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自然人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12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樓主: JEREMY

核四論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3-3-18 21:31:01 | 顯示全部樓層
我們的科技、基礎建設、行政效率,都比不上日本,
更是小孩玩大車!
我們整體能源政策、國土政策全、水資源,都有問題,
像我們的電力,很大部分是消耗浪費在傳輸過程,
核電對我們整體電力供應比例也不算高,實際上,在提煉核燃料過程,
排碳一樣很嚴重,我們應該將電力來源分散,避免過遠距離傳輸電力。
政策上,應該是做過所有努力後,再考慮最後的核能~~
或者,等20年後,也許核融合技術能成功應用再來談。

發表於 2013-3-26 20:49:45 | 顯示全部樓層
發表於 2014-4-28 20:16:10 | 顯示全部樓層
發表於 2014-4-28 20:18:24 | 顯示全部樓層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反興建核四
http://www.cwnp.net/forum.php?mo ... =%E6%A0%B8%E5%9B%9B

發表於 2014-4-29 09:10:24 | 顯示全部樓層
核四-從我學校畢業前吵到現在都退伍好幾年了-已經經過20多年
完全撇開-用電問題
80年代  才剛剛完成十大建設 經濟才剛剛起飛 核一、核二和核三連續加入運轉
台灣的電力是過剩,資料顯示,當時備載容量往往在四○%或五○%之間。
先想想20幾年前 台灣科學園區都還沒起步
怎麼台電就有人那麼有遠見的提出了核四 核五 核六計畫?

然後經過20多年這麼多任總統的紛擾始終未定案?

簡單的說-核四興建 續建 用不用  背後  大家不用太開心
說什麼民主 公民社會  哪邊又勝利了...云云之類----狗屁!!!!!
這也不是某某人去禁食  然後政策就改變了   誰誰又勝利了  !!!
要問真相 請找"危機解密"--史若燈

美國老大說要建 - 台灣明明 在當年時代 台電備載永遠都在50-40%的情況下
也是硬要搬出 核4-6計畫
這中間因為和美國鬧彆扭
國民黨萬年國會還曾經在立法院提出核四停建的主張(民74年)
  (所以我們都誤會國民黨了  它們是最早反核四的  當年民進黨還沒成立)
民果78年 核四突然又復活了--- 因為美國老大抓到台灣發展核武小辮子  要跟老大示好贖罪
只少又把核四端出來--而且修改規格綁標  給美國老大的手下賺錢
民進黨執政時期宣布停建
美國老大生氣了  .. 我錢還沒賺飽 你就要停建?
過沒多久  乖乖地找台階下
如果某某人在那時絕食--就算化成一堆白骨 大概核四會繼續建 沒人理他吧
  
現在美國老大錢已經賺到了
台灣要不要用核四那是你家的事
政治投機者一看  老大哥已經放手了  可以開始來弄這件事了....
才會又在這個時間點又出來弄了  反正老大已經不管了

所以現在小馬哥一看局勢已變 也不想擔責任 問題一丟 以後誰有 GUTS 去決定吧
反正哪天你看到核四  說是政府歷史共業  也不用太驚訝

事實的真相只有一個---  台灣是美國背後操控的
老百姓的紛紛擾擾  通通是被裝肖尾 而已  真的不用太高興或難過





發表於 2014-4-29 11:44:56 | 顯示全部樓層
核四,凸顯另一個更嚴重的問題!
政府運作不透明,無法建立信任!
一切都是以欺騙和恐嚇、利誘作為手段時,模糊了真正該理性討論的東西!
如果不從整體能源政策做總檢討,是不是以後還要建核 5、核 6、核 7~~~~
然後很快台灣變成核電廠密度最高國家!
一個核電廠動輒數千億也只能使用幾十年就要除役,
這是這一代人把問題丟給後代,非常不負責任!

發表於 2014-4-29 15:03:46 | 顯示全部樓層
討論核電難免兩極化,理想化的絕不要核電,但這裡面又有很多不食人間煙火,要漲價也不行!
於是年復一年,總是無解!

我看過有人提到丹麥的經驗,雖然他們最後決定不蓋核電廠,我們的核四是現在進行式,前提雖
然不太一樣,但我們可以學的是他們在兩極化下所採的唯一共識,即從核電廠的安全性來討論,
而不是一直在要與不要間徘徊!

發表於 2014-5-11 02:31:4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jameswu 於 2014-5-11 02:35 編輯

沒有核四之後的下一步
作者: 文/黃靖萱 | 財訊雙週刊 – 2014年5月8日 下午3:15相關內容看相片沒有核四之後的下一步
核四停工,問題就煙消雲散了嗎?台灣電力夠用嗎?短、中、長期,各能有什麼解決的方案與配套措施,以彌補可能出現的電力供給缺口?

4月22日,長期投入反核、公投運動的林義雄,相隔20年後,再度為了核四展開禁食。4月27日,總統馬英九做成「核四一號機不施工、只安檢,安檢後封存;二號機全部停工」的結論,3天後,禁食9天的林義雄發表公開信表示,「核四既已決定停工,那麼停建核四已不是議題,」宣布停止禁食。

核四停工、停止禁食、反核四民眾不再占領,各有了台階下之後,核四爭也跟著就煙消雲散了嗎?

核四停工了 爭議還沒了 電力供應、電價怎麼解?

