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玄逸宗 於 2012-4-28 12:51 編輯
桂子 發表於 2012-4-27 11:34 
Hi,七哥
我试着用自己的思路来回答你哦。
對於老靈魂的人類,或者退化為動物的人類老靈魂,事情應該有些變化。
整段文章看下來,這段特別有感觸。
在出生到死亡的「心智能力」發展期,會受到「家庭環境」、「學校教育」、「社會型態(經濟、宗教)」、「普遍價值觀」幾項「被動因素」的影響下,皆會使修築「我」這個主體性產生「不確定性」的變動。
但反過來說,這些「被動因素」不該是「被動」,但長期因原有的「被動」成為一種「該然」,甚至成為一種「固體」,也間接限制「 心智能力」發展侷限性。
例如「宗教」單一神的創造者論、「經濟」追求功利主義、「教育」極端的精英教育思想等等,這些行為間接限制「心智能力」成長,這會把心智活動切割成「單一」狀態,不能將所學習的事物與專長成更深度的「跨領域連結」,我個人認為這是「心智能力」永續發展的關鍵之一,說得比較白就是「格局」的大與小。
學習是在開拓「刻劃的神經途徑」,從一開始的「沒有」進而到「有(這階段可能進入潛意識裡)」,一但「有」了之後更可以隨時進入該心智「狀態」中,除非是先天基因智能有缺陷才會「遺忘」。
也可以說當肉體隨著時間的影響下,使得循環系統出現問題,也使得腦袋在這方面的輔助就有限,也會讓心智活動停擺甚至停止運作。
高階武者隨著體能老化,所倚重的不是「肌力」,而是「成熟的技巧」與「經歷體驗」,從原本的拳打腳踼慢慢改為比較省力氣的摛拿關節技與摔法,肢體動作也慢慢變小,但簡單的微小的動作又包含許多大動作所組合而成的連續慣性動作,故會讓人覺得平凡無奇,呵呵……這部份算是離題了。
到最後的想法,沒事動一動比較好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