%E9%95%B7%E5%BA%A6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 ... B%E6%99%82%E9%96%93

而像這種時空離散而使得有重疊時空可進行「覆用」的概念,在數位通信系統上,已經不是新奇的概念,如分頻多工(FDMA)、分時多工(TDMA),上世紀早已發展成熟。新的通信技術更是發展出展頻(Spread spectrum)、分碼多工(CDMA)等。


 樓主| 發表於 2014-12-31 23:59:07 | 顯示全部樓層
55.1

再說量子吧。

「量子」兩字,本身在意義上就是離散的,從普朗克假定能量是一份一份的傳遞開始。再說「量子躍遷」,電子由激發態”跳”到一基態,釋放一個光子;或電子獲得一個光子,跳到高能階的激發態。其躍遷的方式,可不是平滑移動。這是由一處消失,另一處冒出,不經過其中的空間。一個有裡返無,無中生有的戲碼。(再一次,這裡的躍遷也不是移動)

如果可觀察的宇宙,微小物質具有粒子性、能量不是連續的、而時間也是一瞬一瞬的,那空間是否也具有離散性呢?而離散空間之間,是否又是另一個交錯的暗世界呢?這麼想可就托大了。***

=======================
*光速下的世界
http://www.cwnp.com.tw/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491

**由Lorentz轉換式可推演。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 ... 9%E5%8F%98%E6%8D%A2

空間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 ... qf4gGP-IaSukJh_TykS

宇宙幻象
http://www.chinavegan.com/2010/w ... @20100718104837.htm

***如果時間空間「有幸」是非連續的,並不代表這之間有「空隙」。我們假定空間的離散度是由普朗克時間(10^-43秒) ╳ 光速 = 普朗克長度(10^-35米)的尺度,是一個均勻的離散。以一條0~1的數線來舉例, 就是0, 10^-35,  2╳10^-35, …。把10^-35用數學表示為△x,就容易表達。0, △x, 2△x, 3△x …

以這樣講,我們這個世界就沒有0.5△x,1.5△x。而不屬於”整格”△x的位置(整格,用過power point去對齊時便知),我們便站不上去。好像這就可以為無數的平行空間勻出位置。大家的空間交錯其中,各自立足於一條內在無限的數線上,又互不干擾。

然由於粒子的尺度大小、量子的精度、測不準原理,我們想要精準的位置也做不到。對我們而言,線段某點x的位置可是一個範圍,x+/-△x。這範圍不是我們儀器可以精確到的。

上段的連結中,發表《時間離散》論文的青年,也是給瞬間時間一個「範圍」,而非一個「點」。
http://www.cwnp.com.tw/forum.php ... =%E6%99%82%E9%96%93

****
有關時空離散性的說法並非是生物中心主義提出者的主張。當然,這也並非助教自己的創見。從芝諾以來,散見於各種文章之中。
http://wenku.baidu.com/view/395959c06137ee06eff91859.html?re=view
http://blog.udn.com/rigdor/243390


想想普朗克常數、普朗克時間、普朗克長度,都揭示著離散的最小尺度。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 ... B%E5%B8%B8%E6%95%B0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 ... B%E9%95%B7%E5%BA%A6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 ... B%E6%99%82%E9%96%93

而像這種時空離散而使得有重疊時空可進行「覆用」的概念,在數位通信系統上,已經不是新奇的概念,如分頻多工(FDMA)、分時多工(TDMA),上世紀早已發展成熟。新的通信技術更是發展出展頻(Spread spectrum)、分碼多工(CDMA)等。


 樓主| 發表於 2015-1-2 19:35:10 | 顯示全部樓層
56        還沒完

好了,我總算把生物中心主義介紹完了。說這生物中心主義其實也是有感於諸位應該可以慢慢接受一些較新穎非傳統的立論,尤其是在量子力學都發展了百年的現在。立論當然不必然是對的,但拿來衝擊一下大腦、對治一下理性,也許還不錯。當然,各位當我這是胡扯也沒關係,我也覺得我犯了中二病。

最後,讓我再說一些別的。

我們最開始對於世界的運作不了解,現象看來就是如此,我們不知所然的運用著。我們活著,對應天文、氣候、自然等總總事件看來總是隨機的、偶發的,不然就乾脆說是不可捉摸的神的意志所為。從牛頓力學之後,世界總的被決定論的觀點占據,我們掌握了可觀察到所有現象的規則,於是因果性、決定性、可預測性等是必然的科學成果。天體運行之解密已不在話下,對應氣候、甚至自然災害的預期也只是時間問題,人類自以為全然知曉了宇宙的運作。開爾文在1894年就說:「物理學現在已經沒有什麼新的東西有待發現了,剩下要做的就是越加精確的測量。」

而後量子力學所提出的不確定性原理又顛覆了決定性論調,否定了可決定性的美好幻夢。在微觀下,事件不是決定性的,有概率性,有不可確定性。這似乎也為自由意志開啟了大門,但其力道恐怕還是不足,因為隨機並非等同自由。

如果拿量子的不確定性去說宏觀物體的運動一樣也如微觀的撲朔迷離,這就不對了。雖然量子力學本質上是機率,但還是有概率上的可預期性。量子力學以降應用許多,激光、半導體、CCD、核磁共振,都有量子理論的基礎。大量的電子光子的交互作用是可以被預期的,如果啥都抓不住,哪可以量產做應用呢?