隨之而來的電力供應、電價、環境代價等議題,怎麼解?「絕對不是單純地說,核能不安全不能發展,但也不要付出代價,」被視為擁核派的中經院董事長梁啟源說。

過去台電與政府對於核四的商轉太有把握,同時對再生能源及需求面抑制管理的推動又太過消極,讓台灣只有一套核四商轉,替代陸續除役的火力、核電廠,同時達成二氧化碳減量的劇本,也使台灣的電價與電力結構,缺乏公平與經濟效率。

攤開台電最新近十年退休電廠及新建(更新)電廠計畫(見表),從今年開始一直到2025年,包括大林、林口、通霄等電廠將陸續有機組除役,台電已在同址規畫了火力電廠新建計畫。但包括核四,以及受到基隆地方抗爭反對興建卸煤碼頭而一直延宕的深澳電廠,都已不在規畫發電的行列中。

由表中可見,明年,隨著林口及通霄電廠共136.4萬瓩的火力機組除役,台電的備用容量將低於謝長廷擔任行政院長時訂下的16%。一八年,台灣的核能電廠開始進入除役高峰,備用容量率也將低於台電聲稱將有缺電風險的10%。而到二一年,也就是核二也開始除役後,備用容量率僅剩5.4%,這時,台灣將隨時都有限電的可能。

北部最吃緊 五年陷危機?反核陣營:低估節電效應

甚至時間拉更長來看,在已加計能源局所規畫的再生能源目標值後,二五年的備用容量率將是負0.3%,也就是說,在7、8月的用電尖峰時,假設我們的水力充沛能發滿電,及將一度電發電成本超過7元的燃油電廠滿載運轉,也不夠供應用電需求。

更精準地來看,未來電力最吃緊的將集中在占全國用電量40%的北部。以輸配線路區分,屬於北東區的電廠,包括三年後將陸續除役的協和電廠、核二廠,而原計畫新增的深澳電廠、核四廠若確定不蓋、不運轉,整個北東區將僅剩下一座由台泥集團經營的民營電廠和平電力。北西區在核一廠除役後,也僅有林口電廠機組的汰舊換新而已。

台電預估,這情況到了一九年,北部將有300多萬瓩的電力缺口,須依靠「中電北輸」,這樣脆弱的電力結構,只要一點天災造成輸配線路毀損,就可能讓北部陷入限電危機。

但,「過去台電做了很多次預估,都說未來核四不蓋,台灣會缺電,但後來這些說法都沒有成真,現在的預估是不是會重蹈過去覆轍?」長期關注核電議題的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副祕書長洪申翰提出質疑。

事實上,自網路泡沫後,過去12年台灣的用電成長率只有3次是負成長,分別是金融海嘯發生的○八及○九年,還有一二年;因此,比起前一版本的備用容量率,是以每年用電成長率為2.17%來預估,這份備用容量預估表則向下修正成長率為1.47%。

但反核陣營認為,這樣的預估是太低估節電產生的影響了。台北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王塗發認為,國際趨勢都是從需求面下手,提升用電效率,同時節能減碳。「但是台電都只想到供給面,強調電力的備用容量率,然後一直蓋更多電廠。」

台電只想蓋電廠 忽略需求面 當務之急:提升用電效率

在一場國際能源研討會上,中經院董事長梁啟源激動地念了一長串數字,說明沒有核能後,因電價的上漲,將造成經濟成長率減少及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的影響。「唯一能挑戰這樣結論的是電力零成長,但即使日本過去是失落的20年,電力每年還是1.3%的成長,台灣要怎麼做到電力零成長?」

支持核能陣營的主要論點之一是,廢核後擔心電力供應可能不足,且長期低廉的工業電價將不再,會衝擊經濟成長和產業競爭力。不過,擔任能源國家型計畫總主持人的前台大校長李嗣涔分析,先進國家如美國和德國,GDP(國內生產毛額)成長率和能源密度是脫鉤的,近年來的用電量幾乎持平;而台灣和南韓很明顯是靠著消耗能源和增加能源密集度,來提高GDP。

但同時,台灣的用電效率又實在太低,與經濟產出不成比例。根據綠盟的「核四真實成本與能源方案報告」,一○年時,台灣經濟產出每賺一元,耗用的電力(即電力密集度)是丹麥的3倍,是日本與德國的兩倍以上,甚至與南韓相較,台灣耗用的電力亦多出12%。在國際能源總署的統計裡,台灣平均每人每年用電量,在主要國家中只低於美國,各種數字都顯現台灣對於能源使用的低效率。

短期內,為了達到穩健減核並顧及二氧化碳排放,政府提出的方案之一為擴大天然氣發電。但中期甚至長期該持續進行、以避免缺電危機的方式,就是提升用電效率、節約能源,在這部分,台灣能做的還很多,「這是所謂無悔(no-regrets policy)的策略,」王塗發說。

台積、台達 節能成效驚人 有無核四 都不是問題

像台積電與台達電等企業,致力在節能的成效就相當驚人。以台達電為例,過去四年廠區的電力密集度,即節省了40%,亦即每生產100萬美元的產品,所用的電力相較四年前省了40%。「我們的立場是,不管是核四或火力,大家只要朝這方向走,要不要新蓋電廠都不是問題,」台達電董事長海英俊說。

綠盟認為,除了政府推動及企業自主提升工業效率的方式外,還有應實施能源稅,作為抑制用電需求的政策工具。

早在○九年,為了因應氣候變遷而舉行的能源會議上,最重要的共識,就是在稅收中立的原則下,開徵能源稅,藉此落實使用者(汙染者)付費的原則。所謂稅收中立,意即若徵收了八百億元的能源稅,則可從所得稅中扣除,而這扣除的對象,可以設計為中下階層,以此達到公平、財富重分配,與降低民眾對加稅的反彈。

台灣電力有很大部分是浪費在傳輸效率低,台電寧可花大錢搞核電,就是不肯花錢汰換老舊設備,
提升輸電效率,德國電費有高達60%是用在改善效率上!

發表於 2014-5-11 18:11:58 | 顯示全部樓層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