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knarf 於 2018-2-23 10:23 編輯
赫大哪來的自信?或從哪看出「絕望」?萬一碰到高手迷鹿大,怎麽辦?這不三兩下就被人家敲打光了?
我引用王溢嘉的部落格「文字城堡」中的「人性探微」分類文章,〈孔子為什麽感嘆看錯人〉?因為:刻板印象即簡單、又粗糙、也常出錯,但卻難以改變;王在其他文章中也談到豔星胡錦,胡錦說她這生最感困擾的就是,由於曾出演豔片,因為人的刻板印象,總認為如若她不是真那麽風騷,何以將角色演繹的如此傳神?事實上,私底下的她卻是一位相當保守的人。
只要是人都有刻板印象,但要欣然放棄自己的刻板印象,承認人並非如此單一,這不只是單純的大度或知識問題,而是比一般人高明。
主觀的意思是主體觀點,既然每個人都是主體,就有自己的獨特觀點,但也只是自己的觀點;然而,科學追求「客觀」,客觀意味著沒有特定觀點,所以科學就是追求無觀點之見嗎?哲學家奈格認為,愈追求客觀,即離主觀愈遠,但洪裕宏教授在《誰是我》提到:主觀與客觀非絕對二元對立,而是形成一個光譜,從完全主觀到相對主觀至絕對客觀。
真正的完善心智,是從完全主觀到相對主觀至絕對客觀,都要全部海涵的,反之就要自我提升!如果一個人的觀點光譜,始終停留在完全主觀的片段,缺乏相對主觀至絕對客觀的區間,又怎麽可能有一個心智强大的靈魂呢?