在人類可控的條件下,即便是量子,我們還是可以玩弄於股掌。於是,雖然決定論因為微觀下的不確定性受到一點波折,但是,從宏觀整體而言,因果性、可預測性、可決定性的因素始終還是在的。

然而,自然總是沒這樣容易就讓我們可以一目了然的。我們知道在複雜系統裡,混沌理論、蝴蝶效應,即便動態過程都是我們可以模型化進行計算預測,但初始條件的一點點不同或過程中的一點點擾動,都足以放大到使得結果產生巨大的變化。這人類妄想自然的可預測性在此才宣告失敗。從此,事件又看似回到了偶發的、隨機的狀態之中。

如果從層次或辯證的觀點來說,一開始認為事件是偶發隨機的,是因為不了解箇中道理。而掌握了經典物理,就又認為全然知曉而以為事件總是有因果、總是可預測的,持這種決定性思想又是過度的自戀。現在量子論之不確定性原理、複雜系統等理論一擺上來,我們又終於知道我們還是無法真正掌握真實世界的全貌。但是,從一開始的認為的偶發隨機,到中間的完全控制,到現在的不可預測,已非當初阿蒙而是另有一番新感悟了。

我們不該把現階段的不可測性直接等同於不可知論的觀點,誰知道未來的量子計算機、大數據、傳感器、神經網路似的互聯網腦等等的新技術新應用等,是否又可以把現階段的不可預測又轉變成可無限的近似,成為另一層次上的可預期的類決定性論呢?

再說因果吧,有時我會以為,現象錯綜複雜,網密如絲,又有普遍的連通性,牽一髮動全身,我們是拙於推演而不知其因果性,自以為偶發而隨機。如果能站高一層次觀局,事件之發生也許是同類相關、種瓜得瓜、自有規則、有跡可循、終至有開花結果或報應不爽之時。而不同的觀點裡,這齣戲又是一個課程、一種學習、一項進化,有其目的性?

人世間之因果,是不是有如一層層的撥雲見日,又好像正反合的辯證,或如同分形一般的美麗而迷離?

這總讓我想到《命運規劃局》裡,主角的命運掌握在一群高層次在背後的人,總在關鍵時刻左右人類的未來發展方向。這群人也以為他們就是人類決定者了,但在他們之上,還有更高的存有,又神祕莫測的改變了走向。



 樓主| 發表於 2015-1-4 19:33:37 | 顯示全部樓層
57 下課

上回結束時說我要介紹介紹一下有關進化論的材料,我是看了一些,但沒有整理也尚未有頭緒。自己時而挺忙,又老喜歡亂跳,思緒一轉,就把別的東西拿出來講。

舉一個不算恰當的比喻,我們靜下來感受一下我們自身的每一吋皮膚,是不是總有地方在癢?也許以前我們常無意識的抓了抓,或者到晚上洗澡時才莫名其妙的看到怎麼紅紅的。這時,試著在日常間有意識的注意到自己曾經抓癢過。

如果我的言論在思想上讓諸位感到癢了,產生了不舒服的感覺,我很抱歉。我這是在胡扯,中二病發作了,各位可以不聽研討會。留在現階段唯物思維為主的世界裡活著,找一個自己可以以身相許的目標生活。而如果你對著世界的一切也確有不同的思維感受在,那也許我在這所說的東西,可以諸位給一個參考,激發諸位一些想法,讓大家的中二病齊發,呵!

這次講得也夠多了。「夠」字在台灣是多句,我多話、多事了。「够」在大陸是句多,我話太多了。

下次要說什麼,自己也還沒譜,不過有興趣參加研討會的同學也就剩一些了,不然我們就先暫停?

這次的研討會先到這裡。


 樓主| 發表於 2015-1-4 19:34:42 | 顯示全部樓層
參考書目

上帝與新物理學 (Paul Davis著,徐培譯)

量子宇宙 (Brain Cox,Jeff Forshaw著,伍義生、余瑾譯)

從一到無限大─科學中的事實和臆測 (George Gamow著,暴永寧譯)

萬物簡史 (Bill Bryson著,嚴維明、陳邕譯)

量子之謎─物理學遇到意識 (Bruce Rosenblum and Fred Kuttner著,向真 譯)

量子物理史話,上帝擲骰子嗎? (曹天元著)

生物中心主義 (Robert Lanza, Bob Berman著,朱子文譯)

以及網路上眾多不及備載的資訊。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